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因自曝血氧濃度曾掉到85%,引發熱議。COVID-19疫情流行以來,國外頻繁出現因「隱形缺氧」而當街倒地死亡的影像,令人怵目驚心,連帶引發搶購熱潮的血氧機,許多人家中都準備了至少一台。但你了解為什麼需要血氧機?《優活健康網》替你整理了血氧機使用時機、操作方式,教你看懂血氧濃度不足怎麼判斷,確認血氧不足後又該怎麼辦。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因自曝血氧濃度曾掉到85%,引發熱議。COVID-19疫情流行以來,國外頻繁出現因「隱形缺氧」而當街倒地死亡的影像,令人怵目驚心,連帶引發搶購熱潮的血氧機,許多人家中都準備了至少一台。但你了解為什麼需要血氧機?《優活健康網》替你整理了血氧機使用時機、操作方式,教你看懂血氧濃度不足怎麼判斷,確認血氧不足後又該怎麼辦。
確診越來越多,已經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避免染疫基本的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確診了該怎麼辦呢?
COVID-19疫情大流行以來,接種疫苗成為階段性解方,然而世界各國都會有這麼一群人,對於疫苗充滿恐懼,拒絕施打。美國知名小兒耳鼻喉科醫師妮娜・夏皮羅(Nina Shapiro)在《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一書中分析「拒打疫苗」的歷史其實由來已久,並駁斥了關於接種疫苗有助於醫師獲利的謬論。以下為原書摘文:
回溯2021年5月中旬,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社區流行,全國實施第三級警戒,當時針對確診者進行基因定序發現,幾乎是Alpha變異株,傳播力較原始病毒株多增6成。該年7月Delta變異株現身,傳播力更強,成為全世界主流變種病毒,直到11月Omicron變異株出現,年底就取代Delta成為全球最強勢的變異株。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各地確診人數越來越多。懷孕19週的陳太太經PCR檢測確診新冠肺炎,出現喉嚨痛如刀割,根本無法進食,連喝水都痛,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烱宏視訊門診診斷後,給予中藥治療,3天後咽痛大幅改善,第8天轉陰,後赴婦產科產檢母子平安。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防疫政策從清零轉為共存,導致防疫險理賠爭議越來越多,各保險公司對於是否需要用藥才能理賠的看法也不一。今日中國人壽發佈新聞稿表示,新冠肺炎確診後於「居家照護」期間,只要經醫師診療並開立藥物治療,即可申請理賠。
張女士56歲,健康狀況良好,無慢性與重大疾病,於去年10月接種第1劑莫德納COVID-19疫苗,隔天發生低燒和注射位置局部紅腫,2、3天後即緩解。隨後卻發現身體與四肢冒出癢疹,本來不以為意,疹子卻越來越多、越來越癢,這才驚覺事態嚴重。
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5月中已日逾6萬例,龐大的PCR採檢、輕症就醫人潮湧入急診,使得急診壅塞問題更為嚴峻。壅塞會增加急診的待床時間,或延遲急重症病人得到醫療照護的時間,影響病人安全與醫護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