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8旬翁發燒、嘔吐 竟是李斯特菌感染

8旬翁發燒、嘔吐 竟是李斯特菌感染#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李斯特菌症確定病例,80多歲老翁去年12月下旬因發燒、嘔吐症狀就醫,後續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經通報檢驗確診為李斯特菌症。目前個案症狀已逐漸改善,住院治療中。感染高風險群 以65歲以上為主疾管署表示,個案有中風病史,近期無旅遊史,平時三餐均以自家烹煮之熟食為主,發病前曾食用過以生魚醃漬的自製魚罐頭,感染源尚待釐清。目前個案相關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加強個案家屬手部、飲食衛生等衛教宣導,將持續追蹤接觸者健康情形。依據資料顯示,國內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以65歲以上長者為主,其次為45歲到64歲族群,另有少數母子垂直感染案例。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免疫力正常者不易受李斯特菌感染,或感染後僅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但年長者、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則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李斯特菌需加熱到72度才能殺死李斯特菌症主要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在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李斯特菌於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能殺死,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就是做好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生食,牛肉、豬肉、禽肉或魚肉等肉類及蔬菜應煮熟,處理生熟食使用不同器具,處理生食後洗淨雙手及器具,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乳製品,分切瓜果後儘早食用,避免食用冷藏超過保存期限的食物。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網購食品煮熟再吃 免於食物中毒風險

網購食品煮熟再吃 免於食物中毒風險#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網購時代到來,當心不慎吃下有害微生物!網路購物營業額屢創新高,近5年平均每年成長7.5%,而食品飲料類占有率約12%,但網購食品可能會買到假貨。近年國內外均曾發生,民眾疑似食用網購食品導致食品中毒案件,造成民眾的健康危害及社會負擔。食物汙染源病菌 多可在70度高溫殺死根據統計顯示,2016年食品中毒通報案例中,前3名依序為仙人掌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上述3種汙染源在超過攝氏70℃高溫下便會死亡。若要避免食物中毒,把食物煮熟是最好的方法。食品藥物管制署提醒,保存溫度應注意,熱存溫度需高於60℃,冷藏溫度需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為了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而產生毒素,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勿放置超過1小時。收到食品應檢視狀態 適當保存此外,民眾對購買食用網路食品應有更深的了解與認識,追求便利外更應注意可能潛藏的微生物風險。製造廠商環境衛生、使用原料、製作流程、儲存條件及運送通路等因素,均關係消費者拿到的產品品質。食藥署呼籲,民眾選購網路食品前,應選擇信譽良好的網路平台或賣家。收到貨品時,應立刻檢視包裝完整性及內容物狀態,並妥善保存及烹調,至於買回即食產品後,應盡速食用,才能確保飲食安全。(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9期資料)

食物微波產生毒素?科學角度破迷思

食物微波產生毒素?科學角度破迷思#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說食物微波後會產生毒素,而且還會殘留放射性物質,這是真的嗎?雖然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但是能量弱,在正確使用微波爐的情況下,食物並不會產生毒素或殘留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微波使水份高頻率震動 產生熱能食藥署闢謠專區資料顯示,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約為2.45 GHz,屬於非游離輻射能,能量較弱。微波是利用食物中含有許多極性分子(例如水),微波接觸食物時,食物中的水會因為電場方向不斷改變而以每秒約25億次的高頻率震動,使得分子和分子間不斷來回碰撞而彼此摩擦,因此產生熱能,使食物內外同時受到加熱,縮短烹調時間。由於微波的能量非常低,釋放的能量僅足夠使極性分子產生旋轉、震動,無法改變其組成,所以微波只會使部分的水分因為熱能而蒸散,而不會造成食物本質的改變,便不會有毒素產生,也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的問題。忌過度密封、金屬容器 注意耐熱溫度使用微波爐常見食品過度密封,導致壓力不均而產生爆炸或噴濺,可在加熱時留小氣孔。帶殼雞蛋水蒸氣聚集在蛋殼內,易受熱膨脹爆裂,不宜以微波爐加熱。容器材質選擇不佳,金屬容器會反射微波,易產生電弧效應造成火花,可能損壞爐內的微波產生器,塑膠和紙容器中蠟膜的耐熱溫度有限,應避免不耐熱材質溶出化學物質,影響健康。食藥署提醒,使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時,要注意食品與容器中不可有金屬,錫箔紙也不行。若使用塑膠容器或保鮮膜,應注意其耐熱溫度超過130℃,避免塑膠中有害物質溶出。使用微波爐時,應保持50公分以上的安全距離,可使電磁波殘餘量趨近於零。

驚!逾千公斤食品過期 元貝都發霉

驚!逾千公斤食品過期 元貝都發霉#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衛生局接獲民眾申訴,平衡食品有限公司涉嫌販售過期食品、竄改有效日期,以及販售不明來源香菇、冬菇,通報臺北市調查處聯合前往稽查。查獲涉嫌販售來源不明卻標示產地韓國,並加以販售的香菇等計13品項,違規貯存逾期或未標示有效日期產品計16項、全數29項共約4888.5公斤當場封存並移請檢調偵辦。蠔油、麵等產品逾期 總量逾2千公斤現場發現該公司疑似將來源不明香菇,標示產地為韓國出貨,封存未能佐證產地來源香菇2810.9公斤。現場還查獲逾期及發霉產品「元貝」、「熊貓牌鮮味蠔油」、「蝦味麵」及「萬家香壺底油」等及外箱未有中文標示產品總計16品項,封存2077.6公斤。衛生局展開第2波調查,進一步追溯源頭,後續將約請業者到局進一步釐清是否仍有其他違規產品。至目前該業者尚未提具販售產品明確進貨來源及數量,業者應暫停作業及停止販售,另整理出相關名單通報給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進行查核。若有未食產品 建議暫停使用貯存逾有效日期食品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販售標示不實食品處新臺幣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呼籲食品及餐飲業者若向平衡公司進貨產品,建議暫停使用,確保消費者飲食權益。衛生局重申,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倘發現產品有危害衛生安全時,應主動停止製造、加工、販賣及辦理回收,並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切莫心存僥倖,若查獲仍販售問題產品,將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流動清水多沖洗 蔬果農藥不殘留

流動清水多沖洗 蔬果農藥不殘留#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今許多人追崇速食、美食主義,但是享受美食時,常常只注意到食物料理得是否美味,卻忘了檢視食材本身。水果蔬菜作為體內的清道夫,是大多數人認可的健康食材,但是食材本身品質是否合乎標準,需要嚴格把關。食品保安官 為蔬果農藥殘留把關臺北市成立「食品保安官」,近期針對果菜批發市場場外交易,於11月5日調派市場處及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現場勘查,發現場外交易蔬果來源多為批發市場。經清查,第一及第二果菜批發市場周邊共有104個攤販,將安排跨局處聯合稽查,除進行產品溯源外,並抽驗產品檢驗殘留農藥,以確保食的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每年訂有生鮮蔬果專案抽驗計畫,針對市售蔬果殘留農藥,每月定期於批發市場、一般蔬果零售業者、超市及大賣場進行抽驗。臺北市衛生局針對果菜批發市場每月隨機抽驗242件蔬果,有6件殘留農藥不合格,不合格率2.5%,且未檢出公告禁用農藥,民眾勿過度恐慌。多沖洗、炒菜開鍋蓋 減低農藥殘留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106年1至10月果菜市場交易量556,805公噸,以生化法快篩進場蔬果 75,244件的農藥殘留,其中47件生化法快篩抑制率大於35%,當場扣留銷毀、禁止進場交易,再交由實驗室複驗,仍有24件不合格,不合格率小於1%。臺北市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提醒,食用或烹調蔬果前,簡易先以流動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有助去除殘餘農藥。一般消費大眾亦可烹煮、選擇當季蔬果,來減低農藥殘留。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亦可促使農藥隨蒸氣揮散。

金針殘留漂白物?QRcode可追溯

金針殘留漂白物?QRcode可追溯#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金針乾」是家常料理中常見的食材,每年夏末秋初是金針花盛開時期,早期「金針乾」為了保色防腐,都會以一種漂白劑──亞硫酸鹽浸泡以達目的。我國使用限量標準為1公斤的金針乾二氧化硫殘留量應在4克以下,但因殘留量均勻控制困難,加上業者摻雜含量不符限量標準,許多消費者甚至引起呼吸道過敏反應,加上金針製成乾之後可以置放較久的時間,因此烹飪時即便變質也無法透過視覺發現。針對此類食安問題,食藥署也訂定3大管理策略,期望能保護買賣雙方,共同達到食品安全原則。鼓勵合法 打擊不法3策略為降低市售金針乾製品二氧化硫殘留對民眾健康危害,食藥署自101年起聯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以及各地方政府,成立「金針乾製品聯合輔導抽驗小組」,配合金針產季加強源頭加工業者與盤商管理,並由各縣市政府針對轄內金針乾製品高風險販售業,加強輔導與稽查抽驗。另外,為降低金針乾製品不合格率過高問題,食藥署擬定「鼓勵合法,打擊不法」策略,包括:1) 開發無硫及安全金針加工技術並輔導農民使用。2) 提供二氧化硫快篩檢驗法用於產品品保管理。3) 鼓勵使用「台灣金針標章」與生產追溯二維條碼,建立合格金針品牌形象。加強源頭查核、追蹤食品安全食藥署因應管理規範,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從源頭加工業者、流通盤商至下游供餐業者全面查核。經中央與地方衛政共同合作,金針乾製品合格率由101年57.7%,逐年提升至105年88.4%。食藥署等衛生機關,將持續監測市售金針產品,強化源頭管理、協助農政機關推動金針加工業者,申請使用生產追溯二維條碼,確保民眾食用安全。

冰塊生菌數超標 一芳、茶湯會都中標

冰塊生菌數超標 一芳、茶湯會都中標#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手搖飲旺季又到了,連日高溫讓不少人喜歡在飯後來一杯清涼飲品,為維護民眾食用飲冰品的衛生安全,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完成196件產品檢驗,其中11件食用冰塊、1件茶飲及1件刨冰經複驗結果與規定不符,不合格名單中赫見知名連鎖飲料店comebuy、茶湯會、一芳、路易莎及丹堤咖啡、coco都在此列。衛生狀況不佳可開罰300萬以下罰鍰食品藥物管理科劉君豪科長說明,196件產品檢驗中,177件產品檢驗結果與規定相符,合格率為90.3%。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為飲冰品的衛生指標,超過標準即表示飲冰品在製作過程中衛生狀況不佳,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以下罰鍰。衛生局指出,可能原因包括場所、設施及設備不潔、原材料儲存不當、水質管理不良、製備過程不當、人員衛生不良或盛裝容器不潔等。衛生局呼籲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保障民眾食用飲冰品衛生安全。冷凍在攝氏–18度以下、冷藏在攝氏7度以下夏天氣溫高、悶熱潮濕容易生細菌,只要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就有可能讓細菌大量孳生。衛生局強調,購買冰品時應注意不買冷凍、冷藏溫度不足的產品,冰櫃冷凍溫度須維持攝氏–18度以下、冷藏溫度更應該維持在攝氏7度以下。買回家儲存食物在冰箱時,冷藏及冷凍的溫度也要在7度及–18度以下,以確保冰品安全。 

生鮮食物怎麼吃才安全?

生鮮食物怎麼吃才安全?#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新聞媒體不斷報導食品安全問題,有假油、農藥汙染、塑化劑等問題,有機食品於是大行其道,也有很多專家建議自己烹調比較保險。怎麼吃才安全?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我們的食物不可能一塵不染。其中有些必須絕對避免,但大多只要不過量,對人體並沒有危害。台灣政治人物常過度誇大食品安全問題,加上新聞媒體大量報導,造成民眾恐慌。我們必須客觀判斷,不要完全相信太誇張的報導,也不要還沒吃就先把自己嚇死了。生鮮食物生鮮而未經煮熟的食物一定含有一些可能有害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原則上,應該以煮熟為宜。一般民眾常有生鮮食物比較好吃或比較補的觀念,卻忽略有時太生鮮的東西反而容易致病。原則上,在衛生不良地區,必須避免吃到所有沒有經過煮熟的食物。以下介紹一些食材的潛在問題:• 蔬菜/蔬菜有時會被寄生蟲卵汙染,台灣常見的是非洲大蝸牛身上的廣東住血線蟲,還有蛔蟲、鉤蟲等其他寄生蟲,一般蔬菜也可能有農藥汙染。如果用大量清水清洗,可減少威脅。一般情形下,吃生菜沙拉的危險性很低,並不建議絕對避免。例外的是到衛生不良地區旅遊、到腸道出血性大腸炎的大腸桿菌流行地區、白血球低下患者、接受化學治療病人,建議都不碰生菜。• 豬肉/生豬肉主要的問題是豬肉絛蟲,其蟲卵可於小腸孵化,幼蟲跑到各種器官可造成囊蟲病。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有吃生豬肉的習慣,曾有台灣民眾在這些地區罹病。原則上,豬肉都要全熟才吃。• 牛肉/牛肉可能有牛肉絛蟲,會造成腸道感染。在衛生良好地區,即使吃沒有熟透的牛排也很少出現病例,並不建議牛肉全熟才可以吃。在衛生不良地區,則少碰生牛肉。• 魚肉/生魚片這類食物,如果冷藏不當,會導致細菌性腸炎,尤其腸炎弧菌。衛生良好的高級餐館,則沒有這種問題。不可吃淡水魚生魚片,常有中華肝吸蟲等寄生蟲的問題。海水魚有海獸胃線蟲(Anisakis)一種可能對人類致病的寄生蟲,台灣並未出現過病例。另外像鮭魚這類生活史有部分在淡水的魚,有可能帶有絛蟲等寄生蟲,但經過冷凍處理就沒問題。原則上,吃海水魚生魚片必須注意衛生條件,並不需要絕對避免。• 蛋/可能有引起腸胃炎的沙門氏菌、曲狀桿菌,也有禽流感的問題。成人對於腸胃炎的抵抗力較高,不太可能因為吃生蛋引起腸胃炎,除非是免疫功能不全病患。世界上從未有吃生蛋罹患禽流感的事例,所以筆者認為不需要避免進食生蛋。至於每次有禽流感疫情,就有台灣專家建議不要吃提拉米蘇,那是無稽之談。(本文摘自/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原水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