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中暑「熱」潮 急診人數激增1成

中暑「熱」潮 急診人數激增1成#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已連續好幾天34、35度高溫,讓人熱到受不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現,今年光是五月,因為熱衰竭、中暑掛急診有177人,跟去年同期的157人相較,就比去年同期多1成3,提醒大家要多注意防中暑!醫師也說,在32、33度高溫的天氣,就要盡量減少出門,待在陰涼的地方,還要多補充水分,嚴重中暑要趕快就醫,因為致死率高達3成。 不管戶外、室內,悶熱環境就容易中暑,醫生建議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太陽發威溫度高,要避免外出,盡量待在陰涼地方,也要多喝水,每天補充1500c.c水分。 當心熱中暑 致死率高達3成台北榮總急診內科主任侯重光指出:「盡量避免在日正當中外出,假設發現溫度持續32、33度持續好幾天,大家要特別注意。」另外,夏天最容易一下在戶外曬太陽,一下又進到冷氣房,忽冷忽熱,身體調適不過來就會不舒服。如果感覺頭暈想睡,就可能是輕微中暑的徵兆,而中暑嚴重會頭痛、噁心,要盡快就醫,否則會造成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症等,致死率高達2至3成。 隨著氣溫持續升高,5月已出現一波中暑「熱潮」。新竹市衛生局提醒,大熱天應避免曝曬在高溫下,並牢記「多喝白開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預防中暑3要訣,避免發生致命的熱中暑。

日頭炙焰焰 3提醒讓中暑遠離

日頭炙焰焰 3提醒讓中暑遠離#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夏至將至,近期的高溫也創下紀錄,讓因為中暑而就醫的民眾大幅增加,中央氣象局就提醒,18日到23日受西南風影響,持續帶來較暖濕的空氣,都是屬於較為悶熱的天氣,各地高溫都有32度以上,北部地區高溫更可達35度左右。呼籲民眾大熱天下能不出門就盡量不出門,若要出門,請喝足水分並且避免過度曝曬,以免中暑。國民健康署也提出防中暑五點,希望民眾能安然度過酷暑:1)多喝白開水/依循國民健康署提出「喝白開水5要訣」,起床一杯水、用餐配杯水、外出要帶水、好好喝的水(可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檸檬及各種新鮮水果,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及每天至少1,5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僅可維持體溫恆定預防中暑,並有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等功效。2)保持涼爽/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選擇透氣的衣物。 室內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不可將任何人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3)提高警覺/檢查室內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運動。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若覺得輕微頭痛、精神混亂、虛弱、昏厥應儘快至涼爽的地區,或至陰涼處休息。國健署提醒,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等熱急症,當疑似出現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夏季謹記3大招 預防中暑好安心

夏季謹記3大招 預防中暑好安心#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夏季將至,天氣溫度正逐漸飆高中,以致會常出現中暑、熱衰竭等病況,對此,基隆市衛生所張賢助主任提醒民眾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尤其是嬰兒及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等高危險族群,更應該要多注意,以避免發生中暑事件。此外,衛生局也提供夏季預防中暑3大招,幫助民眾能在炎熱的夏季中,可以舒服的渡過外,也能避免中暑現象產生:●多喝白開水:1)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2)減少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3)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保持涼爽:1)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2)室內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3)選擇吸汗透氣的衣物。●提高警覺:1)選擇氣溫涼爽的日期安排戶外運動。2)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3)檢查室內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出現頭暈、皮膚乾熱變紅 可能為中暑的前兆此外,若有民眾出現疑似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運動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最後,衛生局也要提醒需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工作的民眾們,應採取3點預防措施,也能夠工作的安心又放心:1)儘可能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的時間工作,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尤其上午11點至下午1點最好午休。2)多補充白開水,每天尿量至少2000C.C.。3)隨時注意防曬,例如戴寬邊帽、太陽眼鏡、外出前30分鐘塗抹防曬係數15或以上的防曬乳液,並每2小時補擦一次。

氣溫變化大 小心熱中暑

氣溫變化大 小心熱中暑#中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近年來,溫室效應造成氣候巨變,使得氣溫容易超過36以上,像這樣的溫度很容易產生「熱疾病」,其中包括了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以及我們最常聽到的熱中暑。熱中暑會出現口渴、噁心、嘔吐、頭暈、虛弱無力、皮膚乾燥紅熱、呼吸與心搏加快等症狀,甚至可能有抽慉、昏迷與無意識情況。如果發生上述狀況,要立即將患者移到通風陰涼處、解除衣物、維持側躺,進行降溫處理,譬如以冷水潑濕身體、用強力電扇吹、或浸泡身體等,並且儘快通知119來運送就醫。基隆市立醫院內科高韓中醫師提供幾個預防中暑的小撇步供民眾參考:1.隨身攜帶白開水,隨時補充水分。2.避免於大太陽底下運動,尤其在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3.熱天在戶外應撐陽傘、戴遮陽或通風的帽子及太陽眼鏡。4.穿著輕便寬鬆透氣的衣服。5.若需在戶外工作,除防曬外應更注意水分的補充。

天氣熱防中暑 保持涼爽多喝水

天氣熱防中暑 保持涼爽多喝水#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還不到七月中,今年的溫度卻已屢創新高!中央氣象局表示,台北6月月均溫29.2度打破了「百年最熱」紀錄,這是1896年台北氣象站設立以來,第一次出現,但依往年經驗,7月還會更熱,均溫至少再升1度,屆時才是酷暑。熱死人 中暑就診民眾今年比去年多32%前天台中就有一名工人、頂著烈日到各處送桶裝瓦斯,最後一家位在五樓,他送到之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送醫急救仍然不治,醫院判斷可能是因為熱衰竭、導致死亡。全台陸續傳出民眾在高溫下猝死,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上半年因中暑就診就高達701人比去年多了32%,光六月就有427人,是去年的1.09倍。任何人都可能中暑 牢記預防三要訣新竹市衛生局指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等熱急症,尤其是嬰兒及幼童、大於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等高危險族群,更需要特別注意。新竹市衛生局局長洪士奇提醒民眾,飆高的氣溫,讓民眾出現中暑與熱衰竭的機會大幅增加,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中暑等熱急症的三要訣「多喝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一、多喝白開水: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二、保持涼爽: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不可將任何人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三、提高警覺:每小時喝200cc補充水份,戴上帽子撐陽傘避免曬傷,若真的頭暈想吐不舒服,立刻到陰涼處休息,狀況嚴重更要趕快就醫,做好準備才能對抗中暑的威脅。衛生局呼籲,若民眾出現疑似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或更嚴重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女子路跑中暑昏倒 體溫高達約41度

女子路跑中暑昏倒 體溫高達約41度#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入夏以來,連日高溫一直都在破紀錄,在戶外的民眾暴露在烈日下,如又缺乏水份就容易造成中暑現象;童綜合醫院從六月份迄今因熱衰竭或中暑等狀況送醫者,已經約有2百人左右,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一名參加路跑的陳姓女子,在跑了近30分鐘後,突然暈倒而送醫,體溫高達40.9度,出現顫抖與意識混亂狀況,經積極降溫及施以靜脈注射補充大量水分後逐漸清醒,但因急性肝腎衰竭及血壓不穩送加護病房,住院3天後即轉出院。 烈日曝曬 每15分鐘需補充水分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余宣宏醫師表示,中暑會使身體無法正常排熱,造成體溫急速升高,出現頭暈、頭痛、倦怠乏力、胸悶、呼吸不順暢或神智不清等現象,嚴重還會有致命的危機。余宣宏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從事戶外活動、工作等須曝曬在烈日下,每15分鐘記得補充水分,如有心跳加快或頭暈現象出現時,要盡快先到陰涼處休息;但要注意不可猛灌冰水或全身浸泡到冰水中,防止血管收縮太過而併發其他病狀。另外,有感冒症狀、服用感冒藥或精神科藥物者,因不容易排汗,易造成中暑現象,也要多加注意!

避免熱昏頭 3要訣防中暑

避免熱昏頭 3要訣防中暑#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今年夏天來得早!根據衛生署統計,每年熱中暑高峰期出現在7、8月,但今年夏天熱浪提早席捲全台,至6月底止,已有701人因中暑就醫,其中427人集中在6月份。國民健康局祭出3防中暑要訣,與民眾一同抗「日」。1. 多喝白開水別等口渴再喝水,隨時隨地補充白開水,讓身體保有足夠水分。但是,並非所有液態飲料都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含有酒精、糖分的飲料反而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增加中暑危機。相較之下,多吃含水量高的蔬菜,才是保水的好方法。天氣雖熱,但冰水別喝太多,以免傷胃,常溫的白開水是最佳選擇!2. 保持涼爽早上10點至下午2點日照最強,民眾應避免在這個時段安排戶外活動,盡量待在通風、涼爽或是有空調的室內空間。此外,室內應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直射,加速室溫上升。家中有孩子的父母要特別小心,停車時不要將孩童獨自留在密閉的車廂內,以免小孩中暑。3. 提高警覺暑假是民眾安排出遊的高峰期,在出遊前,應注意氣象預報,避免熱浪來襲時安排戶外行程,才能玩得安全盡興。足不出戶也會中暑,室內應擺放溫度計,並確定空調系統是否能正常運作,當溫度超過30度,記得打開空調降溫,才不會熱昏頭。除此之外,穿著淺色、透氣衣物,白天出門記得塗抹防曬係數15以上的防曬乳,也是抗暑良方。

「烤」季才剛開始!中暑五步驟可別忘

「烤」季才剛開始!中暑五步驟可別忘#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報導:根據氣象局統計,台北6月均溫將創百年新高紀綠,這是台北氣象站設立以來首見。現在只是夏天開端,往年經驗, 7、8月只會更熱,看來「烤」季才剛要開始,尤其是7月,前幾年統計下來,月均溫會比6月高上至少1度,屆時才是真正的酷暑、盛夏。因此暑假出外工作、遊玩踏青加強防範中暑是務必小心注意的。何謂「中暑」呢? 正常而言,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必須以一定的方式散發出去,才能使體溫維持衡定。而長時間在高溫和高熱輻射環境下,人體大量出汗卻沒有及時補充液體,如:水份、鹽分、糖分等,而出現體內電解質代謝紊亂,此時就可能發生中暑。疑似中暑 應儘速設法降低體溫民眾如果發生疑似中暑症狀,應儘速遠離高熱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提供五個步驟供民眾參考: 一、蔭涼:儘快移至蔭涼地方二、脫衣:鬆脫身上衣物三、散熱: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四、喝水: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五、送醫:儘快送醫處理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提醒,7、8月暑假來臨,又碰上炎熱的天氣,中暑的事件會頻繁發生在生活周遭,因此民眾安排戶外活動應避免在豔陽高照的中午時段,穿著衣服應輕便寬鬆,並做好防曬準備,避免直接曝曬在陽光下過久,並多補充水分,才能開心的迎接快樂暑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