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

容易水腫?瀉藥吃太多害的

容易水腫?瀉藥吃太多害的#腸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研究指出瀉藥依賴症會引起什麼重大疾病。但便秘會對身體帶來各式各樣的負面影響,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瀉藥依賴症如果放著不管,會像K太太一樣無法自行排便。因為太過依賴瀉藥,導致腸道及括約肌等肌肉衰弱。大腸產生色素沉澱後,運作能力會變得更差。服用超量瀉藥逾1年 腸胃能力會減弱服用超量瀉藥1年以上的話,不只是大腸、胃和食道消化能力也會減弱。此外,過度服用瀉藥會造成下痢(拉肚子),不只會帶走體內的水分,水分中的礦物質也會跟著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異常(血液中的鹽類異常)。人體內約有60兆個細胞,充滿稱為細胞內液及細胞外液的水分。這些水分中又含有一定的鈉、鉀、鈣、鎂,它們可以使生理機能保持穩定運作。「電解質異常」就是指這個平衡失常,會讓人體出現水腫及肌力下降症狀,嚴重的時候還會引發心律不整、意識障礙等,造成全身機能異常。依賴瀉藥 身體無法自然產生便意連續使用瀉藥,還會讓人情緒不安。有瀉藥依賴症的人,普遍都存在「不安、壓抑」等心理感受。煩惱因為便秘而需要經常服用瀉藥、無法自然排便,由於難以啟齒,會有因此將自己封閉的人。也有伴隨憂鬱症或飲食障礙,引起的瀉藥依賴症,這些病症同時也是造成便秘的原因。瀉藥依賴症的人有個共通的嚴重問題是「便意消失」。過於依賴瀉藥會使得腸道及括約肌的肌肉無力,所以即使糞便已經下降至肛門附近,卻完全無法感受到「便意」。健康的人當乙狀結腸內糞便累積到一定分量以後,腸道內的壓力升高,糞便會一口氣被推到直腸。直腸壁受到刺激,會將「排便」的指令傳達到大腦,身體自然產生直腸反射,就會感受到「便意」。相對的,便意消失的人這項生理機制失效,使得糞便不斷累積、腹部膨脹。雖然沒有便意,卻會感覺「腹部有膨脹感、肚子痛」。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患者就會把希望寄託在瀉藥上。(本文摘自/快腸!絕好腸!驚人快便力/采實文化出版)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腸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此,讓我想起現今的傳統醫學醫師拒絕接受飲食、腸道健康、毒素、感染和壓力,在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上的關鍵作用,而且實際上,所有類型的疾病都有相關聯。相信在未來,這些醫生看起來就像十九世紀時的同事們一樣都是怪咖。藥物並非唯一選擇傳統醫學的醫生總是告訴患者和飲食無關,其實不然。我已看到無數病人僅僅透過飲食的力量,就能扭轉狀況。常規的醫生告訴你:「藥物是唯一的選擇。」我不想為此爭辯,但有實際的病例來證明。有時事實勝於雄辯(黑是黑,白是白),傳統醫學醫師總是如皇帝般高高在上,卻束手無策,這時會需要功能醫學醫生幫忙找出解決之道。我了解這對你來說,可能是個相當大的進展。當你坐在家中看電視,在一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多達三種商業廣告介紹各種自體免疫藥物,且每一種都伴隨著漂亮的鮮花和音樂作為背景,結束時還有一位帶著微笑、用誘人口吻說:「詳情請詢問醫師!」感到欣慰的你,或許是因為已經服用這種物,而且都照著廣告所說的做了,感覺同步在「治療」的軌道上。事實上,你只是追隨著「大家都知道」的商業消息罷了!自體免疫疾病的8大迷思1) 自體免疫疾病無法逆轉。2) 若沒有嚴格的服用藥物,症狀不會消失。3) 採用藥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副作用不會帶來太大影響。4) 改善消化及腸道功能,不能延緩自體免疫疾病的進展。5) 無麩質飲食,不會讓自體免疫疾病有所改變。6) 自體免疫疾病是個厄運,生活品質必然變糟。7) 自體免疫疾病完全與基因有關,與環境沒有關聯。8) 免疫系統是天生的,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支持或改變它。勇於提出問題挑戰治療方式假使詢問醫師是否要放棄麩質,甚至遠離米飯、藜麥和豆類,醫師可能會帶著憐憫的眼神對著你搖搖頭!或許還會警告遠離這些「荒謬理論」,或是迴避討論其他替代方法。我有幾位病人被醫師列為拒絕往來戶,只因為他們敢於討論治療方針並且不想服藥。醫生堅持「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是目前醫學界認可的最佳方法,因此拒絕繼續治療這群「叛逆」患者。有位年輕女性後來成為我的患者,因為原先的醫師對她說:「如果妳不能相信我,我就不能治療妳!」她住在只有一位專科醫師的德州農村小鎮,只因敢於提出問題、挑戰常規,最後落得無法接受任何治療。我不想讓任何人困在這樣的窘境。於是,我閱讀科學證據,審視研究文獻,治療了數千名患者。身兼一名醫生和病人,我對Myers Way 深具信心,希望你也是,讓我們用智慧,消除各種誤解,並用真理替代它。(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大腦快樂 卻可能害了腸道!

大腦快樂 卻可能害了腸道!#腸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腦本身成功地茁壯發達後,它開始霸占人類的身體,自作主張做出種種動作和決策。明知對身體不好,卻依舊吃太多、喝太多,把盡是添加物的加工食品塞進口中,這些全是大腦要求的結果。《科學(science)》期刊曾經刊登一篇論文,該論文以「人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感覺到幸福」為主題進行調查。排名最高的是「做愛的時候」,得分超過九十分;第二則是「運動得很舒服的時候」,得分七十七分;第三是「聊天的時候」。腦袋喜歡極為原始性的行為吃居然沒有出現在前幾名,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日本改用消除壓力為關鍵字,重新統計後,第一名是「吃的時候」,其次是「睡覺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做愛、飽食、聊天、盡情睡覺、無所事事,腦袋就喜歡這些極為原始性的行為,並且從這些行為得到滿足。我認為大腦這個器官具有意志力薄弱且極度自傲的特性。只要做壓力研究便得以清楚了解這一點。因為面臨壓力的時候,大腦馬上往眼前的快樂飛奔而去。利用老鼠進行實驗,就能得到相同的答案。我們針對小鼠進行實驗得知,對小鼠施加壓力後,小鼠就吃下大量的餌食,做為一種逃避壓力的行為。在腦部建構的過程裡,形成了強烈要求活化自我「酬償系統」的構造。當需求獲得滿足、抑或是知道需求將得到滿足時,大腦的酬償系統即活化,並且浮現「快感」。腦內啡、多巴胺、血清素 被稱為「幸福荷爾蒙」這究竟代表什麼呢?舉例來說,當我們得到「好吃」的感覺,大腦的特定部位即開始興奮,促使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endorphin)、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大量分泌出來。這些物質也被稱為「幸福荷爾蒙」,它們能讓人們湧現「快樂」的感覺。幸福荷爾蒙一增加,快樂中樞即受到刺激,於是大腦感到幸福。大腦非常喜歡暢快的幸福感。為了得到這種感覺,大腦再一次強烈地渴求「美味」。這就是大腦活化自我酬償的機制。而對於大腦來說,壓力帶來極強烈不愉快的感覺。因此,當感覺到壓力的時候,為了逃避壓力的不快感,大腦便要求人們做出滿足酬償系統的行為。利用原始性的行為滿足酬償體系這時候的慾望包括了食慾、口渴、體溫調整等生物學上的慾求,另外還包括得到他人讚美,獲得他人喜愛之類高層次、社會性、長期性的慾望在內。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大腦亟欲及早獲得解脫,所以想利用原始性的行為滿足酬償體系。這時候最直接而容易選擇的即是垂手可得的「吃飯」或「喝酒」吧。只要能滿足自我的酬償系統,健康什麼的,大腦一點都不在意。然而順著大腦的慾望採取行動,倒楣的可就是腸道了。因為擔任消化吸收工作的腸道,被迫面對極為辛苦的血汗工作。-不要隨隨便便聽從大腦「想吃」、「想喝」的指令。(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 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

接觸土療6好處 一定要試試

接觸土療6好處 一定要試試#腸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生活讓人體付出代價。細菌自開天闢地以來便已存在,而腸道向來是身體第一道防線,是人與世界直接接觸的最大一塊區域。我們走錯了路,想要宰制大自然,而非生存於其間,導致如今立場岌岌可危。幸好,我們兜了一圈又即將繞回原點,漸漸看出接納根本生活方式的重要。畢竟,人實際上是由泥土所構成。人沒變 微生物群卻每天變化假如抽掉人體中的水,剩下的多半是「泥土」,亦即60種地殼富藏的元素4。老實說,這概念淵源久遠,一點也不新。「人由泥土製成」,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許多主要宗教的根本見解。人類由地球元素混合而成:氧、氫、碳、氮、鈣、磷,再加上微量鉀、硫、鈉、鐵、鎂等。一切元素合起來造就了有活力、能呼吸的人。儘管我們寧可自認為從遠古以來已變得繁複高雅得多,實情是人自降世至今,基因組基本上沒變,而微生物群卻每天持續演化。想活得好 記得使腸道恢復健康我們不能再自視為寰宇之主,而應向塵土好好致歉。想與四周微生物和平共存且活得健康,唯一方式就是讓步,實行土療,並「吃土」。請注意,我所謂「吃土」,不是真要你挖一把土來吃(這個,不完全是啦)。誠然,土療療程有一部分便在於,天天都得微量接觸泥土與植物中的土基微生物。不過,請你務必聽我的勸,不要拘泥於字面說的「吃土」,而該欣然採納背後更廣泛的人生哲學。我和病人談起怎麼使腸道回復健康,都會教他們這套總綱。學會之後,就能以略有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而且,我不只是嘴巴說說,還身體力行。散步可以喚醒身體、促進血液流動現在,就讓我告訴你,我喜歡怎樣開展每一天。每天早上7點左右,無論晴雨,我和太太會牽著家裡那隻查理斯王騎士犬「奧克里」,沿家鄉田納西州納許維爾的社區道路散步20分鐘。這段閑靜時光,是用來喚醒身體、促進血液流動,隨後才好應對日常安排。清晨這一趟,也是讓奧克里做做保健運動。我們鬆開栓狗皮帶,看牠蹦蹦跳跳,衝過泥濘水坑,追著松鼠四處跑。走了約半英里(約1.6公里),我們調轉方向,奧克里也邊跑邊跟上來。接觸土療6好處回到家,我們從車庫進來。在放奧克里進到房內洗衣間各處前,我在台階上身子一低,把牠抱進懷裡。牠的身上,少不了會沾黏樹葉、花粉,或塵土。我拍了拍那一身栗紅色與白色相間的毛皮,再一把抓過腳掌,將泥土刷掉。這麼做,也讓有益微生物透過能吸水的表皮層進入我體內血流,而有下列作用:1) 增加腸道既有的益菌數量。2) 教導這些益菌如何應付周遭病原體。3) 協助身體產生養分,如維他命B12及K2。4) 支援消化及礦物質吸收。5) 減輕發炎情形。6) 幫忙治療(或預防)腸漏症。帶狗散步有助消化系統避免過敏我從小就養狗。多虧了一再帶狗散步,而且大量觸及狗兒腳掌的泥土,我才能累積與微生物的微量接觸,有助於消化系統避免過敏。其實,醫學研究證實,小時候養狗或養貓,會使過敏風險減半。(本文摘自/土療,讓你更健康:治好百症根源腸漏症,就能治好皮膚炎、過敏、糖尿病、甚至憂鬱症/三采文化)

上班族吃太快 82%胃食道逆流

上班族吃太快 82%胃食道逆流#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餐飲業上班的郭先生,下午4點左右就結束工作,因為想趁年輕多打拼,因此下班後還有繼續兼差,一天工作時間長達16小時以上,睡眠時間大概只有4到5小時,久了之後,發現腸胃不舒服,就醫後發現有胃潰瘍,醫生建議,若吃飯時間還在工作,就吃點東西墊胃,工作緊張,大便會不順,因此用餐時候一點優酪乳,幫助腸道順暢。偽國際作息 影響腸胃健康國內上班族普遍超時工作是近期熱門的討論焦點,再加上這2周以來,奧運、抓寶熱潮興起,國人熬夜、晚睡情況更為嚴重,無論工作或日常休閒,許多上班族身在台灣卻過著其他國家時區的時間,「偽國際作息」現象正在蔓延,不正常作息對於健康影響甚鉅,近期國際研究就陸續證實,其對於腸胃健康或菌相平衡帶來負面結果。82%的上班族 便秘、消化不良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暨小兒腸胃科楊燿榮主任,進行調查發現,全台有高達82%的上班族受「偽國際作息」影響,飽受便秘、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及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所苦,出現腸胃問題比例明顯高於生活作息正常的受訪者,因此提醒,長期作息時間混亂,對健康影響甚鉅,不可小覷。79.5%每日蔬菜攝取不到3份除飲食作息不定問題外,上班族在飲食方式上也存在許多亂食習慣,高達79.5%上班族每日蔬菜攝取不到3份,水果攝取不到2份也有74.3%,且有52.9%的上班族表示自覺平日肉類攝取多於蔬菜。用餐速度過快 不利菌相平衡用餐習慣上,有43.7%的上班族平均用餐時間在15分鐘以內,43%則認為1周當中有3天以上用餐超過9分飽,對此現象,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表示,從維持菌相平衡角度,蔬果攝取不足、用餐速度過快、過量,都會在體內造成不利菌相平衡的環境,除了注重營養攝取均衡、每日攝取5份蔬果外,上班族可透過優酪乳補充好菌。

腸道所需菌體 南北大不同!

腸道所需菌體 南北大不同!#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再加上飲食油膩,許多民眾為了確保胃腸健康,會購買標榜有整腸助消化的益生菌來食用,希望能解決消化不良的問題,益生菌種類非常多,但同一種菌並不適對每個人都適用,因飲食習慣的不同,以及生活型態的差異,導致南北民眾,體內所需菌體也不同。根據統計,北部民眾如要改善過敏情況,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人適合的菌種為「嗜酸性乳酸桿菌」,改善自體免疫功能,百分之四十四的人適合「洛德乳酸桿菌」,南部民眾如要改善過敏情況,北部民眾較適合的「嗜酸性乳酸桿菌」,如給南部民眾吃,適合的人數比例僅有百分之十八,而「比菲德氏龍根菌」在南部適合比例,則升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益生菌生長 易受環境影響活性變差益生菌對於腸道保健有一定的幫助,但其生長因容易受環境影響,導致活性變差,故需食用一段時間,整腸助消化功能才能顯現,想靠益生菌或酵素立即消除急性腸胃消化不良的症狀幫助不大,其實只要營養均衡,身體分泌的消化酵素量是足夠使用的,不太需要額外多補充這類的保健食品,但如果飲食內容過於單一,則負責消化的酵素會來不及分泌,此時補充額外的消化酵素就有其效益。但這類產品可能無法吃完就見效,如果心急而過量補充,卻可能造成腹瀉的情形,若有需要,建議先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等醫藥專業人員,若食用任何保健食品後,發生不適合的情形,如持續服用二到三個月,身體還是沒有反應產生,就要考慮是否更換益生菌使用,或是出現腹瀉的情況,那更必須要有警覺心,檢視自己所吃的益生菌是否不適合自己的腸道。 

別再卡卡!便祕族救星 7大高纖蔬果必吃

別再卡卡!便祕族救星 7大高纖蔬果必吃#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為了身體健康著想,應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若超過48小時沒有排便,或是排便有困難,就可算得上是便祕了。其實很多人把便秘當成小事,不以為意;但如果排便不良,原本應該排出的廢物,就會積在體內。久而久之,這些廢物會產生毒素在體內循環,造成肌膚變得粗糙、代謝惡化、肥胖等問題,因此可別小看蹲馬桶這件「大」事!木瓜助腸道好菌生長 藍莓增進消化能力相信大多數人都曾有過便秘的經驗,一天沒有排便就會覺得全身不舒服,若長期下來,嚴重恐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所以,想預防腸癌,首先就從遠離便秘開始;專家強調,飲食均衡,充足的水分,並多攝取纖維質,能有效預防便秘,為此,《優活》特整理出7大富含纖維與酵素有助通便的水果:1) 火龍果/除了擁有豐富的纖維、果膠外,更含有豐富的維生A、C、B1、B2及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這些營養素有助於潤腸通便,只是,這種天然色素的水果,會使得排泄物變色,可別過於緊張,這屬於正常現象。2)鳳梨/含有大部分人體中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能有效幫助消化吸收,此外,鳳梨中的鳳梨酵素,能有效分解食物蛋白質,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3) 奇異果/奇異果的膳食纖維擁有極高的保水能力及黏稠性,可軟化、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排便順暢等作用,而且獨特的奇異果酵素能幫助蛋白質消化與吸收,增進胃部排空,加速消化道蠕動。4) 藍莓/藍莓富含纖維素,可改善便秘問題,且營素中的維他命、鈉、銅和果糖,則可增進胃腸的消化能力。5)木瓜/木瓜裡含有豐富的寡糖,可以幫助大腸內的好菌生長;木瓜酵素更有幫助消化、改善便祕的作用。6) 蘋果/蘋果果肉有非常多好處,但果皮的營養價值也不容小覷,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質,是幫助消化、促進排便主要因素。7)橘子/因為橘子果肉很軟、纖維很細緻,不會難消化,若能通通吃下肚,就能攝取到更多的纖維素、幫助通便。

母乳蛋白打造健康腸道 助寶寶維持標準體重

母乳蛋白打造健康腸道 助寶寶維持標準體重#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寶寶一歲前,母乳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可說是幼兒的最佳營養來源,根據近來歐美分別針對母乳對寶寶腸道,以及生長發展的研究發現,母乳蛋白能夠打造健康腸道環境,降低腹瀉、幫助標準身高、體重發育的關鍵營養素,重要性遠高於其他成分。哺餵母乳 助腸道好菌生長亞東醫院小兒部陳家駿醫師表示,一般爸媽常以為蛋白質只是單純長肌肉而已,但對寶寶而言,蛋白質的重要性就如同蓋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穩,其他設計再好,房子都不會穩固。而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每個胺基酸對寶寶的影響都不太一樣,其組成要達到剛好滿足寶寶需求的狀態,才是好的蛋白質。根據歐洲一項實驗,將寶寶分為兩組,分別哺餵母乳及一般配方奶,2個月後發現,喝母乳的寶寶,腸胃中比菲德氏菌等益菌量是喝一般配方奶寶寶的3倍。原因在於母乳蛋白進入腸道後,會使腸道呈現有助好菌生長的酸性環境,幫助寶寶的消化功能順利運作,降低腸道感染或腹瀉發生的機會;腸道健康,營養吸收相對提升。2歲前增重太快 日後易罹慢性病除了腸胃健康,陳家駿醫師表示,蛋白質與體格的生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寶寶攝取的蛋白質中胺基酸組成不平衡,有可能刺激胰島素的大量分泌,進而讓體重快速增加。一旦寶寶2歲前體重增加過快,日後超重的機會也會相對提升,甚至埋下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因子! 美國一項追蹤一千多位0~2歲寶寶的研究證實,寶寶喝母乳可降低3倍以上的過胖風險,其原因就在於母乳的蛋白有均衡的胺基酸組合,不僅可提供寶寶生長發育的養分,更有助體內胰島素正常作用,維持標準身高,體重,讓寶寶長得結實不虛胖。銜接母乳 蛋白質是重點陳家駿醫師提醒,寶寶的健康與蛋白質息息相關,如果情況允許,還是建議媽媽盡量哺餵母奶。而隨著配方奶的發展越來越成熟,目前也已經有技術能將蛋白質品質升級,讓胺基酸的組成達到更理想的狀況。所以如果寶寶一歲以後,需要轉成配方奶,建議可以挑選胺基酸組成適合寶寶的蛋白質配方,幫助寶寶消化道機能發展,同時維持適當的體格及體脂表現等各方面長期健康指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