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明明很認真刷牙了,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其實,並不是只靠刷牙就可以預防蛀牙,蛀牙指的是引起蛀牙的細菌在適當的酸性環境下,有充足的時間使牙齒脫鈣並蛀蝕,所以牙齒清潔與否、細菌滋生、口內酸鹼值與時間長短都是造成蛀牙的因子!以下是容易造成蛀牙的狀況:1) 有喝飲料、吃零食的習慣 /甜食及汽水、果汁等高酸性飲料會對牙齒直接造成酸化,且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不僅嚴重影響腸胃,逆流到口腔的胃酸更是造成牙齒蛀牙的原因。2) 喝水方式不正確 /現代人有2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第1個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第2個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3) 吃太多慢性過敏原 /身體過敏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反應,通常會侵襲身體最弱的部分,每個人的過敏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是皮膚癢、關節痛,有些可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久了習慣之後,許多人就不以為意了,殊不知發炎久了,往往會形成嚴重的病灶,而且可能影響全身健康。4) 父母親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蛀牙是傳染病,研究指出,蛀牙細菌主要是從1個人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傳染過來的,可見刷不刷牙跟有沒有蛀牙細菌是2回事,如果小時候主要是由父母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父母親口中來的,如果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爺爺奶奶口中傳染來的,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保母,當然也可能是小寶寶未來一輩子蛀牙細菌的傳染來源!我常常跟病人說,要預防小朋友蛀牙,最重要的是父母親口中不要有蛀牙,父母親嘴巴裡面蛀牙細菌比較少,小朋友蛀牙的機會自然也少,所以,到牙科檢查牙齒絕對是全家人都必須一起參與的保健工作,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才能讓蛀牙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5) 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食道逆流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差,腸胃負擔加重,常常造成胃食道逆流,即使睡前認真刷牙,但躺在床上後,逆流的胃酸等於讓口腔整晚不定時的泡在pH4以下的高酸性之中,不僅造成牙齒嚴重的酸蝕,也大大提高了蛀牙的機會。

口水少易蛀牙 哪些人風險高?

口水少易蛀牙 哪些人風險高?#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用湯匙背面滑過舌頭『卡卡』,可能是口水太少了,容易蛀牙!」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清潔、中和酸性,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有助預防蛀牙發生,提醒長輩、因藥物副作用等出現口乾症的患者,可諮詢牙科,找出口乾問題。蛀牙如何發生?原來礦物質流失黃耀慧醫師表示,蛀牙是長時間的過程,當我們吃一口甜蛋糕,細菌會分解甜食產生酸,侵襲牙齒表面,造成礦物質和鈣質流失,稱為「去礦化」或「脫鈣」。在牙齒表面礦物質流失的過程,稱為「初期性蛀牙」,已經算蛀牙了,但到一定程度牙齒才會破洞,稱為「蛀洞」。建議小朋友、家長可以多檢查自己的牙齒,正常是晶瑩剔透,有初期蛀牙則會「白白灰灰」,表示礦物質已經流失很多,「這時還不用磨牙、補牙,可以透過非侵入方式來治療。」如果已經出現蛀洞,就只能磨掉牙齒補起來了。黃耀慧醫師強調,最好前端非侵入式治療就處理掉,侵入式治療是最後手段,補過牙齒不一定保證正常,補牙材料也有脫落等風險。口水如何防蛀牙?中和酸性+再礦化修補為何口水防蛀牙?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潤滑、清潔、中和酸性,增加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一般而言,吃完甜食後,口腔10分鐘內就會變成酸性,但pH值5.5以下的酸才對牙齒有傷害,15至20分鐘後,在口水作用下pH值可中和回到中性。另外,口水還能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把牙齒表面流失的礦物質補充回來,因此增加口水分泌有助於預防蛀牙。年長、服藥及頭頸癌患者 容易蛀牙口水少的原因,可能是年紀、吃藥、接受放療的頭頸癌患者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尤其是65歲以上老年人常吃三至五種藥,如抗組織胺、血壓、血糖藥、憂鬱症藥物,都可能會有口水減少的副作用,造成容易蛀牙。若是口乾症患者,常見頻繁蛀牙,或補牙很容易脫落,且口腔黏膜很脆弱,吃東西時磨破,黏膜底下就是神經、血管,容易影響全身。醫師建議有口乾問題,先至家庭牙醫科、一般牙科找尋原因,可能要換藥或補充濕潤劑、藥膏,甚至靠咀嚼多分泌唾液。為預防蛀牙,黃耀慧醫師推廣「檢、刷、線、嚼」愛牙四守則,呼籲定期檢查、刷牙、用牙線、咀嚼無糖口香糖來防止蛀牙。(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牙蛀牙沒差?恐影響發音營養吸收

乳牙蛀牙沒差?恐影響發音營養吸收#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小乳牙沒顧好,可能造成齒列不整影響美觀,包括營養吸收、骨骼成長,以及小朋友未來的口齒發音,皆有關聯性。「乳牙蛀牙,撐到換牙就沒事」、「反正會換牙,小時候蛀牙沒關係」等迷思,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衛委員會主委黃明裕指出,乳牙蛀牙了,不用治療或牙痛再看醫師,其實是錯誤觀念。迷思1:乳牙齲齒不用管?牙齒表面因為刷得不乾淨,常會存留牙菌斑,細菌利用食物殘渣產生酸腐蝕牙齒,形成黑褐色的洞,被稱為齲齒。黃明裕主委強調,乳牙的健康,關係到未來恆牙的發展,因此,一旦乳牙出現齲壞問題,最好由牙醫師進行治療。牙醫師全聯會口衛委員會副主委李楊鈞表示,乳牙像是袋鼠媽媽,袋子裡正在發育一顆永久牙,乳牙發育的好,未來長出來牙也會健康。乳牙生病時,不去治療,接縫處會產生空間喪失,沒有做好空間維持,造成恆牙歪斜、齒列不正,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口腔問題。迷思2:蛀牙後補牙就會好?蛀牙後補牙,只是修復牙齒表面凹洞,無法消滅細菌。社團法人台灣口腔照顧協會理事長黃耀慧指出,細菌利用食物醣分,分解產生酸性慢慢侵蝕牙齒表面,稱為去礦物化。所幸發現氟化物能把流失掉的礦物質抓回來,稱為再礦物化。這也是為什麼牙齒表面塗氟,可以抗酸形成保護作用。提醒家長也別忽略了,小朋友乳牙發生齲齒,除了即早治療之外,也須定期回診,改變飲食和潔牙習慣,搭配個人化的治療及預防保健策略,才能有效控制蛀牙細菌。 迷思3:小孩不需要使用牙線?在台灣,即使是成人,詢問是否有使用牙線,常見的答案都是「不會」,使用牙線的比例非常低,父母協助兒童使用牙線清潔的比例又更低。 為什麼要強調牙線的使用?因為牙縫接觸面,是蛀牙的好發位置。李楊鈞副主委指出,小朋友牙齒形成接觸點時,就可以開始使用牙線,10歲之前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建議家長可以從旁協助。蛀牙高風險的孩子除了刷牙之外,也要搭配牙線。多位牙醫師共同提醒家長,小朋友長牙後,就要開始刷牙、使用牙線,蛀牙除了治療之外,還要搭配氟化物及正確的飲食觀念,及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把握以上原則,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牙齒,開心自信的成長。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婦嬰幼童4/10前看牙免掛號費

孕婦嬰幼童4/10前看牙免掛號費#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月20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衛福部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攜手合作,即日起至4月10日,舉辦「2020兒童口腔健康周: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活動。孕婦及15歲以下嬰幼童,於活動期間持健保卡至貼有「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標示之牙醫診所、醫院就診,可享免掛號費福利(須負擔部分健保費用),以實際行動促進懷孕婦女、嬰幼兒與孩童口腔健康,建立定期口腔檢查觀念。兒童蛀牙顆數降低 仍高於全球平均值根據歷年全國調查顯示,5歲兒童乳齒齲蝕指數由2011年5.44顆降至2018年3.44顆,12歲兒童恆齒齲蝕指數由1996年3.67顆降至2012年2.5顆,惟仍高於世衛組織調查之全球平均值1.86顆標準。台灣自1991年陸續規劃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防齲計畫、國小學童臼齒窩溝封填及兒童牙齒塗氟保健服務計畫,但減少甜食、強化餐後潔牙習慣及善用氟化物,更需要落實於日常生活。口腔健康影響全身健康,婦女在懷孕期間的口腔健康極其重要,由於進食次數增加、孕吐及體內荷爾蒙的改變,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蛀牙及牙周炎,更可能影響胎兒健康。嬰幼兒在長牙階段,必須定期至牙科進行口腔檢查及親職衛生教育,建議居家潔牙應使用含氟牙膏,從小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少喝含糖飲食 從小護牙老來不缺牙兒童節將至,衛福部鼓勵懷孕婦女及家長利用這段時間,協助嬰幼兒及孩童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平時善加利用含氟用品、烹煮食物時加入氟鹽並減少含糖飲食等,達到「從小保護牙,老來不缺牙」概念。親善牙醫院所相關資訊查詢網址:www.mohw.gov.tw 或 www.cda.org.tw

嚼無糖口香糖能防蛀牙?聽醫師怎麼說

嚼無糖口香糖能防蛀牙?聽醫師怎麼說#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咀嚼有助口腔健康!3月20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推廣「檢、刷、線、嚼」愛牙四守則,呼籲定期檢查、刷牙、用牙線、咀嚼無糖口香糖來防止蛀牙。黃耀慧醫師表示,咀嚼有助於唾液分泌,能中和酸性、清潔殺菌等作用,研究證實正確咀嚼無糖口香糖有助降低28%蛀牙機率。2020年世界口腔健康日以「說『啊』!口腔健康大家一起來」為主題,將口腔保健定位為全民運動。黃耀慧醫師表示,據估計全球有34%人口患有未治療的恆牙蛀牙,8%兒童有未治療的乳牙蛀牙,且全球10大疾病負擔中,口腔疾病即佔了3名,影響家庭、社會甚重。口腔健康影響全身 增失智、心臟疾病風險研究發現,口腔健康連帶影響全身健康,與糖尿病、心肌梗塞、失智症等疾病有關。「如果牙齒不好,咀嚼能力差,營養跟著差,可能造成上述疾病。」黃耀慧醫師強調,咀嚼不只影響消化、吞嚥,還有助降低心理壓力,活化大腦記憶、專注的腦區。牙周病患者罹失智症的機率為1.17倍,而失智症患者罹牙周病的機率為1.69倍,有雙向關係。咀嚼能有效刺激唾液分泌,不僅可以協助進食、說話,還具有清潔殺菌、中和酸鹼與組織修復等保護功能,增加對食物、糖份的清除作用;更重要的是,咀嚼刺激分泌的唾液富含礦物質,能增加牙齒的再礦物化作用,減低蛀牙機會。因此,老化、女性更年期或服藥,造成唾液分泌減少,也會影響口腔健康。根據英國倫敦國王學院2019年研究,針對360篇相關文獻進行統合分析研究發現,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可降低28%蛀牙發生率,建議將嚼食無糖口香糖列為一般口腔預防性照護的「輔助」方法。黃耀慧醫師表示,咀嚼口香糖可增加唾液分泌量10-12倍,並延長唾液分泌時間,且其中添加的木醣醇等代糖,有助抑制細菌,研究發現有助於降低牙菌斑、蛀牙並去除外來染色。黃耀慧醫師也提醒,無糖口香糖是飯後不能馬上刷牙時「輔助」,於餐後盡快嚼食,且一次不要超過20分鐘,一天約3-4次,以免磨損牙齒。醫師推愛牙守則如何促進口腔健康,黃耀慧醫師提出「檢、刷、線、嚼」愛牙四守則:1.定期進行口腔「檢」查。2.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3.每天使用牙「線」。4.飲食完「嚼」無糖口香糖或使用含氟漱口水,保護牙齒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守護兒童牙齒 營養午餐擬加含氟食鹽

守護兒童牙齒 營養午餐擬加含氟食鹽#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為了促進國人口腔健康,衛生福利部在六月召開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詢會議,研擬開放氟化鉀、氟化鈉食鹽於學校營養午餐使用,藉此降低國人齲齒(即蛀牙)盛行率。蛀牙是兒童口腔最常見的疾病,5歲以下兒童確實無法做到正確潔牙,適量使用微量加氟食鹽,能讓齲齒預防更普及,也大幅降低蛀牙發生率,除此之外也能選擇改變生活習慣,幫助孩子降低蛀牙的機率,跟蛀牙說掰掰。國外研究顯示 食鹽加氟的齲齒預防率可達50%至70%為了讓寶貝孩子們擁有良好的口腔健康,有些家長會定期帶孩子到牙科塗氟,有些會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或讓孩子服用氟錠等方法,期望可以預防牙齒蛀牙。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氟化物具防齲之效果。加氟食鹽是指將氟化物加入食鹽以適量供氟,達到預防齲齒的目的,和飲水加氟相比,成本較低、較無爭議性,且是經歐盟、世界衛生組織認同的做法。目前我國僅開放以小包裝家庭食用鹽加氟,氟離子限量為200ppm以下,味道和一般食鹽差不多,但民眾也不必為了預防蛀牙吃太多氟鹽,反而會影響健康。勿同時大量攝取氟量高食物與氟錠 避免氟過量該會議的與會委員也有提到過量攝取氟化物,可能增加骨折風險、對智力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建議需要強調使用規範,避免氟過量問題。例如提醒民眾在食用氟鹽後,盡量避免食用其他含氟量較高的食物(例如茶葉、堅果類)或停止使用氟錠。牙科曾光暉主任則提醒小朋友,在飲食後應確實刷牙,而學齡前的孩童,建議能戒掉奶瓶,改由杯子喝牛奶。如果小朋友睡前喝牛奶,曾主任提醒喝完乳製品後應刷牙再入睡,若邊喝奶邊睡覺,很容易會有奶瓶性蛀牙。且甜食攝取要節制別過量,盡量避免碳酸飲料,氟鹽、含氟自來水、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產品對於蛀牙雖有防治的效果,但倘若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沒有改變的話,仍有蛀牙風險的。

含奶瓶睡釀奶瓶型齲齒!3招擺脫蛀牙

含奶瓶睡釀奶瓶型齲齒!3招擺脫蛀牙#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正在生長的小朋友,如果有齲齒(俗稱「蛀牙」),吃東西容易產生偏食的壞習慣,影響到發育生長。滿口蛀牙會影響美觀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也對孩童心理產生負面影響;而門牙蛀光了,講話會漏風,影響到發音。衛福部為降低學童齲齒率,將修正氟鹽使用範圍,開放校園可選擇在供餐使用氟鹽烹飪,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牙科醫師洪素修表示,蛀牙是兒童口腔最常見的疾病,5歲以下兒童確實無法做到正確潔牙,適量使用微量加氟食鹽能讓齲齒預防更普及,也大幅降低蛀牙發生率,除此之外也能選擇改變生活習慣,幫助孩子降低蛀牙的機率,跟蛀牙說掰掰。含著奶瓶入睡 當心造成奶瓶型齲齒乳牙不只用來咀嚼,還有美觀、發音及維持未來恆牙萌出空間及引導恆牙生長更的重要功能。乳牙最常見的就是奶瓶性蛀牙,幼兒如果有睡前喝配方奶的習慣,邊吸奶瓶邊睡,睡著之後唾液分泌減少,高濃度奶水附在牙面,就會造成蛀牙。預防奶瓶性蛀牙一定要避免孩子喝完奶直接入睡,餵食後一定要用紗布擦拭牙齒與口腔,喝開水去除牙菌斑,勿以含糖飲料取代開水讓幼兒吸食;而為了避免牙弓變形,大概一歲左右可嘗試改以杯子飲用牛奶,乳牙長出後半年內,可帶給牙醫師檢查。食鹽加氟 降低齲齒率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科長王鵬豪表示,2013年調查發現,台灣12歲以下學童齲齒指數平均每人2.5顆,較韓國1.8顆、香港0.8顆高出許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目標則為2顆。目前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是現代人保護牙齒的新選擇,氟化物具防齲之效果,為20世紀重要的發現,也是目前WHO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齲齒防治措施,為此,衛生福利部推出食鹽加氟政策,希望透過氟化食鹽,能達到降低齲齒率。寶貝123 親子一起跟蛀牙說掰掰第一點,定期參與政府補助的免費塗氟服務:未滿6歲兒童享有免費牙齒塗氟,由牙醫師每半年塗氟一次,並進行口腔檢查。第二點,吃完食物就刷牙或漱口,睡前一定要刷牙:睡覺時唾液分泌會變少,口腔就會形成蛀牙細菌的溫床,很容易造成蛀牙。第三點,選擇適合的牙刷大小,以正確的潔牙方式刷牙:建議使用小刷頭,因為牙刷刷頭過大會無法刷到最內部的牙齒。10歲以下小朋友建議由家長協助正確刷牙。

預防蛀牙大作戰 學齡兒童可免費塗氟

預防蛀牙大作戰 學齡兒童可免費塗氟#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李雅玲指出,齲齒是學童罹患率最高的口腔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一般2-3歲的小朋友蛀牙率約31%,到了6歲時蛀牙率增加到79%。為降低齲齒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將於7月22日至8月2日期間,舉辦6-12歲學齡兒童免費塗氟活動。塗氟可增加牙齒的抵抗力 減少蛀牙發生在寒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接觸較多甜食,若未做好口腔照護,恐更容易罹患蛀牙。而蛀牙的成因,主要可分為牙齒、細菌、食物和時間等四大因素。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目的,就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可減少發生蛀牙機會。學齡兒童應每半年塗氟一次氟化物施用方式繁多,包括:飲水加氟、食鹽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對學齡兒童施以牙齒表面局部塗氟是目前經評估有效的預防蛀牙方法之一。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正確的刷牙方式、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蛀牙產生。記得先刷牙 務必攜帶健保卡、戶口名簿與牙刷至醫院掛號為了使塗氟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李雅玲建議,學童應在塗氟之前先將牙齒刷乾淨,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本次免費塗氟活動期間為:108年7月22日(一)至8月2日(五)止,週一至週五上午09:00-11:30、下午13:30-16:00,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牙科(中興、陽明、忠孝、仁愛、和平、婦幼)同步實施。該活動限設籍臺北市6-12歲學齡兒童,接受塗氟的學童請先於家中將牙齒刷乾淨,再至醫院接受塗氟服務,並請攜帶健保卡及戶口名簿與牙刷至醫院掛號,不需繳交掛號費,敬請家長把握機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牙醫師共同守護您寶貝的口腔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