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

術後荷爾蒙治療 可減少乳癌復發危險

術後荷爾蒙治療 可減少乳癌復發危險#子宮內膜癌

乳癌是一種和荷爾蒙(即體內內分泌)有非常密切關係的一種癌症。在正常的女性,乳房的發育主要受到兩種荷爾蒙:雌激素和黃體素的促成。如果初經來的早或較晚停經或從未懷過孕,那麼體內乳房細胞曝露在雌激素的時間會比較長,得乳癌的風險就會比較高。由於體內脂肪細胞會產生較多的雌激素,肥胖也是乳癌的一個危險因子。由於乳癌病友大多對荷爾蒙治療沒有足夠的認識,在此有必要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光田綜合醫院腫瘤內科 郭集慶醫師表示,簡單說如果乳癌細胞荷爾蒙的接受體呈陽性,則此乳癌病人對荷爾蒙治療會有較好的反應。腫瘤科醫師常藉助此結果來判斷患耆該接受何種治療。郭醫師說,雌激素和雌激素接受體的關係就如鑰匙和鑰匙孔,將鑰匙插入鑰匙孔才能打開門一般,雌激素就像鑰匙可捧入雌激素接受體,經過細胞內一連串生物反應,細胞就產生了變化。如果乳癌細胞含有大量雌激素接受體,就表示這群乳癌細胞對荷爾蒙有依賴性。如果我們能使用藥物或其他手段來減少雌激素或阻止雌激素作用在癌細胞身上,就可以控制乳癌 ! 乳癌荷爾蒙治療最常用的藥物名為Tamoxifen。商品名為Nolvadex (或Tadex。根據以往對數千名乳癌患者所進行的研究,得知乳癌術後患耆每日服用Nolvadex,連續服用數年,可減少乳癌復發的危險。體內的雌激素有刺激乳癌殘餘細胞生長的作用,Nolvadex具有抗雌激素的功能,所以可有效減少乳癌的復發。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萬名婦女因乳癌而服用Nolvadex。至今Nolvadex的使用已拯救了許多病患的生命。 雖然已知道Nolvadex對乳癌術後雌激素陽體患者,可減少其乳癌復發的危險,但是目前醫學界仍不清楚對乳癌術後究竟要服用Nolvadex多久。進一步延長服用Nolvadex (指五年以上),其額外的療效和副作用如何,目前仍然缺乏足夠的證據。研究資料顯示服用Nolvadex可引發子宮內膜癌,但危險度非常的小,而且及早發現也可以切除根治。 郭集慶醫師指出,服用Nolvadex數年,其所減少乳癌的復發數,比引發子宮內膜癌數大許多。也有研究顯示服用Nolvadex可能造成其他的副作用。對實驗室的小動物長期使用大劑量Nolvadex可引發肝腫瘤,但其他動物則無。在病人身上是否會增加引發肝腫瘤的危險性則缺乏可靠的證據Nolvadex也有降低血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生的機率,繼續使用Nolvadex幾年,其所產生的積極療效,則遠遠超出所產生的副作用。然而如果因服藥週期的再延長,使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嚴重疾病的危險性增加的話,就沒有必要無限期的服藥。 處於生育期的婦女如繼績服用Nolvadex,應採取有效的避孕方法。郭醫師提醒,如果在服藥期間懷孕則應立即停藥,如病友剛生產又要繼續服用Nolvadex,請記得切勿哺乳。如果發現陰道有不正常出血,則應立即通知醫師。 不同於Nolvadex口服療法,乳癌術後若雌激素接受體呈陽性,也可採用注射的方式,深部皮下注射Zoladex ,每四週注射一次以抑制卵巢的功能減少雌激素的產生。這種治療方法也屬於有效的療法。 乳癌術後荷爾蒙的輔助治療,配合輔助性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可有效減少乳癌復發機率,提高乳癌的治癒率。病友應充分和醫師進行雙向溝通以獲得本身知的權利。

肥胖、未生育、停經晚 慎防子宮內膜癌

肥胖、未生育、停經晚 慎防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西方女性癌症的第四位,在台灣也擠入女性癌症中的前十名,在常見的婦癌中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約只有5~8%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在45歲以後發生率明顯升高,最好發的年齡層約在55到69歲之間,在台灣罹病的女性平均年齡大約是在61歲左右。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 - 黃文郁 醫師表示,一般在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症狀,約有5%~10%可能為子宮內膜癌的病患。若發生在年紀較大的婦女身上,較會惡化,癒後也較差。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肥胖、多食用紅肉或脂肪的食物、從未生育過的婦女、較晚停經、及初經來得早的婦女、糖尿病、高血壓、賀爾蒙補充、或特殊藥物的使用(如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e)等等。 黃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不像卵巢癌般,難以在早期發現及確定診斷,因為在癌症早期即有出血及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因此較容易在初期有症狀時,就藉由子宮內膜切片化驗而得知異常。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在第一、二期以分期手術為主,再依期數及組織分化的良劣程度決定輔以其他治療。治療方式可採單純手術治療、單純放射線治療、合併手術和放射線治療、賀爾蒙(如黃體素或雌性素拮抗劑)、及化學治療等。子宮內膜癌的治療率高,一般在診斷確認後,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癌細胞侷限於子宮內膜,則全子宮合併卵巢切除,其治療率可高達 90 %以上,但若屬非常惡性類型的癌細胞,或可能侵犯超過子宮肌肉層,恐癌細胞擴散出子宮,在進行切除子宮後,應合併放射線治療。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後出血,如果停經一年以上發生出血,一定要趕快就醫。另外更年期間的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許多婦女會誤以為是即將停經前的亂經。一般更年期的亂經多半是間隔拉長,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且經血量逐漸減少,終至整個月經不再來;但若是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週,都應謹慎地進行進一步檢查。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黃醫師說,據研究顯示,多吃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全麥麵包、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低,一般婦女除了每年實施例行的抹片、乳房檢查外,對於有前述的高危險因子,尤其是肥胖、未生育、停經晚又有使用賀爾蒙補充的婦女, 因為罹患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的機會相對增高許多, 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加作婦科超音波檢查,以期防範於未然。

挺出健康美胸 定期乳房篩檢

挺出健康美胸 定期乳房篩檢#子宮內膜癌

篩檢,是對一般健康人在沒有症狀時的一種定期檢查。希望在臨床上徵兆出現之前就把疾病檢查出來,目的在經由早期的發現來避免及延遲癌症的進行及後續產生的不良結果;藉由影像上儀器的進步,臨床上確能早期發現乳癌。天主教聖功醫院外科 - 王秉鐸醫師強調,一般大眾需要改變以前的觀念「認為自己覺得很健康,沒有摸到乳房腫塊,所以不需到醫院做檢查,勸人到醫院做檢查是詛咒人生病」。事實上一個乳癌細胞發展成一公分腫塊,可能在身體上無痛無養無感覺的進行會有七、八年以上的時間,這段時間若能到醫院做『篩檢』,就有機會去發現早期的乳癌。早期乳癌不需把乳頭、乳暈整個乳房切除,只要做部分乳房切除即可,甚至不需做聞聲色變的後續化學治療,前提是妳必須有這種觀念走進醫院,讓醫師為妳安排定期的做乳房篩檢。王秉鐸醫師表示,40歲以上婦女若能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可降低20~30%的死亡率,在65歲年齡以上更能降低超過40%的死亡率。從2004年政府開始對50~69歲的婦女進行每二年一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的檢查,只要屬於這群年齡層,並在近二年內沒有做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即可直接到放射科做檢查,而不必經由外科門診掛號及冗長的的等候或安排。由國民健康局所做94年度癌症登記報告看出,50~69歲婦女乳房攝影篩檢率由7%上升至10.3%(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三年篩檢率為68.3%),相對於歐美婦女推行乳房攝影篩檢已有數十年,均有七、八成的婦女都已接受篩檢,甚至有保險公司對沒有篩檢的婦女若得到乳癌,採取不給付的態度。所以在篩檢方面,國內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由93年衛生署通報乳癌病例在零期、一期的早期乳癌約三成六,也落後美國的五成六,顯示國內乳癌篩檢率有待加強;王秉鐸醫師指出,對我們東方女性來說,乳房X光攝影本身也會有落差;即使臨床上已經摸得到的,仍有10%在X光攝影是看不見,主要是東方女性的乳房較緻密、發生癌症的的年齡也較年輕,也有因為乳房體積太小,以致儀器無法全部看到及產生的夾痛而卻步。所以國內醫師希望能將乳房超音波也能納入乳房篩檢工具,以減少由乳房X光攝影所產生的誤判。經乳房醫學會和國民健康局的研究計畫及多年的努力,由40~49歲的婦女利用乳房超音波作為乳癌的篩檢工具,已經達成共識,我們希望今年底針對40~49歲婦女全面進行乳癌篩檢的臨床工作,大大增加國內女性同胞的健康保障。在目前40~50歲的年齡層;她們經歷過成長的生活方式是和歐美國家的西化程度大都相同,所以乳癌發生率可以預判也和歐美婦女同高,但國內婦女因乳房緻密不易由乳房攝影篩檢出早期沒有鈣化的病疘,所以乳房超音波在乳房篩檢的角色益發重要。不論是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來做篩檢工具,國民健康局都要求合格醫院必須通過認證以維護品質,從醫院設備、洗片本身、操作過程及醫師判讀在在都要求品質精準,以確保國內女性同胞的健康。王秉鐸醫師說,目前在門診中,每天都會遇到第一次來醫院做乳癌篩檢女性朋友;一則以喜,因為經過宣導大家都有了做篩檢的觀念;另一則以憂,因為國內篩檢率還很低,還有許多人沒來做篩檢,希望以後女性朋友都能「定期」做篩檢,讓我們的篩檢率也和歐美一樣的大大提高,結果是讓早期乳癌發現率提高,相對當然乳癌的治療成效也會大大提高。經由政府、婦女同胞及醫療單位的共同努力希望能增加篩檢率及早期乳癌的發現。

年輕乳癌患者惡性程度高 每月自我檢測不可少

年輕乳癌患者惡性程度高 每月自我檢測不可少#子宮內膜癌

目前正當紅的電玩美少女瑤瑤波濤洶湧的美胸在演藝界颳起一陣炫風,由她的爆紅程度來看,民眾對於女性胸前兩點美感的重視程度不容忽視,不過在此同時,知名女歌手阿桑卻因乳癌離開人世,消息突然傳出,廣大歌迷無不傷心嘩然。光田醫院乳房腫瘤外科特診醫師劉榮興表示,乳癌的盛行率介於45歲至65歲之間,但近年來有提早發生的趨勢,且年輕女性罹患乳癌的惡性程度較高、復發率也高,提醒愛美女性在注重胸前兩點的美觀同時,也應該特別注意「內在的健康」。日前院內就有一位年方23歲的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所幸發現得早,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目前預後良好。醫師提醒民眾,如果母親及任一姐妹有乳癌者,其罹患乳癌的機率是常人的五倍,尤其若嗜吃高油脂食物、酗酒、體重過重或曾經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者更應特別注意。劉榮興醫師指出,罹患乳癌的常見症狀包括乳房有無痛、不可移動的硬塊、乳頭凹陷、乳房皮膚有橘皮樣或潰瘍變化、乳頭有部正常分泌物或流血、乳房變形、乳房大小及乳頭高低改變、乳房有超過數週無法癒合的傷口等。為能有效預防乳癌發生,及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一般的婦女平常就應有自我檢查的觀念,應在月經乾淨後的一星期內,停經婦女則自行選擇每個月的一天做自我檢查,包括視診:看看乳頭或表皮是否有凹陷、分泌物,乳暈或表皮是否有產生變化,如紅腫、橘皮樣、濕疹樣或潰瘍等,同時注意兩側乳房是否有對稱,在巡視一遍後,手以繞圈的方式順時鐘方向觸摸乳房所有部位三次,看看是否有異狀。另外,40歲以上的婦女每一年應接受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或自費進行乳房MRI檢查。醫師表示,對於隆乳或曾進行乳房整形手術的女性來說,因不適用乳房X光攝影(可能會夾破填充植入物),改以乳房MRI搭配超音波,能更精準的找出癌症病灶。醫師表示,而年輕的婦女也不要自認為年輕體建而疏於檢查和健康管理,一旦發現身體有異狀時,也不要過度慌張,因為約有80%~90%的乳房腫塊並不是癌症,最好的方法還是立刻到醫院接受更詳細的檢查,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劉榮興醫師指出,雖然近年來政府與醫療院所積極推廣乳癌的預防之道,但仍有許多婦女未警覺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性,因此診斷出罹患乳癌時,多半已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在此要特別強調乳癌檢測的觀念,希望女性多花些時間,關愛兩點的內在健康。

別忽略「亂經」隱藏「子宮內膜癌」警訊

別忽略「亂經」隱藏「子宮內膜癌」警訊#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婦女更年期及停經後,其腫瘤惡性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指出,90%子宮內膜癌患者皆合併有異常陰道出血現象,因此在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的情況下,若有更年期及停經後的異常出血、月經不規則、經期有異常大量血塊等現象時,就應即時就診查明原因。此外,子宮內膜癌其他可能出現的異常症狀還包括,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腹痛、子宮積膿、貧血等,且子宮內膜癌的後期患者體重會無故減輕,但亦有5%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並無特異症狀,只有在例行婦科檢查中發現子宮內膜有增厚的現象。早期在台灣子宮內膜癌比卵巢癌少,不過近年來在飲食西化與生育減少的影響下,子宮內膜癌已有增加趨勢。形成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有:未有生育婦女、不孕或月經不順者、停經年齡延後者(大於52歲)、肥胖之婦女(身體質量指數≧26.5)、卵巢腫瘤而導致動情素未合併黃體素者、糖尿病或高血壓者、使用抗癌藥物Tamoxifen者。直至目前為止,子宮內膜癌仍沒有理想而有效的篩檢方法,不像子宮頸癌可利用子宮頸抹片檢查來篩檢。但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表示,近十幾年來臨床發現,利用『經陰道超音波檢查』來偵測掃描子宮內膜的血流量及厚度,是對子宮內膜癌篩檢與診斷的突破性新方法;若內膜增厚到一定程度,立即採子宮內膜切片也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子宮內視鏡檢查更是近年來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最新利器』,因子宮內視鏡檢查不僅能確定病變的位置和範圍,而且能在內視鏡下做切片檢查,使得子宮內膜瘜肉、子宮內膜肌瘤及子宮內膜癌等更易診斷確定。  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特別提醒中年婦女,飲食方面儘量少吃高脂肪食物與保持不過重身材,乃是防癌重點之一;如過亂經超過2、3個月以上,且藥物治不好時,即應就醫診察以確立病灶。另也呼籲婦女朋友每年固定接受子宮抹片檢查的同時,也可請婦產科醫師為您利用『經陰道超音波檢查』來掃瞄子宮內膜及兩側卵巢,以利早期發現病灶及時治療。

到底該不該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

到底該不該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子宮內膜癌

到底該不該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許多人在門診會很疑惑的問:「長期服用荷爾蒙不是會致癌嗎?」因而質疑為何還要長期服用荷爾蒙?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指出,對於患有嚴重更年期症狀的婦女,服用荷爾蒙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許多更年期婦女長期因為熱潮紅、心悸、失眠而嚴重影響生活,甚至產生精神的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荷爾蒙補充以後,這些症狀都能豁然而癒或是減輕到最低的程度,也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因此女性荷爾蒙對他們而言是必需的補充品。有些因為更年期陰道炎和尿道炎所苦的婦女,也能在補充荷爾蒙以後減少頻尿、白帶、或是局部搔癢不是的症狀,使得生活品質得到良好的改善。對於沒有更年期症狀的婦女呢?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補充荷爾蒙?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好好的沒有任何不舒服為什麼要長期服藥?周輝政醫師表示,有些人在例行的骨密度檢查之中,發現罹患了厲害的骨質疏鬆症,在醫師建議之下服用了一段時間的荷爾蒙之後,再次的檢查發現骨質不再繼續流失,甚至有些改善,因而對於這樣的結果感到相當的欣慰。更年期許多生理變化並不會表現於外,而是在體內持續不斷的進行,骨質的加速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例子。目前的醫學研究已經獲得強烈的證據證實:更年期婦女長期服用荷爾蒙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甚至改善骨質密度。周輝政醫師把文獻上所報告的,關於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優缺點都加以列出來,讓民眾可做個比較:◎ 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可能的不良影響: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可能會有不舒服的症狀(包括:出血、腹脹、乳房漲痛…等等);需要長期服用藥物(荷爾蒙)。◎ 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可能帶來的優點:減少更年期症狀(熱潮紅、心悸、失眠、盜汗、以及相關的情緒變化或是精神症狀);防止骨質疏鬆;減少掉齒、心臟血管疾病、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更年期陰道炎和尿道炎、減緩皮膚老化、老年癡呆症;提升性生活。以上這些是屬於定性的比較,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會使我們更清晰的看出優缺點的比較。舉例來說,和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有關的乳癌大多屬於惡性程度較少,預後良好的癌細胞,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只要每年接受例行的乳房檢查,長期補充荷爾蒙並不會帶來太多的風險;再從另一方面來說,假設台灣更年期婦女乳癌的發生率大約是十萬分之十左右,假設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百分之三十的乳癌罹患率,那麼所增加的危險不過是十萬分之三,或許比穿過馬路時被酒醉駕車撞到的機會還小。雖然大部份的研究都肯定更年期婦女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的益處遠大於不良的副作用,質疑的聲音並未從此消失。有些學者認為會長期補充荷爾蒙的女性原本就較注重保健,也會在保健人員的指導之下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保持有恆而適量的運動,保持均衡的飲食、並且革除像抽煙、喝酒這些有害健康的習慣;極可能這些保健原則的遵循才是健康和長壽的來源,而非荷爾蒙的作用。即使像醫學這樣講究證據的科學,對於許多事情仍然往往存在著兩面的看法,尤其是牽涉到像「更年期婦女需不需要長期補充荷爾蒙」這種龐大的預防保健措施。因此使用荷爾蒙的優缺點,更必須被詳細評估,也必須視個人的體質或是健康狀況來決定。周輝政醫師建議,當女性考慮長期使用荷爾蒙時,應先和醫師討論各種狀況並且評估自己適不適合使用。以下幾項家庭作業,可將自己使用前和使用後的各種狀況記錄下來,包括:1.服用前先記錄自己的更年期症狀發生的情形和嚴重的程度。2.記錄自己是否有任何不適合使用荷爾蒙的疾病或是症狀。3.服用荷爾蒙以後有沒有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或是副作用?4.服用荷爾蒙後更年期的症狀是否改善?有哪些症狀明顯改善?哪些症狀的改善不明顯?5.心裡任何相關的疑慮。有了這些記錄,更方便您和醫師互相討論。醫師也更能了解您適不適合使用荷爾蒙以及服用荷爾蒙前後的改變,找出最合適您的補充方式,並注意到可能的異常現象,讓您的健康得到最好的保障。

女性更年期停經後出血!回春現象?

女性更年期停經後出血!回春現象?#子宮內膜癌

婦女在更年期停經一年以後,再出現陰道出血,常被國人所忽視而誤認為青春再回的徵象。其出血的情況可能只有暗褐色分泌物而已,但厲害時也會排出鮮血或血塊。停經後的出血通常是指子宮本身或子宮頸出血,也可能從陰道、外陰、卵巢、輸卵管、尿道、膀胱來的;痔瘡或胃腸道病變所引起的肛門出血,有時也會被誤認為停經後的陰道出血。臺安醫院婦產科-徐弘治醫師提醒,這些異常出血有可能是因惡性腫瘤所引起的,大意不得,應該馬上去看婦產科醫師,查個水落石出。徐弘治醫師表示,停經後陰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如下:(一)非婦科原因所引起的出血如常被誤認的血尿及肛門出血,需仔細問診,並借助於大、小便、膀胱鏡、大腸鏡的檢查來加以鑑別診斷。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白血病(血癌)、紫斑病,或目前正接受抗凝血劑治療,或是B型肝炎帶原者併發肝硬化或肝功能不良而無法代謝體內的雌激素,也會引起子宮出血,從病史及血液檢查可以診斷。(二)因下列婦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外陰癌或其他外陰的病變,局部的切片檢查可得到診斷。‧萎縮性陰道炎、原發性或轉移性的陰道癌,藉著陰道鏡及切片檢查可以做到完善的評估。‧子宮頸息肉、子宮頸癌及其癌前的病變,藉子宮頸抹片的篩檢、陰道鏡切片檢查,可以得到答案。‧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萎縮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癌、惡性子宮肉瘤、卵巢癌或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甚至輸卵管癌,藉超音波檢查,可以看出這些器官是否長瘤?子宮內膜是否增生肥厚?如內膜厚度少於四毫米當屬正常,超過九毫米可能已開始增生。需藉子宮鏡及子宮內膜切片檢查來確認。值得一提的是停經婦女在接受荷爾蒙─雌激素及黃體素的補充治療時,也常會引起出血。徐醫師指出,良性的子宮頸炎可以藥物局部治療,或以電燒、冷凍、雷射治療。子宮頸或內膜的息肉、子宮頸癌前病變需加以切除;萎縮性病變需補充荷爾蒙。若因荷爾蒙補充療法引起的出血,需調整劑量及其使用方法。如果是婦癌,就需住院做手術前的全身檢查、癌病分期的確定,然後接受根除手術治療;需要的話,術後的放射線或抗癌藥物的治療都要接著做。至於非婦科毛病引起的出血,需會診各科專任醫師加以檢查與治療。一般而言,停經後出血的毛病經仔細檢查與治療,其預後的情形都算不錯。當然癌病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療效也相當好。

女性減肥、防曬過度 易得骨質疏鬆症

女性減肥、防曬過度 易得骨質疏鬆症#子宮內膜癌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會導致骨骼的脆弱,結果使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增加。一般而言,人的骨密度在三十至三十五歲時達到巔峰,以後便開始走下坡。奇美醫院骨科主任-陳伯毅醫師表示,女性因為懷孕生子、較少運動、減肥節食、營養不良,在三十五歲以前沒有達到較高的骨密度﹙成年女性骨質較同年男性為低﹚,也可能因為疾病長期服用藥物﹙例如利尿劑、抗癲癇藥、類固醇、甲狀腺素、肝素、化學治療等﹚,或卵巢病變、停經後,女性荷爾蒙下降,導致骨質快速流失,較男性易患有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容易衍生許多併發症,包括跌倒易產生骨折﹙髖部、腕部、胸腰部脊椎﹚、外觀變形﹙駝背、脊椎側彎、身高變矮﹚、瀰漫性背痛、肌肉衰弱、活動性降低、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行動不便造成與社會疏離、高死亡率。骨質疏鬆症常是無聲無息地進行著,毫無預警。有時病人已出現自發性的骨折但可能仍無任何症狀。臨床上病人大多因突發性之骨折引起劇痛而求醫。近十年來台灣的流行病調查統計發現:65歲以上之城市婦女,19%已有一節以上之脊椎壓迫性骨折,依全民健保資料顯示,65歲以上女性每年髖部骨折約為3500例﹙男性則約為2500例﹚。發生髖部骨折的年長者,一年內的死亡率約為15%﹙約等於乳癌3、4期的死亡率﹚,死因則以長期臥床引發的感染為主。若依目前台灣婦女平均壽命為78.3歲而言,大約三分之一的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的原則是:(一)在發生骨折前正確診斷出骨質疏鬆,並找出可以治療的導致骨質快速流失的原因(二)降低骨質流失速率(三)積極治療和預防骨折(四)以復健方法增進患者生活品質因為至今仍無一個安全又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已經疏鬆的骨骼回復到原有的骨質密度,因此陳伯毅醫師建議,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改善日常生活中抽煙、酗酒、過度飲用咖啡的習性、要多運動﹙輕度負重運動,如散步、跑步、游泳、騎腳踏車均可﹚、有適當的日曬﹙一天當中十多分鐘的日照就夠了﹚,注重飲食中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的攝取,攝取較習慣上為高量的鈣質對骨質是有幫助的,成人女性每日攝取量為1000mg,停經後則增加到1500mg。有些疾病會導致骨質不正常的流失而致極度骨質疏鬆,例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性腺功能低下、庫欣氏﹙Cushing’s syndrome﹚症候群、胃腸吸收不良等,診斷並治療這些疾病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確認病患所使用藥物是否造成骨質流失的副作用,改善或停止使用這些藥物也是很重要的。陳伯毅醫師說明,目前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主要有雌激素﹙Estrogen﹚Fosamax、Evista、Miacalcic、Forteo等。以往雌激素是用於防止停經後婦女骨質流失的首選藥物,但有研究顯示長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增加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乳癌和因血栓導致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生率。因此醫師應與病患共同討論使用雌激素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利弊得失,再行選擇適當療法。婦女在接受雌激素治療時應常規地作乳房檢查,包括自我檢查乳房、乳房X光攝影和超音波檢查,並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甚至病理切片檢查。其他如活性維生素D,由於年老婦女飲食減少,少曬太陽,活性維生素D較易缺乏,不利鈣質吸收,應經常補充,並追蹤血鈣以防高血鈣症的發生。年長者因為動作慢、反應慢、視力不好,容易跌倒。據統計大部分的老人跌倒骨折多發生在家中或居室內,故居家環境內必須注意照明是否充足,是否有可能引致跌倒的不良設施需要改善,在衛浴空間裏必須防滑,且設有可供抓握的扶手。年長女性也可能在起身時因自主神經失調造成姿態性低血壓而發生跌倒,必須給予教導,儘可能避免使用可能影響行動、反應和姿態性低血壓的藥物。一旦發生骨折,應儘早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診斷、對骨折的正確瞭解和妥善治療,積極復健,避免感染和心肺併發症,才能增進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