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

女性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的致癌真相

女性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的致癌真相#骨質疏鬆症

低劑量荷爾蒙療法,是現代醫療針對更年期障礙女性,經常提供之治療趨勢,此種既可緩解血管舒縮、陰道萎縮,又可減緩抑鬱、預防骨質疏鬆、保護子宮內膜的有效療法,會不會產生副作用,甚至造成乳癌?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梁華英醫師表示,雌激素確實可能在某些女性身上造成噁心、水腫、乳房脹痛等副作用,但通常在短暫時刻就會自行消失。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荷爾蒙療法在四至五年內並無明顯增加乳癌之機率;使用四至五年以上患者,罹患乳癌機率則有微幅增加。臨床研究指出,雌激素並不會使正常乳房細胞轉化為乳癌細胞。但是,乳癌有高危險群,如有乳癌家族病史者、早來經(小於十二歲)、晚停經(晚於五十五歲)、停經後體胖、抽菸者、酗酒者。針對罹患乳癌的疑慮,梁華英的因應之道是,除非患者每年確實檢查乳房及抹片,才能為病人進行荷爾蒙療法。梁華英呼籲,婦女每月一次做乳房自我檢查,以及每年定期接受醫師診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癌的痊癒率其實相當高。至於坊間各式廣告大力促銷之植物性荷爾蒙(如大豆異黃酮、石榴粹取激素等),真能改善更年期障礙嗎?梁華英的回答是,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及我國衛生署,均將植物性荷爾蒙歸類為營養補充品,此類食品對更年期的療效,目前仍無足夠臨床證據予以證明;至於長期服用到底是否安全,仍屬未知,梁華英不建議以植物性荷爾蒙取代低劑量荷爾蒙療法。荷爾蒙之於女性,影響所及除了生理層面,還有心理層面。對於腦部神經元之傳導深具效能的女性荷爾蒙,因更年期而大量下降,致使神經元之間的訊息傳遞發生滯礙,婦女除了記憶力減退,更有憂鬱易怒等情緒表現。梁華英呼籲,患者家屬應對更年期婦女多加體恤關懷,更提醒更年期婦女切勿孤軍奮鬥,要善用醫護、家人、教會、社團等資源,讓辛勞了一生的自己平安度過幽谷。(本文作者/吳方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9年六月號第64~67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女人迎接更年期 儲存骨本為優先

女人迎接更年期 儲存骨本為優先#骨質疏鬆症

更年期,意即女性卵巢由「正常」逐漸「不具功能」、「有月經」漸漸「無月經」的生理與心理之轉折期。低劑量荷爾蒙療法,是現代醫療針對更年期障礙女性,經常提供之治療趨勢;針對罹患乳癌的疑慮,除非患者每年確實檢查乳房及抹片,才能為病人進行荷爾蒙療法。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梁華英醫師,針對今次主題「女性更年期」,首先解說何謂更年期。■ 妳,更年期了嗎?婦女停經前後的過度期(約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謂之更年期,意即女性卵巢由「正常」逐漸「不具功能」、「有月經」漸漸「無月經」的生理與心理之轉折期。梁華英表示,80%女性面臨更年期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而每位女性的症狀輕重及不適期之長短各有不同。症狀輕微者不須就醫治療,也能安然度過;症狀嚴重者,務必就診,以便在醫師協助下安度幽谷。少數婦女的更年期症候發生於四十歲之前,梁華英呼籲,面臨此種異常症狀之婦女,應盡快就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有哪些?梁華英提供以下自我檢測要點:1. 突然感到發熱,自臉部及頸部、胸部,然後盜汗。2. 伴有心悸、胸悶、暈眩等偶發或持續症狀。3. 情緒不定、易怒、焦躁多慮、神經衰弱敏感、好哭、抑鬱。4. 失眠、倦怠感。5. 皮膚的皺紋增多,乾燥、搔癢、色素沉澱。6. 毛髮乾枯、脫落、變白,陰毛減少。7. 頻尿、尿急、易患尿路感染。8. 記憶力下降、精神不集中。9. 性慾減低、性交困難。10 .乳房萎縮、鬆軟、下垂,乳暈轉淡。11. 月經失調,直至停經為止。12. 陰道乾燥、疼痛或外陰搔癢。以上種種令熟齡女性心生恐懼,又令更年期婦女心有戚戚焉的各式症候,除了了解、坦然面對,有無其他因應之道?梁華英醫師針對更年期好發的骨質疏鬆問題,提出解說與建議。■  儲存骨本一般而言,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即隨著年紀增加,三十至三十五歲是骨質增生的高峰期,三十五歲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停經後,更因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不足,進而促使骨質加速流失。原本健康緻密的骨骼一旦流失骨質,呈現的是中空、疏鬆、縫隙增多等狀況,以上症候謂之「骨質疏鬆症」。梁華英表示,骨質疏鬆症沒有什麼症狀,多數患者都是跌倒骨折,才驚覺罹患此症。因此,更年期婦女務必到醫院檢測骨質密度,以接受醫師的診斷與治療。根據東基提供之衛教資料,預防更年期骨質疏鬆症應遵循下列原則:一﹑增加鈣質攝取鈣質是人體骨骼最主要成分,三十五歲之前是骨質的成長期,長期攝取鈣質,可建立緊實緻密的骨質,更可儲存骨本。停經後的婦女,鈣質每日攝取量為一千毫克。至於長期服食鈣片者,應遵守醫師或藥師叮囑之劑量,並同時服用維他命D,而飲酒、吸菸、喝大量咖啡都易加速骨質流失。二﹑適當運動陽光能使人體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腸胃對鈣之吸收,而運動除了可以增加肌力及身體的協調力,更可降低跌倒機率。三﹑就醫診治醫師根據各人症狀對症下藥的診治,可協助婦女減緩骨質流失和促進骨骼保健。(本文作者/吳方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9年六月號第64~67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居家照顧者聚會 貼心量骨密、體脂與試吃養生餐

居家照顧者聚會 貼心量骨密、體脂與試吃養生餐#骨質疏鬆症

為了關心居家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羅東博愛醫院廿四日下午舉辦一場居家照顧者聚會,安排健康飲食講座外,並貼心地為居家照顧者測量骨質密度、體脂肪,與居家照顧者分享壽司、愛玉等養生餐點,再帶領大家跳健康蔬果操,鼓勵居家照顧者多參加支持團體的聚會,舒緩照顧的壓力。羅東博愛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委員會,每年舉辦居家照顧者支持團體活動,邀請居家主要照顧者、養護院負責人、護士及看護、社區志工人員、醫院住院中的主要照顧者、住院中照顧病患的看護人員等參加,並依病患常見的問題,舉辦照顧技巧訓練課程,課程包括:常見管路照護及照護技巧、病患居家營養照護須知、慢性病患常見居家問題、居家病患簡易復健技巧等,並邀請本院出院準備服務團隊,如營養師、社工師、復健師、居家護理師、醫師等等,於座談會提供主要照顧者相關諮詢,藉由課程增進家庭照顧者之間的情感互動、經驗分享與資訊交流,以最真誠的心給予溫暖、尊重、認知重建、鼓勵表達及適當的情緒支持。廿四日下午的聚會,共30多名居家照顧者參加,家醫科李雨樹醫師介紹「認識健康飲食」,接下來杏一醫療器材行護理人員及社區健康管理師協助照顧者測量骨密及體脂,李雨樹醫師及營養師也提供健康諮詢服務,之後,用五穀米、奇異果、小黃瓜等健康食材做成的養生壽司與清涼檸檬愛玉端上桌,與會者開心地享用,現場也提供食譜,讓大家在家自己作。緊接著,莊易瑾個管師帶著大家一起跳「健康蔬果操」,活動筋骨、抒解壓力,再請社區健康照護中心2位個管師引導參與者相互回應,分享心得與收穫,活動的最後,由社工師協助解決主要照顧者相關社會資源運用問題,並適時協助轉介服務。羅東博愛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表示,許多居家照顧者不是家中權力核心及決策者,她/他們背負許多沉重的角色與責任,身心承受許多壓力與情緒起伏,一個居家照顧者能走出家庭,走進支持團體,必須擁有極大的勇氣,社區健康照護中心告訴照顧者,在漫長照顧的路上並不孤單,博愛團隊努力協助大家「知識、資源多一點,壓力、煩惱少一些」。

預防骨質疏鬆症 每天曬太陽10分鐘

預防骨質疏鬆症 每天曬太陽10分鐘#骨質疏鬆症

人體的骨組織是一種活的結締組織,是唯一礦物化及提供堅硬支持結構的組織,骨骼的堅硬結構,它能感知力量的變化,以及具備成長與再生的能力。骨的再塑由兩種細胞所執行,一是造骨細胞,負責骨的形成;另一是蝕骨細胞,負責骨的破壞與再吸收。骨質疏鬆症的定義乃是因爲骨骼中骨質量 (bone mineral mass; BMC) 降低所導致的骨骼變薄變脆且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也降低的一種慢性疾病,它是一種日積月累所造成的疾病,可能在輕微碰撞下即易形成骨折,而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與正常生活,為恭醫院 - 鍾秀惠護理長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普遍又不易被察覺之疾病,常發生在老年人、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荷爾蒙不平衡及停經後婦女身上。2008年衛生署制定中的「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中,將老人族群列為未來需要健康關注的焦點族群,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每四人中即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其所造成的社會及醫療成本極為可觀,如果可藉由外在方式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勢必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對社會之影響,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提高整體國民健康水平。人類在28歲時達到全身骨質量的最高峰,影響骨質疏鬆症的相關因素大致可分爲直接(先天)因素,包含年齡、性別、荷爾蒙、遺傳及種族;以及間接(後天)因素,主要是環境和生活習慣。鍾秀惠護理長指出,鈣質是維持骨骼強度的重要成份,鈣與維生素D有密切關係,維生素D有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促進骨形成和骨礦化的作用,維生素D缺乏骨量流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此外,運動對骨質量有深遠的影響可提高骨峰質,運動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手段。而預防骨質流失的根本之道,是在年輕時,多多從事運動、均衡的飲食、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儲存骨本以及曬太陽,以應付老年不可避免的骨質流失。國內外相關研究均指出,適量運動及均衡營養補充,對骨質疏鬆症預防及治療有正向之幫助,然而了解骨質疏鬆症之成因及其影響因素,並以預防及治療角度淺談運動及營養對骨質疏鬆症之影響。亦有研究發現增加骨質密度及降低骨質流失速率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最重要之兩大原則,在所有的運動方式中以中等強度負重式運動對增進骨質密度效益最大;而在營養補充方面,則以適量補充鈣質、維生素D及雌激素對降低老年人及停經後婦女骨質流失的助益最大。鍾秀惠護理長提出六大招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在35歲之前,骨量都屬於持續漸進生長的狀況,不過預防不嫌早,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到老也不怕骨頭鬆。1. 均衡飲食之外,加鈣加維他命D :均衡的攝取營養,不偏食、不亂食,是打好保骨本的基礎,在乳製品以及綠色蔬菜中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素。2. 選擇負重運動:運動對骨骼成長有正面幫助,因為骨頭生長過程與骨頭承受的硬力有關,運動可以幫助與硬力對抗,藉以增加骨頭合成。負重式運動,像是跑步、打球、舉重、啞鈴操、跳躍動作等,具有與應力對抗的作用,肌肉骨骼可以獲得訓練。 3. 每天曬太陽10分鐘:曬太陽對預防骨質疏鬆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透過紫外線的照射,可以活化維他命D,有了維他命D才能與鈣質相輔相成。建議您在早晨或傍晚太陽不是很強烈的時候,每天曬個10-15分鐘。 4. 避免過量咖啡、煙酒:長期過量的煙酒、咖啡都會干擾造骨細胞的活性,讓體內荷爾蒙失調,進而影響骨頭生長,讓骨質更快流失。5. 加強肌肉力量:固定運動以及均衡飲食是長肌肉的好方法,與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不謀而合。 6. 規律的正常作息:正常的作息可以讓內分泌系統正常工作,維持荷爾蒙分泌機能,避免因熬夜晚睡、失眠、壓力大等因素,打亂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骨骼發育生長。

骨鬆長效年針治療 六月獲健保給付

骨鬆長效年針治療 六月獲健保給付#骨質疏鬆症

據統計,目前每年約有12,500名65歲以上婦女發生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平均每天就有5名媽媽死於骨鬆骨折。若幸運撿回一條命,仍有超過七成五的患者在就醫、用藥與生活起居上都需家人協助。初期的治療支出,加上每月的醫療復健費用,每年就要花掉近30萬元,以65歲停經後婦女來說,到老所支出的費用恐超過500萬元,不是一般家庭可負擔的,還不包含家人精神上與時間上的成本。因此,用藥順從度低一直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大瓶頸,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魏志定醫師認為,施打一年一針順從度可以說是100%,記憶力差、服用多種藥物或是不喜歡長期用藥的患者根本不用害怕停藥的問題。而臥床、行動不便或是社交生活豐富、活動力強、嚮往簡單治療模式的患者,也很適合一年一針。研究證實長效年針可降低七成脊椎骨折與四成髖骨骨折風險,對於其他部位的骨折也有防禦效力,治療成效非常卓越。六月開始,脊椎或髖骨骨折的停經後骨鬆婦女(BMD T score < -2.5 SD)可獲健保給付。目前長效年針的健保價格為12,703元,自費價格約在2萬元以內,患者可同時省去回診的掛號費、交通費及時間成本,無論是健保給付或是自費,與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骨鬆藥物相比,都是相當划算的選擇。魏志定主任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任何會造成龐大開銷的疾病,都應該特別注意,尤其是需自費治療的骨鬆患者與高危險群。哪些高危險群需要特別注意呢?魏主任建議,有骨鬆骨折家族病史、體重過輕(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20者),或是40歲以前就停經的婦女都應該提前用藥;另外像是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是甲狀腺/副甲腺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很容易因為疾病的關係導致骨鬆。骨鬆骨折防治大使李翊君表示,朋友家中也有請看護來照顧長輩,每個月的費用都讓人喘不過氣來,精打細算的她在日前幫媽媽安排施打骨鬆年針,希望降低發生骨折的風險。李媽媽笑著說,骨鬆年針治療方式跟一般打點滴一樣,非常的簡單方便,不用長期吃藥是她最高興的地方。李媽媽也認為,只要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都應該要提前治療,現在存好骨本以免老來活受罪,也不會加重子女的負擔。

骨質流失無症狀 年輕就要開始補鈣、維生素D

骨質流失無症狀 年輕就要開始補鈣、維生素D#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特點是骨骼變得愈來愈單薄脆弱,很容易發生骨折。一般而言,骨質密度在三十五歲的時候達到最高峰,之後便逐漸走下坡了,骨質流失的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速,尤其是更年期之後的女性。 奇美醫院骨科主任 - 陳伯毅醫師表示,因骨質疏鬆造成的骨骼疾病在門診相當常見,隨著人口老化,這一類的病人逐年增加,治療骨質疏鬆症及其骨折合併症目前已經是骨科的一大課題。骨質流失並沒有症狀,直到跌倒發生骨折,或者背部疼痛、逐漸變形,才發現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骨折通常發生於胸腰部脊椎、髖部、腕部橈骨遠端和肩部肱骨近端等處;髖骨骨折會使合併症與死亡率增加,而脊椎骨折與其併發症同樣也造成死亡率增加。不論是何種骨折,生活品質與行動力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找出有潛在骨折危險性的患者是很重要的,陳伯毅醫師指出,因為患者一旦有了第一次脊椎骨折後,再次發生脊椎骨折的機率比不曾有過脊椎骨折的人高出四至五倍,而發生髖骨骨折的機率也多兩倍。脊椎骨折的患者,在第一年有高達20%會再次骨折。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長者、停經後的女性、長期使用藥物,例如類固醇,甲狀腺補充治療,以及一些抗癲癇用藥、內分泌失調、飲食不正常、低鈣飲食、抽煙、少運動、飲酒過量、維生素D不足等。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主要是骨密度測試。台灣目前的骨密度測試的適應症包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如副甲狀腺機能過高接受治療者、腎上腺皮質醇過高者、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以及五十歲以上之婦女、停經後之婦女正接受骨質疏鬆治療追蹤者。陳伯毅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中除了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骨折的治療外,預防預防跌倒亦是相當重要的。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目標包括降低骨折的風險、減少骨質的流失、或增加骨骼強度,也可以提供臀部的保護品、戒煙、參與一些承載身體重量以增進平衡與增強肌肉的運動及注重鈣及維生素D 的補充。每日鈣的理想攝取劑量,男性與停經前的女性為1,000毫克,而停經後的女性、使用雌激素的女性及骨密度較低的男性則為1,500毫克。陳伯毅醫師指出,目前可視情予醫師配合進行藥物治療,如使用Bisphosphonate類來治療男性與女性的骨質疏鬆症,或使用抑鈣激素來處理停經後的骨質疏鬆症,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可用於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副甲狀腺素則用於骨質疏鬆症有骨折高危險性的男性與停經的女性,禁忌症包括高血鈣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及有骨骼放射線治療病史的患者。要記得年齡是骨折最重要的預測依據,年齡越大越需要積極治療來維持骨質密度。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骨質疏鬆症的併發症除了注意鈣質和維他命D的攝取、多運動、適當的日曬,以維持骨密度,更要預防跌倒,以免造成骨折。年紀較長者,多為動作慢、反應慢、視力不好、有神經血管疾病,若居家環境設施不良、照明不足,容易造成跌倒。要預防跌倒,一方面要重視安全的居家環境、修改居家設施、要有良好的照明,另一方面也要多運動、訓練肌力、柔軟度、反應力和平衡感,並要注意及避免姿態性低血壓的問題。

保鈣護骨防骨鬆 生活良帖報你知

保鈣護骨防骨鬆 生活良帖報你知#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指全身性骨強度降低,導致骨骼變脆弱,增加發生骨折危險性的一種骨骼疾病。而骨強度主要是由骨骼品質和骨密度所共同組成,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密度與年輕族群比較,低於2.5的標準差即有骨質疏鬆症。在台灣地區,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發生比率相當高,女性占約19%,男性約為12%。骨質疏鬆症常見症狀包含:疼痛、腰酸背痛、骨折、脊椎、關節變形、身高變矮及駝背(老倒縮)。骨質疏鬆症是現代女性健康大敵,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 陳孝雙醫師指出,根據統計,年過50歲的女性有1/2以上會有某種程度的骨質疏鬆症狀,但是這些女性或許聽過骨質疏鬆症,卻沒想到自己可能已經骨質疏鬆,也低估了它的危險,不知道它可能和心臟病癌症一樣可能致命。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的危險包含:骨折、疼痛、活動性降低、外觀變形(駝背、脊柱側彎、身高變矮)、肌肉衰弱、行動不變造成與社會疏離、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高死亡率(與乳癌末期死亡率相當)等。陳孝雙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從兩大方面來著手,一、預存骨本:年輕時要多吃含鈣的食物,在骨鈣堆積完成之前要存到一定的骨量。二、減少骨鈣流失︰一旦骨鈣堆積完成後,就開始要避免流失,使骨鈣維持一定的密度,年老時才不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另外陳孝雙醫師也提供預防骨質疏鬆的保健方法,讓大家參考:‧生活形態:減少咖啡、茶和煙酒的攝取;增加飲食中鈣質攝取量:補充牛奶(成人每日1-2杯:240cc/杯)、或補充高鈣食物,如小魚乾、豆類食物、紫菜、芝麻、蝦米等等。(成人每日2份:半碗/份)‧攝取適量鈣及維他命D;但壓力大時,會減少鈣的吸收,增加骨鈣分解,常保持心情愉悅及避免日常生活壓力過大。在安全範圍內,多做載重、荷重的運動。‧適度戶外運動時,日光會使維生素D活化,可增加日晒的機會。在運動之前必須先做合適的軟身運動,包括簡單的伸展運動、深呼吸或是園地跑步等,以減少肌肉拉傷的機會。(每週運動3次,每次持續30-45分鐘)。‧長期使用適當藥品、注意生活作息的安全性 (預防跌倒)。‧避免過度節食、不食用太鹹、蛋白質、咖啡因過量的食物;避免會增加骨鈣吸收的藥物。‧飲酒不過量、不抽煙。

老人居家照護九項原則

老人居家照護九項原則#骨質疏鬆症

台灣地區自民國82年底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的照護問題勢必成為每個家庭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棘手問題。老人的健康安養照護問題,不僅是子女晚輩的負擔,對整體社會而言亦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居家式照護之老人住宅,以及「在家養老」的觀念已漸漸成為新的趨勢,而建構一個優質的老人居家照護環境亦是目前國家的重要政策,且是挹注大量資源的發展目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專科 - 林怡君醫師指出,老人居家照護環境應注意以下幾項原則:                                      一、無障礙空間是現在或未來老人住宅的必要條件。二、E化網路設備,以便將來能與遠距照護老人系統整合。三、地點接近家屬親人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四、與醫療院所距離勿太遠。五、室內空間需通風、陽光充足。六、因肌力的衰退及平衡感變差,老人之生活空間最好設在同一層樓面,避免爬樓梯。七、室內房間、樓梯、出入口照明需充足,地板最好不要打蠟並使用止滑之材質。臥室、走道、廁所宜裝夜燈,對老人夜間上廁所幫助大。 八、床、椅子或沙發必須穩固,高度要能夠讓老人將雙腳放在地上,並讓老人能夠輕易站起;椅子須有椅背及扶手,高度以坐姿膝關節90度為原則。九、浴室之設計應該同時注意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在馬桶、洗臉盆、或浴缸週遭依老人的身體功能及使用狀況裝置扶手。對於無法久站或力氣較弱者,在淋浴處須設置坐椅。浴室地板應該使用容易維護,不易滑倒的材料。另外,選擇合適的移行輔具,可以協助功能退化的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並減少跌倒的機會。教導家屬藥物的副作用,老人服用降血壓、鎮定安眠藥時,要注意避免姿勢改變引起低血壓而跌倒。林怡君醫師提醒,我們要能體貼「照護者,更需要被照護」,釋出對照護者的善意與實際支援,紓解照護工作的壓力,避免造就另一個病患。林怡君醫師強調,留在自己熟悉的住所中得到妥善協助及照顧,並維持其原有之生活習慣及模式,是老人最歡喜又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自主照顧方式,其實就是「就地老化」(Ageing in place)的原則。讓我們一起為長輩提供安心、安全、安定的居家照護環境而努力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