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

維持腸道健康 「伺機性細菌」佔大宗

維持腸道健康 「伺機性細菌」佔大宗#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腸內菌群裡面繁殖的腸內細菌可分為「好菌」、 「壞菌」、 「伺機性細菌」3大種類,這些腸內細菌的繁殖場所和資源都非常有限,因此為了生存,彼此間經常是處於競爭激烈的狀態,好菌減少,伺機性細菌就會見風轉舵,支援壞菌。反之,壞菌減少的話,伺機性細菌改變支援對象,好菌的數量就會增加。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菌 易使腸內產生有害物質具代表性的好菌有比菲德氏菌、乳酸菌、腸球菌等,功能十分多樣,包括:合成維他命和荷爾蒙、活化免疫細胞、促進消化和吸收、代謝脂肪等,有助於維護人體健康。另一方面,具代表性的壞菌有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菌、葡萄球菌等,會造成留在腸內的食物殘渣腐壞,產生硫化氫、氨、吲等有害物質,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腸功能衰退,也是腹瀉和便秘的原因。鏈球菌和擬桿菌門等之類的細菌是伺機性細菌,它們在好菌和壞菌之間,以及不同時間點,選擇當下佔優勢的細菌,並且開始發揮相同功能。好菌在腸內佔優勢的話,就發揮和好菌一樣的功能,可是如果一旦壞菌佔優勢的話,就會產生和壞菌一樣的功能。腸內菌群 好菌須佔2至3成取得腸內細菌的平衡非常重要,被視為壞菌的腸內細菌其實有助於好菌的代謝,同時也是產生人體需要物質的材料。部份好菌為了對抗壞菌而產生的物質反而對人體有益,因此人體需要好菌,也需要壞菌。腸內菌群的重要功能就是幫助不同種類的細菌發揮最大的功用,一般而言,腸內菌群的完美比例是「好菌20%∼30%,壞菌10%,伺機性細菌60%∼70%」,因此「腸壽食材」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好菌多過壞菌。(本文摘自/腸壽食/常常生活文創)

照顧腸道健康 4大類「腸壽」食材

照顧腸道健康 4大類「腸壽」食材#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經常在電視和雜誌看到「○○有益健康,建議最好每天吃!」的廣告或是報導,有時候是納豆、優格、葡萄柚、花椰菜。但是,腸道裡面有5萬種種類以上,1000兆個以上的腸內細菌,單一食材絕對不可能滿足所有菌種的需要。所有食物對人體而言都是「異物」,過度攝取對身體一定會產生不好的影響。1)作為好菌和伺機性細菌養分的食材/「腸壽食材」的第一名就是作為提供好菌和伺機性細菌養分的食材,指的是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菇類,以及發酵食品。大豆和四季豆等豆類、里芋、牛蒡、乾燥的白蘿蔔絲等根莖類、乾香菇、海藻等,纖維含量相當豐富。好菌的代表是比菲德氏菌,大豆、牛蒡、蘆筍、洋葱、香蕉、牛奶含有豐富的寡糖,就是比菲德氏菌所需要的養分。除了蔬菜以外,味噌、醬油、納豆、米糠醬菜、優格、起司、泡菜等,這一類的發酵食品含有的活菌和死菌,其生產物可活化體內原有的好菌。2)作為抑制活性氧的食材/體內產生活性氧是造成疾病最直接的因素,過多的活性氧會減弱腸內細菌的活動力,使人體免疫力下降。顏色鮮豔和氣味強烈的植物皆含豐富抗氧化物質,可以擊敗活性氧,包括大蒜、生薑、南瓜、葱、紅蘿蔔、花椰菜、酪梨等。3)提供人體所需物質的食材/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形成細胞的細胞膜和荷爾蒙的材質是油脂,人體可從魚、肉、豆腐、雞蛋、牛奶等攝取到所需油脂,這些食材也提供構成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所需的氨基酸。雖然有些人上了年紀就開始避免吃肉,但是肉類的氨基酸組成最接近人體,為了保持腸內細菌的平衡,肉類的攝取不可缺少。4)幫助體溫上升的食材/細菌增殖有最佳溫度,體溫下降時,腸內細菌繁殖速度會逐漸趨緩,結果導致免疫力下降。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減少30%。預防體溫過低,人體必須攝取維他命和礦物質有利產生熱量,以及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作為熱量來源。建議多食用牛蒡和里芋等根莖類、大豆等豆類、洋葱、生薑、辣椒等香氣強烈的植物,至於蛋白質的攝取,則建議食用竹莢魚、鯖魚、沙丁魚、鮮蝦、雞肉和羊肉等。假如每餐都只吃優格,真的有益健康嗎?腸內細菌的組成因人而異,每個人適合攝取的食材也不盡相同,因此「每天攝取不同種類的好食材」才是降低疾病風險的正確飲食方式。食用方式並不是選擇其中一個種類,集中大量攝取,而是在每天的日常飲食中變換不同食材,每一餐都吃到不一樣的食材。(本文摘自/腸壽食/常常生活文創)

乳酸高麗菜 改善腸道、舒緩血管壓力

乳酸高麗菜 改善腸道、舒緩血管壓力#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一般人以為乳酸菌只存在於發酵食品中,事實上乳酸菌存在於人體、空氣、土壤等各處。當乳酸菌混入食物中,使食物發酵,就可以做出味噌、優格、泡菜等發酵食品。把附著在高麗菜上的乳酸菌,與高麗菜一同混入瓶罐中,提供一個利於發酵的環境,就能使高麗菜變成乳酸發酵高麗菜。植物性乳酸菌 在腸道存活率更高乳酸菌可分為動物性乳酸菌和植物性乳酸菌。促使動物性食品發酵的乳酸菌,例如優格和起司中的乳酸菌,稱為動物性乳酸菌。來自植物性發酵食物的乳酸菌,例如泡菜和紅酒中的乳酸菌,則統稱為植物性乳酸菌。從整體上來看,植物性乳酸菌在腸道中的存活率比動物性乳酸菌高。大部分的動物性乳酸菌耐不住胃酸和消化液,植物性乳酸菌抵達腸道的機率則高上許多。動物性乳酸菌需要存活於營養豐富的環境,相對來說,植物性乳酸菌能存活於缺乏營養、鹽分高、酸度高且溫度高的環境,所以才會被用來製做泡菜、酸菜等發酵食品。植物性乳酸菌有益好菌人體腸道內有好菌、壞菌與中性菌(伺機菌)。順暢排便不可或缺的好菌,和導致便秘等問題的壞菌各佔一成,其餘八成是平時不好也不壞的中性菌。當壓力使腸內好菌減少,導致壞菌的佔比增加時,中性菌就會向佔上風的一方靠攏,變成壞菌。當植物性乳酸菌順利抵達腸道,就能使好菌增加、壞菌減少,改善腸道環境。改善腸道環境、預防高血壓據說日本每四個成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或是可能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族群。高血壓的恐怖之處在於可能導致腦中風、心臟病等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當血液中的老廢物質集中於血管內側,使血液循環變差,就是形成高血壓的一大因素。近年來有人主張乳酸菌可以預防高血壓。植物性乳酸菌改善腸道環境,加上高麗菜的清血功效,就能有效預防高血壓。由此可證,乳酸發酵高麗菜是預防高血壓的優質食材。(本文摘自/輕漬高麗菜的排毒奇蹟/三采文化)

腸道給力嗎?少吃冰冷、化學合成食品

腸道給力嗎?少吃冰冷、化學合成食品#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因為壓力而出現反覆腹瀉或便秘的過敏性腸症候群(IBS)的症狀。腸道是非常敏感的臟器,那是因為它們負起了分隔體外和體內的門房任務。胃和腸道位於口腔非常深處的地方,所以往往被認為是在「體內」。但是,所謂的體內是指腸壁的內部。我們和腸內的細菌是共生(共存共榮)腸內住著超過一百種以上、一百兆個左右的菌,這些菌一邊保持調和,一邊擊退來自外界的入侵者—各種細菌或病毒以及區分選擇食物,或者將營養素加以合成,對我們有各方面的助益。另一方面,我們則給予它們優質的食物,提供一個讓它們容易棲息的場所。也就是說,我們和腸內的細菌是共生(共存共榮)。此外,負責吸收大部分營養成分的小腸當中有許多神經細胞和免疫細胞,據說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有大半是在這裡製造出來的。人體的臟器還藏有許多未解的謎題。腸道足以左右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臟器,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提升機能,也就是提升「腸道的能力」是這些腸內細菌們的網絡工作。不要攝取食品添加物或抗生素等(化學合成物質)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珍惜保存這些腸內網絡,順利激發出「腸道的能力」呢?首先當然就是要重視腸道。避免腸胃受寒、不要只吃太過冰冷的食物、隨時保持排便順暢,而且要記住不要攝取食品添加物或抗生素等不必要的東西(化學合成物質)。尤其要注意化學合成物質。我們的身體本來就不擅於處理加工食品,因為當中往往含有各種食品添加物。這些食品添加物大部分都是我們的身體不習慣的化學合成物質。舉例來說,刻意把速食麵等食物當成主食來攝取,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對身體的一種殘酷傷害。說到化學合成物質,藥物也是我們不想吃進體內的東西之一。當然,有時候因為需要不得不服用藥物,但是絕對禁止動不動就服藥的行為。尤其是抗生素會滅絕腸道內的細菌,所以最好不要吃抗生素。另一方面,攝取腸內細菌們喜歡的東西(食物),也就是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物質也是一大重點。要積極地攝取發酵食品或乳酸菌、比菲德氏菌(bifidus)等改善腸內細菌平衡的益生菌(probiotics),這是必須加進每天的飲食習慣當中的東西。因為,腸內環境的好壞會大大地左右大家的壽命,這種說法並不為過。舉例來說,納豆有納豆菌、乾鰹魚有鰹魚黴菌……,發酵食品的幕後推手—微生物(菌)有各種不同的種類。這些有用的微生物(菌)是可以和人類共生的生物,也許在今後的研究實驗中將會發現微生物(菌)的新作用。(摘自/九成疾病可以自癒/天下雜誌出版)

嚐糞不只是故事!竟可治結腸炎

嚐糞不只是故事!竟可治結腸炎#腸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便便真的可救命!二十四孝中,庾黔婁嘗糞的精神感動天,因父親生病難癒,庾黔婁照醫師的叮囑,親口嚐父親的糞便,以了解身體狀況;而現代則是可拿糞便來醫治患者的病。一名42歲的男子,因罹患潰瘍性結腸炎,飽受腹瀉之苦已長達20年,儘管定期就醫治療,但服用藥物後卻無法控制腹瀉的情況。為此,院方建議他採女兒的糞便做成膠囊,經服用治療後,腹瀉次數也從原本的一天10次,降至3-4次,症狀明顯大幅改善。什麼是「糞便移植術」?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 糞便移植術又稱作「糞便微生物移植法」,其將健康人類的糞便和食鹽水混合後,過濾掉纖維廢物,留下腸道的細菌與活性成分,再透過內視鏡或是製成口服膠囊,移至病患的腸子,改變病患腸內的細菌生態,重建腸道健康;此項技術目前已陸續使用於潰瘍性大腸炎、困難梭菌感染、腸躁症等難治疾病。糞便移植腸道菌 改變生理機能可治病腸道菌不僅對於身體代謝與生理具有影響力,更會影響胖瘦!根據Science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將胖鼠與瘦鼠放置同籠,因老鼠有「吃彼此糞便」的習性,進而造成腸道菌的交換,而瘦鼠還是瘦,但原本應當發胖的老鼠卻不發胖了。老鼠們可以透過互相分享糞便交換腸道菌,但人類卻沒有這樣的習性。然而,在刊登於NEJM的研究則發現,利用「糞便移植術」將健康人的糞便移植給病人,對於嚴重且致死率高的「困難梭菌感染症」治療效果佳,其避免復發的機率更遠高於抗生素療法。補充益生菌翻轉腸道惡菌 腸道好菌自己種劉婷婷博士指出,不論是老鼠或是人體,都再次證明了腸道好菌的益處。雖然一般亞健康人沒有太多難以根治的腸道問題,但代謝不良、免疫力低下、賀爾蒙失衡或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擾等都再三顯示,腸道並沒有想像中的健康。因此,透過日常補充益生菌,才能建造一個正確而豐富的細菌生態,打造美好的腸道環境,也就能免於猶豫糞便移植的困擾!(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老翁腸道阻塞 竟是愛吃柿子惹禍!

老翁腸道阻塞 竟是愛吃柿子惹禍!#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3歲的邱先生腹痛、嘔吐,痛起來全身冒汗,睡不著、吃不下,掛急診檢查發現糞石卡在小腸。原來曾經切胃的邱先生因柿子盛產,吃了富含大量單寧酸的柿子,與食物中蛋白質作用形成近6公分大的糞石糰塊,切胃手術後失去幽門調控,造成腸道阻塞。曾切胃又過食柿子 引發腸阻塞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表示,邱先生經X光、電腦斷層檢查,判斷是腸阻塞。所幸無須切除小腸,僅須以手揉碎糰塊,像擠牛奶一樣邊擠邊推,花了半小時,將糞石推到大腸,在沒有破壞腸道情形下,順利解決腸道阻塞。探究邱先生腸阻塞原因,與愛吃富含單寧酸食物有關。邱先生愛吃柿子,每年柿子盛產總是吃不停,往年都沒事,去年動了胃手術,今年就差點釀出嚴重後果。做過胃手術病人,應適量、淺嚐即可、細嚼慢嚥,避免引發嚴重併發症。腸阻塞未處理 恐腸壞死、腹膜炎余政展主任表示,糞石卡住小腸讓人疼痛難耐,如果未及時處理腸阻塞,腸子可能壞死甚至穿孔,導致腹膜炎風險,甚至致命。胃手術的病人術後失去食物研磨與幽門調控的功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糰塊進入小腸,造成腸道阻塞。柿子、破布子具有特殊的化學物質單寧酸,含量比其它食物更高,遇到蛋白質容易形成食物糰塊,如果未經消化直接到腸子,容易造成阻塞。其它容易形成腸阻塞的食物還有纖維質比較粗的筍乾、黏稠性高的糯米,建議適量、淺嚐即可與細嚼慢嚥,常保消化道暢通。

車禍遭輾腸道破裂 輸血逾萬cc!

車禍遭輾腸道破裂 輸血逾萬cc!#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9歲黃姓男患者今年年初因為騎機車發生嚴重車禍,身體被小客車輾過導致開放性骨盆骨折而當場休克,緊急送醫後被判定為嚴重外傷,醫師動員多科醫師及時搶救,在加護病房住院22天後才撿回一命。跨過這一關卡後,患者的家屬特別囑咐他一定要行善回饋社會。嚴重外傷共輸血13,200cc醫師於手術中發現患者骨盆開放性骨折合併右側鼠蹊部撕裂傷、小腸部分斷裂、大腸部分斷裂、膀胱尿道斷裂、左側外髂靜脈斷裂等現象,隔天又因為持續出血,病患又到開刀房施行膀胱造廔手術,大腸造口手術,小腸吻合手術及左側外髂靜脈縫合結紮手術。手術中患者輸血共13,200cc,目前康復出院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醫師許政雄表示,一般而言,骨盆骨折多與巨大的撞擊力有關,骨盆骨折常合併休克及多重外傷,骨盆主折的治療常常需要多專科間的團隊合作,這名因車禍造成開放性骨盆骨折的患者透過院內團隊通力合作與及時治療,才及時救回一條寶貴生命。骨盆骨折的致死率仍有10~50%不等造成骨盆骨折的能量通常較一般骨折高,因此伴隨的其他器官或軟組織損傷的機率也高,骨盆處環繞骨盆重要的神經與血管,也大大增加骨折復位與固定的風險。因此有1/4的骨盆骨折病人有多重外傷。且文獻指出,骨盆骨折的致死率仍有10~50%不等。

糞便又臭又硬?壓力大有關係!

糞便又臭又硬?壓力大有關係!#腸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糞便就如同「宅急便」裡的「便」字一樣,是可以讓我們了解身體狀況的定期通知。這種時候,絕對不可以抱持「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心態。因為,能夠定期排便會令人感到暢快,同時也是健康之本。藉由糞便了解未知的腸道狀態糞便裡有7~8成是水分,而排除水分後的固體物質裡,大約有1/3是食物殘渣,而剩下的2/3就是腸道菌與其屍體,以及剝落的腸壁等。1公克的糞便裡有1000億個菌,糞便可說是菌的集合體。換句話說,糞便的狀態會反映腸道菌的狀態,因此,藉由糞便能夠了解平常無法知道的腸道狀態。新生兒腸道充滿比菲德氏菌 新生兒的糞便會散發甜甜酸酸的味道,感覺並不是很臭。這是因為嬰兒腸道內充滿比菲德氏菌,消化後的牛奶不會腐壞,而會呈現發酵的狀態。隨著嬰兒成長,腸道內會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菌。腸道菌會以人類無法消化的東西做為食物,結果,腸道菌就形同是在幫助我們進行消化。比菲德氏菌等乳酸菌群喜歡碳水化合物,而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及類桿菌等則喜歡蛋白質。人類之所以能夠消化肉類,也是這些菌的功勞。睡眠充足的話大便不會臭糞便又臭又硬,表示自己應該反省飲食內容是否太過偏重蛋白質,或是壓力過大。當腸道內的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過度增加時,乳酸菌群就會減少。這是因為腸道環境偏鹼性,而菌所產生的物質又會使腸道的腐敗狀況更為嚴重,其中甚至還有致癌物質。如果糞便不會很臭且可以順利排出的話,就表示睡眠充足、腸道蠕動狀況良好。這樣的人飲食應該是以穀類、蔬菜、根莖類為主,並且均衡攝取各種食物。至於忙到沒空注意排便狀況的人,則會喪失和自己身體對話的機會。這些人應該更加重視每年1至2次的定期健康檢查,以及無法從坊間充斥的一般健康資訊獲得、屬於自己的個人情報。如此一來,身體狀況必定會變好。(本文摘自/圖解微生物:細菌.病毒.黴菌/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