#冬至

糯米加豆腐的湯圓 降低黏性更健康

糯米加豆腐的湯圓 降低黏性更健康#冬至

冬至吃湯圓是中國傳統習俗,代表著「團圓」、「圓滿」過冬之意,也意味吃了湯圓增添一歲。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表示,市售湯圓五花八門,其中包餡料的芝麻或花生湯圓,一顆約30公克重相當於65~70大卡,也就是說,吃4顆包餡湯圓等於吃下一碗飯。對於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患者,應慎思酌量攝取。洪若樸建議,包餡湯圓一天不超過2顆。至於無餡小湯圓的油脂、鈉鹽含量較有餡的甜鹹湯圓低,5小顆湯圓熱量約70大卡。怎麼吃才健康?又不過多呢?她說,常有民眾在食用過多湯圓等糯米製品後,出現消化不良、腸胃不適、脹氣等症狀。洪若樸解釋,糯米與蓬萊米不同,其澱粉結構為支鏈澱粉,經壓磨烹煮後黏性高,對於胃排空差,因此在攝取時注意份量不要吃得過多。為了讓愛吃湯圓的民眾也能吃出健康,忠孝院區營養科提供民眾創意冬至繽紛圓,在糯米中加入豆腐,不僅可以減少糯米的攝取量,降低黏性,增加綿密豆香味,同時也可以搭配新鮮蔬果汁或堅果粉(黑芝麻),強調健康自然,口味多變化。繽紛(紅、橙、黃、綠、紫)的蔬果植物性食材,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及抗氧化劑(茄紅素、類黃酮素、花青素、異黃酮素等)。

影音/冬至藥膳進補 痛風患者多3成

影音/冬至藥膳進補 痛風患者多3成#冬至

下禮拜四就是冬至,不少人會吃羊肉爐、薑母鴨等溫補藥膳來進補,不過有醫師提醒,因為這些和中藥一起燉補的肉類、內臟及海鮮都是高普林食物,會讓尿酸增加,造成急性痛風關節炎。最近天氣又濕又冷,不少人會吃熱騰騰的羊肉爐、薑母鴨或藥燉排骨來進補,希望藉此活血祛寒、補氣又養身,讓身體暖和一點,但這些藥膳可別吃太多,小心痛風發作。有醫師臨床發現,每年冬至過後,痛風門診病患就會增加兩、三成,因為這些進補的藥膳雖然多為溫熱的中藥材,但若加上肉類、內臟及海鮮一起燉煮,就會釋放高普林,使得體內尿酸增加,造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醫師建議,這類溫補藥膳儘量不要用吃到飽方式,一天吃一碗就夠,而且還要搭配蔬菜食用,用餐過後多喝水,如果是痛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包括湯、肉類及海鮮都要少量攝取。此外,醫師也提醒,冬至吃湯圓也不要過量,因為糯米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不適。

冬至吃湯圓 營養師建議食用市售湯圓不要超過五顆

冬至吃湯圓 營養師建議食用市售湯圓不要超過五顆#冬至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也是入冬之後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但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節慶的氣氛也愈來愈淡薄,尤其是不放假的節日,更容易讓人忽略,以致生活中少了許多可以抒解壓力、值得回味與記憶的美好事物。再忙,也別忘!明天12月22日為自己或與家人一起吃碗湯圓,象徵來年平平安安、圓圓滿滿。在此吃湯圓的季節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詹雅涵特別叮嚀大家,傳統湯圓分有大湯圓、小湯圓及包餡料的湯圓,依照料理方式又可區分為鹹甜兩種口味,湯圓主要由黏度較高的糯米製成,食用時務必記得「細嚼慢嚥」、「一次一小口」。詹雅涵說,市售包有餡料的芝麻或花生甜湯圓,一個約70大卡,4粒即接近一碗飯的熱量,有的堅果口味湯圓可能會加上含「反式脂肪酸」較多的油脂(俗稱白油者)製作,增加餡料的滑順口感,對於有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者,應提高警覺,適量實用並應與主食類替換,以免總熱量攝取過多。一般成人包餡湯圓建議不超過五顆為宜,無餡小湯圓的油脂、鈉含量較包餡的甜鹹湯圓低,10顆小湯圓熱量約70大卡,但小湯圓常搭配糖水、紅豆湯或花生湯等食材,容易增加額外的熱量攝取,對於體重容易失控的民眾應特別注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科提供二道「茶香爽口冬至圓」食譜與民眾分享,以綠茶清香口感搭配小湯圓、紅豆及砂糖做成「綠茶紅豆湯圓」。另以紅茶爽口口感搭配小湯圓,並加入桂圓提味取代砂糖,兩種口味每份熱量約170大卡,茶香爽口冬至圓簡易料理,營養減負擔,大家親手料理品嘗更美味喔!延伸閱讀「湯圓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64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