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受傷,有些人感覺不是那麼痛還可以忍耐,但有些人卻痛得唉唉叫,最近有研究發現,天生怕痛可能是真的喔!
一樣是受傷,有些人感覺不是那麼痛還可以忍耐,但有些人卻痛得唉唉叫,最近有研究發現,天生怕痛可能是真的喔!
因疾病而長年倚坐輪椅的雪莉,曾因言語霸凌與歧視感到極大困擾,甚至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著,反正在大家眼裡我就是個怪物⋯⋯」直到高中老師開啟她與同學互動的機會,也遇到了願意理解、無私付出的朋友們,人生才因為他們的陪伴變得更加美好。
台灣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6日登場,無論你要投誰,記得學會放鬆,以免「選舉症候群」上身!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調查發現,選舉是為民眾帶來巨大壓力的成因之一,其中受到社群媒體影響最大,並建議「5招」可幫助調適身心壓力。
大家都會抱著遲疑、內疚的口氣尋求同溫層:「如果可以,我其實一點都不想生小孩,有人跟我一樣嗎?」、「有人跟我一樣,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愛小孩嗎?」小心翼翼的說出心聲,就像是做錯事怕被人發現一樣,羞愧又痛苦。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躁鬱症患者症狀包含情緒失調,許多人常與憂鬱症混淆,要怎麼分辨?台灣精神醫學會表示,躁鬱症不一定會憂鬱,卻一定有輕躁或躁症的症狀發作,可用「1關鍵」來分辨;且依研究指出,一生中若逢「這3個」年齡,要當心是躁鬱症的高峰發病期。
頸部腫大、呼吸困難,一吃東西就容易嗆到,可能是甲狀腺疾病造成!48歲的王先生因為妻子罹患甲狀腺癌,自己也安排了甲狀腺相關檢查,卻發現右側甲狀腺有一個約1公分的結節。
中風後的68歲陳伯伯,在太太陪伴下到醫院復健,治療師跟陳伯伯打招呼,陳伯伯便克制不住大聲啜泣,弄得一旁的太太十分尷尬,小聲地跟治療師說:「先生中風後,不管碰到什麼事情,都很容易哭,連上次去參加喜宴,也哭得引人側目,想請這是憂鬱症嗎?該怎麼辦呢?」
隨著9月開學季的展開,孩子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會在學校裡度過,此時孩子開始接觸到許多不同於家庭內的人事物及刺激,並在知識與人際互動的過程中成長,更經歷著身心方面的變化,學齡孩童正值發展責任感及探索自我認同的階段,父母親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這段奠定未來發展基礎的時刻,也顯出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