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很多人愛喝茶,尤其逢年過節大家更是會聚在一起泡茶聊天,且越來越多研究說喝茶可養生,歐洲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茶不但可解身體的渴,還具有預防心臟病以及癌症的功用。茶的好處似乎不少,但網路上卻有一篇文章說喝泡太久的茶會導致腎衰竭,究竟是真是假?優活深入調查,除了訪問醫師,還找到泡茶冠軍的達人。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1&id=457)
台灣有很多人愛喝茶,尤其逢年過節大家更是會聚在一起泡茶聊天,且越來越多研究說喝茶可養生,歐洲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茶不但可解身體的渴,還具有預防心臟病以及癌症的功用。茶的好處似乎不少,但網路上卻有一篇文章說喝泡太久的茶會導致腎衰竭,究竟是真是假?優活深入調查,除了訪問醫師,還找到泡茶冠軍的達人。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1&id=457)
一名80歲老太太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感染科門診,因為老太太最近腎衰竭需要洗腎,在洗腎中心檢驗出梅毒,因此來門診求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郭漢岳醫師表示,很多安養中心或洗腎中心會要求新收治的民眾必須要檢驗梅毒,像這位老太太驗出梅毒的抗體為陽性,但是卻沒有任何梅毒的症狀。像這種病患所罹患的即為潛伏的梅毒。一般來說,若病患的血清檢驗RPR為陽性,且TPHA大於1:320,且病患未曾接受過梅毒的治療,即可診斷病患有梅毒的感染。郭漢岳醫師指出,由於梅毒是血液體液傳染的疾病,與病患一同吃東西或共同生活並不會被感染。而在治療梅毒後,將來仍需要持續追蹤RPR的數值,如果感染的時間不長,RPR有機會歸零,但若感染時間太長,一般RPR的數值只會略為下降,但只要RPR沒有在追蹤期間出現4倍以上的上升,且保持在1:4以下,一般是不需要重新治療的。
塑化劑、起雲劑掀起軒然大波,造成人心惶惶,都不知什麼東西可吃什麼東西不可吃,一些癌症,腎衰竭,長期洗腎,陰莖短小發育不良,男性女性化,性功能低下,不孕(女);不育(男),也不知是不是與長期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有關,除了塑化劑以外,我們每天是否還吃了一些具有毒性而不自知的東西,包括各種香料,色素,空氣的污染,水質的污染等等。及其它不知名但還沒曝光的毒物呢?簡直防不勝防,無處可逃,可怕之至。所以本診所列出我們平常經常接觸到常見的塑化劑如下:一、較毒之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基酯(DEHP):例如雨衣、鞋類、室內裝潢材質、皮革類仿製品、防水手套、桌布、浴室的窗廉、包裝食物的材料、地板瓷磚,以及小孩子的玩具都可發現DEHP的存在。鄰苯二甲酸二酯(MEHP):台灣孕婦DEHP代謝物MEHP,為美國的3.3倍。「成大醫院經院內76位孕婦同意,以收集尿液、問卷等方式調查,結果MBP(鄰苯二甲酸酯DBP代謝物)達81%,比美國高4.5倍,DEHP則高13倍。」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台灣孕婦普遍來說,應該不會比美國孕婦更愛化妝、擦指甲油,體內DBP的量卻比美國孕婦高,十分不合理。DBP不只會提高女性得乳癌風險,也會傷害男性精蟲的活性。鄰苯二甲酸丁苯甲酯(BBP):美發現BBP影響女性荷爾蒙,口紅、指甲油塑化劑 恐致乳癌 美國一項最新化學實驗發現,口紅和指甲油可能會導致乳癌。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口紅和指甲油中的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簡稱BBP),會危害乳房組織健康,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MBP):成大曾針對七十六位孕婦的尿液、血液、飲食狀況等作調查,發現孕婦的尿液中DEHP的代謝物MBP、MEHP是偏高的,且是美國的十三倍。少喝手搖杯的飲料,若要喝也建議自戴鋼杯等。李教授表示,像是市場販賣的佛跳牆、豬腳等,若是將熱的食物直接放置塑膠容器中,會產生有毒物質;建議用瓷器、甕等來裝。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泛用可塑劑,為塑膠加工中廣泛使用的可塑劑,可使用於70℃之線材。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泛用可塑劑,使用於90℃之線材,具優良之電氣性質,廣泛的應用於90度電線的被覆與絕緣。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耐寒可塑劑,一次可塑劑,具有優異的耐寒性,揮發性較低。二、塑膠材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寶特瓶) 塑膠回收代碼1號是PET,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PET最初的用途是做為人造纖維,及底片、磁帶等,在1976年才用於飲料瓶。 寶特瓶的硬度、韌性極佳,質量輕(僅玻璃瓶重量的1/9~1/15),攜帶和使用方便,生產時能量消耗少, 加上不透氣、不揮發,耐酸鹼,是碳酸飲料的好包材,廣為大容量的汽水瓶使用。而國際的趨勢亦顯示PET將是容器的主流,除碳酸飲料外,如清潔劑、洗髮精、礦泉水、食品用油、調味品、甜食品、藥品、化妝品、及含酒精飲料的包裝瓶子,都已在大量使用寶特瓶。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 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膠袋)PE(聚乙烯)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HDPE較LDPE熔點高、硬度大,且更耐腐蝕性液體之侵蝕。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聚氯乙烯 PVC:(礦泉水瓶)PVC材質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方應用於工業產品中,由於PVC同樣具有其他塑膠材質的優點,且在加工上、可塑性上相當優良,加上價錢便宜,使用量很普遍,但大多在非食品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 由於PVC瓶透氣性高,不會用來盛裝碳酸飲料,在食品容器上以礦泉水為最大宗,沙拉油瓶亦有部份使用PVC。另外PVC膜遇熱收縮度很好,廣泛用於盒外包裝及瓶外標籤上。辨識法:圓的PVC瓶底部為一條直線,是與寶特瓶的差別所在。PVC用力折會有白痕出現,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曝曬後會變鐵紅色;用火燒在邊緣會有青色火焰,延燒性差,所以火源一離開就停止燃燒是其特色。註:燃燒PVC時可能會釋出氯乙烯有毒單體,請在空曠通風處試驗。聚乙烯PE: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HDPE較LDPE熔點高、硬度大,且更耐腐蝕性液體之侵蝕。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 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聚丙烯PP:(豆漿瓶)熔點高達167℃,耐熱,製品可用蒸氣消毒是其特點;PP與PE可說是二兄弟,但若干物理性能及機械性能比PE好,因此製瓶商常以PE製造瓶身,瓶蓋和把手用有較大硬度與強度的PP來製造,當然也有直接以PP製瓶的,最常見的是豆漿、米漿瓶,另有部份沙拉油瓶及乳品瓶罐。不過比較大的容器像水桶、垃圾桶、洗衣槽、籮筐、籃子等等多是以PP做成。PP做成的免洗餐具在台灣也相當風行,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就是以PP做成。聚苯乙烯PS:(養樂多瓶、保麗龍餐具)PS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可用射模、壓模、擠壓、熱成型加工,PS主要應用於建材、玩具、文具、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外帶奶茶杯、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另有以模具發泡成型者(上面有粒狀物)用於部份泡麵碗及咖啡杯、包裝用如冰淇淋盒、蛋糕盒等;衛生署規定以聚苯乙烯為原料的餐具不適合盛裝100℃以上的食品,所以保麗龍餐具也不適合裝100℃以上的食品,剛炸好的食品還是請稍冷卻後再放進去,也不要把油性食品包在保麗龍容器內放進微波爐裡加熱。辨識法:未發泡的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於易磨損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對表面進行特殊處理。 聚碳酸酯是日常常見的一種材料。由於其無色透明和優異的抗衝擊性,日常常見的應用有CD/VCD光碟,桶裝水瓶,嬰兒奶瓶,防彈玻璃,樹脂鏡片、銀行防子彈之玻璃、車頭燈罩、動物籠子、登月太空人的頭盔面罩等等。三、塑化劑之應變多數民眾以為,只要避免保鮮膜受到高溫,就可避免有毒物質吃進嘴裡,但其實塑化劑是屬「親脂性」的物質,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最好不要讓保鮮膜直接碰觸到食物或加熱。經由飲食進入人體的DINP會排出體外嗎?DINP會被人體迅速代謝,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時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若曾食用或飲用含(高量)塑化劑的產品,是否需要去驗血或驗尿?醫院是否需要開特別門診來檢驗尿液中塑化劑之含量?A:因為絕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謝物在24~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而DINP在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時排出,故驗血或驗尿來偵測體內塑化劑是不切實際的作法。「殘留身體內的塑化劑」或其他化學毒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如影響生殖系統及增加癌症或然率,其偵測應以量子頻率方式比對「組織內的殘留量」方是正確的方法。因為成人排出塑化劑毒需要2~3天,但小孩要排出塑化劑毒則需要2~3個月,所以您家中的小朋友若有長期吃果凍、飲料、零食、微波食品…等可能有長期遭受到塑化劑影響的家長?請注意!本院已有塑化劑的自然醫學特別門診,擔心小孩受到塑化劑不良影響的家長,請善加利用,意者請先來電預約。醫學上,可有其他方法不用藥物而能加強排除體內塑化劑等化學毒?A:我們身體雖然有自然代謝的功能,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及排毒能力,也是不可獲缺的觀念。生活日用品中(牙膏、沐浴乳、洗髮精等合成洗潔精、化妝品等等)還含有各種有害化學物質,正經由皮膚悄悄地毒害你的健康、飲水中的鉛、補牙的汞合金、生魚片裡的重金屬,這些有毒礦物質正無聲無息地侵害你的身體。而這些因素正是引發過敏與疾病的病源。你不可不知!四、塑化劑之常見的食品、用品、化妝品汞:汞對人體的毒性作用的報導較多,並已引起醫學界的普遍重視。 近年來報導了很多與汞有關的,過敏反應,例如:空氣,深海大魚。早期的化妝品,為了達到美白的目的,常會添加汞鹽,消費者若是不慎使用到含汞的美白化妝品,剛開始,可達到美白效果顯著,但經過長時間後,汞累積在體內,反而會讓皮膚色素沉著,產生棕色、灰色的斑點,甚至會伴隨有發炎、脫皮等副作用,嚴重的還會導致腎病變及汞中毒等,因此早已禁止使用多年。 但含汞化妝品其實並沒有真正絕跡,由於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消費者出國自行攜回的化妝品,也發現有汞化合物的蹤跡存在。汞合金:用於牙體修復的汞合金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牙科充填材料,是補牙用的銀粉物料,也存在食物、食水及空氣。苯:在若干軟性飲品,如部份汽水、果汁飲品、果汁味飲品、葡萄適中,其中的苯甲酸鹽類防腐劑(包括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鈣)[16] 會跟維他命C(抗壞血酸)或異抗壞血酸發生化學作用,脫羧,形成少量的致癌物質苯。氯丁二烯:氯丁二烯橡膠防水膠是使用氯丁二烯橡膠(Chloroprene Rubber)此種耐水性、耐候性、耐化學藥品性極佳的橡膠所製備。其優異的耐候性與防水性在美國此材料做為防水用途已有70年歷史之久,建築物屋頂、地下室外牆、中庭花園、水箱、花台等防水及舊防水層之維修用。戴奧辛:像是火力發電、焚燒植物、聚氯乙烯(PVC)、垃圾焚化及吸煙等等,另外也可以透過非燃燒的環境中產生,例如漂白紙張或布料、生產含氯苯酚物質的作業。乙酸乙酯:主要使用作為溶劑和稀釋劑,傾向由於它的低成本、低的毒性和愉快的氣味。 例如,它是常用的清洗电路板和在一些指甲去膜劑(也使用丙酮和乙腈)。 咖啡豆和茶葉是脫除咖啡因的與這種溶劑。[3]也用于油漆作為活化計或硬化者。「需要的引證」乙酸乙酯是存在糖果店、香水和果子。 在香水,它迅速蒸發,留下香水的僅氣味在皮膚。氟:存在於食用水,應用於工農業,日常生活中及高科技中,如冶金、化工、農藥、化肥、玻璃、電鍍、塑膠、人造革、橡膠、航大工業,還有不少商家在牙膏中加入含氟化合物,可以有效防止蛀牙。甲醛:甲醛樹脂被用於各種建築材料,包括膠合板、毛毯、隔熱材料、木製產品、地板、煙草、裝修和裝飾材料,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接觸過甲醛的皮膚可能出現過敏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肝炎、肺炎及腎臟損害。鉛:可用於建築材料、電鍍的油漆、汽車廢氣、鉛酸蓄電池、槍彈和炮彈、焊錫、獎盃和某些合金。甲基乙基酮:用作溶劑、脫蠟劑,也用於多種有機合成,及作為合成香料和醫藥的原料。正丁醇:主要用作製造正丁酯類增塑劑的原料,包括鄰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和磷酸酯等,此類增塑劑廣泛應用於橡膠和塑料製品之中。此外,正丁醇還是有機合成中製取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物質的原料,也用作有機染料,醇酸樹脂塗料添加劑,印刷油墨的溶劑,藥物(如維生素、抗生素和激素)、油脂和香料的萃取劑以及脫蠟劑。硝基苯:是工業上製備苯胺和苯胺衍生物(如撲熱息痛)的重要原料,同時也被廣泛用於橡膠、殺蟲劑、染料以及藥物的生產,硝基苯被用於塗料溶劑、皮革上光劑、地板拋光劑等,也被用於肥皂的廉價香料。四氯乙烯:又稱全氯乙烯,是一種有機化學品,被廣泛用於乾洗和金屬除油,也被用來製造其他化學品和消費品。苯酚: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品,是生產某些樹脂、殺菌劑、防腐劑以及藥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鈉:在很多種重要的工業化工產品的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鈉鉀合金可以用作核反應爐的冷卻材料,有機合成的還原劑。可用於製造氰化鈉、維生素、香料、染料、鈉汞齊、四乙基鉛、金屬鈦等,還可用於石油精製等方面。鈉可用在鈉蒸氣燈中,尤其在內燃機用的致冷閥中作為一種傳熱劑。甲苯:在現今實際應用中常常替代有相當毒性的苯作為有機溶劑使用,還是一種常用的化工原料,可用於製造炸藥、農藥、苯甲酸、染料、合成樹脂及滌綸等。同時它也是汽油的組分之一。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屬脫脂和羊毛及織物的乾洗劑,樹脂、瀝青、煤焦油、醋酸纖維素、硝化纖維素、橡膠和塗料等的溶劑。在醫藥上用作麻醉劑,農藥上是合成一氯醋酸的原料。以上如此多種塑化劑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預防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排毒的方法,每個月固定排毒幾天,把一些已知未知的身体中多餘的污染物全部排除,但要如何排毒,對身体會不會有不良的影響,就要有一定的自然醫學療法,例如:無病的人如何排毒,有病的人如何排毒,為了讓大家有機會深入瞭解自然醫學,所以有一個好消息要報給大家知道!「免費自然醫學講座」時間:每週四上午11:00~11:40地點:本院3樓主講人:羅大恩院長,有興趣者,請洽櫃檯預約登記。關於近日有毒塑化劑事件有如滾雪球一般,波及層面越來越大,引起廣大民眾關注及擔心,專家學者提醒大家不必過度恐慌,只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及排毒能力,塑化劑便可排出體外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腎臟醫學會於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下午2時~5時假臺北市信義區香堤大道舉辦2011世界腎臟病日「愛腎護腎 腎利人生」園遊會。今年活動主題為「齊保腎 同護心」,衛生局希望市民能夠從活動中建立正確腎臟病防治觀念,預防三高三檢不漏,以及控制血壓、血糖可以預防腎臟病,建立七大法寶以做好自身腎臟保健。活動現場有腎臟保健、闖關拿獎品、有獎問答及摸彩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在台灣,腎炎、腎症候群及腎性病變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國人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是11.3%,推估全國約有2百多萬名患者。近年來慢性腎衰竭病患在醫療照護上,因透析治療水準與照護品質的進步,降低透析死亡率,延長病患存活率,卻使得近年來台灣地區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人數逐年提高,致醫療支出大幅增加。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透析病患登錄資料庫顯示,至民國97年12月31日止台灣地區共有53,242名末期腎衰竭病患(ESRD)正接受長期透析治療,盛行率為每百萬人口2,311人。97年全年新進入長期透析患者有8,838人,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384人。每年新增透析病患成長率約為6%,導致臺灣透析病患將突破6萬人,消耗健保預算3百多億。依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 2009年報,我國之2007年透析病患發生率及盛行率上升仍為世界第一。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者(簡稱三高)罹患腎臟病之發生率及危險性均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1.58倍,顯示高血壓、糖尿病人,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引起腎臟病。因此,中老年人除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病情之外,應避免不當藥物對腎臟的傷害,共同迎接腎利人生。國民健康局提出「護腎33-預防3高、3檢不漏」口號,呼籲三高族群應定期進行3項檢查-驗血、驗尿、量血壓,作好慢性疾病保健,可預防腎臟病的發生或疾病病情的惡化;及用藥的「五不原則」口號:不聽別人推薦的藥。不信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不吃別人贈送的藥。不推薦藥給別人。提醒大家安全用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腎臟病之認知以及有效預防腎臟病之發生,在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辦理社區尿液篩檢篩檢及腎臟病相關講座,歡迎民眾踴躍參加,相關活動詳情請至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804洽詢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延伸閱讀「七大法寶」: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24
根據我國行政院衛生署最新公布的死因統計,在民國98年,死於「腎炎、腎病症候羣及腎病變」的國民人數,在國人前十大死因排行榜中名列第十名。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主治醫師郭育淇表示,許多腎臟病患者往往已經生病了卻不自覺,主要在於初期症狀往往很輕微,比如小便有泡沫(蛋白尿)、血尿、每日的排尿量漸漸變多或變少、下肢水腫、血壓偏高等。如果一直拖到病情加重,比如呼吸困難、精神及胃口明顯變差,人很不舒服時才去就醫,往往已經進入腎臟病的後期階段了,此時腎衰竭的併發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合併症一一浮現,導致就醫次數頻繁造成醫療支出大幅增加。郭育淇說明,此時患者可能因為身體虛弱無法工作而沒有收入,有時甚至需要家屬的全心全力照顧,如此將使得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陷入困境;患者如果中年殞命,對家庭以及社會都是一個損失。在這裡,先向各位介紹一下正常人的腎臟功能,以及慢性腎臟病。郭育淇指出正常人的腎臟,具有一些功能,包括:因應我們攝取水分的多寡,調節排尿量。 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比如尿素,肌酸酐等,排出體外。 維持血液中的鈉鉀鈣磷等電解質濃度的平衡。 維持血液中酸鹼度的恆定性。 分泌荷爾蒙,比如腎素(renin),紅血球生成素,或者協助製造荷爾蒙,比如維生素D。然而,當腎臟組織受損一段時間後,可能導致腎臟功能的永久性損傷。經過治療追蹤三個月以上,假如腎臟功能仍然無法回復正常,此時可稱為罹患了「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郭育淇解釋,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腎臟本身出問題,比如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 A nephropathy),也可能是全身系統性的疾病所導致,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至於慢性腎臟病的病程分期,可配合評估腎絲球濾過率(單位:毫升/分鐘/1.73平方公尺)的高低,是否合併有蛋白尿、血尿或經由影像學檢查發現異常的腎臟形態,來區分其嚴重程度。由輕而重依序分成第一期至第五期。近年來,台灣地區尿毒症患者的新發生率及盛行率在世界上的排名都名列前茅。面對腎臟病,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往往能有效改善預後,減緩腎功能的退化速度,降低尿毒症的發生率,進而減少醫療的支出。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大力推廣對慢性腎臟病的保健及防治。除了對到院就醫的腎臟病患者,從事治療及衛教外,腎臟科醫師及慢性腎臟病護理師也主動走出醫院大門,到公共場所實地演講,或者是利用傳播媒體,向一般民眾宣導對「慢性腎臟病」的認知及防治。郭育淇提醒民眾,尿毒症並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當小便有泡泡,下肢水腫等症狀出現了,或者是經由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腎臟功能異常時,應該及早就醫。即使罹患了慢性腎臟病,假如能定期回腎臟科門診追蹤,並且配合適當的保健,也許終其一生都不會踏上尿毒症的命運。延伸閱讀「1~5期的區分以及醫療因應方式」: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973
台灣地區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約11%,平均每10個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所以台灣約有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這些有患腎臟病人數甚至比糖尿病人還多,但大部分的患者都不知到自己有腎臟病,那是因為慢性腎臟病初起的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往往延誤治療時機。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游榮聖表示,慢性腎臟病是一種逐漸增加且缺乏治療對策的疾病,往往會增加社會成本與患者的心理負擔。隨著現代人的慢性疾病的罹患率增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等),慢性腎臟病的發生率也有了加成的現象,也就是除了原發性的腎臟病之外,因為高血壓、糖尿病所引起的腎臟病人數目也節節高升,這就是所以腎臟病的患者比糖尿病患者還多的原因。除此之外,腎臟病末期會造成腎衰竭,必須採取腎臟透析治療來維持患者生命,所以台灣洗腎人口高達6萬多人,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每年使用健保醫療費用約300億元,已經是健保十大支出的前五名。因此,防治腎臟病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游榮聖說明,腎臟與肝臟都是無聲的器官,當腎臟輕微受損時,一般都是沒有太明顯的症狀。根據統計,當腎臟功能受損了40%~50%時,僅有8%的人驚覺自己腎臟生病了,換句話說,約九成的腎臟病患者是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僅剩一半,而更重要的是,慢性腎臟病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一但腎臟功能受損,就很難再恢復回來,所有的治療都是維持現有的腎功能不要再惡化而已。在過去,慢性腎臟病被中醫稱為「水腫」或「虛勞」,被中醫學認為是身體水液代謝不良的疾病,而中藥用來治療腎臟病也有悠久的歷史。游榮聖解釋,慢性腎臟病的治療是困難且複雜的,先進國家也想從中藥裏尋找一些新的治療方法或從中獲得一些用藥的啟發來補充現代治療方法的不足。因此國外將中藥列為替代及補充療法,從1980年後投入相當多的研究,雖然有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少數中藥有令人矚目的不良副作用,目前國內外皆有列管禁用。但是也有更多的新興的研究證據指出其他中藥是具有保護腎臟的功用。目前常見用來治療腎臟病的中藥研究有冬蟲夏草、黃耆、丹參、大黃,當歸等等。這些中藥的功用可歸結於解毒、抑制發炎、增加含氮廢物排泄、降低血壓、活化腎臟細胞、防止腎臟血管硬化萎縮等等功能。我在門診使用中藥治療患者的病例上得到經驗,中藥治療除了可減緩患者腎功能惡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患者疲倦、食欲不振、頭暈嘔吐等等症狀,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但是,游榮聖需要叮嚀民眾,任何藥物,包括中藥與西藥,對腎臟病患者本身都是一種負擔,所以在服用藥物時都需經過專業醫師的審慎評估與診斷,仔細考慮藥物劑量,才能發揮藥物的療效與減低副作用,並在服藥期間定期做腎功能的追蹤檢查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一般民眾切勿自行服用藥物,以免治療不成反而傷害腎臟。延伸閱讀「中醫治療」: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67
阿文(化名)的媽媽被診斷出腎衰竭,需要趕緊洗腎,阿文找了住家附近的一間洗腎中心,洗腎的過程中,常發現有管路好像有異常嗶嗶叫,但都沒有護理人員過來處理。過了幾個月,阿文媽媽竟被診斷出患有C型肝炎,阿文擔心是在洗腎中心被感染的,加上主治醫師又一直鼓吹他們換腎,其他朋友又說在家腹膜透析比較好…面對這種種,阿文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決定才好,是要換一家好一點洗腎中心,還是應該要改變治療方式呢?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台灣洗腎盛行率一直居高不下,排行不是全球第一就是第二。政府雖一再宣導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好好監測三高疾病、諮詢藥師以減少藥物腎毒性等概念,但洗腎已經儼然成為令人聞之喪膽的國病,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預防腎病」理當擺在第一位,但不可否認地是,如何和腎病共處,在洗腎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對於我們自己和家人來說,一個必須面對和準備的課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需要洗腎呢?醫改會解釋,一般來說,當腎臟自身的功能缺損,或是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造成腎臟受到嚴重的損害,使得腎臟失去 80-90% 左右的功能,無法再扮演清除身體上的廢物及多餘的水分之角色時,如果不好好處理,可能會導致體內的賀爾蒙和化學物質失去平衡、紅血球代謝發生異常,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這也是一般人所稱的腎衰竭或是尿毒症。醫改會說明,很多民眾有「一旦透析=終身洗腎」的誤解,其實,腎臟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腎衰竭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但經過適當的治療和處理,有些病人可以逐步恢復正常,脫離長期透析的行列。至於腎衰竭病人,必須要使用一些方式來替代腎臟的功能,以避免生命危險,「洗腎」其實只是其中一途,目前三種治療方式詳細說明如下:血液透析:就是俗稱的「洗腎」,以含有多層濾膜的體外人工腎臟來接替腎臟的工作,將體內的血液透過人工廔管輸送到人工腎臟內,達到清除廢物、平衡化學物質之效果;一般來說,為維持身體正常機能,每週需血液透析三次左右,每次約 3-4 小時,需親自到血液透析院所接受治療。腹膜透析:所謂的腹膜透析,就是不需要使用體外的人工腎臟,而是將清潔液灌入腹膜,代替腎臟的代謝功能,讓血液中的廢物流入腹膜的清潔液後,再將清潔液排出;腹膜透析開始之初,需裝置一條管子用來灌入和排出清潔液,然後每天自行操作 3-4 次的液體交換,每次約 3-4 小時,等待過程中亦可從事一般日常活動,每月再至醫院回診即可。腎臟移植:顧名思義就是將正常的腎臟移植到體內,目前有活體移植和器官捐贈兩種方式,因器官移植需比對相關資料,確定合適後才可進行,一旦移植成功也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可恢復正常生活作息;不過移植腎臟可以使用多久的年限,和移植後的照護、生活作息調整等等有關。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醒民眾,腎臟的功能一旦喪失,一定要積極處理才行,上述三種方法都是很好的選擇,但因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建議可以和醫師詳細溝通、討論後,選擇一種自己最能夠接受、最可以負擔的方式治療為宜。延伸閱讀「如何挑選良好的洗腎院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335
一位家住苗栗的五歲女童出生後常常莫名發燒不適,原以為是幼兒體弱常感冒的緣故,到光田綜合醫院檢查才赫然發現女童兩側輸尿管生長的方式異於常人,尿液會「逆流而上」倒灌回腎臟,因此造成泌尿系統反覆感染發燒、腎臟擴張變形、功能受損,再拖下去可能小小年紀就腎衰竭。所幸醫院及時安排女童進行精密的輸尿管整形手術,徹底解決孩子長久以來的夢魘。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馮超傑主任指出,這位張姓小妹妹其實4個月大起就常莫名發燒,至當地的診所檢查僅被當成感冒治療,而家長也以為孩子只是體質虛弱、容易生病。直到最近發燒症狀越來越頻繁,才帶著女童到光田綜合醫院看診。院方詳細了解病史並安排解尿膀胱照影檢查後,發現張小妹先天輸尿管構造異常使尿液逆流,才會引發長期的感染及發燒症狀。馮超傑主任解釋,一般人的輸尿管在到達膀胱時會先通過一個夾在黏膜及肌肉間的「隧道」。排尿時,膀胱肌肉收縮會擠壓位於「隧道」的輸尿管,阻擋尿液往上倒灌。但是張小妹的兩側輸尿管沒經過這個「隧道」,直接通到膀胱,所以每次排尿時,就有1/6~1/5的尿液會「逆流而上」灌注到輸尿管和兩側腎臟裡,長期下來不僅造成泌尿道發炎、反覆發燒,同時腎臟及輸尿管皆腫脹變形,腎功能也因而受損。醫師評估必須透過外科手術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因此安排張小妹接受精密的輸尿管整形手術,將兩側輸尿管重新埋入黏膜和肌肉層中間。術後張小妹排尿已正常,未再出現逆流倒灌的情形,接下來僅需定期回診追蹤復原狀況,相信不久之後就能恢復健康,和其他孩子一樣能享受快樂的童年。馮主任也特別提醒家長,若發現家中孩童莫名的反覆發燒、腹痛無法改善時,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帶孩子到醫院詳細檢查,釐清是否和泌尿系統感染有關,才不會像張小妹一樣走了許多冤枉路,拖到腎功能受損才得到妥善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