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

高齡難減肥 養成步行10分鐘習慣

高齡難減肥 養成步行10分鐘習慣#減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進行「回春抬腰體操」後,請務必養成步行十分鐘的習慣。這項運動非常適合想減肥和預防代謝症候群的人,可以讓體脂肪更容易分解。一般來說,提到脂肪時,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較為人熟知,但是在肌纖維細胞內、肌纖維與肌纖維之間,也有脂肪。因為是有氧運動 可以分解體脂肪例如,許多高齡者的肌纖維與肌纖維之間,就夾了好幾層的脂肪,稱為「肌細胞外脂肪」,呈現宛如蛋糕「夾層」的狀態。肌細胞外脂肪的主要形成原因是肥胖與運動不足,但也跟肌少型肥胖有關,屬於非常麻煩的脂肪。若要提升肌力並燃燒這些麻煩的脂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完無氧運動後,再進行有氧運動。一般的有氧運動,必須運動三十分鐘後,身體才會分泌生長激素,而生長激素與骨頭和肌肉的發達有關,顯得更為重要。然而,若先做無氧運動,身體就會處於分泌生長激素的狀態,此時再繼續進行有氧運動,不僅可以在短期內獲得成效,也更容易分解體脂肪。高齡者在減肥時,比較難獲得成效,所以必須同時從外和內著手,若有可以結合兩者的方法,就相當完美了。若說「回春抬腰體操」是從外開始發揮功效,那麼「步行十分鐘」就是從內著手。另外,生長激素被稱為中高齡者的「回春激素」,具有以下經過認證的各式各樣功效。•提升基礎代謝•提升免疫功能•強化骨頭•恢復肌膚彈性•預防和改善生活習慣造成的病症這也是我要把「步行十分鐘」推薦給想要預防老化和失智症,以及想要預防代謝症候群、運動障礙症候群和肌肉減少症的人的理由。「步行十分鐘」的重點當我推薦「步行十分鐘」給整體院患者時,他們大多都會提出疑問。首先,最多的問題就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嗎?」我建議最好在下午四點以後進行「步行十分鐘」,有以下三個理由:1)傍晚這個時段,是一天中人體體溫較高的時候,此時的肌肉與關節處於柔軟狀態,比較不會發生跌倒等意外。2)跟上午相比,傍晚時人體比較容易分泌生長激素,在此時運動,更能有效增強體力。若是生長激素不足,不僅會促使肌膚和骨頭老化、身體感覺疲累、意志和集中力降低,也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3)在傍晚時運動,可以使交感神經處於優勢地位。到了晚上,自然地會改由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地位,使身體在就寢前呈現放鬆狀態。若無法在傍晚做運動,請改在早上進行,也可以活化腦部、解決便祕問題,以及提升基礎代謝率。此時,記得先吃一點香蕉與優酪乳等簡單的餐點後再進行。當然,在進行前,先完成「回春抬腰體操」的話,會更好。可依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總之請每天實踐一次。排名第二的問題是:「我經常帶狗一起散步,應該就夠了」或「隨便走十分鐘就行了嗎?」等,這些疑問大多是誤認為「步行」等於「散步」。令人遺憾的是,配合狗的步調,以及採用隨意方式走路的散步,都無法獲得與步行同樣的功效。雖然一邊享受風景一邊散步,心情愉悅也很重要,但進行步行運動時,請集中精神。重點在於途中不要停下來休息,要持續進行十分鐘,如果可能的話,請選擇沒有紅綠燈的道路進行,若遇上紅燈,請在原地踏步。排名第三的問題則是:「下雨天也要步行嗎?」下雨天時,地面環境較差,較易增加跌倒的危險性,雖然持續運動很重要,但遇上下雨天時,最好暫停「步行十分鐘」。但是,建議在家裡進行「回春抬腰體操」,並針對疼痛與在意的部位進行「回春伸展操」。請維持每天做運動的習慣。接下來,說明「步行十分鐘」的重點,請參照圖做為步行時的參考:1)確認正確的站立姿勢。2)步行時,施力於大腿後側(腿後腱),盡可能大步行走。還沒養成習慣前,或許較難施力於腿後腱,但只要有耐性地持續下去,將來甚至不需要特別提醒自己,也能做到。這是因為鍛鍊腿後腱後,身體會自然而然呈現伸直脊椎的姿勢。3)腳步不要蹣跚,盡可能抬高腳,以腳跟著地後,讓體重移至腳尖,再踢出大腳趾的根部前進。盡可能快步行走,手臂前後大幅擺動。只要將視線稍微望向前方即可維持姿勢,但是請小心不要跌倒。了解重點後,立刻出發步行運動吧。(本文摘自/遠離長照人生的奇蹟抬腰術:不管幾歲開始都有效的腿臀肌力訓練/出色文化)

吃水果減肥 糖分多會更胖!

吃水果減肥 糖分多會更胖!#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減肥不只是愛美女性熱衷的事情,隨著愈來愈多的醫學報告指出,許多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都與肥胖有關,因此減重不再只是為了外觀,有更多的人是為了健康而減肥,進而讓減肥在這幾年儼然成為新的國民運動。 林柏宏醫師表示,然而,許多人為了減肥,卻減到面黃肌瘦、落髮、抵抗力下降、內分泌失調,甚至最後賠上自己的健康,也讓減肥這原本應該是一個健康的行為,最後卻變成讓自己生病的元兇,也讓許多人對減肥這件事是又愛又怕。事實上,減肥固然是健康的行為,但是不正確減肥方法不但減肥的效果不理想,也可能賠上健康,得不償失,所以在開始減肥之前,務必要有正確的減肥觀念,不要誤信網路上的一些未經證實的言論;以下是一般減肥的人常見的一些錯誤觀念給大家分享: 1)吃得少不如吃得對/很多人為了減重,一天只吃一餐,或是正餐故意不吃,然後用蘇打餅乾或是小點心來取代,這樣的做法不但不健康,而且也不會瘦,因為人體本身需要一定的熱量,當熱量攝取過低的時候,身體為了保護自己(身體誤以為鬧飢荒沒食物吃),會讓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下降,也因此讓之後更容易復胖;而餅乾本身其實算是高油脂的食物,不但吃不飽又沒營養且熱量又高,反而更容易胖。以上兩種都是常見減重減到營養失衡的主要原因。 2)健康的食物不等同是減肥食物/林柏宏醫師表示,現在人為了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也會去尋求一些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而大多數健康食物的熱量也都較低,但還是有一些少數的例外要小心;第一種就是水果,過去常常有人拿水果來取代正餐以達到減重的效果,但這是不正確的方法,因為水果含有果糖,吃過量的水果等同於糖分攝取過量,是容易發胖的。第二種就是堅果類(花生、芝麻、腰果等),因為堅果類富含油脂,如果把它當作零食整天吃個不停,等於攝取過多的油脂,當然也是會胖的。 3)營養和熱量是兩回事/在臨床上常常遇到減重的人,因為生病要補身體,結果連體重也一起補回來了,事實上營養和熱量是不一樣的,生病的時候補身體補的應該是營養,而多餘的熱量還是應該避免,例如:喝雞湯和魚湯的時候,湯表面的油脂可以去掉以減少熱量的攝取,但是卻不影響應有的營養,攝取蔬菜類和適量的水果,避免沒有營養的零食和糕點。 此外,懷孕是另一個現代人變胖的主因之一,過去經濟不好,所以以前的觀念中懷孕就是拼命吃就對了,但是時代在改變,現在人吃的東西太多,也因此就算是在懷孕中還是要注意體重的控制,不可以增加太快太多,一般懷孕到生產之前體重的增加幅度大約在10-15公斤左右,體重增加太多的孕婦大多是胖在母體,而過胖的孕婦在生產過程中不但會增加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機會,也會增加分娩時候的風險,因此懷孕當中還是要注意體重。 4)正確的運動是加分,但不可以因此吃更多/許多人為了加快減重的效果而選擇增加運動,這本來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是有更多人卻只有運動而忽略了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導致減重效果不如預期,更有些人以為有了運動,便可以吃較多的東西或是一些易胖食物,如此一來,不但達不到效果,反而越運動越胖。 5)減肥是一種習慣的改變而非短暫的壓抑自己/大家在減重前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之後會不會復胖,在減重期間大多數的人在飲食上是會控制的,但是當達到目標之後,很多人就像是大解放一樣,又吃回和減重之前一樣的東西,當然體重又會回到原點,所以減重期間應該將其視為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期,當習慣養成之後,不需要刻意壓抑也不會想要在去吃回以前會變胖的食物,自然也就不會有復胖的問題。 林柏宏醫師表示,正確的減重方法才能持之以恆,並且達到健康的目的,而錯誤或是極端的減重方法,不但可能成效不彰,也容易賠上自己的健康,減重減出一身病,因此減重時候,不要道聽塗說,誤信網路上的一些偏方,而應該聽取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並且持之以恆的去做,才能真正達到減重又健康的目的。

西瓜皮等水果入粥 低卡、降膽固醇

西瓜皮等水果入粥 低卡、降膽固醇#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肥胖是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或分布異常,體重增加。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肥胖的詳細記載,如在《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篇》中就有:「何以度知其肥瘦?人有肥、有膏、有肉。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把肥胖之人分為肥人、膏人、肉人三種類型。肥胖現在並不單單是美觀的問題,還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影響健康。肥胖的根源,除了遺傳,多在飲食,就是吃得太多而又疏於運動,從而導致脂肪堆積。西瓜皮粥 原料:西瓜皮50克,白米100克,蝦皮5克,鹽適量。 做法:1. 西瓜皮去翠衣、瓜瓤,洗淨,切成小丁,蝦皮清洗乾淨,切碎備用。2. 白米淘洗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粥。3. 粥將成時加入蝦皮煮5分鐘,最後加入西瓜皮丁、鹽再煮2分鐘即可。西瓜皮熱量低 清涼消暑這道粥清淡爽口,非常適合暑熱食用,白米通便養胃;西瓜皮,中醫稱之為「西瓜翠衣」,味甘、淡,性涼,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涼消暑、解渴利尿的功效,因為西瓜皮含糖量不多,熱量低,非常適合減肥人群食用。蘋果粥 原料:蘋果、白米各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1. 將蘋果去皮,洗淨,切塊。2. 白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後,放入蘋果塊,煮至粥熟時下白糖略煮即成。蘋果含果膠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這款粥非常清甜,有生津潤肺、開胃消食的功效。中醫認為,蘋果性味甘、酸、涼、入脾、胃、肺經,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開胃醒酒、除濕止瀉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言其「潤肺悅心,生津開胃,醒酒」。從現代營養學角度看,蘋果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蘋果酸、枸櫞酸、鞣酸等,可解除憂鬱、減輕壓抑、滋潤皮膚、保護血管。特別是蘋果所含的果膠,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防止脂肪積聚,很適合減肥的人食用。這道蘋果粥可以每天食用。(本文摘自/養生粥療:97歲中醫大師教你一日一粥,保健防病/世茂出版)

減肥降低飲食熱量 蛋白質攝取很重要

減肥降低飲食熱量 蛋白質攝取很重要#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想要打破減肥,最大的敵人─減肥停滯期,最有效的就是高蛋白飲食習慣以及重訓的組合。要是遇到停滯期的情況,請做重訓和喝蛋白粉就對了。重訓和蛋白質可以解決世界上99%的問題,真的。看到重訓狂常去健身房,還會限制飲食,許多人往往會以為他們是一群禁慾者,其實並非如此。重訓狂們要是不這麼做,就沒辦法冷靜下來。就像對菸與酒上癮的人難以戒除一樣,重訓與飲食限制也很難戒掉。因此建議在減肥時加入重訓的最大理由也是這樣,因為重訓有很強的成癮性。女性怕變壯不敢運動 事實上練出肌肉沒那麼簡單「我只是稍微重訓一下就長出肌肉了,變那麼壯讓我很困擾耶」當我碰到這種小看肌肉的女生時,總想把睪固酮與雌激素的來龍去脈和她講清楚,再把她丟到游泳池裡,利用可以正確測量體脂率的水中體重法讓她認清現實,最後再落下這句話「肌肉才沒那麼簡單練起來,你只是變胖了而已」。想要健康變瘦是沒有捷徑的喔。減肥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一種生活型態。「減肥」媒體為了收視率而刻意渲染這個名詞,帶動許多旁門左道的減肥風潮,相當不負責任。不知有多少人減肥失敗,身體也壞了,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飲食障礙或憂鬱症。降低卡路里攝取來減肥 關鍵在好好攝取蛋白質真正的減肥需要保持或持續增加肌肉量,以燃燒體脂肪。隨便亂減肥是不可能會成功的。減肥需集完美的卡路里管理、營養攝取時機的掌握、重訓、適時的休養等於一身,是一種藝術。而這個領域中最為專業的就是重訓狂人。來吧,加入健身房會員,和重訓狂人交朋友吧。無論如何都想降低卡路里攝取來減肥的話,關鍵就在於要好好攝取蛋白質。以50 kg的女性來說,每天最少需要80g~100g的蛋白質。蛋白質轉換成熱量的比例為1g=4大卡,所以這樣吃只有320~400大卡而已。至於要不要喝蔬菜湯則相對比較沒那麼不重要。(本文摘自/肌力訓練最強日本社長:人生99%問題都能靠肌肉和蛋白質解決/世茂出版)

講座/健康減肥

講座/健康減肥#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不可不慎。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5月15日(二)舉辦營養講座,由賴玉釧營養師主講「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講座中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7年5月15日(二)上午11: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減肥別餓肚子!長期恐降低新陳代謝率

減肥別餓肚子!長期恐降低新陳代謝率#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持續穩定的減重,必須是一種長期生活型態的一部分,凡是標榜能快速大幅減重的花招,都不具有長期的功效。短期的瘦身成果,並不應該造成長期病痛,但是這些只風行一時的節食風潮卻會引發許多問題,例如腎臟病、心臟病、癌症、骨頭與關節疾病等。給身體正確的食物 身體就會做正確的事體重是經年累月慢慢增加的,怎能冀望在短時間內就能輕鬆擺脫,還能保持健康?有一項以二萬一千一百零五名素食與全素者為對象的調查顯示,若與吃素不到五年的人相比,「遵循素食五年以上的人,BMI都較低。」從上面種種看來,體重增加的問題,絕對有解決之道,但要怎麼做才能把它應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呢?首先,把計算熱量的想法拋諸腦後。你可以一邊隨心所欲地吃,一邊瘦身―只要你吃的食物是正確的。第二,沒有必要犧牲自己、餓肚子或吃淡而無味的食物。肚子餓就表示不對勁,而長期飢餓會啟動身體的防衛機制,導致整體新陳代謝率都降低。除此之外,人體機制會自然而然地從正確的植物性食品中取得營養,這是一種無憂無慮的飲食方式,只要給身體正確的食物,身體就會做正確的事。完整的水果與穀類富含纖維質 產生飽足感有些研究指出,採行全食物低脂蔬食的人所攝取的熱量比較少,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讓自己餓肚子;事實上,他們比葷食者花更多時間吃東西,吃得也更多,但蔬果與穀類等全食物的能量密度,不如動物性食品與添加脂肪那麼高,因此每一湯匙或一杯全食物的熱量都比較低。每公克脂肪含有九大卡熱量,而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只有四大卡。此外,完整的水果與穀類都富含纖維質,可以讓人產生飽足感,卻幾乎不為飲食添加熱量。就算你吃得真的比較多,但只要是健康的飲食,就能減少你所攝取與消化吸收的熱量。新陳代謝速率稍微增加 一天內燃燒的脂肪大幅增加不過,上述觀念還不足以說明全食物蔬食的優點。我之前對阿金飲食法與其他「低碳水化合物」流行飲食的批評,也可以在一些短期實驗中看出。在這些實驗中,受試者在採用植物性飲食的時候,還同時攝取較少熱量。就長期來看,這些受試者會發現,持續採取熱量過低的飲食方式並不可行,而靠著限制熱量攝取所得到的減重效果,也很少能長期維持。正因如此,能夠解釋全食物蔬食優點的研究就更顯重要了,因為這些研究證明,減重不能光靠著限制熱量來達成。這些研究記載著:素食者與葷食者攝取的熱量相同,甚至多得多,但仍比較苗條。中國營養研究證明,就相同的體重比例而言,以植物性飲食為主的中國鄉下人所攝取的熱量,其實比美國人高出許多,但卻仍然比較瘦。無疑地,這應歸功於他們的身體活動量較大,問題是,這項研究的比較基準是一般美國人與活動量最小的中國人,也就是坐辦公室的中國人。不僅如此,以色列與英國所進行的研究也指出,素食者所攝取的熱量與葷食者相同,甚至更多,但體重仍然較輕,而以、英兩國都不是以農立國的國家。這現象隱藏的奧祕之一就是「產熱效應」,即人體會藉由新陳代謝而產生體熱,而素食者靜止時的新陳代謝率稍微較高,也就是說他們會把較多未消化的熱量轉換成體熱,而非儲存為體脂肪,而只要新陳代謝速率稍微增加一點,在一天之內所燃燒的脂肪就會大幅增加。(本文摘自/救命飲食:越營養,越危險!?/柿子文化)

減肥別吃澱粉?錯的是精製食物

減肥別吃澱粉?錯的是精製食物#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近來瘦身書大行其道,最糟的結果就是:大家更搞不清楚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價值!堆積如山的科學證據指出,最健康的飲食就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飲食,它可以扭轉心臟病與糖尿病,預防許多慢性病,而且通常還具有明顯的減重效果。只不過,事情可不只是那麼單純。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也包含大量維他命、礦物質和能量除非是萃取出來、精製且放到糖罐子或麵粉盒裡的,不然我們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都來自於水果、蔬菜和穀物。這些天然的碳水化合物由長鏈的較單純碳水化合物分子所組成,然後以受到控制與調節的方式被消化(分解)成較單純分子(如食用糖之中的庶糖),再進入後續的代謝作用裡。複合式碳水化合物包括許多形式的膳食纖維,它們幾乎都不會被消化,但提供了重要的健康益處。存在於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也包含大量的維他命、礦物質和可使用形式的能量。水果、蔬菜及全穀都是你能攝取到的最健康食物,而且它們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所組成。這片健康領域裡的另一端,則是高度加工、高度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其纖維質、維他命與礦物質都已在加工過程中被去除。食物中典型的單一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白麵包、用白麵粉加工製成的餅乾零嘴,以及酥皮點心、糖果、高糖分的非酒精飲料等。這些高度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來自穀類或製糖植物(如甘蔗或甜菜),它們在消化過程中,會立刻被分解成最單一形式的碳水化合物,並且被人體吸收成為人體所需的血糖或葡萄糖。天然糖較不會被認為產生健康問題糟糕的是,大多數美國人都攝取大量的精製單一碳水化合物,但複合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卻少得可憐。以一九九六年為例,42%的美國人每天會吃蛋糕、餅乾、酥皮點心或派,但是只有10%有吃到一種深綠色蔬菜。同年,另一個不好的現象則是,在我們總蔬菜攝取量的一半裡,蔬菜種類只有三種:第一是馬鈴薯,多半是以薯條或薯片的方式食用;再來是結球萵苣,這是最不營養的蔬菜之一;最後是罐裝番茄,這很可能都是以披薩和義大利麵的方式進人們口中。我們曾經在第一版中提過,在一九九六年,美國人每天攝取三十二茶匙的添加糖,但現在回想起來很明顯,這是很難成立的估計數字。目前最可靠的估計值,似乎是二○○七到二○○八年的一天十九茶匙,比一九九九到二○○○年的二十五茶匙少,這主要是因為汽水的攝取量減少了。這個最新且降低一些的估計值,也反映出美國農業部在二○○○年的一項決定:要將添加精製糖和天然糖區分開來。由於伴隨著全穀中的維他命、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天然糖一般較不會被認為會產生健康問題—除非它造成個人飲食中過多添加糖的負擔。天然高碳水化合物如全穀、水果和蔬菜 才有健康益處我們毫無節制的攝取精製碳水化合物,這才是為什麼碳水化合物在整體上那麼難辭其咎的原因。在美國,絕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都是來自於垃圾食物或穀物,由於這些東西過於精製,但為了說服消費者它們仍含有益於健康的成分,所以必須補充維他命和礦物質,但補充形式的營養素根本比不上它們在全食物中天然形式的效果。你可以攝取一種只包含下列食物的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精製麵粉做的麵食、烤馬鈴薯片、汽水、甜穀片和低脂糖果棒;但這麼吃真是個壞主意,你不會從攝取這些食物的飲食中獲得健康益處,因為那些不是全食物。在實驗研究中,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健康益處來自於攝取發現於全穀、水果和蔬菜的複合式碳水化合物。所以,還是吃顆蘋果、櫛瓜或一碗配上豆子和其他蔬菜的糙米飯吧!(本文摘自/救命飲食:越營養,越危險!?/柿子文化)

節食減肥有效?恐養成「易胖體質」

節食減肥有效?恐養成「易胖體質」#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減重者常以節食的方式作為第一選擇,認為吃得少當然會變瘦。的確,刻意降低熱量,或單一食物種類的進食選擇,也許在短期內能看見體重的下降,但隨著時間的拉長,開始出現停滯期或是因為熱量攝取實在太低了、太餓了根本堅持不下去,恢復正常飲食後,反而復胖甚至更胖,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易胖體質」。林子琳營養師表示,以翹翹板來想像體重的變化:將翹翹板的一端視為「熱量消耗」,另一端視為「熱量攝取」,想減重就要讓「熱量消耗」大於「熱量攝取」。3大「熱量消耗」:1) 基礎代謝率/佔熱量消耗中的60~70%。指的是在清醒靜臥且未進食的狀態下,維持各項器官功能運作所需要的熱量消耗,也就是單指「活著」這件事所需要的熱量。基礎代謝率又與年齡、性別、肌肉量、是否在睡眠狀況相關,一味的低熱量進食,身體會為了維持機能迫使基礎代謝率降低,偏偏基礎代謝率是熱量消耗中最主要的部份,所以「吃太少不利於減重」就是這個道理。2) 活動量/佔熱量消耗中的15~30% 。指的是平時活動、運動消耗的熱量。正確的運動選擇與搭配,對減重有正向的影響,例如有氧運動有助於脂肪燃燒與心肺功能的維持,而能增加肌肉量的重量訓練,便有利於基礎代謝率的提升。3) 攝食產熱效應/約佔熱量消耗中的10%,是進食後要消化吸收食物所需要的熱量,林子琳營養師表示,由於精緻或是烹煮時間越長的食物,被糊化的程度越高,很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選擇「原態」的食物型態多於精緻化的食物,可相對延長消化所需的時間,進而提升能量的消耗。蹺蹺板的另一端「熱量攝取」「熱量攝取」要注意的除了熱量不低於基礎代謝率,其中營養素的比例也是一大重點,建議均衡飲食中三大營養素在總熱量的比例為:醣類55~60%、蛋白質15~20%、脂質30%以下,因此並不是一味追求低卡飲食,也要留意營養素的分配,才不會營養失衡。林子琳營養師提醒,計畫減重者,除了要有決心調整飲食,也要好好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在每個環節點都控制好,減重計畫才能順利推進喔! 也不要逼迫自己要短時間內減重並且相信可以瘦身有成,努力是不會白費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