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到哪都塞車⋯平日工作、熬夜、運動時,很多人習慣買瓶能量飲料來喝,因為裡面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等提神成分。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喝能量飲料只能短暫提神,不代表可以解除疲勞,尤其是「這6類人」攝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放暑假了,到哪都塞車⋯平日工作、熬夜、運動時,很多人習慣買瓶能量飲料來喝,因為裡面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等提神成分。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喝能量飲料只能短暫提神,不代表可以解除疲勞,尤其是「這6類人」攝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過勞」表示工作過度勞累、工作量太多或是工時太長的情形,常會造成生理及心理疾病,因此平常就要調整身心狀態。擁有超過19年的臨床經驗、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運動醫學中心的首席運動防護教練山田知生,於《史丹佛大學 最強身心鍛鍊術》一書中,結合腦科學、心理學、運動醫學、人體力學與營養學,分享緩解身心疲勞的方法,幫助讀者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否也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明明有睡飽,卻還是感到疲勞?常會感到身體不舒服,但找不出明確病因?或是突然冒出大顆痘痘,擦什麼保養品都沒用?其實,那是因為身體呈現「慢性發炎」狀態。醫師提醒,定期清理身體的垃圾桶、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便能確保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使身體有足夠的空間容忍發炎反應。
冬天一到,你也會碰到什麼都「來電」嗎?近日連夜低溫,讓靜電問題更嚴重,不管是穿毛衣、抱寵物,甚至是開門、和朋友見面握手也不小心有電波交流!醫師提醒,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靜電反應」,但對於為什麼靜電會發生、如何預防靜電等問題卻不太了解,提供以下生活小知識解答!
31歲林小姐一開始只覺得自己容易疲勞,但後來有一天只是到附近超商買個菜,居然讓她累到需要休息好幾天,才有體力進行下個行程。就醫檢測才發現是因強烈麩質不耐,引發身體「乳糜瀉」反應,導致脹氣、消化問題、嚴重疲勞、營養不良和貧血等狀況。
「我真的不是偷懶,我一早起來就頭昏腦脹、渾身都痛,感到好疲倦。」明明這裡痛、那裡痛,痛到生不如死,連拿起梳子梳頭髮、爬一層樓梯,都沒有力氣,大腦有如一團迷霧,記憶力、專注力都不好,但不管是做抽血、影像檢查,都找不出東痛西痛的原因,常常被誤會是無病呻吟、沒病裝病想偷懶,這幾乎是所有纖維肌痛症病友經常面臨的困境。
45歲的陳先生近半年來發現自己明顯容易疲憊,本以為是工作繁重「爆肝」,自己買保肝藥服用卻不見好轉,發現不對勁才就醫,竟發現已是第4期的重度慢性腎臟病!很多人以為疲倦是肝功能不好,醫師提醒,腎臟病引發疲倦的個案其實更多。
常常感覺疲勞、骨痛、食慾下降嗎?這可能並非工作勞累惹的禍,而是骨髓纖維化在作怪!在台灣,骨髓纖維化每年罹病的人數雖不多,但極容易被忽略、也有惡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可能!因症狀不易判斷,常見如:疲倦、有飽足感、盜汗、搔癢等,容易被誤認是腸胃不適或勞累所造成,民眾往往因而延誤就醫造成疾病惡化,導致中、高風險群病患中位存活期不足5年,其嚴重性不容忽視!9月適逢骨髓增生性腫瘤日,為提升民眾對骨髓纖維化的了解,林口長庚血液科郭明宗醫師提醒,民眾如長期出現上述症狀,應盡速求診評估是否為疾病前兆,以免忽略小症狀、造成健康大問題。 然而,骨髓纖維化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有7成患者會在用藥5年內產生抗藥性或副作用而中斷療程,是臨床治療上一大限制。郭明宗醫師指出,由於治療方式持續革新,近年來國際間陸續發展療效更佳且可精準抑制變異基因的新型標靶藥物,在臨床治療上適用性更高。這類藥物不僅可改善既有藥物的副作用、更能有效減少脾臟體積並減緩骨髓纖維化導致的身體不適症狀。期望未來有機會納入健保,成為骨髓纖維化治療新利器,提供病友更多元、安全的治療選擇。 (圖/林口長庚血液科 郭明宗醫師) 盜汗、疲倦藏危機! 20%患者惡化成血癌、平均存活期僅5年 醫籲:10大症狀切勿掉以輕心 台大醫院血液科林建嶔醫師說明,民眾對骨髓纖維化認知度有限,且前期症狀不易判斷,容易忽略而延誤就醫。骨髓纖維化大多為後天造血細胞的基因突變所導致,會使患者原有造血系統失常、脾臟因代償性造血而增大,另外體內會產生很多不正常的細胞激素進而產生各種不舒服的症狀。 骨髓纖維化常見十大症狀包括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不佳、易有飽足感、疲勞、骨頭疼痛、發燒、搔癢、腹部不適、體重下降,嚴重甚至會因皮膚搔癢等引發睡眠障礙,連帶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加重身心負擔。然而前述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混淆,因此,林建嶔醫師建議,如中高齡民眾觀察到自身長期有此類症狀,切勿掉以輕心、應盡速就醫尋求協助,臨床上骨髓纖維化的病人據統計有約10%-20%患者會因未能即時獲得治療而惡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導致致死風險驟升,加上現有治療選擇有限,導致骨髓纖維化患者平均存活期僅3.5~5年,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圖/台大醫院血液科 林建嶔醫師) 骨髓纖維化治療陷困境!移植風險高、標靶藥物選擇少 患者病情惡化卻無藥可用 一旦罹患骨髓纖維化,便需要依靠穩定治療控制疾病進程,而目前唯一根治方式為異體骨髓移植,但因風險高、且需考量患者年齡、病況與匹配合適捐贈者,使得許多患者無法接受此治療,其餘治療選擇則包括口服化療藥、脾臟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輸血、標靶藥物等。臨床治療上,醫師會優先評估患者狀況是否適合做骨髓移植治療,若無法執行,則以標靶藥物為首要選項,是現階段臨床上可有效減緩病程、醫師也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 雖然標靶藥物治療對患者來說風險較低、負擔較輕,但過去因選擇有限,也造成目前骨髓纖維化患者一旦出現副作用或抗藥性停藥,即面臨無藥可醫的困境!郭明宗醫師說明:「目前一線標靶藥物在減緩症狀上雖有幫助,但衍生副作用如貧血、頭暈、腹瀉、嘔吐、疲勞,時常導致病友不適、中斷治療。」林建嶔醫師也說明,目前第一線的標靶藥物在臨床使用上,患者有可能在2~3年後就會出現藥物效果變差、脾臟變大、不舒服的症狀再度浮現的狀況,然而,過去多數患者僅能以調整現有藥物劑量的方式,只求在可負擔的情況下持續治療,實際上卻無法長期穩定的控制病情,成為骨髓纖維化目前的治療困境。 新型藥增患者希望!減脾臟腫大體積逾3成 醫病期許納健保、爭取多元治療權益 林建嶔醫師分享,過去就曾遇過一名患者服藥2年後陸續出現脾臟腫大、疲勞等症狀,評估後改使用新型藥物進行治療,目前患者反應良好,脾臟慢慢變小,也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期待患者的症狀得以重新獲得改善。林醫師說明:「如今陸續有新型藥物問世,除了可減緩症狀,國外研究更顯示治療後患者脾臟腫大症狀可減少體積逾3成,症狀明顯獲得緩解,且在現有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身上仍有減緩症狀與副作用的效果,擺脫現有治療使用數年後效果陸續減退後、即無藥可用的困境,有望改善病程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成為患者接續治療、活命的希望。」。 9月適逢骨髓增生性腫瘤日,郭明宗醫師期許,除了希望透過衛教持續提升民眾對骨髓纖維化症狀的警覺心,也希望政府單位針對新型治療給付有更多討論,現有骨髓纖維化治療面臨無藥可用困境,雖陸續有新型藥物提供選擇,但考量患者的可負擔性,未來仍希望政府單位關注患者權益、討論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的可能,幫助骨髓纖維化患者減輕負擔、遠離死亡風險,享有多元的治療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