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俗稱為「皮蛇」,傳說中圍繞身體長一圈會死亡的疾病,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答案是或許不到死亡程度,但伴隨的神經痛症狀可能讓生活品質下降至失眠、憂鬱痛不欲生,台灣人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3%,常見症狀為紅疹、水泡及神經痛,甚至遺留下神經痛後遺症。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起源於小時候曾長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會使病毒潛伏在神經系統中,水痘雖然痊癒,但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再次激活病毒引發帶狀疱疹。本病主要侵犯神經節及其所支配的皮膚,症狀是身體或臉部單側疼痛的紅疹與水泡,合併患處灼燒、痠麻或刺痛感,常見於軀幹處,其次為臉部,症狀較輕者在一、兩週之內可以痊癒,嚴重者發炎反應劇烈,皮膚水泡增多合併膿皰產生,患處神經灼燒疼痛感增強,病人可能伴隨輕微發燒、倦怠感,甚至造成皮膚潰爛壞死且癒合時間較久。最常見的後遺症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處有脹麻痛感覺持續存在,主因是發病時神經纖維受到皰疹病毒的侵犯,產生不正常的神經衝動並以疼痛表現,若病毒侵犯到運動神經,則會造成該部份的肌肉無力、痲痺等情形。神經痛發作部位常見脊神經節分佈的軀幹部位,偶見三叉神經分佈的頭面部位,嚴重者會影響眼睛、耳朵,造成難以恢復的視力、聽力損傷。 周大翔中醫師提及中醫典籍提到帶狀皰疹稱為「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病機為濕熱火毒蘊結所致,病因為情治不舒、飲食失調、作息失常導致內鬱化熱,毒熱火邪循經絡延伸侵犯,向外刺激肌表,向內循經瀰漫。中醫治療分為處理急性期火熱蘊毒造成的皮膚及神經炎及緩解期的免疫平衡修復及神經症狀後遺症處理。 急性期治療以內服藥物為主,治療方向以清熱解毒、解肌透熱來驅逐病毒造成的炎症反應,緩解期治療需針藥並用,治療方向透過服用藥物提升正氣來強化免疫力,透過針灸緩解循經延伸的神經痛後遺症。 帶狀皰疹緩解期免疫保健茶飲 黨參5g,黃耆5g,金銀花3g,蒲公英3g,甘草1g,紅棗1顆剖開,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黨參、黃耆健脾補肺來強化免疫力,金銀花、蒲公英清熱透熱來降低患處肌表神經炎症,保健茶飲適用於帶狀皰疹好發族群於過勞疲倦時保養飲用預防,若已經有初期症狀出現需透過醫師診斷根據個人身體狀態處方用藥才能有效快速有效截斷病勢。 帶狀皰疹疼痛緩解穴位 帶狀泡疹後遺症伴隨的神經疼痛症狀往往在情緒及壓力過度下疼痛加劇,中醫師周大翔中醫師提供兩穴幫助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具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等功效,是調整內在氣血重要的穴道,能降低人體對痛覺的敏感性,提升對疼痛的耐受力,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合谷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痛處在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又屬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等功效。臨床上也會使用內關穴調節自律神經失調及安定情緒,因內關經絡沿伸主管心胸胃氣血,可以改善胸部、上腹部臟腑機能的氣血平衡,對應於帶狀皰疹經常沿伸至胸外側及脇肋,透過內關穴緩解神經痛療效極佳,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內關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兩手輪流按壓。 周大翔中醫師提醒帶狀皰疹預防重點首重「免疫力調節」,雖然帶狀皰疹可以透過注射疫苗預防,然而曾經得過帶狀皰診病史者、50歲以上者與免疫力低下族群等都屬於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因此保持免疫穩定才能減低病發機率,平日應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暢,忌菸忌酒,避免刺激性飲食包含兩大類食物:1.辛辣溫熱食物如辛辣香料、辣椒、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烤炸等,食後易助火生熱加重發炎反應,可能造成濕熱火毒蘊結加速蔓延;2.肥甘滋膩食物如燒烤肉品、肥肉、甜食、牛奶等,此類滋膩肥甘類食物容易具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溼熱毒邪內蘊不暢,積聚於局部纏綿,甚至久鬱化瘀造成體內整體氣機循環受阻。臨床上疾病發生後透過中西醫整合治療可以加速疾病治療時間及大幅降低後遺症存留。

百日咳、麻疹、流感⋯我該打那些疫苗?盤點「5大成人疫苗」快接種

百日咳、麻疹、流感⋯我該打那些疫苗?盤點「5大成人疫苗」快接種#帶狀皰疹

「根據預防醫學的觀念,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人生病。」長庚醫院副教授徐任甫指出,健康生活、健康飲食、良好衛生習慣、接種疫苗都有助於預防傳染性疾病,其中接種疫苗是相當有效率的方法。《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統整「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讓成人能定期審視自身健康狀況。

皮蛇(帶狀皰疹)與手摸ATM無關:皮膚科專科醫師糾正錯誤報導並提供正確衛教

皮蛇(帶狀皰疹)與手摸ATM無關:皮膚科專科醫師糾正錯誤報導並提供正確衛教#帶狀皰疹

近期一篇報導指出,一名女子在使用ATM後,因未洗手而觸摸眼睛,導致感染「皮蛇」並險些失明。該報導聲稱,ATM比馬桶還髒,導致帶狀皰疹發作。然而,這是對帶狀皰疹病因的嚴重誤解。 帶狀皰疹的真正病因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此病毒屬於疱疹病毒家族,與水痘是同一病原體。當人們在幼年時感染水痘後,病毒不會完全消失,而是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免疫系統變弱的情況下(如老年、壓力過大或患有其他免疫相關疾病時),潛伏的病毒可能會再度活躍,沿著神經通路引發帶狀皰疹。 皮蛇的主要特徵是沿著單側神經出現帶狀分佈的皮疹,伴隨著強烈的神經痛。這種疼痛可以是刺痛、灼熱感,甚至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這被稱為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因此,ATM或其他公共設施並不會直接導致帶狀皰疹發作。帶狀皰疹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再度活化,而不是外部感染引起的。 帶狀疱疹瘩高風險族群以及預防方式: 年紀越大,越容易面臨袋裝泡疹發作,隨著台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過去「帶狀皰疹一輩子只會發作一次」的觀念已經過時,許多人會在其一生中經歷第二次甚至多次帶狀皰疹的發作,因此提早預防是十分重要的。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風險 免疫系統脆弱的群體,如癌症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特別容易受到帶狀皰疹的侵害。這些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損,可能會反覆發作帶狀皰疹,甚至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使用JAK抑制劑等新型藥物治療的患者,風險也顯著增加。為了減少帶狀皰疹發作的風險,這類患者應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正確的預防措施 帶狀皰疹的發作與免疫系統的強弱息息相關。為了預防帶狀皰疹和其後遺症(如皰疹後神經痛),尤其是年長者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建議根據醫師建議接種非活性帶狀皰疹疫苗。 此外,儘管ATM等公共設施可能是細菌滋生的場所,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是防止一般細菌和病毒感染的好習慣,但這與帶狀皰疹的發作無關。 結論,ATM等公共設施並不會導致帶狀皰疹。正確的帶狀皰疹預防方法應集中在提升免疫力,尤其是免疫系統脆弱者應考慮接種新型非活性疫苗,以避免多次發作及併發症的發生。

冬季癢痛不欲生?竟是帶狀皰疹作亂!小心「年紀越大」神經痛風險增

冬季癢痛不欲生?竟是帶狀皰疹作亂!小心「年紀越大」神經痛風險增#帶狀皰疹

冬季皮膚問題多,除天氣乾冷注意保濕外,也得提防帶狀皰疹發作,皮膚科醫師呼籲,50歲後帶狀皰疹發生機率大增,發作時的疼痛指數,甚至高於術後疼痛及分娩時疼痛;另外,併發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也得小心,除藥物治療外,民眾也可透過低能量雷射來減緩疼痛帶來的不適,更建議民眾及早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每10位成人就1人罹患糖尿病!當心免疫力不足「4大感染性疾病」上身

每10位成人就1人罹患糖尿病!當心免疫力不足「4大感染性疾病」上身#帶狀皰疹

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醫師警告,患者除了注意血糖控制,也要小心新冠肺炎、流感、肺炎鏈球菌、帶狀皰疹等「4大感染性疾病」,甚至比起一般正常人多出最高3倍罹病風險!除呼籲糖尿病患者及早接種疫苗、防範嚴重疾病併發症之外,也提醒糖友可做好「日常5件事」提升免疫保護力。

耳朵劇痛竟是「帶狀皰疹」作祟醫:這類人最需小心

耳朵劇痛竟是「帶狀皰疹」作祟醫:這類人最需小心#帶狀皰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婦人耳朵劇痛,想不到經過診斷竟然是耳朵長皰疹。這名52歲婦女已經有長時間頭暈與聽力減退的問題,常常不以為意,結果一天耳朵有電擊般劇痛伴隨腫起的狀況,經就醫竟然是少見的耳朵皰疹。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周宗翰表示,患者是由於更年期加上免疫系統失調,加上長期睡眠品質不因而誘發。醫師特別提醒,這是與水痘相同的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由於病毒侵犯到了顱神經節與面神經,因而會產生劇烈耳痛、眩暈狀況,嚴重還可能導致面癱。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一種病毒感染,與免疫力有相當大的關係,秋天更是好發季節。帶狀皰疹的狀態就像水痘或是皮疹樣貌,從局部紅腫開始,接下來便會長出水泡,這樣的疼痛非常難以忍受,有時會癢、又像針刺或是火燒非常疼痛。 與免疫力狀況高度相關當罹患帶狀皰疹,最重要就是透過外用藥與抗病毒藥物搭配治療,另外,患部更要非常注意避免弄破傷口導致感染。由於帶狀皰疹與免疫力有高度相關,因此平時就應該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況,如果不小心罹患,當下身體處於較為虛弱的狀態,除了要均衡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與補充水份。大約有10~20%病患在傷口癒合後仍有「皰疹後神經痛」症狀,有些甚至長達數月或數年,患部即便水痘癒合,仍持續有疼痛感,這也是「帶狀皰疹」麻煩的地方,就是病患的「神經痛」感受非常明顯,甚至需要長時間吃止痛藥來抑制。此外,此病症也要非常注意類似像上述案例的併發症,病毒若是入耳還可能影響聽覺,甚至入腦就可能併發腦膜炎。 孕婦與嬰幼兒要特別防範由於帶狀皰疹的病毒潛伏在體內,並不是得過就不會再得,如果注意到身體開始有群聚水泡就要馬上就醫。至於預防面,如同新冠肺炎一樣,帶狀皰疹主要是透過病毒感染,因此平時就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雖然帶狀皰疹不會直接傳染,但由於它的病毒與水痘相同,因此還是有機會讓沒有出過水痘的人感染到病毒,因此家中如果有孕婦或者是嬰兒或者幼童,更要特別注意防範。

帶狀皰疹反覆發作苦不堪言 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緩解

帶狀皰疹反覆發作苦不堪言 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緩解#帶狀皰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8歲謝姓男子去年被診斷出帶狀皰疹,起初因疹子不明顯,未即時治療,最後演變成皰疹後慢性神經痛,且有嚴重維生素D缺乏,謝男輾轉到奇美醫院就診,經麻醉部暨疼痛科醫師廖書緯以「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療法,搭配營養治療,總算獲得改善。發展成皰疹後神經痛 生活品質及醫療支出成負擔根據資料統計,台灣每年每1千人,約有5人會得到帶狀皰疹,而60歲以上的患者約有10%會發展成皰疹後神經痛,一旦發展為神經痛,不僅生活品質下降,醫療支出對患者來說也會造成經濟負擔。廖書緯表示,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人,部分會以定期服用止痛藥,並在門診追蹤治療,但倘若藥物控制無法回到滿意的生活品質,介入性的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治療,也是另一種控制疼痛的選擇,醫師會依解剖相關位置,輔以影像導引,將電刺激針帶到目標神經,利用電磁場誘發神經調控,達到疼痛緩解。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良族群 施打帶狀皰疹疫苗預防發病廖書緯說,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治療有著低風險、低侵入性、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的優點,不需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適合高齡患者施行;除了治療外,預防也是重要的環節,建議50歲以上且有多重慢性病,免疫功能不良的族群,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來預防發病。廖書緯強調,帶狀皰疹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逐漸提高,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及技術可用在疾病的治療、緩解和預防,呼籲民眾若一旦發現罹病,就應儘速尋求幫助治療,控制疼痛,才能早日恢復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