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歲之前,學習新知是人的本能;25歲之後,學習能力逐漸下降?擁有超過19年的臨床經驗、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運動醫學中心的首席運動防護教練山田知生,於《史丹佛大學最強身心鍛鍊術》一書中,結合腦科學、心理學、運動醫學、人體力學與營養學,分享緩解身心疲勞的方法,幫助讀者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25歲之前,學習新知是人的本能;25歲之後,學習能力逐漸下降?擁有超過19年的臨床經驗、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運動醫學中心的首席運動防護教練山田知生,於《史丹佛大學最強身心鍛鍊術》一書中,結合腦科學、心理學、運動醫學、人體力學與營養學,分享緩解身心疲勞的方法,幫助讀者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的記憶真的是對的嗎?事實上,人的記憶並不會像電腦檔案一樣穩固,反倒是很容易扭曲。權威心理學家克里斯.查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丹尼爾.西蒙斯(Daniel Simons)於《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書中,討生活中潛藏的6大錯覺:注意力、記憶、自信、知識、因果以及潛能,探討何時以及為何這些錯覺會影響我們,它們對人類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克服或是減輕它們的衝擊。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日電影圈最震撼的消息,莫過於曾被《紐約時報》盛讚為「台灣最偉大電影人」國際名導侯孝賢因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失智,不得已宣告退休,《刺客聶隱娘》恐成最後執導作品。很多民眾常會以為人老了就會失智,而錯過早期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優活健康網》特整理以下10個警訊,教您如何分辨正常老化與失智症的不同。
主要照顧者通常會把長輩接到家中同住,進而明顯感覺長輩在飲食、睡眠上的改變。被老化掩蓋的憂鬱症,通常不容易被患者本人察覺。反而容易對照顧者生活造成衝擊,認為自己需在生活安排、心理狀態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尋求諮商後才意外發現長輩其實患了憂鬱症,進而帶長輩進行治療。
腦中風和失智,都是高齡長者的常見疾病,也並列全球人口失能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復健科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風後可能引發血管性失智,且中風患者失智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提醒三高、抽菸、酗酒、作息不規律等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更提供「居家訓練6招」,可訓練肌力和記憶力,有助於遠離腦中風及失智危機。
「吃銀杏能增強記憶力、延緩失智?多看綠色植物真的能護眼嗎?」隨著網路科技發達,若民眾遇到疑難雜症,只要關鍵字一搜就出現應有盡有的答案為大家解惑,而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醫療資訊,這些深植人心的觀念,又都是正確的消息嗎?以下醫師親自解答2大「常見醫療迷思」,以及提醒真正該注意的重點。
之前「微軟」曾有一份針對2,000名參與者所做的調查,受3C時代影響,現代人專注於一件事物的時間愈來愈短,由2000年的12秒,降至2015年的8秒。3C產品使用情況,正在影響孩童專注力的發展,家長該怎麼辦?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2年多來,作為後遺症之一的「腦霧」躍入大眾眼簾,腦神經科臨床醫師,鄭淳予在新書《腦霧》中,詳細解釋了可能成因、症狀,提醒大眾神經性發炎和腦退化風險不是老人專屬現象,應正確理解腦霧,避免錯誤的資訊、網路消息造成的誤解和恐慌。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