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醫訊/永遠記得您──失智症新知

醫訊/永遠記得您──失智症新知#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症會伴隨精神狀態不穩、情緒差,有時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缺乏外出機會也可能使精神心理狀態更加惡化,面對失智患者,家人往往要付出更多心力。要怎麼樣才能與之和平共處,一直是家屬難解的謎題。本次講座由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醫師蔡佳芬主講,藉由「失智症新知」的主題,帶您認識失智症,了解與之相處的方法,活動中也會介紹養生操、其他專家講座及家屬互助團體、社會福利資源介紹。講座內容豐富,只要是失智症患者家屬都歡迎踴欲參加!時間:106年3月18日上午 9:00-12:00地點:YWCA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401教室(台北市青島西路7號4樓)對象:已確定診斷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洽詢:王雅玲專員 02-25988580分機33/0933-510334報名簡章:https://goo.gl/zLPbDM.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伯伯患有阿茲海默症,使用阿茲海默的藥物長達5年,3年前喪偶後,李伯伯不僅記性退化的更嚴重,生活上也逐漸仰賴他人。近一個月來,同住的女兒發現李伯伯常半夜出門,更出現被偷妄想、隨地大小便等情形。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病人因腦部退化而導致生活自理的能力逐漸喪失。因此病人與家屬必須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失智症中期 認知功能未完全退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范齡勻表示,在失智症中期,病人的認知功能因尚未完全退化,可以參加日間養護機構以及職能活動以維持大腦活性,到了中期,某些失智症病人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例如妄想症、遊走等等)。隨疾病發展需要照顧的時數會越長隨著疾病進展,病人會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仰賴第3人的照護的時數也會越來越長,透過失智症的診斷申請外籍看護工可減輕照顧負擔,倘若家屬打算讓病人住進24小時養護機構,也可以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以減免部分費用。到了疾病末期,家屬會面臨病人因吞嚥困難的營養問題、臥床造成反覆感染以及種種醫療決策。記憶整合門診可提供更全面的諮詢記憶整合門診除神經內科失智症專科醫師看診外,必要時可照會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個管師等在診間提供服務,目的是針對病人或家屬的需求提供協助讓失智症病人家屬可以更全面諮詢。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失智症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照顧者的年齡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因心理壓力而先殺受照顧者後自殺的照顧悲劇案件層出不窮,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家屬可透過關懷專線了解並使用相關資源以減輕照護壓力,千萬不要獨自承受壓力,各界應共同為終止照顧悲劇盡心力。持續憂鬱、易怒、易流淚 應尋求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長期照顧失智者的家屬,特別是配偶容易變為憂鬰症的高危險群,民眾若發現親友、鄰居有人出現持續憂鬱情緒、易怒、易流淚、嚴重睡眠障礙、輕生念頭等明顯憂鬱徵兆時,應協助尋求專業精神醫療的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民眾面對失智患者的照顧安排,除了全家共同分擔照顧責任,亦可尋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評估並使用長期照顧資源。家屬們也可互助家庭互相分享祕訣同時獲得喘息,另外,失智長者也可以透過自由活動穩定情緒。使用互助家庭的長者 認知功能有進步「多一個互助家庭,, 就可少幾個家庭悲劇。」台灣失智症協會經研究顯示,使用互助家庭服務的長者,其認知功能於半年後有明顯進步,而照顧者負擔、心理壓力也下降許多,家屬們表示,互助家庭的長輩明顯情緒穩定許多,家屬及長者都比較快樂!湯麗玉秘書長呼籲,所有民眾都必須了解長照相關資源,適時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長期照顧知識及資源應成為全民教育。教育部應積極於各級學校課程加入長照基本知識及資源。在高齡化社會中,每位學生家中都可能有需要被照顧的長者,平時有知識基礎,在危機出現時才能運用而幫助自己及家人度過危機。 

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倍數成長

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倍數成長#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無論哪一種立場和地位,人人面臨的情況完全一樣。因為不論富人或窮人、不論社會名人或無名小卒,只要活得夠久,就無法迴避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任何人上了年紀都可能得到失智症舉一個知名的例子,美國前總統雷根卸任後5年便公開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訊息。他以一紙書簡,將自己的疾病告知美國國民──「僅此報告,我現在成了飽受阿茲海默症所苦的數百萬人之一。」「遺憾的是,隨著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家人的負擔及責任將愈趨沉重。我但願有方法能減輕南茜(妻子)經歷這種痛苦。……我正走向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預防失智從今天開始只要活著,所有的人都會「走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但是,擁有何種旅程則因人而異。此外,即使罹患失智症,仍然有方法讓自己盡可能活得像自己。想要做到這一點,實踐我接下來所說的方法就成了重要的一環。能夠改變10年後這不久未來的人,正是你自己───「走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準備工作就從今天開始。我最近在千葉縣佐倉市舉辦的「日本早期失智症學會」市民公開講座中,進行了一場演講。當時和我一起進行特別演講的人,是群馬大學研究所保健學研究系的山田晴保教授。在該場演講裡,山口教授說了一段饒富意義的話──任何人上了年紀都會得到失智症。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就成長為倍數說到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是80.21歲,女性是86.61歲。日本女性號稱全世界最長壽,男性則是世界排名第4(2013年的統計)。光從排名來看,這應該是令人開心的數字吧。只不過有一項令人不能忽視的現實問題存在,那就是壽命越長,罹患失智症的人越多。據說失智症的罹病率每多活5年就幾乎成長為倍數。所以山口醫師說,不要活超過75歲就是預防失智症的有效方法。至於以實際而言,目前超過95歲的人,有80%罹患失智症。每個人打從出生開始就擁有100年的壽命。壽命的長度編排在已知的 DNA 上得到科學驗證,我在許多著作之中都曾提到這個部分。日本人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相距懸殊但是,假使活得長久就會得到失智症,你覺得如何呢?無論對自己或對家人,恐怕沒有任何考驗比它來得大吧。日本人現今面臨的問題之一,在於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相距過於懸殊。所謂的健康壽命,指的是無病無痛,健健康康過著日常生活的年齡。日本人的健康壽命,以男性來說是71.19歲,女性則是74.21歲(2013年的統計)。換言之,從需要看護到死亡為止,男性的平均是9.02年,女性則高達12.4年。如此驚人的長久歲月,卻在罹患失智症的狀態下渡過一天又一天的人,現在急遽增加中,95歲以上,有80%罹患失智症。(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出版)

步伐狹窄 罹失智症風險高3.4倍

步伐狹窄 罹失智症風險高3.4倍#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健忘,是每個人上了年紀之後都會出現的毛病,不過,若忘得太嚴重,就要懷疑是否有失智症的可能。比方說,記不起來曾經體驗過的事、忘記自己所在的地方或時間、認不出朋友的臉等,都是失智症的特徵。邁開大步走路就能預防失智症此外,目前已知在失智症患者中占多數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其海馬體已萎縮在標準之下。換句話說,一旦養成邁開大步走路的習慣,就能預防海馬體萎縮,自然便能預防失智症。關於步行運動對失智症的改善效果,已有各種研究做出實證。我先以加拿大曾進行的研究為例。該研究共花了五年時間,追蹤調查超過4500位男女,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並且比較「只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才會步行者」,和「養成步行運動習慣、一週步行運動超過三次者」,結果發現,後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例是前者的一半。每週三次、每次50分的步行有助改善失智此外,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做過「步伐大小與失智症關聯」的相關研究。以日本群馬縣和新潟縣共660名、超過70歲的長者為對象,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與身體機能。再將其走路時的步伐大小分成「開闊」、「普通」、「狹窄」三組。結果發現,步伐較狹窄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邁開大步走路族群的3.4倍高。若只以女性作為比較,則高達5.8倍。美國醫師協會曾提出一份研究報告。邀請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族群的年長者,進行每週三次、每次50分鐘的步行運動,六個月後發現失智症的症狀有所改善。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在日本,約有462萬失智症患者,而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推估至少有400萬人(根據2012年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編按:根據2015年八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內政部2015年六月底人口資料與臺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目前臺灣約每100中即有一人為失智者)。你我都可能在某天罹患失智症,提早預防才是最重要的。(本文摘自/效果驚人!1:1逆齡步行法/商周出版)

配偶失智 自己罹病機率高6倍

配偶失智 自己罹病機率高6倍#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患者的配偶 也容易失智嗎?某次演講完後,一位女士告訴我,她的80歲父親4年前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由於她和哥哥都成家了,且為事業奔波,平常都由78歲的母親獨力照顧,但父親有時脾氣不好,還會懷疑別人要害他,使得母親筋疲力竭,而且記性也大不如前,她很擔心母親會不會因照顧父親也得了失智症?失智症的配偶與罹患失智症的關係告訴她,阿茲海默症是不會傳染的。若懷疑母親的記憶不佳,應該帶母親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有失智症或憂鬱症等。但如果母親也被診斷有失智症,應該是年紀大或其他因素,與父親的失智症無關。只是那時,他們兄妹就得負起照顧失智雙親的重擔了。但是,失智症的配偶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到底會不會較高呢?2010年五月刊載於《美國老年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配偶有失智症 另一半患病的風險是6倍在美國猶他州一個郊區Cache County進行的長期流行病學研究,對當地1221對(即2442人)沒有失智症、且年齡大於65歲的夫婦,每三年做一次追蹤,以認知測驗篩檢和臨床評估,來診斷是否罹患失智症,最長追蹤12年。配偶失智 得失智症的風險率高6倍平均年齡為男性76歲、女性73歲,平均結婚49年。結果共有255人在追蹤期間發生失智症。由於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社經情況和血脂蛋白基因E等,都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把這些因子加以控制之後,並將配偶發生失智症後的追蹤時間也一併納入統計分析,發現配偶是失智症患者的人發生失智症的風險率,為配偶不是失智症者的6倍。雖然此研究顯示,如果配偶有失智症,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率為配偶沒有失智症者的6倍,但並不一定會得病,而且此研究的失智症是臨床診斷,沒有腦部影像掃描等其他實驗室檢查以判斷是何種失智症,也缺乏對照顧者的精神壓力、焦慮或憂鬱等評估來佐證其結論,因此對該研究結果需小心解釋,也需要其他學者的研究來印證。給失智症照顧者的5大建議然而,已有許多其他研究發現,失智症的照顧者容易罹患焦慮、憂鬱,且少運動、缺少社交活動,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所以這個猶他州的研究不無道理。給照顧者的5大建議這篇論文印證了失智症的照顧者也是個隱形病人。那麼,照顧者該如何因應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1) 不要一個人把所有的工作都扛下來/應該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否則當主要照顧者累倒時,大家會亂成一團。像前文提到的,做子女的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分攤照顧工作,讓母親偶爾有喘息的機會。2) 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失智症患者/例如要出去走走,與親友同遊散心,並保有原來的嗜好,如看書、聽音樂等。3) 加入失智症的支持團體/尋求各種資源管道,以減輕壓力。4) 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及早把失智症患者的財務規畫好,減少後顧之憂。5) 了解阿茲海默症目前無法根治/接受少輸為贏的治療觀念,才不會勉強病人,或抱太高期望,而備感挫折。(本文摘自/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寶瓶文化出版)

落實在地安老 輕鬆面對失智難題

落實在地安老 輕鬆面對失智難題#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面對高齡海嘯強烈來襲,如何能讓高齡失智者得到適切性的照顧是每個家庭的課題。新設立的失智症防治網站,內容包含簡介、預防、治療,以及如何照顧與走入社區等各項資源。讓大家可以輕鬆面對難題,提供失智症長者家屬解決問題SOP,有效延緩病程進展,提升生活品質。認識失智症 減緩照顧者壓力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失智症是高齡社會不能忽視的重要議題,面對快速增長及龐大的照護成本,友善失智的相關資源是急切需要的,失智症從罹病到完全失能期間約8到10年,最長甚至15年,對家庭社會都是沉重負擔。多數患者由親屬扛起照顧責任,但家屬不一定認識失智症,因此認識失智症、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及基本照護原則等重要資訊,結合公私部門的醫療、社會資源,提供照顧者在各項社會福利資源的使用,減緩照顧者壓力。友善社區 在地安老不要一人殘全家癱,失智長者家屬除了透過網路了解照顧方式,參加社區活動,結合社福、衛生單位力量,並串聯社區資源,同時也可讓家屬獲得喘息,也讓失智者在得到長期持續陪伴下,延緩失智進程,讓所有長輩都可在地安老。 

魚肉吃太少 易患憂鬱症、失智症

魚肉吃太少 易患憂鬱症、失智症#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隨著飲食習慣歐美化,人們食用肉類與加工食品的機會增多,食用魚肉的習慣逐漸減少。然而,不吃魚肉容易導致ω- 3 脂肪酸出現慢性缺乏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會將大量ω- 6脂肪酸運輸到腦部,使腦內的脂肪酸失衡,進而造成憂鬱症等情緒障礙,且較容易使人罹患失智症。攝取的DHA量不足 使腦部機能降低ω- 3 脂肪酸能夠促進腦部活化,尤其是DHA-這是一種與腦部神經細胞膜有密切關聯性的脂肪酸,如果能夠充分輸送到腦部,就能夠使神經細胞膜變柔軟,藉此維持腦部機能的正常運作。相反的,當攝取的DHA量不足,細胞膜就會硬化,使腦部機能降低,腦部也較容易遭受損傷,進而導致憂鬱症發作。此外,腦部的神經細胞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進而導致健忘等腦部機能衰退的問題。目前已經知道DHA能夠有效抑制腦部機能降低。除了前述功能以外,EPA與DHA還具有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的效果。腦部約有65%的成分是脂肪。透過飲食攝取油脂,會在體內轉換成各式各樣的脂肪酸,並傳輸到細胞膜與腦部等處。腦部有個叫做海馬迴的部位,主掌記憶力與學習能力,並含有大量的DHA。記憶力衰退 因突觸的細胞膜變硬海馬迴具有許多神經細胞,在神經細胞前端,有一種叫做突觸(Synapse)的部位,就像天線一樣,負責收發資訊。如果DHA確實覆蓋著突觸的細胞膜,能夠促進腦部活化,藉此掌握更多的資訊,並使資訊傳達更加順暢。若你苦惱於記憶力衰退、會突然想不出來要怎麼表達、有專注力不持久等問題,可能就是因為突觸的細胞膜變硬的關係。而這也是ω- 3脂肪酸攝取量不足的證據,所以每天用餐時請多食用魚肉吧。另外也可以搭配荏胡麻油、亞麻仁油、DHA等健康食品等。(本文摘自/吃錯油當然容易生病/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