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

跌倒以為骨折 檢查竟是乳癌末期轉移

跌倒以為骨折 檢查竟是乳癌末期轉移#癱瘓

(撰文/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一名40多歲婦女騎車跌倒骨折,本以為只是碰撞受傷並無大礙,沒想到經醫師詳診後,才發現骨折其實是因乳癌骨轉移引起。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六至七成,初期不一定會出現骨轉移症狀,其中有少數患者甚至出現骨轉移症狀才驚覺自己罹患癌症。 骨轉移的徵兆一開始可能是極輕微的狀況,如喪失食慾、失眠及腰酸背痛等,特別是癌症患者如果沒有相關認知,對於輕微不適就容易輕忽,等到演變為持續性疼痛、坐也痛躺也痛,甚至可能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等症狀。因此,乳癌病患與家屬對骨轉移應有預先的了解,以期能及早發現及早對症下藥,減輕骨轉移的症狀與延緩病程。 針對第三期以上的乳癌病患,應該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全身性的骨骼掃描,因為骨轉移很可能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規律地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提早治療。一般發現骨轉移時,除了評估原本的乳癌治療是否需要調整外,還建議加上骨轉移治療療程。另外也提醒患者,目前治療骨轉移所使用的藥物,可能產生顎骨壞死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療期間更要注意口腔健康,如要進行拔牙與植牙等齒顎手術,請務必諮詢治療醫師,也千萬不要因害怕藥物副作用發生而不進行治療。 想了解更多乳癌與骨轉移相關資訊,歡迎查詢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愛的骨勵網站:http://tbcaevent.tw/index.html。

婦人頭暈刮痧後 竟無法走路險癱瘓

婦人頭暈刮痧後 竟無法走路險癱瘓#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60歲廖女士,在一年前時車禍傷到頸部,當時醫生告訴她,椎間盤突出建議要開刀,但因為害怕手術風險所以拒絕,原以為回家後復健就可以讓症狀緩解。不料有次到田裡工作時突然頭暈,回家由媳婦刮痧及推拿後竟無法行走,當時還以為自己是中風,家屬緊急送往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頸椎部位椎間盤突出合併頸椎硬脊膜上出血,讓婦人差點癱瘓。椎間盤突出未處理 合併頸椎硬脊膜出血恐癱瘓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金城醫師表示,廖女士的頸椎硬脊膜出血,加上之前未處理的椎間盤突出問題,讓神經壓迫更加嚴重,使得病情急驅直下。在進行緊急手術時,先從頸椎後方將硬脊膜出血造成壓迫的血塊清除,再從頸椎前方切除突出的椎間盤,置入融合器加以固定,一次手術解決兩個問題,若沒有緊急開刀處理,可能會造成永久四肢癱瘓,嚴重時則會有生命危險。術後認真復健 她已可以不再仰賴助行器而在術後廖女士表示,當手術後轉到普通病房時,雙腳及左手已經可以微微的動了,讓她相當滿足,只不過回想起當時的病痛,就算打了3次止痛針也沒用,那種痛起來就像骨癌一樣,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好像整個神經都緊縮起來,像是有針在刺骨頭一樣,從小到大也沒這麼痛過。除此之外,她在認真的復健之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可以不依賴助行器的情形下行走,甚至行動自如的騎著腳踏車,現在的她很珍惜這搶救回來的新生活。

老翁開農車撞樹滾下山 險四肢癱瘓

老翁開農車撞樹滾下山 險四肢癱瘓#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別以為只要是骨折,就會有立即性的症狀出現。日前,台中一名六十多歲的黃姓男性,某日因開農車,不小心撞上果樹,人就這麼摔了出去,更慘的是還滾下一旁的山坡,幸好沒有造成生命危險。可是送醫之後,雖醫生告知應無大礙,未料,兩個月後,四肢開始出現麻痺、無力症狀,連拿個筷子都非常有問題,到台中慈濟醫院就診後,才發現有高位頸部骨折現象,再拖些時間治療,恐四肢癱瘓。病患頸部骨折不易發現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伯仁主任指出,黃先生到臺中慈濟醫院就診時,已出現雙手麻木、行走無力、大小便困難等症狀,黃太太描述,先生拿筷子都出問題,連吃飯都必須要人餵。經電腦斷層檢查影像發現,黃先生頸椎骨折屬於不穩定情況,必須手術處理,除了脊椎不穩定會對頸椎脊髓神經造成傷害與壓迫,也發現漸進式的四肢癱瘓,可能長期臥床,建議盡快做手術處理。他指出,第一、第二頸椎骨折屬於頸椎高位骨折,絕大多數病人受傷後造成的症狀會有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明顯表現,甚至可能死亡。但部份骨折,在最初受傷時症狀卻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黃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起初只感覺脖子痠痛、僵硬、活動困難,直到出現漸進式手腳無力、僵硬與行走困難,才驚覺不對勁,這都是高位頸椎骨折造成四肢神經病變,萬一被忽略,未加手術固定治療,受傷的神經會持續惡化,就可能導致終身癱瘓的遺憾結果。黃柏仁醫師說,病人在採用新式骨釘將第一節與第二節鎖上,再用連接器連起來,並在第一節、第二節種上捐贈骨,用鐵絲綁起來,增加骨頭連接與融合的可能性,簡單說是將原來脫位頸椎復位後,再利用骨釘與外來骨做固定術,讓原來的骨頭有生長的機會。術後一周,黃先生已經可以不需依賴他人活動,四肢活動已改善很多,回診確認進步很快,終於重拾健康。

二十年天天麻將十小時 男子半身癱瘓

二十年天天麻將十小時 男子半身癱瘓#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胡了!你是天天坐在麻將桌前,等著把把自摸把把贏錢的民眾嗎?小心!麻將桌前久坐,不起來動動筋骨,長久下來可能半身不隨!根據大陸成都晚報的報導,四川成都一名茶館老闆,二十年來麻將天天不離手,每天麻將打上十小時都不嫌煩;久而久之,這名老闆因為長期在麻將桌前久坐不動,使得他罹患了嚴重的頸椎病導致下半身幾乎沒力。這名老闆指出,他的茶館開了近20年,天天打3場麻將的生活也過了20年。茶館上午9時開門,除了午飯和晚飯,生活幾乎全與麻將相伴,朋友調侃他是用生命在打麻將。而就在今年初,老闆發現他的右手指尖開始出現麻痺感,連他最愛的麻將也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抓起來。之後,再過了一段時間,連行走的力氣也逐漸喪失。而這名老闆經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診治之後,其醫師劉浩指出,這名老闆罹患了嚴重的頸椎病,突出的椎間盤和增生的骨刺已經壓迫到他的脊髓,目前已經進行手術治療。但是,別以為只有天天打麻將的民眾,脊椎會受到傷害,因為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低頭族的頸椎也是長期處在僵硬的情況之下,久而久之也容易罹患頸椎疾病。因此,醫師提醒民眾,上班用電腦,或是低頭用手機與平板電腦,要適可而止,一段時間起來動一動,才不會傷害到頸椎。

心房顫動易導致中風 嚴重者恐癱瘓!

心房顫動易導致中風 嚴重者恐癱瘓!#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全台約有23萬人因心房顫動深陷中風危險,相當於每5小時,即新增1中風病例。一名66歲的男性病患,因突發性左半身無力而住院。該病患以往僅有高血壓病史,且規則服用藥物,血壓控制良好。但平時偶有心悸、心跳不規則的感覺,並未加以理會。住院後,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為右大腦多處梗塞,確診為梗塞性中風。心電圖發現心房顫動,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心房有血塊,住院3周之後才恢復部分生活功能而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指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其發生率隨年齡逐漸增高,在65歲以上的人口可達5%以上,80歲以上人口可能達10%以上。過去曾經認為傷害不大,因其無立即生命危險,但心房顫動是最容易導致中風的疾病之一。林中行解釋,因為心房顫動會讓心跳忽快忽慢,使心房收縮功能不佳,心臟血流不順,產生較大血塊。當血塊從心臟衝出,容易導致梗塞性中風,嚴重者恐癱瘓、動作遲緩等。過去50年來醫界不斷研究,終於在近幾年研發出多種新型抗凝血藥物。這兩年健保局已通過兩種新型抗凝血藥物給付。研究顯示可以比傳統的抗凝血劑多降低中風及血栓栓塞機率達二成到三成以上,預計將有20萬心房顫動患者受惠。由於新型抗凝血藥針對個別凝血因子作用,抑制對象專一,幾乎不與飲食藥物相互作用,也不需監測藥效,對患者來說,可望省去麻煩,提升生活品質。林中行建議,有心悸或感覺心跳不規則等,疑似心房顫動的民眾,即早於心臟內科門診就醫。如診斷確定,醫師會依個人風險給予適當抗凝血藥治療,並請確實與醫師配合,方能降低未來中風之可能,避免憾事發生。

最棒禮物!癱瘓女復建成功彈琴謝母恩

最棒禮物!癱瘓女復建成功彈琴謝母恩#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從沒放棄過,因為我相信我的孩子、醫療團隊,所以,我的孩子說話了,現在她要彈奏最喜歡的鋼琴曲感謝署立台中醫院的醫生叔叔及阿姨們,有你們的照顧,品瑄終於坐起來了!」一位剛考上明星高中卻癱在床上18個月的女孩,因媽媽永不放棄的愛,她不但可以坐起來了,現在她還能說話、彈鋼琴,母親節前夕,她送給媽媽最棒的母親節禮物。正值青春年華的品瑄,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全身癱瘓,品瑄媽媽回憶著說:自去年三月起品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我和瑄爸同一般父母一樣心急如焚.只怪自己無能,沒能替她找到更高明的醫生,給她最好的醫療。但「危機即是轉機」;經歷了三個月消極的醫療後決定回家自行照顧,卻在偶然的機緣之下透過宏恩醫院吳子敬院長的轉介,品瑄得以進入署台中醫院之曙光照護中心,並接受一連串的檢查、治療及專業的照護。猶記得剛入院時,品瑄仍每日數次且不定時地全身痙攣、呼吸困難,此景象對我而言雖不足為奇,但眼看著孩子極痛苦地忍受苦難,心中仍有千萬般不捨、擔憂及恐懼。多麼希望在病床上掙扎的是我自己。但在曙光病房所有醫護人員給品瑄的照護是我們過去所未曾感受過的信賴與心安。從世界的眼光來看,過去九百多個日子,品瑄得了眾人口中醫師查不出的怪病而致全身癱瘓,這樣的遭遇極不幸及慘劣,現在總算上天大發慈悲,讓品瑄在眾人滿滿的愛傾注之下,有了美好的結果。雖然媽媽非常感謝身邊所有的人,其實最棒的是媽咪自己;台中市市長胡志強知道品瑄與媽媽要到署立台中醫院演奏鋼琴、感謝醫療團隊,特地到現場幫品瑄加油打氣,也幫媽媽加油,恭喜她獲得這麼棒的母親節禮物;同時還特地準備了一束花說是要替品瑄送媽媽-祝母親節快樂。

跌倒輕忽痠痛症狀 男子一年後竟癱瘓

跌倒輕忽痠痛症狀 男子一年後竟癱瘓#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1歲林姓男子,一年前在家中不慎跌倒,當時以為無明顯外傷應該沒大礙,不料一年後竟四肢癱瘓。直到至醫院接受X光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第二頸椎齒凸骨骨折造成第一、二頸椎脫位,使得頸脊髓受到壓迫造成癱瘓,必須藉由手術才能解除病灶。林姓患者表示,一年前跌倒後,沒想到接著開始陸續出現頭痛、頸部痠痛,於是想藉由推拿及按摩來得到緩解,直到半年後,竟然連碗都端不起來,吃飯也只能用湯匙挖。一年後,四肢已經癱瘓,直到一次在家中因小腿嚴重抽筋,才被家人送往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說,藉由病患核磁共振檢查影像中,發現脊髓因受到第一頸椎骨壓迫,導致患者四肢無力,甚至嚴重到癱瘓。由於患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骨折的頸椎骨已無法再復位,必須靠頸骨切除減壓,不讓脊髓繼續壓迫。而手術時,將第一頸椎壓迫脊髓的骨頭切除,再藉由顱骨、頸骨骨釘固定系統,把滑脫移位的骨頭固定,經由這樣的治療,病人在術後逐漸恢復行走及上肢活動能力。陳金城指出,由於第二頸椎骨折的病患,多數並不會立即出現四肢麻痺、癱瘓、知覺喪失、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困難等立即的神經症狀,反而僅以頸部痠痛,或枕部痠麻痛、脖子僵硬等症狀表現,因此也容易被誤認為一般扭傷或拉傷,甚至最後想以推拿、整脊等民俗療法來減輕疼痛。許多病患可能剛發生嚴重的外傷後,當時頸部及頭都會很痛,使得肌肉收縮,讓骨頭移位不明顯,X光檢查不容易看出來,這時候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等到肌肉放鬆時,移位就會較明顯,若不提早發現加以治療,骨頭可能移位愈來愈嚴重,最後造成四肢癱瘓,還可能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陳金城提醒民眾,若因車禍或其他原因造成頸部受傷而疼痛不已時,絕對不可輕忽,一定要前往醫院接受X光檢查,以確定頸椎是否正常,若發現有問題,就應馬上接受正確的治療,切勿在診斷確定以前接受推拿、整脊治療,以免產生無法彌補的遺憾。(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你是否經常腰痠背痛、關節疼痛或是早晨起床時會感覺下背僵硬呢?許多患者常誤以為只是壓力太大,只要按摩推拿、休息就好,但小心你可能已經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發炎性的腰背痛,嚴重可致脊椎骨折,大幅增加癱瘓的風險。周昌德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罹患比例更是女性的三倍,推測和遺傳基因有很密切的關係,使免疫系統異常。此疾病常伴隨骨質疏鬆、骨折等併發症,病情惡化更會出現肌肉變形、萎縮、脊椎沾黏、駝背等情形,嚴重影響活動力,還有2至3成的機率造成虹膜炎而使視力受損。不過,雖然與遺傳有很大的關聯,但許多外在環境(如抽菸)也會導致疾病發生,非遺傳患者,就有5至10%的機率引發僵直性脊椎炎,因此,可別輕忽平時的小症狀。另外,因僵直性脊椎炎是種發炎疾病,使病患易疲倦,加上身體行動不便、活動能力受限,進而導致性生活品質下降,就有近4成患者認為受到影響。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蔡文展表示,許多男性患者常在就診的時候,對於性事難以啟齒,呼籲病友要正視疾病症狀,才能有效改善。醫師共同強調,若有出現僵、痛、不動等症狀,應及早至治風濕免疫科就醫治療,因初期症狀容易遭忽略,一但病情惡化,脊椎骨折風險可是會增加3.3倍,造成癱瘓、死亡率的可能性大幅提升。提醒民眾,僵直性脊椎炎初期常出現的症狀如下:早晨起床後感覺背痛或脊椎僵硬,但是會隨著一天活動的開始而逐漸減輕、超過數週或數月感覺腰背漸漸痛起來,痛的感覺持續三個月以上、運動後感覺比較不痛,但休息後感覺比較痛、感覺疲勞且體重有可能減輕,特別是在發病的早期。(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