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超級愛健康/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

超級愛健康/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在養生資訊這麼多,怎麼吃才不會吃出毛病?當心養生沒做好,小心慢性疾病先找上來,薏仁、五穀飯、燕麥粥人人都可以吃嗎? 養生從幾歲開始做起?家醫科王健宇醫師表示,人體改變在青春期,巔峰在2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大部分的人都等40歲才開始養生,都太晚。30至40歲基本保養沒做好,慢性疾病提早到,如果父母60歲有高血壓、糖尿病,沒做養生,55歲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很多人覺得沒生病就等於健康,大家都覺得西醫就是有病治病,其實現在醫學開始提倡「亞健康」重視疾病的先兆。亞健康指的是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臨界點,可往好的方向恢復健康,也可往壞的方向發展疾病,若長期忽視便可能衍生疾病,引發健康危機! 讓身體達到更健康的狀態,中醫也稱為「致中和」的「養生」方法。「各種養生法必須是給沒病的人運用的,有病的人必須先要治病。」那麼身體呈現什麼狀態時,可能就是需要養生了? 中醫師羅明宇說,包括:口臭、痘痘、面色沒有光澤、便秘等。王醫師也說,很多人都說吃五穀飯、燕麥粥比較健康,但每種穀物功能不同,例如燕麥有助降低膽固醇與控制血糖,但是燕麥對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幫助不大;蕎麥能幫忙保護血管、避免便秘,但吃太多反而會拉肚子;痛風的人不能吃太多糯米;小米可以預防胃酸。而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貧血、少鈣的人、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病人其實是不太適合吃五穀雜糧的。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早午餐與宵夜(過八點之後吃飯),易造成養生大忌包括:身體比較不好、容易肥胖,常不吃早餐的人較容易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且早上總是肚子空空的人反而會讓胃部累積多餘脂肪,導致膽固醇偏高。飲食怎麼吃才健康?王醫師也建議,東方人吃法,吃飯配菜、西方人先喝湯吃沙拉、主食,偏偏現在人都亂吃邊喝飲料邊吃飯,腸胃道容易出問題。早上起床200cc溫開水(或是+蜂蜜、或是+檸檬)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排便都很好。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671

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

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在養生資訊這麼多,怎麼吃才不會吃出毛病?當心養生沒做好,小心慢性疾病先找上來,薏仁、五穀飯、燕麥粥人人都可以吃嗎? 養生從幾歲開始做起?家醫科王健宇醫師表示,人體改變在青春期,巔峰在2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大部分的人都等40歲才開始養生,都太晚。30至40歲基本保養沒做好,慢性疾病提早到,如果父母60歲有高血壓、糖尿病,沒做養生,55歲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很多人覺得沒生病就等於健康,大家都覺得西醫就是有病治病,其實現在醫學開始提倡「亞健康」重視疾病的先兆。亞健康指的是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臨界點,可往好的方向恢復健康,也可往壞的方向發展疾病,若長期忽視便可能衍生疾病,引發健康危機! 讓身體達到更健康的狀態,中醫也稱為「致中和」的「養生」方法。「各種養生法必須是給沒病的人運用的,有病的人必須先要治病。」那麼身體呈現什麼狀態時,可能就是需要養生了?中醫師羅明宇說,包括:口臭、痘痘、面色沒有光澤、便秘等。王醫師也說,很多人都說吃五穀飯、燕麥粥比較健康,但每種穀物功能不同,例如燕麥有助降低膽固醇與控制血糖,但是燕麥對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幫助不大;蕎麥能幫忙保護血管、避免便秘,但吃太多反而會拉肚子;痛風的人不能吃太多糯米;小米可以預防胃酸。而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貧血、少鈣的人、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病人其實是不太適合吃五穀雜糧的。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早午餐與宵夜(過八點之後吃飯),易造成養生大忌包括:身體比較不好、容易肥胖,常不吃早餐的人較容易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且早上總是肚子空空的人反而會讓胃部累積多餘脂肪,導致膽固醇偏高。飲食怎麼吃才健康?王醫師也建議,東方人吃法,吃飯配菜、西方人先喝湯吃沙拉、主食,偏偏現在人都亂吃邊喝飲料邊吃飯,腸胃道容易出問題。早上起床200cc溫開水(或是+蜂蜜、或是+檸檬)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排便都很好。

醫訊/自然療法與抗衰老

醫訊/自然療法與抗衰老#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自然療法而言,需要了解自己才是自己的醫生,真正的醫藥是對身體的覺察,健康是改善自身的努力,愛與靜心是身體自癒的良藥。具體來說,要學會身體與平衡(排毒與水)、了解身心靈是整體互為影響,最好達到統一或均衡,並且找回自我療癒的力量及能源,成為自己的醫師,單純的活在當下的歡喜中。因此,人間福報社特舉辦樂活養生健康講座「自然療法&抗衰老」,邀請長儷自然養生協會謝袖芸理事長及其單位師資群主講。她將教導聽眾如何以自然療法維持健康,以及抵抗老化的觀念及方法;她是「純萃美麗生活主義」公司創辦人、德國芳香療法協會會員;她的經歷有美容補習班主任、嘉義家職時尚造型(美容)科老師、人間大學美容自然養生老師、美容美體集團顧問;多家公司的執行副總、總經理、董事長。該單位歡迎民眾與志工或有意願服務者踴躍報名參加,需要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自然療法&抗衰老時間:101年12月1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台北信義區松隆路327號13樓(近台鐵松山站與捷運後山埤站)洽詢:02-8787 7828轉36 徐小姐

冬天這樣吃 寒氣也「凍」不住你!

冬天這樣吃 寒氣也「凍」不住你!#養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冬天來臨,許多民眾身體可能因為冬天的關係,而開始出現一些小毛病,例如,嘴唇乾燥、掉髮或是因為冬天寒冷,民眾也可能想要找補品來補身。而中醫師康博祥在書中提到,其實可以利用不同的食材組合,讓民眾面對冬天的侵襲,也能夠從容應對。他說,像是許多人想要吃羊肉爐來補身抵抗寒氣,但是如果羊肉爐亂吃可能會有上火的疑慮;其實,可以改變一下烹煮的方式便可以讓身體吃補但減輕負擔。例如,白菜絲瓜羊肉湯,不像一般的燉肉,吃多了第二天容易起口瘡、痰多,能充分滿足口腹之慾。具體的作法是將羊肉、絲瓜、菊花、玫瑰醬放入鍋裡,像中國東北燉大白菜般,細熬慢燉。另外,冬天有時因為乾冷,導致嘴唇易裂,或是皮膚乾癢的狀況發生。而糖酒豬皮湯,其中的食材豬皮、紅糖、黃酒,都可以幫助這些情況的改善,而且這道料理,平日時就可以吃,有助皮膚的保養,適合女性食用。康博祥還提到,他有位哥哥雖位居管理職,經常在外大魚大肉,且有三高的情況,頭髮在五十歲之時,就開始產生掉髮情況,且在冬天之時,更為嚴重。他說,像是桃仁燴絲瓜,就可以改善掉髮情況。因為裡頭的食材核桃仁,可防掉髮,且這道料理既有營養,又很清淡。因此,冬天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在家動手製作這些料理,讓冬天的寒冷所帶來的困擾,遠離身邊!

維持年輕健康 可從飲食著手

維持年輕健康 可從飲食著手#養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要常保身體健康年輕,其實可從飲食下手。中醫師康博祥在書裡提到,三十歲的男女,身體的機能達到顛峰,但也意味著,三十歲過後身體便慢慢走下坡,就像是爬山爬到了山頂,則要開始下山;然而,到了40歲或50歲開始,人們可能就會發現頭髮逐漸變白、掉髮,牙齒鬆動,皮膚開始鬆弛、粗糙,皺紋,開始出現,但其實「人要活得健康,七分靠脾胃養」,可從飲食著手保年輕。康博祥表示,依他的臨床經驗來看,調養好脾胃能讓身體在後半輩子健健康康。他接觸過不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的人,這些人有的是藝術家、商人,也有一般人,每個人各有不同的生活,共通的特點是「特別注意飲食」。這些人當中,有些人天生皮膚不佳、先天條件並非最好,卻因後天科學飲食的持續,能夠維持年輕;反之,不懂科學飲食的人,再怎麼整容也是枉然。其實,人體不健康,常常生病,康博祥解釋,以中醫觀點來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脾胃不好,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運化失職,必然引起後天不安;另一個原因是,亂吃補品,千萬別亂吃補品。如果有虛火、頭暈目眩、大便稀,卻還吃含有瀉藥成分的保健品,會雪上加霜。因此,康博祥指出,要維持健康,首要五臟充實,六腑通暢,人體的消化系統就像個水管,當脾胃運化出現障礙後,好比水管堵塞不通,人就會感到泛酸水、燒心(胃食道逆流),因此很多不好治的毛病,都可以先通脾胃。

新北推養生健康食譜 與銀髮族共餐

新北推養生健康食譜 與銀髮族共餐#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北市年滿65歲以上的人口已高達34萬7千多人,佔全市人口比例8.8%,並有持續成長的趨勢。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林金富於今日中午到五股區貿商社區發展協會與銀髮族共進午餐。林金富特地帶了衛生局剛印製的銀髮族養生與健康食譜各50本,送給長者並為大家打菜,不少老人家開心的直說不好意思。衛生局也為此特地邀集中醫師及營養師和總舖師,配合春夏秋冬,並偕同農業局結合新北市好山好水的各區節令農產品,專為銀髮族設計一系列「食在好幸福」銀髮族健康、養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高鈣及高纖等食譜。衛生局進一步說明,一系列食譜中,養生及健康食譜已於日前印製完畢,共4萬本,各設計有近百道佳餚、蔬果,還貼心的依週一到週日;每天早午晚3餐,不僅餐餐有食材及烹調方法,連每天的熱量、蛋白質、脂肪、醣類也都標示得清清楚楚,可以當成工具書般的天天按圖索驥,非常方便。

養生 就從養精氣神開始

養生 就從養精氣神開始#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下充斥各式各樣講求「速效」的養生法,都在訴求忙碌的現代人用最少的時間,達到顯著的健康功效,然而,養生真的可以速成嗎?國學養生大師張其成表示,適合華人的養生之道應是由內而外,才是根本的養生;而養生就要先養精氣神。中國知名國學專家、「國醫大師」李濟仁長子張其成,提出從國學觀點出發,講求「由內而外」、從修養心靈健康開始,亦即修養「精、氣、神」,才是根本、有效的養生方式,與當今國人已普遍接受的「身心靈」一體概念不謀而合。諸子百家學說流傳千年,箇中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智慧,道家重養精、儒家重養氣、佛家重養神,合而觀之即是構成人的三大本質「精氣神」。張其成教授表示,以儒、道、佛、醫這四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都強調養人的「三寶」:精、氣、神,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精」屬於物質的、有形的層面,是道家養生的特長,書中圍繞「節省」、「有效使用」人身之「精」,展現道家煉精的養生智慧,如果年輕人腎精不足,可能會妨礙生殖;而老年人如果腎精不足,則會加速衰老,落髮掉齒、頭暈耳鳴。「氣」屬於聯繫的、溝通的層面,儒家「止定」、「正心」、「致中和」等心法都展現關於「氣」的養生智慧;「神」則屬於思維、精神修養的層面,如闡釋佛家的「放下」、「止觀」與養生的關聯。

復古養生法盛行 拉筋拍打保健良方

復古養生法盛行 拉筋拍打保健良方#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復古養生風潮盛行,古法「拉筋拍打」民俗療法趁勢流行,健康管理師吳世楠指出,「拉筋拍打」不是新鮮的玩意兒,而是老祖宗千百年前即留下的智慧養生法則,只是隨著時代的更迭,新潮日起才讓傳統漸失;2010年起越來越多的民眾依循拉筋拍打的傳統古法追求健康之道,對於老祖宗的智慧感到驚喜。吳世楠說,「拉筋」與「拍打」常被視為一體,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民俗療法,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搭配運用;雖為民俗療法,其歷史淵源已太過久遠,正確發跡時間已不可考,但確定源自於傳統醫學,只是名稱上可能略為不同。例如,「拍打」又稱為「拍痧」應用方式也各有巧妙,或拍或刮,但目的都是逼出囤積在體內的毒痧。他進一步說明,「拉筋」其實是一種身體自然反應,如同久坐疲倦時,人們會想伸懶腰,舒鬆筋骨。簡單的物理動作,加上適當的輔助器材,例如拉筋椅,安全將「筋」拉開、拉直,即為有效的民俗保健法─拉筋。當我們藉由一些動作或輔助工具,運動各部位的「筋」,全身上下的肌肉和關節會受到牽引,將自然而然地放鬆或回復原位,藉此增進筋骨柔軟度,疏筋活絡。另外,「拍打」利用雙手或特製的拍痧板,以適度力道,在全身上下進行有規律的拍打。可以震動肌肉、筋絡、五臟六腑,功效等同於深層的按摩,能喚醒人體免疫機制,協助排除體內毒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