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齡85歲的陳老太太,近年來,家屬發現她漸漸變得疑心重、對人有敵意,且越來越容易焦慮緊張,常無故說家人偷走自己財物、與家人起口角,甚至半夜無法入眠、大吼大叫、衝出屋外。家屬努力照顧了數個月後,終於將她帶到醫院求助。經檢查發現腦部顳葉額葉萎縮、短期記憶力明顯缺損,診斷為阿茲海默型合併血管型失智症。斗六成大醫院精神科許碩恩醫師說,這數個月來,個案持續有情緒起伏、失眠、精神動作躁動、注意力不佳、陣發性聽幻覺、被害妄想、被偷竊妄想、乏現實感等精神症狀。然而於住院期間接受藥物、心理、環境及職能治療下,被害妄想與聽幻覺逐漸消失,情緒與生活作息漸趨穩定,但仍有記憶力缺損、情緒焦慮等症狀。全球每3秒即1人失智 性格突轉變須注意據2015年國際失智症協會發佈報告,估計全球共有4680萬失智症人口,平均每三秒全球即增加一名患者;而全台灣推估大約有24萬失智症人口。許醫師說明,失智症患者常見的表現,包括失憶、失用、失認、失語等症狀。然而許多病患先因為行為及精神症狀就醫,才被發現認知功能有所減損,進而診斷出失智症。在治療上,除了使用藥物外,更需要給予行為與環境上的介入,並注意長輩潛在的生理問題,方能逐漸改善。因此他也提醒,民眾若發現家中長輩有性格轉變、情緒失調、行為異常、記憶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佳等情形,建議可帶長輩至醫院接受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