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

糖尿病患不控「糖」 足部病變嚴重恐截肢

糖尿病患不控「糖」 足部病變嚴重恐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64歲的劉小姐,有家族遺傳糖尿病史,最近稍為運動一下,便覺得足部疼痛痠麻。起初不以為意,但狀況並未隨休息改善,於是前往醫院求診,原來是糖尿病造成足部產生病變。醫師建議,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好壞,是足部併發症發生的關鍵,而若有小傷口建議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感染或截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孫丕昌說,糖尿病在臺灣盛行率及死亡率均逐年增加。而足部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伴隨產生足部的潰瘍、感染以至於截肢是造成患者嚴重失能,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早期發現+提早復健 延緩足部肌肉萎縮在所有非外傷所造成下肢截肢的患者之中,其病因約有一半以上是和糖尿病的控制不良,造成下肢病變有關。糖尿病患常常併發周邊血管病變,引起足部缺血,加上神經病變,使足部感覺減弱,甚至出現畸形,此時若再發生感染,就會導致嚴重的足部問題。因此他強調,早期發現並預防糖尿病造成的各種足部問題,是避免將來發生感染、截肢等嚴重併發症,進而危及生命。而糖尿病患最重要的還是血糖控制,若能在早期尚未產生足部變形時,透過復健活躍遠端肌肉,或許可延緩肌肉萎縮。

他罹糖尿病愛泡腳 雙足「燉」到險截肢

他罹糖尿病愛泡腳 雙足「燉」到險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寒流南下,有許多民眾開始會用熱水袋、泡腳機等來取暖,但醫師提醒,可要格外留意,因為使用不慎,很可能就會造成燙傷的風險。對此,萬芳醫院整形外科王先震醫師表示,日前出現五天之內,就有2名因不慎使用熱水袋或泡腳機,而造成下肢深二度燙傷的案例,其中一位是糖尿病病人,因下肢感覺神經病變,導致使用泡腳機時間過久,造成雙足深二度燙傷,所幸及時進行清創及植皮治療,才免於截肢風險。使用暖爐、電毯 應以10分鐘內為宜面對寒冬,王先震醫師提醒,老年人、糖尿病患常有下肢感覺神經退化的問題,當泡腳水溫過熱時,肢體的感覺及疼痛防衛機轉消失,因此,即使是45度的溫度,一旦浸置過久,也會因聚熱慢火燉肉,而導致燙傷的皮膚損害,甚至造成深度的燙傷。尤其足背薄薄的皮下,就是韌帶以及足骨,更會增加清創後重建的困難,嚴重時有可能需要截肢,因此,不可不慎,家中若有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在使用泡腳機、暖爐、電毯等保暖設備時,應注意溫度不宜過高,建議以攝氏45~50度為原則,且時間以10分鐘之內為宜,以免造成燙傷。

保住糖尿病足!血管繞道手術避免截肢

保住糖尿病足!血管繞道手術避免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每年有8千名截肢病患,其中一半是糖尿病足,不過截肢非唯一的選擇,估計有八成是可以避免。一名84歲的莊姓老婦人,是長期洗腎的糖尿病患者,幾個月前腳傷口久未癒引發潰爛,醫院建議膝蓋以下切除,避免感染引發敗血症,老太太無法接受少了一隻腳,但是傷勢越來越惡化,整隻左腳掌從腳背到腳底已經變黑,轉診至豐原醫院後進行足背動脈繞道手術,保住了糖尿病足!目前傷口已經完全癒合,而且可以行走。是否須截肢 可先評估血液循環豐原醫院血管外科張耀中醫師表示,糖尿病人不小心導致足部的傷口,即使很小,到醫院就醫後傷口愈清創愈大,然後就聽到醫護人員建議要截肢,否則可能因為傷口感染引起敗血症,導致生命危險。遇到此類病人,其實可以評估患肢的血液循環,傷口癒合狀況可隨著血液循環改善而增加,在病人可以承擔的手術風險內,施行血管繞道手術,許多截肢應是可以避免的。他也建議糖尿病患者或老年患者,當有足部傷口,經過2週以上的照護仍無法癒合,就建議做非侵襲性下肢動脈血管檢查,先確認是否有血管阻塞,避開阻塞處,讓新增加的血流大量灌注傷口部位,供給所需養分,傷口慢慢就會長出肉芽組織,漸漸癒合。動脈血管繞道手術 有如沒落的手工藝張耀中醫師也說,足背動脈血管繞道手術費時費工,從患者自體取靜脈血管進行繞道手術,手術後需要約兩個月觀察新肉生長狀況,短期內需要照護,但是長期照護來看,保全了肢體生活起居更能自行打理,不過血管繞道手術因為耗時費工,有如沒落的手工藝,患者常被忽略評估血管繞道手術可行性,直接截肢。因此,張醫師呼籲,給糖尿病人一個機會,不要忽略做血管評估,也不要吝於施行血管繞道手術,若能恢復血液循環,就能免去非必要的截肢;而且病人保住了腳,生活可自理,還可提高生活品質。

一枚小戒指 險害婦人丟小指

一枚小戒指 險害婦人丟小指#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位60多歲的婦人在打掃家中時,發現一枚不知從何而來的戒指,就將它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雖然尺寸偏小,但稍微用力一推,戒指就能戴入,因此,她就沒有多想,反而還滿心歡喜這份從天而降的禮物。殊不知一叫醒來後,手指端開始出現些許腫脹,起初她不以為意,直到三天後,手指腫脹發紫,才驚覺事態嚴重,並在家人的陪同下至急診求助,但此時的小指已嚴重腫脹充血,無法以徒手方式將戒指取下,後來,在消防隊的破壞下,才順利將戒指切斷,也幸運地保留住患肢,避免了被截肢的命運。戒指過小易造成血液不循環 嚴重者恐有壞死風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張家豪醫師表示,當尺寸不當的戒指被套入手指時,容易造成血液回流不順,導致指端腫脹,若未及時移除的話,就會引起局部過敏發炎或感染,使得指端更加浮腫,甚至會有壞死、感染或神經永久性傷害的風險,嚴重者可能需要局部截肢治療。一般而言,剛套入指環,指端尚未腫脹嚴重時,可先嘗試冰敷,再以肥皂水或潤滑劑塗抹患肢,以利將指環取下,如果手指開始嚴重腫脹,而又無法取下指環時,則千萬不要心存僥倖,應盡速就醫尋求協助。

洗腎病患易鈣磷不平衡 嚴重恐致截肢

洗腎病患易鈣磷不平衡 嚴重恐致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台灣洗腎率名列世界前茅,其中又以糖尿病為主要病因。糖尿病的併發症很多,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視力及腎功能減退,糖尿病洗腎患者的足部尤其容易受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劉文勝醫師說,糖尿病的腳部潰瘍,起因於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下肢病變,洗腎患者還常因為體內鈣磷不平衡,形成動脈血管鈣化而加重缺血症狀,因而形成周邊神經病變或動脈血管阻塞疾病。這些都會造成足部多重的病變,影響感覺、運動、循環功能與結構,所以病患的腳更容易產生傷口與感染,合併吸菸則會更嚴重。傷口若持續惡化,將演變成感染、潰瘍與壞死,甚至必須要截肢。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不可少因此醫師呼籲,尤其在溼熱的夏天,台灣多雨和潮濕氣候下,更需注意腳部皮膚保健,以免小的傷口或感染日益擴大,導致嚴重併發症。建議糖尿病足部潰瘍的預防,著重於長期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與衛教。此外,控制鈣磷平衡,減少血管鈣化,也是重要課題。劉文勝說,糖尿病足部潰瘍的治療,需評估傷口與感染程度,選擇有效的治療方式,依照病患足部形狀與病況,可以考慮早期適時的鞋具輔助,以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定期篩檢和自我照顧檢查仍是最重要的。

糖尿病引發周邊神經病變 嚴重恐截肢

糖尿病引發周邊神經病變 嚴重恐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的嚴重性在於併發症的發生,除了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等大血管病變的風險,另外還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與周邊神經病變等;尤其若長期處於高血糖,就會使周邊神經損傷,這時若手腳末梢受傷,恐不容易察覺,嚴重時恐面臨截肢。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在早期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大多是負責傳遞體表冷、熱、痛的小神經纖維受影響,這時可測量手腳對溫度的敏感性,查看是否有周邊神經病變等問題,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良好血糖控制 防病變目前對於神經病變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唯一可有效減緩神經病變進展的方法。糖尿病患者手足的保護非常重要,例如平時可以戴手套或穿襪子、穿鞋前先檢查鞋中有否異物等,並應隨時檢視足部是否有受傷,以免造成更進一步的感染損傷。另外,若已有周邊神經病變發生時,適度的散步、伸展、局部按摩、浸泡溫水、充足的休息等,都可以協助減緩神經疼痛。

台中回收業男子沾到「化骨水」 左手險截肢

台中回收業男子沾到「化骨水」 左手險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可別把腐蝕性液體亂丟了!台中近日一名從事回收業的男子,在翻動塑膠容器時,左手手指被不明液體沾到,未料竟開始出現劇烈疼痛,且手指已明顯被腐蝕,趕緊到台中中港澄清醫院急診,進而發現男子是被所謂的氫氟酸液體灼傷,醫師呼籲,民眾若被不明液體沾染,並且產生劇痛腐蝕的情況,務必先把液體快速擦拭,並且使用大量清水沖洗,再送到急診室,以免嚴重需要截肢!氫氟酸液體腐蝕性強 宛如化骨水這位42歲的患者到醫院急診時,他的左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皮膚已呈現白色,判斷並非一般酸鹼液造成,經抽血檢查,發現是被化學液體灼傷,緊急會診整形外科,高度懷疑是氫氟酸灼傷,進行搶救手指行動。整形外科蔡秉衡醫師指出,氫氟酸液體通常是用於除鏽或洗冷氣機之用,或許有人用後裝進塑膠容器丟棄,才造成從事資源回收的男子因而被嚴重灼傷。在確診是氫氟酸灼傷後,立即施打解藥,其疼痛立即改善並進開刀房做清創手術,後來又做了全程皮膚移植手術,才保住患者的手指。氫氟酸不只傷皮膚 恐在全身亂竄蔡秉衡強調,氫氟酸的傷害不只是皮膚,非常容易穿透組織,甚至侵蝕骨骼與肌肉,導致不可彌補之傷害,其化學成份更會隨著血液進入人體而影響心臟功能,引起心律不整危及生命,有些患者因錯失治療時機,而造成截肢後果。如果民眾不小心被不明液體噴灑到,蔡秉衡呼籲,第一時間要先擦拭肌膚上殘留的液體,在立即大量沖水,沖水的時間可以長一點,再趕緊到醫院就醫,由醫師來判斷是何種液體灼傷,做最適當的治療。

老婦輕忽凍傷傷口 左腳險截肢

老婦輕忽凍傷傷口 左腳險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高齡長者切勿忽略手足傷口的照顧與保養,否則恐使病情惡化而增加截肢的風險!90歲高齡的張奶奶,去年左腳大拇指皮膚突然裂開,原先以為只是太冷凍傷而不予理會,沒想到之後不久,另外3隻腳趾頭也出現裂傷,阿嬤因不知道如何照顧傷口、情況逐漸惡化,緊急前往就醫,醫師看到深可見骨且發黑的傷口時,建議她腳踝以下截肢,嚇得趕緊換一家醫院治療。雙和醫院整形外科王柏方醫師表示,張奶奶轉至醫院看診時,大拇指的傷口已有8公分長、3公分寬,合併其它三隻腳指裂傷,情況相當嚴重;心臟內科宋立勤醫師也表示,仔細檢查阿嬤的傷口發現,腳傷之所以難癒合,主因是其血管堵塞,影響傷口修復功能。王柏方醫師說明,民眾容易輕忽傷口的護理,讓小傷口因為發炎、或癒合不易,而逐漸加重,臨床上也常有病人因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治療,而出現傷口潰爛的情形。正確護理原則:生理食鹽水清潔+消炎藥膏+乾淨紗布+定期換藥對此,王柏芳醫師教導如何正確照顧傷口,應使用乾淨的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然後敷上消炎藥膏,再蓋上乾淨的紗布、或人工皮阻隔細菌入侵,並定期換藥;萬一傷口不見好轉,建議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清創和換藥治療,才不會讓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宋立勤醫師提醒,高齡長者、糖尿病患、和長期抽菸的民眾,留意下肢傷口,若傷口久不癒合,可能是血管阻塞引起,建議就醫確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