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愛啃骨頭牙齒斷裂了!3步驟搶救

愛啃骨頭牙齒斷裂了!3步驟搶救#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45歲的廖先生平時喜歡啃咬骨頭,日前啃咬的過程中,牙齒突然一陣劇痛,並持續數天無法再咬其他東西。至牙科尋求協助,經檢查發現是牙齒咬裂了,而且是正中斷裂,牙醫表示,這顆牙無法保留了,在廖先生同意下拔除牙齒,解決疼痛問題。常有患者要求黏合 維持不久會再分離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楊智仁醫師表示,在門診常有牙齒撞斷或咬裂的患者,拿著斷裂的牙齒希望牙醫能幫把斷裂的碎片黏回去,但斷裂的牙齒碎片是無法黏回原位的,即使勉強黏合,通常維持不久又會再分離。那麼斷裂的牙齒要怎麼處理?依牙齒斷裂的程度來決定,可分下列三種情形:1.牙齒輕微的缺角、斜裂或斷裂的部位,局限在牙冠的琺瑯質部位,未延伸到牙根。一般這種斷裂牙,可用牙體復形的方式,也就是補上一些填補物修復。2.斷裂的部位仍在牙冠,但是深度已延展到牙本質和牙髓(牙神經),神經已經暴露出來,這類的牙齒就需要做根管治療,根管治療後再以假牙牙冠套起來,加以保護。3.牙齒斷裂的位置已從牙冠延伸到牙根(斜裂式、正中裂),這類牙齒大部分都必須拔除,日後再以牙橋或人工植牙來復形。有少部分斜裂到牙根的牙齒,裂的地方靠近牙根頂端接近牙冠的部位,牙根有足夠長度,且牙周狀況良好,此時可考慮做牙冠增長術或局部牙齦切除,以利於日後假牙牙冠的製作。妥善治療深度蛀牙 降低斷裂機會那如何避免牙齒斷裂呢?楊智仁指出,太硬的東西或食物盡量避免用牙齒咬,例如:用牙齒去開瓶蓋或習慣性嚼堅果、啃骨頭等。再者,有蛀牙或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要儘快復形,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做完根管治療後,沒有進一步用假牙牙冠套住保護。這類牙齒是牙齒斷裂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抽過神經的牙齒本身比較脆弱,很容易被咬斷,且做根管治療時,牙齒咬合面已被打洞清創,齒質結構更顯脆弱,經過咬合受力時,就有斷裂的風險。楊智仁醫師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牙齒,及早發現並積極處置深度蛀牙或因受傷而變色的牙齒,因為前述這類牙齒通常牙髓已壞死。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小心使用牙齒,避免咀嚼硬物等,都可大大降低牙齒斷裂的機會。

寶寶喝葡萄糖水可利尿?恐喝出2問題

寶寶喝葡萄糖水可利尿?恐喝出2問題#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生兒可以喝葡萄糖水嗎?」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惑,食藥署指出,剛出生的嬰幼兒容易低血糖,在醫師的指示下可以給予少許的葡萄糖水,一旦症狀消失後就不需再餵食葡萄糖水,即使嬰幼兒哭鬧也不建議使用,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食物。增加腎臟負擔 細菌滋生提前蛀牙食藥署說明,葡萄糖水並無利尿作用,而且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能會使嬰幼兒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尤其是寶寶長牙後,葡萄糖水易使口腔導致蛀牙。對嬰幼兒來說,補充水分的來源首選是奶水,而非純水或葡萄糖水,攝取過多葡萄糖水會增加嬰幼兒腎臟的負擔。腎臟無法排出過多水分,水分積聚在血液中,導致血中納離子濃度被稀釋,造成低血鈉,引起水中毒,進而影響腦部活動,這也是為什麼1歲以下的寶寶不需特別喝水。每日奶量攝取足夠 就可以獲充足水分食藥署指出,母乳約90%的成分是水,配方奶粉會標示沖泡比例,水分佔87%,奶粉佔13%,因此不論是哺餵母乳或配方奶,只要每日總奶量攝取足夠,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水分,所以不需要額外補充開水。

兒童牙齒健康 就從齒列整齊開始

兒童牙齒健康 就從齒列整齊開始#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吳晏槿/採訪報導)國內12歲以下兒童平均有2.5顆蛀牙,高於全球平均值1.67顆,主因與刷牙刷不乾淨有很大的關係,而牙齒排列凌亂,容易造成清潔不易,成人後罹患牙周病或牙齦炎的機率會大幅增加!身為兒童照護者的家長應多注意。牙齒矯正恢復牙齒咬合生活家牙醫診所矯正專科謝孟玲醫師表示,一般人談到牙齒矯正就以為是為了美觀,其實矯正還可以恢復牙齒正常咬合,有助於咀嚼跟發音功能。兒童最早可以做牙齒矯正的時期是混合齒列時期,這個時候乳牙與恆齒正在做交換,若是換牙不順利,牙齒萌發遇到空間不夠或歪斜,恆齒就會排列不齊,所以家長請醫師在這個時期做介入,不必等到牙齒長齊再矯正,如此矯正的困難度降低,還可以避免孩子未來蛀牙、排列不齊、難以清潔等問題。關於家長擔心牙齒矯正傷害牙齒的問題,謝醫師表示,目前牙齒矯正的矯正器對牙齒都算溫和,而大部分人做矯正,牙齒健康變差的問題是刷牙刷不乾淨、蛀牙或牙周發炎,甚至不按時回診,都會造成牙齒不必要的傷害。如果有聽從醫囑以及正常清潔,矯正後的牙齒健康會變得更好。牙齒矯正選擇應經過醫病討論評估目前市面上矯正器的種類與優缺,謝醫師指出,現在牙齒矯正器分成三種,分別是外側矯正器、舌側矯正器與隱形矯正器。矯正的流程大致為經過諮詢後,選擇一種矯正器,在諮詢時,醫師會訂定一套治療計畫,然後再裝上矯正裝置。比較特別的是隱形矯正器,會在諮詢中展示矯正過程中的動態動畫,並按照序列製作各階段的隱形矯正器,提供矯正患者更替。但矯正器各有優缺,傳統的外側與舌側矯正器,矯正力道較大,平均來說治療時間較短,但因為安裝上去有更多邊邊角角,清潔不易。隱形矯正器除美觀外,施力溫和,治療時間較長。但是清潔較方便,適合愛美、怕痛及曾有牙周病的患者使用。謝醫師建議,選擇矯正器還是要經過醫師諮詢與評估,才能有最適合自己的矯正方案。在診間很多家長因為自己的牙齒健康不好,反而更關心孩子的牙齒健康,謝醫師建議,而身為兒童的牙齒照護者的家長,除了經常帶孩子看牙醫外,日常生活中,除刷牙外,戒夜奶、勤用牙線、牙齒塗氟、吃氟錠、後牙的溝隙填補等都要做,把每一步都做好,完整預防蛀牙。謝醫師分享,有一個高一學生來做牙齒矯正,本來都不按時回診,有一天告訴謝醫師,未來他也想當牙醫師,在那之後對牙齒矯正非常認真,後來也真的考上牙醫系,因此找到未來人生道路。牙齒矯正不只牙齒健康,也會影響到心理健康,若有牙齒矯正的需求或疑慮,一定要向牙醫師求診,維護牙齒健康。想知道更多牙齒矯正資訊:https://www.invisalign.com.tw/campaign/2020summer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明明很認真刷牙了,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其實,並不是只靠刷牙就可以預防蛀牙,蛀牙指的是引起蛀牙的細菌在適當的酸性環境下,有充足的時間使牙齒脫鈣並蛀蝕,所以牙齒清潔與否、細菌滋生、口內酸鹼值與時間長短都是造成蛀牙的因子!以下是容易造成蛀牙的狀況:1) 有喝飲料、吃零食的習慣 /甜食及汽水、果汁等高酸性飲料會對牙齒直接造成酸化,且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不僅嚴重影響腸胃,逆流到口腔的胃酸更是造成牙齒蛀牙的原因。2) 喝水方式不正確 /現代人有2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第1個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第2個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3) 吃太多慢性過敏原 /身體過敏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反應,通常會侵襲身體最弱的部分,每個人的過敏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是皮膚癢、關節痛,有些可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久了習慣之後,許多人就不以為意了,殊不知發炎久了,往往會形成嚴重的病灶,而且可能影響全身健康。4) 父母親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蛀牙是傳染病,研究指出,蛀牙細菌主要是從1個人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傳染過來的,可見刷不刷牙跟有沒有蛀牙細菌是2回事,如果小時候主要是由父母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父母親口中來的,如果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爺爺奶奶口中傳染來的,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保母,當然也可能是小寶寶未來一輩子蛀牙細菌的傳染來源!我常常跟病人說,要預防小朋友蛀牙,最重要的是父母親口中不要有蛀牙,父母親嘴巴裡面蛀牙細菌比較少,小朋友蛀牙的機會自然也少,所以,到牙科檢查牙齒絕對是全家人都必須一起參與的保健工作,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才能讓蛀牙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5) 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食道逆流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差,腸胃負擔加重,常常造成胃食道逆流,即使睡前認真刷牙,但躺在床上後,逆流的胃酸等於讓口腔整晚不定時的泡在pH4以下的高酸性之中,不僅造成牙齒嚴重的酸蝕,也大大提高了蛀牙的機會。

口水少易蛀牙 哪些人風險高?

口水少易蛀牙 哪些人風險高?#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用湯匙背面滑過舌頭『卡卡』,可能是口水太少了,容易蛀牙!」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清潔、中和酸性,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有助預防蛀牙發生,提醒長輩、因藥物副作用等出現口乾症的患者,可諮詢牙科,找出口乾問題。蛀牙如何發生?原來礦物質流失黃耀慧醫師表示,蛀牙是長時間的過程,當我們吃一口甜蛋糕,細菌會分解甜食產生酸,侵襲牙齒表面,造成礦物質和鈣質流失,稱為「去礦化」或「脫鈣」。在牙齒表面礦物質流失的過程,稱為「初期性蛀牙」,已經算蛀牙了,但到一定程度牙齒才會破洞,稱為「蛀洞」。建議小朋友、家長可以多檢查自己的牙齒,正常是晶瑩剔透,有初期蛀牙則會「白白灰灰」,表示礦物質已經流失很多,「這時還不用磨牙、補牙,可以透過非侵入方式來治療。」如果已經出現蛀洞,就只能磨掉牙齒補起來了。黃耀慧醫師強調,最好前端非侵入式治療就處理掉,侵入式治療是最後手段,補過牙齒不一定保證正常,補牙材料也有脫落等風險。口水如何防蛀牙?中和酸性+再礦化修補為何口水防蛀牙?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潤滑、清潔、中和酸性,增加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一般而言,吃完甜食後,口腔10分鐘內就會變成酸性,但pH值5.5以下的酸才對牙齒有傷害,15至20分鐘後,在口水作用下pH值可中和回到中性。另外,口水還能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把牙齒表面流失的礦物質補充回來,因此增加口水分泌有助於預防蛀牙。年長、服藥及頭頸癌患者 容易蛀牙口水少的原因,可能是年紀、吃藥、接受放療的頭頸癌患者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尤其是65歲以上老年人常吃三至五種藥,如抗組織胺、血壓、血糖藥、憂鬱症藥物,都可能會有口水減少的副作用,造成容易蛀牙。若是口乾症患者,常見頻繁蛀牙,或補牙很容易脫落,且口腔黏膜很脆弱,吃東西時磨破,黏膜底下就是神經、血管,容易影響全身。醫師建議有口乾問題,先至家庭牙醫科、一般牙科找尋原因,可能要換藥或補充濕潤劑、藥膏,甚至靠咀嚼多分泌唾液。為預防蛀牙,黃耀慧醫師推廣「檢、刷、線、嚼」愛牙四守則,呼籲定期檢查、刷牙、用牙線、咀嚼無糖口香糖來防止蛀牙。(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牙蛀牙沒差?恐影響發音營養吸收

乳牙蛀牙沒差?恐影響發音營養吸收#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小乳牙沒顧好,可能造成齒列不整影響美觀,包括營養吸收、骨骼成長,以及小朋友未來的口齒發音,皆有關聯性。「乳牙蛀牙,撐到換牙就沒事」、「反正會換牙,小時候蛀牙沒關係」等迷思,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衛委員會主委黃明裕指出,乳牙蛀牙了,不用治療或牙痛再看醫師,其實是錯誤觀念。迷思1:乳牙齲齒不用管?牙齒表面因為刷得不乾淨,常會存留牙菌斑,細菌利用食物殘渣產生酸腐蝕牙齒,形成黑褐色的洞,被稱為齲齒。黃明裕主委強調,乳牙的健康,關係到未來恆牙的發展,因此,一旦乳牙出現齲壞問題,最好由牙醫師進行治療。牙醫師全聯會口衛委員會副主委李楊鈞表示,乳牙像是袋鼠媽媽,袋子裡正在發育一顆永久牙,乳牙發育的好,未來長出來牙也會健康。乳牙生病時,不去治療,接縫處會產生空間喪失,沒有做好空間維持,造成恆牙歪斜、齒列不正,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口腔問題。迷思2:蛀牙後補牙就會好?蛀牙後補牙,只是修復牙齒表面凹洞,無法消滅細菌。社團法人台灣口腔照顧協會理事長黃耀慧指出,細菌利用食物醣分,分解產生酸性慢慢侵蝕牙齒表面,稱為去礦物化。所幸發現氟化物能把流失掉的礦物質抓回來,稱為再礦物化。這也是為什麼牙齒表面塗氟,可以抗酸形成保護作用。提醒家長也別忽略了,小朋友乳牙發生齲齒,除了即早治療之外,也須定期回診,改變飲食和潔牙習慣,搭配個人化的治療及預防保健策略,才能有效控制蛀牙細菌。 迷思3:小孩不需要使用牙線?在台灣,即使是成人,詢問是否有使用牙線,常見的答案都是「不會」,使用牙線的比例非常低,父母協助兒童使用牙線清潔的比例又更低。 為什麼要強調牙線的使用?因為牙縫接觸面,是蛀牙的好發位置。李楊鈞副主委指出,小朋友牙齒形成接觸點時,就可以開始使用牙線,10歲之前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建議家長可以從旁協助。蛀牙高風險的孩子除了刷牙之外,也要搭配牙線。多位牙醫師共同提醒家長,小朋友長牙後,就要開始刷牙、使用牙線,蛀牙除了治療之外,還要搭配氟化物及正確的飲食觀念,及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把握以上原則,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牙齒,開心自信的成長。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婦嬰幼童4/10前看牙免掛號費

孕婦嬰幼童4/10前看牙免掛號費#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月20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衛福部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攜手合作,即日起至4月10日,舉辦「2020兒童口腔健康周: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活動。孕婦及15歲以下嬰幼童,於活動期間持健保卡至貼有「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標示之牙醫診所、醫院就診,可享免掛號費福利(須負擔部分健保費用),以實際行動促進懷孕婦女、嬰幼兒與孩童口腔健康,建立定期口腔檢查觀念。兒童蛀牙顆數降低 仍高於全球平均值根據歷年全國調查顯示,5歲兒童乳齒齲蝕指數由2011年5.44顆降至2018年3.44顆,12歲兒童恆齒齲蝕指數由1996年3.67顆降至2012年2.5顆,惟仍高於世衛組織調查之全球平均值1.86顆標準。台灣自1991年陸續規劃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防齲計畫、國小學童臼齒窩溝封填及兒童牙齒塗氟保健服務計畫,但減少甜食、強化餐後潔牙習慣及善用氟化物,更需要落實於日常生活。口腔健康影響全身健康,婦女在懷孕期間的口腔健康極其重要,由於進食次數增加、孕吐及體內荷爾蒙的改變,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蛀牙及牙周炎,更可能影響胎兒健康。嬰幼兒在長牙階段,必須定期至牙科進行口腔檢查及親職衛生教育,建議居家潔牙應使用含氟牙膏,從小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少喝含糖飲食 從小護牙老來不缺牙兒童節將至,衛福部鼓勵懷孕婦女及家長利用這段時間,協助嬰幼兒及孩童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平時善加利用含氟用品、烹煮食物時加入氟鹽並減少含糖飲食等,達到「從小保護牙,老來不缺牙」概念。親善牙醫院所相關資訊查詢網址:www.mohw.gov.tw 或 www.cda.org.tw

嚼無糖口香糖能防蛀牙?聽醫師怎麼說

嚼無糖口香糖能防蛀牙?聽醫師怎麼說#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咀嚼有助口腔健康!3月20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推廣「檢、刷、線、嚼」愛牙四守則,呼籲定期檢查、刷牙、用牙線、咀嚼無糖口香糖來防止蛀牙。黃耀慧醫師表示,咀嚼有助於唾液分泌,能中和酸性、清潔殺菌等作用,研究證實正確咀嚼無糖口香糖有助降低28%蛀牙機率。2020年世界口腔健康日以「說『啊』!口腔健康大家一起來」為主題,將口腔保健定位為全民運動。黃耀慧醫師表示,據估計全球有34%人口患有未治療的恆牙蛀牙,8%兒童有未治療的乳牙蛀牙,且全球10大疾病負擔中,口腔疾病即佔了3名,影響家庭、社會甚重。口腔健康影響全身 增失智、心臟疾病風險研究發現,口腔健康連帶影響全身健康,與糖尿病、心肌梗塞、失智症等疾病有關。「如果牙齒不好,咀嚼能力差,營養跟著差,可能造成上述疾病。」黃耀慧醫師強調,咀嚼不只影響消化、吞嚥,還有助降低心理壓力,活化大腦記憶、專注的腦區。牙周病患者罹失智症的機率為1.17倍,而失智症患者罹牙周病的機率為1.69倍,有雙向關係。咀嚼能有效刺激唾液分泌,不僅可以協助進食、說話,還具有清潔殺菌、中和酸鹼與組織修復等保護功能,增加對食物、糖份的清除作用;更重要的是,咀嚼刺激分泌的唾液富含礦物質,能增加牙齒的再礦物化作用,減低蛀牙機會。因此,老化、女性更年期或服藥,造成唾液分泌減少,也會影響口腔健康。根據英國倫敦國王學院2019年研究,針對360篇相關文獻進行統合分析研究發現,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可降低28%蛀牙發生率,建議將嚼食無糖口香糖列為一般口腔預防性照護的「輔助」方法。黃耀慧醫師表示,咀嚼口香糖可增加唾液分泌量10-12倍,並延長唾液分泌時間,且其中添加的木醣醇等代糖,有助抑制細菌,研究發現有助於降低牙菌斑、蛀牙並去除外來染色。黃耀慧醫師也提醒,無糖口香糖是飯後不能馬上刷牙時「輔助」,於餐後盡快嚼食,且一次不要超過20分鐘,一天約3-4次,以免磨損牙齒。醫師推愛牙守則如何促進口腔健康,黃耀慧醫師提出「檢、刷、線、嚼」愛牙四守則:1.定期進行口腔「檢」查。2.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3.每天使用牙「線」。4.飲食完「嚼」無糖口香糖或使用含氟漱口水,保護牙齒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