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搶救心肌梗塞 保命關鍵47分鐘

搶救心肌梗塞 保命關鍵47分鐘#心肌梗塞

中國附醫心臟科主任張坤正表示,搶救急性心肌梗塞應該在九十分鐘內完成手術,而該院的胸痛中心則交出平均四十七分鐘的成績單。張主任並提醒,如果是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病人,出現不明原因胸痛、呼吸困難等狀況時,應立即就診。 心臟科主治醫師張詩聖表示,一名三十餘歲的許姓男子,有天醒來時突然覺得胸口悶痛、呼吸困難,喘不過氣,送往中國附醫急診進行心電圖檢查,五分鐘後,心臟科醫師確定急性心肌梗塞,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從急診到血管打通,只花30分鐘,術後恢復良好,保住心臟功能。 中國附醫心臟科主任張坤正指出,搶救急性心肌梗塞應該在九十分鐘內完成手術,在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急性阻塞時及時做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才能搶救受損的心肌組織,保住性命。但傳統急診運作模式,很難在九十分鐘內完成。病患到達急診室後,一般要先經過掛號、候診、排檢查的過程,再由急診醫師呼叫心臟科醫師到院確認,之後再召集心導管團隊配合手術進行,通常等到手術時都已超過救治的黃金時間。 中國附醫從九十八年七月一號大幅改變流程,成立跨急診部、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的胸痛中心,醫療團隊駐守急診隨時待命,並配有急診室專用的心導管室,省去轉送途中耗費的時程。分秒必爭的結果,兩年下來,完成救治的時間平均為四十七分鐘,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的九十分鐘時限,比例也高達百分之九十六。胸痛中心日前並獲得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水準表現也將發表於美國知名醫學期刊。圖:搶救心肌梗塞需立即做心導管手術。(記者楊文琳攝)

一年有3成因心臟衰竭死亡 你的心臟健康嗎?

一年有3成因心臟衰竭死亡 你的心臟健康嗎?#心肌梗塞

氣候只要異常寒冷,急診室就會多了因心臟衰竭惡化而喘不過氣來的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周玉蘭表示,氣溫寒冷可誘發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臟血流供應不足,進而產生心肌缺氧現象,甚至心肌梗塞使心臟功能受損。她說,低溫也容易使周邊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誘發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發作、增加感冒或感染肺炎機會,這些都會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導致心臟衰竭惡化。周玉蘭說,心臟衰竭以老年人居多(65歲以上盛行率6~10%),屬於高死亡率的疾病,在2000年以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心衰竭病人一年死亡率約25~30%,五年死亡率則高達50%,甚至比許多癌症都還可怕。周玉蘭指出,心臟衰竭是心臟因結構或功能異常,造成心臟輸出量不足以供應身體細胞需求時所產生的症候群。症狀可以是由心輸出量不足所引發的疲勞虛弱、手腳冰冷、尿量減少、頭暈昏厥,或由鬱血所造成的運動耐受力下降、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下肢水腫、腹水、黃疸、右上腹疼痛(肝鬱血腫大)等症狀。心臟衰竭的患者在病情惡化時症狀可以嚴重至第四級,但如果治療得當,可以恢復至無症狀或維持在第一至二級的輕症。周玉蘭提醒患者應留心症狀的變化,適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她進一步說明,心衰竭的成因以冠狀動脈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心瓣膜疾病、心肌病變(肥厚型,擴張型,局限型)為最常見,其他如:心肌炎、心律不整、心臟毒素(酒,藥物)、先天性心臟病等,也是心臟衰竭常見病因。她說,心衰竭診斷除了臨床表現外,還可由胸部X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檢查、或心導管檢查來確立診斷及病因。目前亦可藉由測得血漿中原生B型利鈉利尿胜肽(NT-pro-BNP)的濃度作為診斷參考及治療成效評估工具。心臟衰竭的治療,必須先找出病因及其加重因子(如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心肌症、瓣膜性心臟病、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感染症、心律不整、肺栓塞、過勞、情緒激動、懷孕等)治療病因,同時修正加重因子。而藥物在舒張性心衰竭的病人上雖能控制症狀,但未達到明確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因此對於舒張性心衰竭的病人的治療,仍需進一步的發展突破。周玉蘭強調,心臟只有一個,它很辛苦每天要跳動約十萬次。如果你的心臟很健康,請好好愛護它。如果你的心臟已經有衰竭現象,請善待它,除了生活方式調整,非藥物與藥物的治療,請規則服藥並定期回診由專業醫師幫你追蹤評估以作最佳藥物調整,避免走向心臟功能持續惡化的不歸路喔!延伸閱讀「心臟衰竭依症狀嚴重程度分成四級/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79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心肌梗塞

據上月媒體報導,新竹縣東元醫院34歲男護士,於開車途中身體不適猝死駕駛座,坐在身旁的女友立刻打119,並為男友做CPR,再送往醫院急救,可惜最後仍救不回一條年輕生命。在法醫相驗遺體後,確認死亡原因可能與死者身材較肥胖、心室顫動有關。心臟科醫師說,去年至今發生多起職場過勞死事件,亦可能為心因性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解釋,「心因性猝死」是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統計上,三份之二的非外傷性猝死(Sudden non-traumatic death)是心因性的。林中行指出,心因性猝死約八成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大部分是因為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中,75~80%的心律一開始是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林中行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老化、男性、遺傳等。根據去年10月份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一篇關於男性心因性猝死的論文指出,抽菸長達十年以上,會增加心因性猝死症27%的風險。家族中有冠心症病史者,會增加62%的風險,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75%的風險。高血壓患者之收縮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會增加13%的風險。接受心肺功能體適能量檢測,每增加一個新陳代謝等值量(MET),會降低心因性猝死症22%的風險。林中行提醒民眾,平常如有容易喘氣、半夜需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所以需做好平時預防。林中行表示,一般預防主要是針對前述的危險因子,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增加活動量、攝取少量酒精、減肥等…。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控制危險因子、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猝死的第一步。林中行提醒民眾,冠心症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因此好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並避免抽菸,可有效減少心肌梗塞發生。在生活習慣上,抽菸及肥胖都會增加猝死機率,情緒上的壓力也與猝死發生有所關連。延伸閱讀「心因性猝死」: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56

春節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旺季 請留意是否不明頭暈!

春節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旺季 請留意是否不明頭暈!#心肌梗塞

過年期間易暴飲暴食,而且缺乏運動、熬夜等,加上冷氣團陸續到臨,寒流來襲,氣溫突然下降,急診室裡心肌梗塞、腦中風、氣喘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別容易急劇增加,就診病人感染、過敏、呼吸道、皮膚問題也增加。根據研究也發現,天氣變冷時,不論是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猝死等心臟疾病的發生率都大大提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羅士翔主任表示,天氣變化,氣溫急速變化是一種外來的壓力,會改變心臟血管收縮狀態,增加心臟負荷,導致缺心肌缺氧變化。冬天外出時突然遇冷、血管急遽收縮,造成血壓突然的升高。六十五歲以上有高血壓的老人,心臟血管變化較不穩定,碰到天冷,血管收縮更易促使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發作。同時,身體為了要抵禦寒冷,必須增加熱能,這將增加心臟負擔而提高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尤其是周邊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特別容易感覺不適。同時,引起心律不整的機率也大大升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本身血管因疾病關係,彈性會比較差,面對溫度的改變,血管收縮、擴張的調節能力也不好,發生問題的機率更高。另外,羅士翔說明,春節期間飲食油脂攝取多,蔬菜水果攝取較少,加上天氣冷、活動量低,體內好的膽固醇下降、壞的膽固醇增加,更加速了血管硬化的機率,使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大為提升。溫度驟降,也容易誘發高血壓中風及上消化道出血。如有突然手腳不靈活,記憶力變差,不明原因的頭痛、頭暈,注意是否有腦中風可能。胸痛、胸悶、盜汗,小心是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肌梗塞的發作。胃疾患者排黑便,身體不適等,要留意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以上都要儘速就醫。羅士翔提醒說,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應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必要由醫生調整藥物。寒流來,天氣驟變時,應留意保暖,避免深夜大清早出門運動;若一定要出門,要做好保暖措施。飲食宜清淡,少點鹽和酒,減少心臟、腎臟、腸胃負擔。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且浴室要保持通風。出門注意衣物保暖,戴大型厚布製、可同時包覆口鼻的口罩,可保暖鼻腔,減低乾冷空氣對鼻腔和氣管的刺激。春節假期愛心護心運動+避免中風小撇步:飲食配合:食物烹煮要少鹽、少糖、少油、多吃蔬菜及補充水分,少吃動物性油脂與動物內臟。戒菸戒酒:喝酒宜少量、應拒絕吸菸。規律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加肌肉與血管彈性,每周兩到三次,每次約半小時。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生氣及動怒。預防便秘:多喝水、多攝取纖維質,都能預防便秘的發生。注意保暖:氣溫低時,更要注意做好保暖準備。定時服藥:依照醫生指示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

氣溫驟降易造成心臟衰竭 醫師提供強心秘訣

氣溫驟降易造成心臟衰竭 醫師提供強心秘訣#心肌梗塞

依行政院衛生署死因統計顯示,心臟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腦血管疾病則居第三位。研究調查也發現,國內六十歲以上老人,幾乎半數的血壓都超過正常值,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更是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心臟疾病。署立基隆醫院許振榮副院長表示,隨著心肌梗塞後病人的存活率與高血壓患者的增加,心臟衰竭的發病率與罹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對心臟衰竭病患來說,若沒有良好的自我照顧,生活上常需面臨呼吸困難與活動功能受限,使得疾病預後每況愈下,對生活品質的干擾極為顯著。因此,心臟復健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根據美國心肺復健協會的研究結果也顯示,以規律運動的心臟復健計畫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症狀,對於患者的血脂肪及吸菸情形、體重等都能獲得改善,並可降低整體死亡率達25%。由此可知,心臟復健對於心血管患者健康的重要性。然而,這些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雖然常常被提醒說要規律運動,但到底應該如何進行運動呢?要怎麼做才會有效呢?甚至做了運動以後會不會讓心臟沒有辦法負荷呢?會不會有危險呢?復健科許振榮副院長提到:「心臟疾病復健」的概念就是以運動訓練為主軸,在接受心肺功能檢查評估後根據檢查結果和目標,為個人量身訂作安全而有效的運動計畫,來改善心肺耐力和心血管的危險因子。許振榮副院長解釋,心臟復健適用於接受心導管治療、冠狀動脈手術後及心臟移植後這三類患者,在心臟復建治療的過程中也會有物理治療師在旁協助指導,並有持續心跳、血壓、心電圖、和血氧飽和濃度監測,來確保運動安全。經過持續復健後,也可以讓患者體會運動當時身體的各種變化及反應,讓患者在沒有儀器的輔助下掌握適當的運動量。許振榮說明,對於比較沒有辦法到醫院來做復健的患者,建議可從事如散步、快走、慢跑等耐力型的運動,但要注意運動時的強度以有點喘又不太喘,最好能從容的唱歌或對話作為準則,每次運動以30~50分鐘為主,每週約3~5次。同時,也要特別注意運動時,一開始的暖身運動和最後的緩和運動都不可以省略,避免造成意外傷害或因為突然剎車急停引發心律不整及其他心臟方面的問題。另外,針對冬天一波波的寒流到來,氣溫驟降,署立基隆醫院許振榮副院長也要提醒民眾,對於患有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史民眾,因血管彈性會比較差,面對溫度的改變,血管收縮、擴張的調節能力也不好,必須多加留意加強注意保暖及規則服藥,減少因血管收縮導致冠狀動脈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引發腦中風。延伸閱讀「十大死因排名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763

天冷好發心血管疾病 注意保暖過「心」年

天冷好發心血管疾病 注意保暖過「心」年#心肌梗塞

接連的寒流不斷,早晚與室內室外溫差大,正是包含心血管疾病在內的許多疾病好發的時期。花蓮就有一名急性心肌梗塞病患,被緊急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檢查後發現患者合併有心律不整、休克等症狀,最後在救心團隊合心協力下,經過CPR、電擊、心導管等治療後,病人不僅恢復心跳,在加護病房觀察期間,十日脫離葉克膜(ECMO),十二日撤除主動脈氣球幫浦,十四日脫離呼吸器輔助,十六日下午轉進普通病房。這位五十歲的男子被送到急診室時已十分危急,經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送到心導管室治療,在放置主動脈氣球幫浦後,出現心跳停止的情況,在醫師急救下,完成心導管植入治療,並救回男子的生命。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副院長表示,每當寒流來襲的時候,求診的病患都會特別多,因為人的血管會因冷收縮造成對心臟的負擔,加上許多民眾喜歡在這個時候吃火鍋等高膽固醇的食物,這些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的機率。所以特別提醒民眾隨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有許多主要血管與神經通過的脖子,再來就是要避免過度攝取動物性蛋白,還要減少高糖、高膽固醇的食物。最後王副院長呼籲,本身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除了要隨身攜帶必須的藥物之外,身體不舒服就要盡快找醫師檢查,隨時注意保暖加上正確的飲食習慣,才能健健康康過個好「心」年。

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 男子火鍋吃一半心肌梗塞

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 男子火鍋吃一半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入冬以後,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光田綜合醫院最近接獲因心肌梗塞而就醫的患者估計超出平時就醫人數的三成!眼見強烈大陸冷氣團又要來襲,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特別要呼籲民眾在氣溫急遽變化的季節,應注意保暖及身體狀況。日前沙鹿總院急診室來了一名胸痛的患者,這名57歲張姓男子表示當天全家人興高采烈的到麻辣鍋店吃火鍋,吃到一半時突然覺得一陣急遽胸口疼痛,家人緊急將他送醫院檢查。張姓男子表示自己雖然有點高血壓,但平時身體少有不適,加上很久沒到醫院做健康檢查了,因此一開始不太能相信自己是心肌梗塞,但經心臟內科醫師檢查發現病人出現典型激烈的心絞痛、胸口悶,透過心電圖與抽血檢查後證實他罹患的正是急性心肌梗塞,經醫師親切詳細說明後,家屬同意進行心導管的手術,將堵塞的血管打通,目前恢復狀況良好。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黃金時間為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患者在發作後的3~6小時內是救命的關鍵期,發作超過12小時以後才就醫,死亡率將達高達16%。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把握黃金急救時間。醫師提醒心肌梗塞的臨床表現,一般為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病情輕微者,只是感到有點胸悶;嚴重者可能出現心律異常,並發生猝死或出現休克、心臟衰竭,甚至會導致死亡。病人胸痛是最常見、最明顯的症狀,此疼痛通常比一般心絞痛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導致病人反覆輾轉不安。而老年人由於心臟功能退化,如果再發生心肌梗塞,很容易引起心臟衰竭,臨床上更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黃炳賢醫師另外提醒民眾,心肌梗塞常發作於吃飯時、飯後或情緒激動的時候,而氣溫驟降溫差大對心血管慢性病患者亦有潛在的危機,容易發生心肌梗塞與腦中風。有些是因為有家族心臟病史、也有的是因為老人家清晨起床或入夜時,沒有注意保暖,出現血壓突然飆高情況。在此建議民眾在寒流來臨時,不妨提醒家人於早晚外出多攜帶一件外套以保暖。若發現親友出現胸口悶、喘不過氣,合併冒冷汗、噁心等症狀,甚至第一時間昏倒或暈眩時,千萬不可輕忽,記得要趕緊送往醫院急診室,以免錯過救命的黃金時間。

極罕見!心肌梗塞造成心臟破大洞竟無自覺

極罕見!心肌梗塞造成心臟破大洞竟無自覺#心肌梗塞

家住梧棲,五十初頭的黃福星先生罹患心肌梗塞並出現極為罕見的心室中隔破損併發症,而他本人在命在旦夕之時竟無自覺,還以為是「肚子不舒服」,好在經光田心臟內外科診療發現,並進行極困難的心室重建手術後才撿回一命。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患者合併心室中隔破損的個案極少見,患者手術死亡率超過30%至50%,且幾乎都癒後不良。但透過該院心臟內外科的全力搶救,黃福星先生不僅手術成功且如今生活恢復如常,他本人直呼自己實在是”福星”高照,真要感謝醫療團隊的妙手回春。22日早上,院方也特別為他舉辦了一場慶祝會,祝賀他重獲「心」生。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表示,一開始,黃先生只是覺得腹部「怪怪的」、呼吸有點喘,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整個心臟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都塞住,且由於部分心肌壞死,導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間出現一個大破洞,心臟科醫療團隊評估心導管手術已無法治療,必須緊急進行心室重建手術。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郭達智主任指出,這種因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室中隔破損發生率低於1%,極為罕見,印象中遇到的前一個個案已是多年前。郭達智主任進一步指出,發病者多為年輕體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推測原因可能是由於中壯年心肌梗塞都來的較突然,不像老人家是經年累月「慢慢塞」,所以心臟一時間難以承受下,就可能出現心室中隔破損的情形。郭達智主任表示,過去手術的治療方式,是將整個壞死的心肌切除後直接縫起來,但這種手術方式由於心室的壓力大,心臟再度破裂的機率較高,患者日後健康會大受影響,也因此過去這類患者不是死亡,就是術後健康狀況一落千丈。但現在利用馬的心包膜重建心室,修補破洞,成功率高,復發率低,黃先生在手術之後恢復的很順利,已經能進行日常的活動。醫師也呼籲,心肌梗塞患者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顯示心臟病已經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患者症狀一般為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病情輕微者,只是感到有點胸悶,容易被患者忽略,像這位黃先生,一開始還以為是腹部問題而延誤了治療時機,若嚴重者,可能出現心律異常,並發生猝死或出現休克、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心肌梗塞的致病原因除肥胖之外,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所造成的情緒問題,以及交際應酬過多飲食不規律等,都容易造成心臟動脈阻塞,進而心臟肌肉缺血壞死造成心臟衰竭。醫師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年輕就輕忽了心臟疾病找上門的危機,維持適當的體重及拒絕菸酒,同時做好控制血脂肪的動作,才能遠離心肌梗塞的威脅,若自知自己是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更別疏忽了身體所發生的警訊,即早就醫才是保命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