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婦女可能在打噴嚏或咳嗽時,偶爾會意識到尿液會不自主漏出,或一有尿意往往立刻就忍不住,對於這種症狀卻感到羞恥,而不好意思就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表示,根據台灣本土資料,35歲以上婦女,每4位就有1位有尿失禁困擾。儘管盛行率如此之高,但礙於隱私,就醫比例卻相對較其他疾病低很多。
許多婦女可能在打噴嚏或咳嗽時,偶爾會意識到尿液會不自主漏出,或一有尿意往往立刻就忍不住,對於這種症狀卻感到羞恥,而不好意思就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表示,根據台灣本土資料,35歲以上婦女,每4位就有1位有尿失禁困擾。儘管盛行率如此之高,但礙於隱私,就醫比例卻相對較其他疾病低很多。
56歲李先生為馬蹄腎患者,多年前就知自己有泌尿道結石問題,然而馬蹄腎是一種先天腎臟發育異常疾病,解剖學結構與常人不同,手術難度跟風險也較高,因此李先生遲遲不敢接受治療。然而隨著結石越來越嚴重,阻塞了左側腎臟尿液排出口,尿液積累導致腎水腫進而引發腰痠,他不敢再拖,輾轉至安南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陳億聲門診,尋求手術介入處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名體重破百的男子走進博愛醫院泌尿科門診,不僅行走困難表情也相當痛苦,當時他的雙側陰囊已經腫漲相當疼痛。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該名男子的側陰囊中充滿了疊繞的腸子,確診為雙側腹股溝疝氣。手術治療後,男子已完全改善並順利返家。 「嵌頓性疝氣」 不馬上手術有致命風險疝氣就是俗稱的「脫腸」,是當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常發生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部位。博愛醫院泌尿科醫師洪巨軒表示,依照發生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臍疝氣等;其中又以鼠蹊部的腹股溝疝氣最為常見,約佔所有疝氣中的9成。腹股溝疝氣的發生與長期腹內壓過高有關,常見因素包括:常搬重物、長期便秘、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抽菸導致長期咳嗽者,或是像該名男子因體重過重、腹壁肌肉較弱等原因。洪巨軒表示,疝氣的症狀通常在站立或肚子用力時最為明顯,患部會鼓起一個軟的腫塊,躺下或放鬆時,軟組織便又自行退回位置,通常不會有疼痛感。但若腫塊處伴隨有劇烈疼痛感產生時,有可能是因過多的腸子卡在疝氣的缺口,使腸子腫脹或壞死,造成嵌頓性疝氣,這時就必須馬上手術治療,避免引發敗血症或致命風險。 新式微創傷口小、恢復快手術是目前疝氣的唯一治療方式,透過手術使用人工網膜來修補疝氣缺口。傳統式外切手術,單邊會有約5公分傷口;而新式微創腹腔鏡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 ,則有傷口小(三個不到1公分的傷口)、出血少,保留較多鼠蹊部筋膜與肌肉,恢復較快,術後約4小時即可下床活動等優點。該名男子因症狀較嚴重,手術中花了一些時間將脂肪與腸子推回腹腔中後成功修補疝氣缺口,術後許男也已返家回復正常作息。經過這次的經驗,男子也決定瘦身,並定期回診追蹤。要使疝氣痊癒,只能靠手術修補。洪巨軒說明,透過人工網膜修補缺口,可大幅降低疝氣復發率,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建議有症狀的民眾絕不要拖,及早就醫診治以避免症狀惡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8歲黃姓老翁平時都很有朝氣與活力,儘管已屆退休年齡仍閒不住外出工作。某日上午外出工作時,發現左腳水腫嚴重,行走時伴有刺痛感。一開始只在家裡附近醫院就診拿藥,漸有好轉後也無多加注意,直到某天晚上左下肢發生劇烈疼痛,驚覺大事不妙,懷疑是不是前天吃了海鮮大餐,結果痛風找上自己,便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疼痛狀況並不是痛風,而是晚期攝護腺癌骨轉移,陪同的家人們聽聞後也都震驚萬分!沈默的癌症 三成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志平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癌細胞都已經轉移至骨頭、淋巴、肺、肝,其中又以骨轉移最為常見,因此病患通常都是因為骨頭疼痛來醫院求診。黃志平補充,臨床上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患者,常常會經由骨科轉介至泌尿科,病患會以為自己是坐骨神經疼痛,黃志平也提醒,兩者的差別在於,坐骨神經疼痛可能會對全身都有影響,會出現手麻或腳麻的狀況,但攝護腺癌骨轉移多半都是局部性疼痛。攝護腺癌複合式治療 維持患者生活品質黃志平說明,目前攝護腺癌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檢測攝護腺PSA指數,或是肛門指診,直接觸摸攝護腺是否有異常的硬塊,若攝護腺PSA指數大於4以及肛門指診有摸到硬塊的話,就會進一步安排取出攝護腺的切片,能夠更準確的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黃志平進一步說明,攝護腺癌若早期發現的話,其實有高機會透過局部性治療,來根除攝護腺癌細胞,但假如癌細胞已發生轉移,就一定要接受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倘若荷爾蒙治療無效,則可以使用細胞治療及放射治療,但要是患者發生的是多發性骨轉移,並伴有難以忍受的骨頭疼痛時,建議搭配健保給付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利用安全又短距離的輻射線,鎖定骨頭中的癌細胞,在不傷及其他器官的前提下,精準治療轉移骨頭的癌細胞,降低患者骨頭疼痛感,提升後續治療與日常生活品質。疼痛症狀可能不是老毛病 主動諮詢醫師及早診斷治療黃志平提醒,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PSA指數,若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在40歲後定期檢查PSA;另外,若發現骨頭疼痛,或是持續性的疼痛、坐立難安,建議可主動諮詢泌尿科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吃海鮮大餐腿痛誤認痛風 竟是晚期攝護腺骨轉移!黃志平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歲婦人日前因為上腹悶脹至醫院就診,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腎臟上緣有一顆10公分大的腫瘤。醫療團隊擔心惡性可能,轉介至泌尿科並進行腹腔鏡手術,手術將這顆芒果般大的腫瘤連同腎上腺一同摘除,化驗發現是極罕見的「良性腎上腺血管瘤」。罕見疾病 全球只有60病例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游智欽醫師表示,蔡姓婦人有輕微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服藥多年控制穩定。經過手術之後三天已出院,恢復順利,後面則需要定期回診追蹤。「腎上腺血管瘤」是非常罕見的腎上腺良性腫瘤,全世界目前只有約60例的病例報告。游智欽醫師指出:「這類腫瘤是血管增生所致,發生原因不明,但因為是良性腫瘤,所以不會有轉移問題。蔡女士的腫瘤有10公分大,血管豐富,如果不慎跌倒、撞到肚子造成血管瘤破裂,可能導致嚴重內出血,危及生命。」蔡姓婦人經會診新陳代謝科抽血、驗尿後,確定醛固酮、腎上腺皮質醇與腎上腺素等數值都正常,排除功能性特殊腫瘤可能,再安排電腦斷層,確定腫瘤沒有侵犯周圍器官。手術當天,則在病人上腹、肋骨下緣開兩個0.5~1公分切口,將手術器械伸入體內將腫瘤與周邊組織分離,最後,從腹部前側切一5公分切口,取出腫瘤。大小超過4公分建議手術腎上腺的腫瘤有功能性腫瘤、非功能性腫瘤之分。功能性腫瘤常見於原發性醛固酮症、庫欣氏症、嗜鉻細胞瘤患者,易見高血壓、低血鉀、水牛肩、月亮臉等症狀;而非功能性腫瘤則無特殊症狀,以2、3公分較常見,若大小超過4公分就會建議手術,並評估惡性或轉移的可能,因此像蔡姓婦人般大到10公分的良性腫瘤極為少見。游智欽醫師說明,位於兩側腎臟上緣的腎上腺主要分泌醛固酮、腎上腺皮質醇、腎上腺素等重要激素,可維持人體水分鹽分的平衡和血壓穩定,而蔡姓婦人在手術中連同左側腎上腺一同摘除,所以術後曾出現暫時性的血壓下降,服藥後已穩定,目前定期回診觀察,日後,另一側的腎上腺將能取代摘除的腎上腺,穩定血壓。游智欽醫師提醒,腎上腺腫瘤不易察覺,多在超音波健檢或電腦斷層檢查時意外發現,但透過完善的術前評估,巨大腫瘤還是可以透過微創手術切除,所以民眾無須太過擔憂,也勿諱疾忌醫,只要有不舒服就應及早就醫,配合檢查與治療,才能擁有健康人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6歲的退休高中老師張先生,因排尿不順和夜尿問題到泌尿科就診,發現PSA(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異常,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T2a期,僅有單側有惡性腫瘤,張老師選擇海福刀無創標靶治療且採局部治療,保留攝護腺旁的神經叢,因無傷口,恢復迅速,勃起功能幾無影響,追蹤數年仍無復發。早期攝護腺癌無明顯徵兆 患者常不自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許富順醫師說,近年來攝護腺癌已躍升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罹患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成為熟男的健康威脅。攝護腺癌早期並無明顯徵兆,僅有尿急、頻尿或小便不順、滴尿和夜尿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類似的症狀,患者常不自覺,往往延誤到擴散至骨骼轉移才有疼痛現象。早期(第一或第二期)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有傳統根除性手術、機器輔助根除性(達文西)手術、冷凍微針治療、海福刀標靶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等。依組織惡性度的不同,高惡性度的攝護腺癌,應考慮根除性手術,若是中低惡性度,則可考慮局部治療,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達文西根除性手術可採標準方式或保留神經血管叢,優點是可摘取淋巴腺,但有6個小傷口,術中出血約200 c.c.至500c.c.不等,住院約一周,術後一段時間會尿失禁,仍有5%至25%的病患長期漏尿的後遺症。冷凍微針治療和海福刀標靶治療都屬於低侵入性的治療,術後恢復快,較不會有尿失禁的後遺症,不過冷凍微針的組織破壞區域較大,術後陽萎的比例約七成。海福刀標靶療法 無傷口不出血至於海福刀標靶療法,則是利用超音波探頭伸入肛門,以高能量超音波集中於病灶、摧毀腫瘤,身上無傷口,術中不會出血,除了標準治療方式,亦可採局部精準治療,避開神經血管叢,即可保留性功能,當日或隔日即可返家,術後一周內會感覺解尿不順,待治療區域消腫後即恢復正常。針對早期攝護腺癌治療的臨床研究顯示,國內海福刀長期無復發率為73%,國外為75%,與根除性手術並無差異,但海福刀術後併發症少,患者生活品質較佳。許富順醫師說,過去對於攝護腺癌的治療,以『除惡務盡』為原則,但近三年來,局部治療的概念已逐漸成為主流。海福刀治療可針對第一、二期攝護腺癌患進行局部治療,例如單側罹癌,就治療該側的範圍,避免一次性的大範圍破壞,保留性功能。不過,後續仍應定期追蹤,假使日後復發,即應再次確認復發位置,亦能再次進行海福刀治療,摧毀腫瘤。許醫師提醒,要降低老年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從年輕時應減少高油脂、紅肉等,保持規律的性生活、避免危險性行為,倘若長期無性生活可能導致攝護腺結石與慢性攝護腺炎,恐提高攝護腺罹癌機率。許富順呼籲,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做一次PSA抽血檢查,或到泌尿科讓專科醫師進行肛門指檢和攝護腺超音波檢查,有家族史者更應提前至40歲進行檢查,以免錯過早期診斷的時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3歲吳同學,因尿不出來、腹部脹痛而求診。自訴有感冒症狀就醫服用藥物,檢查發現膀胱餘尿達702cc,發生急性尿滯留,留置導尿管加上藥物治療後,順利解尿。40歲以上、男性 急性尿滯留10大危險因素泌尿科醫師周固表示,急性尿滯留發生時有大量尿液滯留在膀胱內,膀胱過度膨脹收縮,使膀胱力量不足,導致尿液無法排出。並引起排尿困難、腹脹、下腹疼痛等症狀。理學檢查可發現下腹隆起有壓痛,配合超音波掃描、膀胱動態檢查即可確診。急性尿滯留的治療,周固醫師說明,先導尿緩解尿滯留引起的不適,必要時進行膀胱引流(恥骨上穿刺),再配合藥物、膀胱訓練,並針對潛在原因治療。根據統計,發生急性尿滯留的比例男多於女,70至80歲的發生率是40至50歲的5倍。40至83歲的人中,每千人有4.5至6.8人可能會發生。引起急性尿滯留的危險因素包括:1)男性。2)40歲以上,年齡越大機率越高。3)曾有過急性尿滯留。4)膀胱出口阻塞(如攝護腺肥大、膀胱結石、尿道狹窄、膀胱及尿道腫瘤等)。5)藥物(感冒常用抗組織胺、精神科藥物、含鴉片成分止痛藥等)。6)手術麻醉後恢復中,或使用止痛藥(嗎啡)。7)服用會產生大量尿液的藥物或飲料(利尿劑、啤酒、茶、咖啡等)。8)檢查中餘尿增加異常者(可能尿道有阻塞、膀胱憩室或是膀胱收縮力不足)。過量飲用啤酒 影響膀胱收縮藥物與急性尿滯留有關?周固醫師解釋,有些藥物會影響排尿,像抗組織胺、精神科藥物、含鴉片成分止痛藥等,此類藥物多含有抗膽鹼劑作用,會阻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引起排尿困難。啤酒也會讓人尿不出來?周固醫師提到,大量攝取利尿的飲料後會導致短時間內大量尿液產生,若同時有攝護腺肥大者,尿液可能無法排出,而啤酒屬於利尿飲料,酒精亦為麻醉藥,喝酒過量會產生麻醉效果,影響膀胱收縮。感冒常用藥抗組織胺 也可能影響排尿急性尿滯留發生時,膀胱會脹滿疼痛難耐,尿液滯留量過多會造成膀胱神經損害,失去感覺及收縮功能,長時間阻塞,可能引起腎水腫、腎功能受損。最後周固醫師提醒,服用藥物時不論年齡若有出現排尿不順應儘早就醫,特別是近期天氣忽冷忽熱,感冒應留意用藥後排尿狀況。有攝護腺肥大者應及早治療,避免憋尿或飲用利尿的飲料,以免大量尿液產生無法排出。尿滯留會對膀胱和腎臟造成傷害,不可輕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8歲的陳姓男子,常常在工作之餘邀約朋友喝酒談天,幾乎每星期都會聚會痛快暢飲一番,但半年前會陰及陰莖無故出現疼痛感,尤其喝酒後疼痛感又更加明顯,擔心命根子出現問題,趕緊至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求診。經泌尿科謝肇新醫師檢查後,確診是因為慢性攝護腺發炎導致疼痛,進行低震波能量治療,經過兩個療程約2個月的治療後,終於擺脫小弟弟疼痛的陰霾。嗜酒、長期壓力大 攝護腺炎找上門陳姓男子表示,不論是啤酒或高粱等都來者不拒,張口就喝,加上長期壓力大,也有失眠狀況,經常一天只能睡3小時,沒想到久而久之竟罹患了慢性攝護腺炎,當時發作時的疼痛感,加上難以啟齒的感覺,造成生活不便,內心更是煎熬;幸好經過治療,現在已經恢復正常如往昔,也才能放下心中大石,再與朋友聚會,但現在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再嗜酒。有菸、檳、酒習慣 罹病機率高謝肇新醫師指出,攝護腺炎是男性常見疾病,致病成因不明,因細菌感染、憋尿、結構異常、情緒緊張壓力大、神經失常、自體免疫反應等各種問題都可能造成,尤其在有菸、檳、酒習慣的民眾身上發生機率更高。病人常會出現會陰,陰莖,睪丸及恥骨弓上部位的疼痛不適,還有排尿困難和射精疼痛等狀況,許多會陰及攝護鼠蹊部疼痛的病人,演變成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甚至產生性功能障礙。低能量體外震波 專業評估不需麻醉長久以來,慢性攝護腺發炎或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的病因與致病機轉無法確定,所以此疾病也無有效的治療準則,不過近幾年來,已經成功將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運用在促進組織修復、抑制疼痛及發炎、幹細胞的分化、神經及肌肉的再生以及血管的新生上。在進行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時,會將超音波探頭置於病人陰部,探頭表面塗以凝膠,讓探頭與皮膚的接觸更緊密,震波施打的過程中,不需進行任何麻醉,但患者要接受治療前,應由泌尿科專科醫師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及評估,再決定是否適合接受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持續頻尿、排尿痛 應及早就醫治療謝肇新醫師呼籲,預防慢性攝護腺發炎或慢性骨盆腔疼痛的發生,要從生活作息正常化、不憋尿、少熬夜、睡眠充足做起,也需戒除菸、檳、酒等不良習慣,平時應有警覺,有持續頻尿、排尿痛等症狀就要及早就醫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