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捷運隨機砍人釀恐慌!失眠睡不好、做惡夢⋯對抗PTSD「6招」放鬆身心

捷運隨機砍人釀恐慌!失眠睡不好、做惡夢⋯對抗PTSD「6招」放鬆身心#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日前,台中捷運發生隨機砍人事件,19歲洪姓男子持利刃傷人,導致3人受傷送醫,而當天碰巧是鄭捷案發生10週年,導致不少民眾恐慌,擔心下一個被砍的就是自己,甚至有人因此不敢搭捷運。精神科醫師特醒,如情緒受到嚴重影響,可以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反應,若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就醫。

國三生遭割喉身亡》頸動脈噴血!台大醫提醒先做「1件事」否則難救回

國三生遭割喉身亡》頸動脈噴血!台大醫提醒先做「1件事」否則難救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北市25日發生校園流血案件,一名學生遭彈簧刀割頸,送醫後仍不治。事件一發生,引起社會議論紛紛,畢竟校園該是安全區域極少見喋血命案。台大醫師聞訊表示,頸部出血事件處理方式,「第一時間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壓,然後叫救護車。」若當下未做處理,短時間內就會死亡,救回機率極微渺。

性騷案延燒》被害者如何自救?心理諮商可幫我什麼?諮商必知「5QA」

性騷案延燒》被害者如何自救?心理諮商可幫我什麼?諮商必知「5QA」#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從民進黨員工遇性騷擾事件連環爆,到名嘴被國民黨議員爆出曾「強吻摟抱」,近來「台版#MeToo」事件延燒越演越烈。除了檯面上願意勇敢站出來的被性騷擾者,仍有許多人不分男女,正一個人默默承受著痛苦,甚至出現心理壓力症狀,此時除了尋求可信任的親朋好友支持外,接受專業「心理諮商」或許也是一個良好的抒發管道。

性騷案延燒》被害者當下為何不求救?醫列「4大原因」嚴重恐創傷

性騷案延燒》被害者當下為何不求救?醫列「4大原因」嚴重恐創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近期不論政治圈、演藝圈、教育界性騷擾事件頻傳,不少受害者都陸續為自己發聲,堪稱是「台版#MeToo」。然而,很多人無法理解受害者,為什麼被騷擾當下不求救,事後有機會也不說?身心科醫師回應,受害者不說有很多原因,建議多了解受害者的心理狀態,鼓勵他們在安全狀態下尋求協助,包括心理健康和司法援助。

閱聽太魯閣出軌事故 少女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閱聽太魯閣出軌事故 少女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0歲小文因為近期太魯閣火車意外事故,想起當年一樣在花蓮車禍身亡的外公,悲傷的共鳴情緒油然而升,且隨著媒體不斷放映事故現場的畫面,她開始不斷在夜晚夢見車禍情節,每夜從夢中驚醒,導致夜不成眠。驚恐的心情與失眠造成小文白天精神不濟,情緒和食欲都受到影響,甚至不敢出門,近日終於在媽媽的苦口婆心勸導下,來到身心科診間,並確診小文因新聞事件已誘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替代性創傷。憶起車禍身亡外公 過去傷痛經驗誘發症狀羅東博愛醫院身心科陳彥蓉主任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常發生在經歷重大天災或人禍的當事人身上,但非當事人的親友也可能因目睹或耳聞至親罹難而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替代性創傷則較常出現在天災或人禍的救助者身上,如警消、醫護、諮商師或社工等,但隨著現代媒體的普及,一般大眾很容易在關注新聞時有身歷其境之感,因此出現替代性創傷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太魯閣火車出軌意外隨著新聞不斷播送消息,已廣泛成為大眾的創傷,就算並非當事人,也可能因為媒體報導,使閱聽大眾與事故產生連結,民眾內心對受害者產生同理與共鳴感,就可能因此出現替代性創傷,或是再次觸發過去的傷痛經驗,誘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情緒困擾影響生活逾一個月 應尋求醫療協助無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替代性創傷,引發的症狀可能包括:失眠、重大焦慮、無力感、做噩夢、自我傷害、過度責怪、不斷重複回憶事故情境或逃避與傷痛有關的人事物等。陳彥蓉提醒,要預防或緩解症狀,最重要的是要察覺症狀,並積極健壯自己的精神力,除了避免一直閱聽新聞中有關死傷場面過度仔細的報導之外,要經常走出家門、豐富生活的內容,如多親近大自然、多與朋友互動、建立關係等,以增強精神的靭性。面對全國性的創傷,若察覺身邊親友或自己已經陷入情緒無法自拔,或是症狀困擾影響生活超過一個月,一定要勇敢尋求醫療協助。

捲入創傷事件後「難察覺的傷」如何幫助自己及他人?

捲入創傷事件後「難察覺的傷」如何幫助自己及他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在美國,約有五到六成的民眾在人生某個時間點會遭逢創傷事件,例如重大車禍、暴力攻擊、天然災害、家人意外等,需要接受心理諮商療癒創傷。反觀台灣,許多民眾在發生重大變故時,卻很少使用心理諮商相關資源。很多人會問「有做跟沒有做心理諮商,差別在哪裡?」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出版《鍛鍊心理肌力》(時報出版)書中提到,事實上,創傷事件發生後,會歷經不同的階段,常見的心路歷程有五個階段:哭喊期、否認期、侵擾期、接納期到完成期。 而且不同的創傷事件對心理造成的衝擊差異也很大。大多數創傷事件產生的影響不會立即顯現,而會封存多年,漸漸侵蝕我們的心理健康,或是潛入到我們的潛意識,或是扭曲我們的人格特質,等到症狀出現,通常都已經對心靈造成嚴重破壞。綜合十年的諮商經驗,歸納出最常見的創傷事件有下面幾種類型,反應也會有些不同。 一、天災創傷讓人深陷長期的恐懼中身處地震帶的台灣,真的有非常多潛藏的創傷。災區附近的許多民眾通常會出現暈眩、失眠、惡夢等狀況,害怕地震再度發生,甚至會有過度警戒的反應,譬如,不敢單獨一人待在室內,或是心悸、發抖、呼吸不順、肌肉緊繃等焦慮症狀。在地震中失去親人及財產的民眾,面對如此巨大的變故,初期情緒會有過度激動或是情感麻木的狀況;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沒有眼淚的悲傷者」,他們的心理受創嚴重,由於同時歷經災難的驚嚇及痛失親人的悲傷,在雙重打擊之下,往往會因為沒有辦法接受殘酷的現實而無法表達情緒。對於青少年及兒童,親友應盡可能給孩子安全感,除了語言安撫之外,亦可透過肢體擁抱來降低孩子的孤單與不安。 諮商過程中發現,很多兒童經歷創傷後,會變得特別黏人、恐懼死亡,有高度的分離焦慮,不能跟家人短暫分開,看到大人難過哭泣時會阻止或逃避。也有些兒童因不知如何抒解大量情緒,會轉化成身體症狀,或是傷害自己的身體,像是會透過拔頭髮來釋放焦慮,若不及時做心理諮商,嚴重時會演變成拔毛症。 因此,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如語言或繪畫,來引導孩子抒發害怕、哀傷的情緒;並且協助孩子用比較有效的方法來訴說災難事件,像是用「如何」取代「為何」。天災後,如果出現下面狀況,就需要專業的協助,包括:長時間心情混亂,感覺壓力強大、自我責備、覺得快要支撐不下去;一個月後仍有麻木、遲滯、不斷回想災難景象、反覆做惡夢、身體不舒服、找不到適合的人傾訴、工作和人際無法專注,抽菸或喝酒明顯增加。我發現不少家暴者其實都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們沒有適時做心理療癒,這股強大的情緒往往會轉變成暴力傾向,若再透過酒精的催化,更會對家人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二、職場危機會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近幾年來,很多公司都發生職場危機事件,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員工為了爭取權益而參與「罷工遊行」。很多人不知道,參與抗爭的過程很容易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除此以外,更會導致公司所有的員工身心負荷過重,長期下來也會讓工作氣氛低迷,不利於身心健康。常見的急性壓力症候群反應是,有的人會引發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是恐怖感受;有的人會反應在生理上,像是感覺麻木、頭昏眼花、失眠或噁心,甚或失去現實感、自我感。 若沒有適時抒解壓力,有些人會產生痛苦、情緒崩潰、整個人的感覺與知覺系統受損,進而干擾身體機能,出現失眠、沒胃口、身體麻痺、絕望感等狀況。為了避免付出身心健康的代價,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還是鼓勵公司跟員工可以坐下來好好溝通,不用情緒勒索彼此,達到雙贏的境界。 三、氣爆人禍需要長期釋放痛苦情緒瞬間發生的人為災難,像是氣爆事件發生之後,傷者與家屬原本平順的生活,一夕之間有了劇烈的變化,心理往往會錯綜複雜,初期的情緒反應有的會困惑震驚,不理解何以災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接下來可能會轉為憤怒、自責,也有些人會陷入悲傷、哭泣、徬徨、害怕恐懼的情緒中。由於氣爆還會導致燒燙傷,當事人要同時承受身體的痛楚與外貌的改變,因此,長期的情緒反應可能會變得煩躁易怒,復健的過程充滿挫折感,身心都無法放鬆,有時候會對周遭的人吹毛求疵,感覺自己快要失控了。所以,特別需要家人朋友長期的陪伴支持,協助傷者抒解情緒,一步一步接受現實狀況,恢復自我信心,可以自在地面對人群。 四、身體被侵犯的創傷會對人產生恐懼反應隨著社交生活的多元化,很多人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狀況下,身體受到侵犯。但無論是被性騷擾或是被性侵害,受害者之後都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常沒有理由地感到害怕、驚慌、不安,對某些特定對象或情境,產生長期且高度的恐懼反應。被侵犯後,更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害怕自己不被別人相信,對他人也常懷有高度敵意。特別是侵犯自己的人,擁有良好的公眾形象,例如口碑很好的老師、熱心公益的前輩,周遭的人都不相信自己所敘述的遭遇時,受創的傷口會更深、更痛。 有些受害者會擔心自己會無法再與異性有親密關係,常覺得自己是個不清白的人,有時會有憂鬱傾向,形成負向的自我概念。對生理的影響,會有緊張、胃腸不適等狀況;在行為上的改變,變得常常抱怨、夜尿、無法入睡,常被惡夢嚇醒。 受創後需要哪些幫助呢?受到創傷後需要有人傾聽並且了解、包容、支持,感覺自己被相信、被信任很重要,可以讓受創者覺得自己被接納。提供受創者足夠的安全感,尤其侵害自己的人是認識的親人、師長、同學、朋友,更需要讓受創者「免於恐懼」。並且提供醫療法律的諮詢,像是避孕,以及如何收集證物,足夠的資訊可以幫助受創者面對醫療、警方調查介入,以及其他重要的事,進而讓受創者掌握局勢,找回力量面對未來。 親人被剝奪生命會持續出現「潛伏性的痛苦」最嚴重的創傷經驗莫過於目睹親人被他人剝奪生命,但是悲傷的反應個別差異很大,有些家人悲傷延續的時間會比較長,有些家人會持續出現「潛伏性的痛苦」,常會焦慮、流淚;有些家人會充滿罪惡感,懊惱自己未盡保護之責,失去與親人共創未來的希望。當家庭面臨重大危機事件,由於家人都陷入悲傷中,有時候會無法從伴侶身上得到支持的力量,哀痛的家庭氣氛會形成壓力,也會改變家人原本的互動方式。 因此,擁有越多越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親人、鄰居、好友的協助陪伴,就越能調適危機。特別是親人的死亡方式不在預期中,對家人最具傷害性。需要的話,亦可透過心理諮商和宗教信仰來安定情緒。創傷事件發生後,越壓抑自我情緒,跟自己越疏離的人,通常需要走更長的療癒歷程,而且不知道會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以什麼樣的症狀爆發出來。所以,只要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不妨跟心理專業人員討論一下,以確保心靈健康。

好環境幫助了女孩 卻傷害男孩?

好環境幫助了女孩 卻傷害男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機會遷徒」(Moving for Opportunity) 計畫,曾讓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隨機選擇4,500 個家庭搬到比較好的住家地區。15年後,再追蹤這些家庭的孩子,發現搬到較好環境的男孩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率,與從戰爭歸來的軍人相當。克蘿伊和加布爾都參加這項計畫。克蘿伊的社交能力讓她「釋放」搬家後的不適,結交新同學。但加布爾沒辦法把換環境當作一件「好事」。雖然以前住的地方比較差,但他不用重新費工夫去證明自己;以前的家讓他比較自在,有自信被朋友考驗、戲弄,他自己也是這樣對待朋友。但是在新家,當他因為穿著打扮被人嘲笑時,他忘了「接受考驗」是男生交朋友的必經過程,而不是真的嘲笑。加布爾很沮喪、假裝不在乎,還拒絕學校輔導員的幫助。參加「為機會遷徒」計畫的男孩們和加布爾一樣,在10 ∼15年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率較高,也更可能罹患憂鬱症、行為障礙與犯罪。此項研究發現了男孩的脆弱面。與一般人想的不一樣,當失去友誼與愛時,男孩其實是比較脆弱的那方。為什麼?加布爾在擁有接受考驗的自信前,他需要安全感與感情基礎,但是英雄觀不容許他被照顧。失去友誼與愛時,需要情緒智力,而建立新友誼與愛則需要良好的社交能力。在感情方面,英雄觀無法保護男孩,反而讓男孩變得更脆弱、更需要愛。情緒智力:笑容更勝於劍在貧窮的區域,幫派組織搶著取代爸爸的地位。只要看看男孩的英雄觀與女孩的情緒智力在幫派中的表現,就能一瞥這兩者誰比較有力。以男孩來說,表現得強硬才能贏得尊敬與地位—越強悍、粗暴、惡劣,地位就越高。女孩則是透過交際手腕與偽裝的假面具獲得地位。在街頭打鬥之後,她們會去撿手機,打探對手訊息,幫助夥伴取得情資,讓男孩(有時候是女孩)走私武器與毒品的風險降到最低。由於女孩在蒐集資訊時,不需要開槍殺人,她們就能維持「清白」,沒有犯罪紀錄。女孩的假面具讓她們比較不會被警方盤查,例如把某樣東西藏在嬰兒車裡;這也意味著在警察問話時,她們會比較快被釋放。男孩在幫派裡就和平常一樣,得要求自己戴著堅強面具。情緒智力讓女孩能獲得男孩身體上的保護,也能用自己天真、脆弱的假面取得保護。不過,還有另一個方式,會讓男孩以被某些人視為軟弱的方式變堅強。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我到現在都記得吉米拿著磚頭,威脅要砸爆我的頭。那時的我和加布爾一樣,剛搬到紐澤西瓦德維克,而且經常回憶搬家前的事。吉米不喜歡我「威脅」他的地盤,當他高舉磚頭時,我腦袋飛快想著頭被砸爆的各種畫面,但我用最後思緒想出吉米值得被尊敬的地方。我想到吉米帶頭的團體。我說:「吉米,很多人都把你當老大。你覺得這是為什麼?」我其實不記得吉米回答了什麼,但他在說為何他是老大時,他的手放了下來,把磚頭丟進水溝。很多人都有被霸凌的經驗,也覺得被霸凌的人只能被痛毆一頓、逃跑或還擊,身為家長的我們會覺得自己的職責就是加重對霸凌者的懲罰,直到霸凌停止。不過,遇到吉米後,我發現了被痛毆、逃跑或還擊以外的選擇:將霸凌者當作需要被尊重的人。如果我們能幫助霸凌者找到值得尊重的地方,他將會放下因憤怒而使用的暴力。簡單地說,反抗不敬的方式之一是以敬意回應。那時候的我無法清楚描述,但我感覺到了,而且非常管用。後來,我發現霸凌者其實在家經常被爸媽虐待,或是缺乏父親的關懷而被忽略。也發現一件大家從不知道的事—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有許多共通點:都是自尊心低落、表現不佳的人。如果要縮小健康觀與英雄觀的距離,就要從同理心開始,不只同情被霸凌者,也要同情霸凌者。(本文摘自/男孩危機:偽單親、兩性失衡、缺乏競爭力,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三采文化)

誤注意力缺失 實為銘刻大腦裡的創傷

誤注意力缺失 實為銘刻大腦裡的創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鼠在幼年遭受的壓力經驗,儘管只有短短幾分鐘,卻可以永久改變牠們的壓力反應。蒂娜遭受虐待的時間遠比幾分鐘還久(她有兩年的時間一週至少被強姦一次),再加上與經常處於經濟邊緣的家庭一起生活在危機中的壓力,影響可能更為嚴重。我想到,如果基因與環境都能造成類似的失能症狀,那麼壓力環境對於一個先天就對壓力敏感的人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深遠。我繼續為蒂娜進行治療,也在實驗室裡從事研究,我逐漸相信,就蒂娜的案例而言,因為童年時期受到創傷,導致壓力反應系統不斷受到刺激,當時她的大腦還在發育,可能因此造成腦部一連串受體、敏感度產生變化,功能也失調。因此我認為,蒂娜的症狀是發展性創傷的結果。她的注意力與衝動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壓力反應神經網絡的組織出現改變,在過去,這個變化可能曾經幫助她面對虐待的經驗,但如今卻使她在學校做出攻擊行為,上課也無法專心。這是合理的的現象:壓力系統反應過度的孩子,會特別注意老師與同學的表情,觀察對方是否懷有敵意,但對於課程等良性事物,就不會集中注意力。對於潛在威脅的高度意識,也可能讓蒂娜這種個案容易與人發生衝突,因為她會四處留意別人將再次攻擊她的信號,進而導致她對細微的潛在侵犯信號過度反應。比起假設蒂娜的注意力問題純屬巧合,與虐待無關,從這個角度來解釋,似乎可信多了。我回頭檢視她的病歷,看到她初診時的心跳速率是每分鐘一百一十二下。以她這個年齡的女孩來說,正常的心跳應該低於一百。過高的速率可能表示壓力反應長期受到刺激,而這更證明了我的想法,也就是年幼受虐的經歷直接影響了她的大腦,因此有了現在的問題。如果我現在必須為蒂娜貼上一個標籤,那不會是注意力缺失,而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本文摘自/90%的家庭都應該看的傷痕療癒救命經典/柿子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