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511恐怖預言省思 大家開心健康活

511恐怖預言省思 大家開心健康活#養生

一位「王老師」預言511會有大地震及大海嘯,且還預言會在上午10點42分37秒發生,這場危言聳聽的「世界末日」級恐怖大地震,最後並沒有發生,這場末日說讓所有擔心的人都鬆了一大口氣,也因為這個謠言更警惕了所有人,珍惜現在,珍惜生命,要開心健康活。「511末日說」一流傳出來之後,立刻引發一些效應,這些效應有好有壞,有小朋友太害怕新聞所報導的這場預言,一早就跟媽媽哭說不想去上學,要好好陪媽媽;有的人早從聽到開始,就開始進行戒菸計畫,放棄了20年的菸齡,聲稱在剩下時日裡要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還有老翁太憂心這場末日說,最後跳樓自盡;不過也患有慢性病或重症病患,因為這個可笑的預言,也打消了原本久病厭世的消極念頭。這場可笑的預言雖說造成了一陣恐慌,但是也因此改變了大家對生活的樂觀積極態度,常跑夜店的上班族李先生,昨晚還在紙醉金迷的糜爛過生活,沒想到這場預言對他造成莫名恐懼,一直並未顯露出來,直到今天早上確認沒有大地震之後,他立刻開心的說:從現在開始,我要開心健康活!大家沒被恐怖預言震懾到,卻被他這番反常的言語給嚇到了。很多人其實一直是很不健康的生活,不管是身體或心靈,都不斷的蹂躪自己,有人認為活著就要痛快吃,毫無忌憚,但身體就承受不住大量的垃圾摧殘,有些人又認為生活就要充分利用時間,有的是沒天沒夜拼命工作,有的是日夜顛倒盡情玩樂,但從未好好思考該如何面對生活,這次的恐怖預言讓大家都真正停下腳步重新思索,該怎麼好好開心健康活了。

避免癌症患者營養不良 中醫籲:不可偏食

避免癌症患者營養不良 中醫籲:不可偏食#養生

一位虛弱的癌症住院患者在會診時,醫師詢問飲食情況,卻驚訝患者答覆說家人沒給她吃葷食。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部高志清醫師表示,病人及家屬對於飲食知識的偏頗,或周遭親友眾說紛云地建議,常造成病人無所適從。癌組織有特殊的新陳代謝,會消耗人體內大量的脂肪、蛋白質、糖及維生素,因而導致人體內的代謝紊亂。中醫的特長在調理人體氣血陰陽與臟腑功能。高志清說,仿間有許多癌症相關飲食方面的書籍,值得民眾參考;例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含有伊尹《湯液經法》的脈絡,而伊尹原本是位廚師,中醫可說起源於食醫。《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提到「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育,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只有天天能吃的東西才可以補益我們的身體。我們平時要用食物的平和之氣,而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才用藥物來賑災。食物和中藥皆可依其溫、熱、涼、寒之性質,與辛、甘、淡、酸、苦、鹹之味道,依五行臟腑歸經、及五臟各有所喜的理論來歸類其用途。基於此「藥食同源」,當談到飲食養生與冬令進補,我們需了解誰該補?誰該疏導?誰堪補?補什麼?是要補陰、陽、氣、血?還是補肝、心、脾、肺、腎?是要轉輪運軸?還是轉軸運輪?欲回答這些問題,就要藉由中醫師望聞問切的診斷,而中醫科的經絡能量分析,藉由量測四肢末端24個穴位導電度,客觀地呈現身體左右12條經絡能量,並據此推知相關臟腑虛實狀況。高志清說明一般人飲食,春天養生吃五穀雜糧以增加生發之機,而求生意志缺乏者可吃些生機飲食及稍燙即起的食物。夏天因身體的陽氣浮越在外,五臟較為空虛,應避免吃滋膩味道重的東西,可將食物切成碎末,煮成羹來吃以助消化。秋天因農作物收成,食物比較豐盛,當吃些味道厚重的食品,可搭配些發酵的東西,有利於消化和吸收。冬天因人的陽氣全都內收,再加上吃得多、活動少,飲一些淡酒,可以達到通經脈、化濕滯、取暖驅寒的作用。高志清提醒民眾,癌症患者需慎用發酵品及避免酒類之走竄活血特性。癌症手術前之食療目標在扶助元氣、補益氣血。基於中醫在出生後重視脾胃的原則,癌症手術後以調整脾胃功能的食品為主,有利於體能的恢復。在放射治療出現津液虧損時,飲食中要增加養陰生津之品,如山藥、芡實、鴨肉、鱉肉等。化學藥物治療時之白血球減少,食療要以補益氣血為主,如雞、鴨血湯、豬肝湯;發生食慾減退時,可用健脾開胃寬中之品;若惡心、嘔吐時,可嚼些生薑片。延伸閱讀「葷食功用與營養成分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768

春節選購好藥材 紅棗、枸杞怎麼挑?

春節選購好藥材 紅棗、枸杞怎麼挑?#養生

很多民眾在農曆年節總會大魚大肉的大吃大喝,也常常在菜餚上或多或少加入中藥材入菜,像是枸杞、紅棗…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藥劑科藥師于琳琍建議民眾,年節期間飲食上應自我節制,多食用蔬菜水果,養成定時定量、均衡飲食習慣。她並教導民眾在年貨大街如何簡易辨識藥材,並利用身邊最垂手可得枸杞、紅棗,製作一道適合於過年期間老少咸宜的養生茶飲。如何辨識選購枸杞、紅棗?于琳琍說明,枸杞在市面上販售有長橢圓形及圓形兩種品種。長橢圓形味甘苦,甜味較少,皮薄仔較多,故適合糖尿病人服用。圓形品種,味甘甜,糖分高,皮較厚仔少,故不適合糖尿病人服用。紅棗部分需判別其外型,外型應肉厚、飽滿、油潤、仔小(雞心棗);顏色以紅棕色,最忌鮮紅色,可能是染色產品,浸泡水中會變紅,消費者注意市售去籽的紅棗易藏汙納垢、孳生小蟲,不易久存也不易清洗,較不建議購買,留意紅棗有無發霉,或放過久而致乾扁,且必須附註保存期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楊素卿特別提醒,過年期間容易油脂及熱量攝取超過,加上零食如魷魚絲、乳酪絲、芝麻糖、花生糖、牛軋糖、餅乾、汽水、肉乾、巧克力等,導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引發不良症狀,加上寒冷的天氣,感冒、呼吸道疾病、腸胃道疾病、四肢冰冷的人發生率增高。中醫認為,陰陽平衡、經絡通暢、氣血調和,是防病强身關鍵,楊素卿教導民眾幾款養生茶飲,不僅可以驅走寒冷,還可增强體質預防疾病。延伸閱讀「養生茶飲」: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821

3個魚餃就有75大卡 營養師籲:吃火鍋小心驚人熱量吞下肚

3個魚餃就有75大卡 營養師籲:吃火鍋小心驚人熱量吞下肚#養生

今年冬季冷氣團發威,來份熱呼呼火鍋最對味。現在坊間火鍋店大多以吃到飽為號召,火鍋料的款式也愈來愈豐富,大伙相聚,談笑之間,很容易就吃進過多熱量,長期下來,對健康是相當不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孟儀表示,要健康吃火鍋,首先要先避開吃到飽的店家,最好能選擇一人一份的日式小火鍋,且湯底選擇也相當重要。她說,食材在湯底久煮也會釋放出油脂,這時如果選擇的又是油脂含量相當高的麻辣火鍋,喝下肚熱量可是相當驚人。因此林孟儀建議,在選擇湯底時盡量以清淡為主,不僅可以煮出食材美味,更可以減少熱量攝取。另外,不論那一種湯頭,火鍋湯很容易越煮越濃,因此最好還是淺嘗即止,不可過量。林孟儀說明,吃火鍋最主要的部份就是火鍋料,火鍋料的選擇可是一大學問,各式丸類、餃類雖然美味,但大部分以五花絞肉作餡,脂肪含量及熱量都相當高。舉例來說,3個魚餃的熱量大約就有75大卡,相當驚人。她建議在火鍋料選擇上,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肉類選擇以瘦肉片為主,魚類及海鮮熱量較低;可搭配較多蔬菜或蕈菇類,不僅健康,也可增加飽足感。很多人吃火鍋一定要沾沙茶醬,殊不知沙茶醬的熱量非常驚人!林孟儀說,以市售常見的沙茶醬為例,每20公克就有154大卡,若再打入一顆蛋黃,不僅熱量爆表,膽固醇也不少。延伸閱讀「藥膳湯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716

天冷適飲DIY藥酒 溫補養身氣血通

天冷適飲DIY藥酒 溫補養身氣血通#養生

喝酒真的會傷身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外科主治醫師楊素卿表示,「酒」可以行藥勢,古人說「酒為諸藥之長」,酒可以引藥力外達於皮膚,上至於頭頂,下至腳底,通行全身,使理氣行血藥物的作用更加順暢,也能使滋補藥物補而不滯。她說,中醫學認為「酒」性溫而味辛,溫能祛寒、疏通,辛能發散、疏導,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除痹散結、溫陽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暢意。並且酒為五穀雜糧所造之精華物資,所以還能補脾益腸胃。加上與養生藥材相配伍,不僅可以大大增強藥力,又能達到防治疾病的日常保健功效。楊素卿解釋,「藥酒」包含了酒的功效及藥材本身作用,其歷史悠久,如乾隆皇帝冬令進補有三寶「湯補、參補、酒補」,其中酒補就包含湯補及參補。這是因為大多數藥酒都具有製作簡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便於存放的特點。「藥酒」既可以防病治病,又能養生美容,延年益壽,因而深受歷代黃帝、醫藥學家、養生家的重視。楊素卿指出,根據中醫學理論,身體要健康、容貌要年輕,必須維持人體內氣血的陰陽平衡,除了生活規律、飲食營養均衡、精神恬淡外,平時可在家DIY製作藥酒,來調節身體陰陽平衡,補氣、壯陽、補血、滋陰的作用,能夠起到益精神、抗疲勞、滋養美容效果,尤其適用於老年人、氣血運行緩慢者、陽氣不足者,以及身體內有寒氣、經絡有痹阻、氣血有瘀滯者。DIY藥酒準備事項:容器選用玻璃瓶,先洗乾淨,再用米酒沖洗過,避免陽光照射。選用酒精濃度50度左右,例如米酒或米酒頭。藥材要新鮮,洗乾淨、乾燥後再來泡酒。每天搖晃藥酒容器,使藥材藥性溶出。可加蜂蜜、冰糖、使藥酒可口。楊素卿提醒民眾,藥酒雖然有養生作用,但有下列情況者,請不要飲用:正在出血者,如痔瘡出血、月經期等。有發炎症狀者,如感冒支氣管炎、肝炎、口腔炎。潰瘍患者,如胃12指腸潰瘍、皮膚潰瘍。高血壓患者。癌症患者。肺結核患者。楊素卿更針對過年期間飲酒提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飲酒要有節制,少飲有益,多飲有害。不善飲酒者,可加水稀釋或加入雞腿、魚肉、排骨等作成藥膳。辨證選藥選酒,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藥酒及藥材。堅持一段時間飲用,任何養生方法都要持之以恆,唐代大醫家孫思邈說:「凡服藥酒,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絕則不得藥力,多少皆以和為度,不可令醉及吐,則大損人也。」萬一喝過頭,可喝西瓜汁、檸檬汁、綠豆湯、蜂蜜水、淡茶水、酸梅湯、優酪乳、水梨來解酒。不要空腹飲酒,以免刺激胃黏膜,也不要飽餐。延伸閱讀「DIY藥酒作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622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養生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飲食走向精緻的現代,伴隨而來是慢性病病患增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國人維生素B1、B2攝食不足,飲食型態明顯顯示蔬果類、全榖類、奶類攝取不足,而空熱量食物、總脂肪攝取增加、肉魚豆蛋類攝取過量等問題,飲食型態又在在影響身體外在及內在表現。因此,培養好的飲食型態是國人刻不容緩的一大課題。很多研究指出,攝取富含鉀、鎂、鈣、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助於血壓控制,另外,膳食纖維也有利於血糖穩定、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而全榖類則含有這些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更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表示,以每100公克為例,一般糙米含膳食纖維(約3.3克)約為白米10倍(約0.3~0.4克),維生素B1約為白米4~5倍。行政院衛生署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草案建議「全榖雜糧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即是三餐以全榖為主食,至少應有1/3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等,而美國農業部更建議主食類有一半來源要來自於全榖類。林詠霈解釋,全榖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一般白米是稻米去除外殼、麩皮、胚芽後,只剩下胚乳部分,加工過程若保存麩皮、胚芽及胚乳,就稱為全穀類,如:糙米、紫米、大麥。麩皮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植化素。胚芽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及E、鐵、鎂、銅、鋅礦物質。胚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蛋白質外,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因此,林詠霈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選擇全榖類及其製品代替精緻澱粉類。為了方便民眾平時就可以攝取到全榖類,中興院區營養科提供2種簡易全榖食譜供民眾參考。其一為:「十榖漿」,有別於一般五榖漿,食材選用上更豐富多元,糙米、燕麥粒、黑糯米、大薏仁、小薏仁、蕎麥、紅豆、麥角、小米、玉米粒,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也可以依各人口味加入核桃、腰果等堅果類。堅果類含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脂肪酸、鎂離子等礦物質。其二為:「養生雜糧餅乾」,全榖雜糧粉佔麵粉比例約60%,減少砂糖並以芥花油取代無鹽奶油,提供優質油脂,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吃起來更多了一股淡淡榖香,更可隨個人喜好添加蔓越莓乾、葡萄乾、堅果類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提醒您,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時間DIY時,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平日攝取的主食,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等,換成纖維質、維生素較高的全榖類及其製品,並搭配天天五蔬果及均衡飲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延伸閱讀「雜糧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39

衰老無藥醫 中醫師說明:如何用中藥防老養生

衰老無藥醫 中醫師說明:如何用中藥防老養生#養生

隨著現代文明的提升,人們對健康長壽的願望也日益高漲,因而關於衰老與抗衰老的研究,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課題。當前,衰老機制尚未明瞭,學界先後提出了數十種衰老的學說,其中自由基的研究特別活躍,公認較多,認為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時,會產生大量氧化活性的自由基,易攻擊細胞膜脂質和DNA,引起不飽和脂肪酸氧,生成超氧化物,形成脂褐素、老年斑;並能誘導DNA突變,誘發腫瘤和降低免疫力等。因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代謝產物的生成,是延緩衰老的重要途徑。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鄭宸君醫師表示,中醫學在對衰老原因的認識上,非常重視臟腑功能和精氣神的作用,又很強調陰陽協調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另外,中醫學認為社會因素、自然環境、遺傳因素、七情太過、勞逸過度是引起人體早衰的重要因素。中醫藥在養生防衰老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延緩衰老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現將中醫藥抗衰老機制略述如下。鄭宸君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衰老的速度,直接主宰著人體的生、長、壯、老,關係著人體的壽、夭、否、泰;故中醫學歷代醫家把補腎作為抗衰延年的首要治法。不少延年益壽的成方,是由補腎藥物組成的;補腎的中藥與食物,大多能益精養肝,肝腎得養,則鬚髮轉黑,耳目聰明,筋骨堅強。常用藥物有黃精、菟絲子、巴戟天、紫河車、鹿茸、何首烏、地黃、淫羊藿、鎖陽、肉蓯蓉、補骨脂、女貞子等補腎藥物;同時現代研究發現這些補腎藥也有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內分泌功能,增高性激素,延緩大腦組織衰老,降低自由基等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鄭宸君說明,老年人的脾胃消化能力比較差,不論藥補,還是食補,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如有腸胃病的老人,更應重視。常用藥物有人參、黃耆、西洋參、蜂蜜、茯苓、山藥、白朮以及花粉、靈芝等;藥理研究發現此類藥物有較好的改善衰老症狀,增強免疫力,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延長細胞壽命的功能,從而推遲衰老。上面兩點著重於肝腎、脾胃,照顧到先天與後天兩個方面。鄭宸君解釋,根據五臟學說,還有心與肺也很重要。老年人中,不少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冠心病等等,應該根據老年人這些發病特點,重視保養心肺。常用藥物有丹參、人參、麥冬、玉竹、五味子等。    鄭宸君提醒民眾,疾病所引起的臟腑功能減退局限於部分臟腑;而衰老所引起的機體臟腑功能的降低,幾乎涉及全身器官。衰老是無法根治的,但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延緩它的發生與發展。中醫有豐富的抗衰、防老養生保健之道,特別在抗衰老中藥和延年益壽方。

立夏養身 健胃、止瀉、增食慾

立夏養身 健胃、止瀉、增食慾#養生

近年來,全球氣溫不斷屢創新高,而台灣的夏季不但溫度高,濕度也高,熱氣夾著濕氣,悶熱而排汗不易,最容易讓人倦怠疲勞、頭暈、昏昏欲睡。而錯誤的消暑方式,如:吹冷氣、吃冰、喝冷飲,易使人體的冷熱、溫差協調反應不及。怎麼說呢?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洪曉嵐醫師表示,若我們從外在高溫環境突然進入冷氣房,會使毛細孔急速收縮,如此一來反而將濕熱之氣悶在體內,向外散熱的氣血經絡,也因突然驟冷而易使脈道不暢,不利人體正常的排熱功能。當然冷氣是可以吹,但應先在較涼爽通風處待一會兒,才進入冷氣房,且冷氣房中溫度不應調太低,26~28℃即可,如此不但適合人體,也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洪曉嵐說明,夏季易因長時間日光爆曬,造成水分的流失,引起身體電解質的不平衡,所以要注意水分和無機鹽的補充,夏天瓜類水果多,可以多食用。如「西瓜」即素有「天然白虎湯」之稱,可以治療中醫所謂「大渴、大熱、大汗、脈洪大」等「白虎湯」四大症狀,除了能補充水分外,它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很適合夏天食用。但體質屬於虛寒型的民眾不宜食用過多,否則容易胃痛或腹瀉;素有氣喘或鼻過敏病史的患者,吃了西瓜也可能會誘發病情加重。夏季也是腸胃病最易好發的季節。洪曉嵐建議,可以多以一些健脾、胃的方劑,不只增加食慾,還能防止腸胃炎,許多人愛喝的四神湯,即是其中之一。此方由淮山、蓮子、茯苓、芡實組合而成,這四味藥具有補益脾腎,厚實腸胃的功能,對於脾虛、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的人非常適合。此外,也可加入一些薏苡仁及豬小腸,薏苡仁可加強利濕效果,而豬小腸內含大量消化酶,可以幫助我們完全消化吸收。所以四神湯可以作為長期藥膳使用,具有增進食慾、補脾、健胃、止瀉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