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好扯!4成國中生首次吃檳榔 竟是長輩給的

好扯!4成國中生首次吃檳榔 竟是長輩給的#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但你知道嗎?多數青少年最主要的檳榔「供應者」,竟然是最親近的家人及朋友。據國健署調查結果指出,國中生嚼檳率為0.9%、高中職生總計為2.4%。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國中生首次嚼檳榔的來源,最多的是家人及長輩的42.7%,其次是同學及朋友的35.8%。學生對檳榔健康危害認知 有待加強國健署表示,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2003年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在台灣,檳榔更是獨有的健康問題,每10個口腔癌病患就有9人有嚼檳榔習慣。加上調查結果發現,國中生嚼檳率為0.9%、高中職生總計2.4%,且有3成以上的國中生以及5成高中生竟不知道檳榔子就是致癌物。暑假即將結束,新的學期亦將開始,此刻更容易受到家人或新朋友的影響而開始嘗試嚼檳榔。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青少年朋友,當家人或朋友提供檳榔給你時,要勇敢說出「不」。而身為青少年的家長與長輩們,更不要提供檳榔給子女,有嚼檳榔者也要儘快戒檳榔,為子女樹立好榜樣。

30年菸酒檳榔不離身 他竟三癌齊上身

30年菸酒檳榔不離身 他竟三癌齊上身#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菸、酒、檳榔不離身,竟害他一次罹三癌!日前,有名54歲的邱先生,有超過30年抽菸喝酒吃檳榔的壞習慣,直到在2014年底時,因為口腔潰瘍到醫院檢查,才發現他罹患了中期口腔癌,且不幸的是,經過內視鏡檢查又同時發現了中期食道癌、下咽癌。這一切對於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邱先生而言,是個晴天霹靂的打擊。所幸,醫師為他擬訂了一系列治療,而目前治療效果好,不僅療程無縫接軌外,也無突發現象。每五人中 就有一人同時罹患食道癌、頭頸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外科趙盈凱醫師表示,近年來國人罹患食道癌的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且平均每5個頭頸癌患者中,就有一個合併食道癌,據統計顯示,食道癌在男性的發生率已竄升至第7位,每年約新增2000多個病患,使得台灣成為食道癌高發區。除了頭頸癌病患有較高機會罹患食道癌外,長期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也是罹癌高危險群,但因食道癌早期沒有特殊症狀,常被誤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直到喉嚨卡卡、吞嚥困難、無法進食才發現罹癌,到此階段,通常腫瘤已生長一段時日,大多已屬中晚期的癌症,無法接受根治性治療。術後體力恢復過慢 影響腫瘤控制成效根據過去經驗,治療食道癌併發多重頭頸癌,相當棘手,且成敗的關鍵在於食道癌,由於傳統食道癌手術,需要頸部、胸部、腹部大切口大範圍的手術,對病患傷害大,術後恢復時間長,就算順利出院,病患也常因體力恢復不佳,而耽誤了後續治療的黃金時間,造成腫瘤控制不佳。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針對多個腫瘤進行最大化的治療,成為設計治療的重點。現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不僅可在胸腔內進行縫合或更精準地剝離組織及神經血管外,也能縮短恢復時間,增加手術的成功率,只是,對於重度心肺功能不足疾患者、血循不穩定、手術視野不足者、曾接受開胸手術,或因其他病灶造成胸腔沾黏者等,皆經醫師評估後或才能接受此項手術。同時喝酒又抽菸 恐使罹癌風險加乘最後,趙盈凱醫師表示提醒民眾,雖然抽菸、喝酒、嚼檳榔等壞習慣,皆為致病原因之一,但若同時具有2個以上的惡習,恐怕也會使風險加乘,增加危險性,不過,也別以為只要戒除就沒事,戒除危險因子僅能避免罹癌風險增加,而非下降風險,惟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避免癌正找上門。

被孫子嫌嘴臭 他下定決心戒斷40年檳榔

被孫子嫌嘴臭 他下定決心戒斷40年檳榔#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戒檳榔其實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下定決心、找到替代品來取代檳榔癮,不管是誰都能輕鬆遠離檳榔毒害!日前,一名嚼食檳榔40多年的王先生,剛開始因為朋友關係而接觸檳榔,沒想到一吃就上癮,從此便隨手不離檳榔。雖然妻子常叮嚀為了健康不要再吃,但他還是無動於衷,一直到有了孫子後,老是被孫子嫌嘴巴臭、牙齒紅紅的好可怕,才慢慢有了想戒除檳榔的念頭。口香糖當替代品 有助於解除檳榔癮「意志力要堅定!」王先生說,剛開始戒的時候其實不容易,因為看到別人在吃時,自己的嘴巴也會覺得癢,但只要一想到下決定要戒掉,貪那一時的口慾而吃一顆、二顆也沒什麼意思。所以,便開始嚼口香糖作為檳榔的替代品,加上社區健康照護室個案管理師的鼓勵,甚至自掏腰包買甘草、蒟蒻條讓他解癮,經過三個月後,不僅順利戒除吃了四十幾年的檳榔,他還自願成為戒檳榔學員們的好模範。決心+配合課程 要戒檳榔一點也不難大林慈濟醫院林佳慧個案管理師表示,其實想要戒掉長期習慣真的不容易,所以,最好透過團體支持的力量來達到目標,其實只要有戒檳榔的決心,再配合適當的課程規劃,要成功戒檳榔一點也不難。

國中就抽菸、吃檳榔 17歲少年罹口腔癌第二期

國中就抽菸、吃檳榔 17歲少年罹口腔癌第二期#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嚼檳榔、吸菸、喝酒有害身體健康,增加誘發口腔癌的風險,但仍有多數民眾不信邪,一名17歲的青少年,在國中時就染上了嚼檳榔、吸菸的壞習慣,結果沒想到才短短幾年,他就罹患了口腔癌第二期。對此,台大醫院牙科部陳信銘醫師表示,雖然隨著每個人體質不同,對這些危險因子的感受性也所有不一,但有八成的口腔癌死因,與檳榔脫離不了關係。口腔癌前期病變接受治療 基本上都能治癒雖然口腔癌可透過切除手術、化學及放射線來進行治療,但患者五年的存活率僅有5成而已,因此,預防成了避免口腔癌形成的最佳辦法,只要在口腔癌前病變階段發現,並加以治療,基本上患者都能治癒。研究:光動力、法冷凍治療 皆可根除病灶一般來說,口腔白斑、紅白斑、疣狀增生是三個最主要的口腔癌前期病變,過去在治療上大多都採用開刀切除,以致有些怕痛、不能開刀的病人,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治療,往往到院就醫時都已是口腔癌第四期了。但日前卻有項研究發現,口腔紅白斑、疣狀增生,只要在局部塗抹藥物5-胺基酮戊酸,進行雷射或LED的光動力療法,就能完全根除病灶,至於口腔白斑,則可採用冷凍治療,對此,台大醫院牙科部江俊斌醫師表示,治療的效果、次數會隨著病灶的大小、顏色、變異性而也所差異。癌前病變不同 所接受的治療也不一該研究主要是利用623nm的雷射或LED,照射共121位癌前病變患者的局部5-胺基酮戊酸,結果發現,口腔紅白斑、疣狀增生病變的患者,在每週照射一次的狀況下,大部分都可完全根除病灶,只是,對於口腔白斑病變患者來說,因滲透性不佳、檔光,所以,效果治療較差。因此,針對口腔白斑病變患者,研究團隊也禮用的棉棒、噴槍進行冷凍治療的研究,結果發現,兩者的治療效果都可將口腔白斑病變治癒,只是,棉棒比噴槍所需耗費治療次數更多。避免再次接觸危險因子 才可降低復發率雖然兩種治療方式都能有助於根除,但台大醫院牙科部陳信銘醫師提醒民眾,在治療後有無繼續接觸檳榔、菸、酒,是決定爾後會不會再復發的關鍵,所以,唯有避免接觸這些危害物質,才是能真正避免問題再次上身。

嚼檳榔+吸菸 罹口腔癌率高達89倍

嚼檳榔+吸菸 罹口腔癌率高達89倍#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嚼檳榔除了會使牙齒變黑、磨損外,還會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白斑症、口腔癌,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口腔癌,它是目前台灣十大癌症中,最趨年輕化的一種癌症,根據國健署調查指出,在台灣每年約有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平均每10個口腔癌患者中,9個有嚼檳榔的習慣。且有許多民眾都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子,就不會罹癌,但其實檳榔子屬於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等,光嚼檳榔子就會致癌。抽菸、喝酒 也是危險因子之一除了檳榔外,抽菸及喝酒也是口腔癌常見的危險因子之一,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者的28倍;嚼檳榔又吸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提高為89倍;若是酗酒、嚼檳榔、吸菸3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罹患口腔癌機率則比完全沒有這些習慣的人高出123倍。定期接受篩檢 可避免發展為癌症為了降低口腔癌風險,民眾除了要戒除嚼食檳榔、吸菸及常態性飲酒等不健康行為外,也要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在罹癌病變前,提早發現、盡早治療,避免進展為癌症,而目前政府已針對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及吸菸的民眾,提供每2年1次的免費口腔黏膜篩檢。

研究:檳榔如核廢料 會使突變基因一代傳一代

研究:檳榔如核廢料 會使突變基因一代傳一代#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吃檳榔會致癌,此種說法早已老掉牙,對於不少檳榔族,起不了太大的嚇阻效用,但如果說,吃檳榔會禍及所生的孩子,其未來的成長發育,是否能使你念及孩子的健康,而戒掉檳榔呢? 檳榔危害有「跨代效應」想像一個畫面,在你嚼食檳榔的同時,猶如嚼食核能廢料一樣,除了自身的罹癌風險會增加,更可能把突變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使得孩子基因也因著突變,長大後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將因此大為增加!根據台灣大學,來自陳秀熙教授的研究指出,有嚼檳榔父親的小孩較沒嚼檳榔父親的小孩有2倍以上的危險發生代謝症候群「跨代效應」,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引發人類DNA突變,透過男性的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導致代謝症侯群出現。即使戒掉檳榔 不良影響將持續十年此外,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且咀嚼後會釋放含有致癌物質之檳榔鹼,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且研究顯示,每天10顆檳榔、持續10年以上者,就算戒掉檳榔,但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佈的10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和嚼檳榔有關的口腔癌、食道癌標準化死亡率皆上升;另根據統計顯示「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足見嚼檳榔嚴重影響健康。國民健康署呼籲,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家庭的幸福,拒檳就從現在開始做,此外,民眾除了積極戒除檳榔習慣,更重要的是嚼檳榔或戒除檳榔民眾應每二年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健康。

嚼檳榔助暖身?他一天吃400顆 結果竟罹口腔癌

嚼檳榔助暖身?他一天吃400顆 結果竟罹口腔癌#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寒流來襲,有許多民眾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禦寒,但日前有位捕魚的劉先生,每當冬天冷鋒來襲,在海上的他都會來顆檳榔驅寒,曾經最高紀錄一天可以吃上400顆,後來,因罹患口腔癌才戒了檳榔。爸爸嚼檳榔 孩子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增2倍過去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且咀嚼後會釋放致癌物質檳榔鹼,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且研究顯示,每天10顆檳榔、持續10年以上者,就算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嚼檳榔除易罹患口腔癌外,亦被研究證實,如果爸爸有嚼檳榔習慣,孩子罹患代謝症候群是一般兒童的2倍以上,對此,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過去大家都以為嚼檳榔頂多是危害自己,不會影響別人,但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檳榔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所以,為人父母千萬要拒檳。口腔癌、食道癌 死亡率逐年升高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佈的10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和嚼檳榔有關的口腔癌、食道癌標準化死亡率皆上升,另根統計顯示「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由此可見,嚼檳榔嚴重影響健康。因此,國民健康署針對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民眾,提供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則放寬至18歲以上接受檢查,透過口腔黏膜檢查,每年發現近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早期癌症經由治療,五年存活率高將近8成。喝水不僅可取暖 還能清除體內廢物邱淑媞署長再次呼籲,寒流來襲,沒有熱量的白開水,是人體最健康、最經濟的水分來源,冬天喝溫開水,除了可維持體溫恆定,並透過排除尿液、汗以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還能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海上作業漁民、陸上運輸業及建築工業,多加禦寒衣物是保暖最務實做法,面對冷颼颼的冬天,別再用檳榔取暖,為了自己及下一代健康,拒檳就從現在開始做起。

從內到外都致癌 杜絕檳榔保健康

從內到外都致癌 杜絕檳榔保健康#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普遍大眾的觀念裡,認為檳榔是植物一種,不僅能生津止渴,又可提神,但根據研究指出,十個口腔癌患者中,九個有嚼檳榔行為,由此可見,口腔癌與檳榔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實檳榔(檳榔子+配料)整體皆有不同的致癌性,據IARC(國際癌症研究總署)透過研究發現,檳榔子本身含有檳榔鹼,屬於一級致癌物;荖花及荖藤含有黃樟素,易導致肝癌及口腔癌;荖葉中含農藥殘留,能促進口腔健康危害;紅灰及白灰則能改變口腔內酸鹼值,使細胞突變加速。檳榔對身體危害多 定期檢查降低風險但台南市衛生局表示,雖然檳榔對身體危害多,但值得慶幸的是,檳榔中並沒有如尼古丁般的成癮物質,只要有心就能戒除,因此提醒民眾,政府目前有補助口腔癌篩檢,凡是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吸菸民眾及18~9歲嚼檳原住民,皆可享有2年一次的免費服務,只要透過簡易且非侵入性的口腔黏膜健康檢查,即可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