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吃對了嗎?中醫提醒:吃完羊肉爐、薑母鴨口乾舌燥恐太上火,「這種水果」搭鍋物最適合

冬令進補吃對了嗎?中醫提醒:吃完羊肉爐、薑母鴨口乾舌燥恐太上火,「這種水果」搭鍋物最適合#冬令進補

近期天氣轉涼,不少羊肉爐、薑母鴨店家再現排隊潮,但究竟進補是否真的這麼需要?中醫師表示,現代人幾乎是營養過剩,而台灣也沒到那麼冷,如果加上活動量又減少的話,過度進補反而會引發消化不良、便秘等「上火」症狀,吃補應適時搭配富含酵素的水果來平衡腸胃道環境,才是比較好的保健觀念。 翰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近期氣候忽冷忽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化液無法有效分泌使消化系統作用變得緩慢,不少敏感的人已經有腸胃不適現象出現便秘或腸躁等消化問題,以中醫角度來說就是「脾胃不和」。 9成現代人都不需過度進補 周宗翰中醫師指出,現代人其實營養都算足夠,9成人幾乎是不用補的,反而因為平時已經高油、高鹽,但卻缺乏膳食纖維,又因忙碌生活熬夜、缺乏運動,再去吃補反而會產生「外寒內熱」的體質變化。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門診不管是上班族、女性月經調理、更年期或是學生,只要是壓力大、睡眠不足的狀態,幾乎7成都是虛火伴隨實火的體質,若過度進補,女性有經痛的恐怕會更明顯,有些則會長痘痘、口乾舌燥等,這都是上火的表現;特別是女性如果經常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神經長期處於亢奮、慢性勞損的氣滯氣血兩虛、飲食不當造成的身體慢性發炎,或是有子宮肌瘤肌腺症等,更不宜隨意進補。 不過,天涼總想來個鍋物暖暖身,周宗翰中醫師說明,只要以「平補滋陰」為原則,適度透過藥材調整至整體藥性「微溫」還是可以應景吃鍋,要如何健康吃?周宗翰中醫師提供訣竅:鍋物通常都是肉類多,可以多補充金針菇、白菜、杏鮑菇、番茄等蔬菜來平衡,飯後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如奇異果,也能幫忙維持腸胃健康狀態。 綠奇異果富含酵素與膳食纖維,1天2顆維持腸胃平衡狀態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特別是綠奇異果因富含奇異酵素,能幫助蛋白質快速分解,減輕腸胃負擔。此外,其豐富的維他命C,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減少身體發炎機率,且每100公克中,就大約有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一般蔬菜都還多。不管是食補後的營養平衡、平時補充,或是用來改善便秘,綠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選擇。 有些人擔心水果有食性太涼的問題,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奇異果是相當平衡的水果,平時覺得大魚大肉吃太多都能補充,1天吃1~2顆搭配早餐或晚餐後解膩,都可以成為飲食保健的方法;特別是便秘或脹氣的族群,若能在早餐後吃1顆奇異果,其中的奇異酵素,不僅讓白天消化更好,也能補充到應有的膳食纖維。 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現代人有些幾乎不吃蔬菜,隨著秋冬到來更要注重膳食纖維的足夠攝取量,如果真的不愛菜類,至少要透過水果像是奇異果來平衡,不僅能補充好的酵素,更讓腸胃道的消化酶有更好的作用,持續維持腸道健康。 (圖/翰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

感冒早餐吃不下⋯「喝粥」開胃又補氣!中醫盤點「粥品養生」5益處

感冒早餐吃不下⋯「喝粥」開胃又補氣!中醫盤點「粥品養生」5益處#冬令進補

冬天寒冷,早上起床喝一碗熱熱的粥品,暖胃也暖心!喝粥還可以增加食慾及禦寒能力,有防病養身的功效,能降低感冒發生、滋潤喉嚨、補腎氣,是古今中外公認的食療好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御仁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邱媛貞,她介紹喝粥養生的「5大好處」,對於改善便秘、經期不適也有幫助。

有食譜》冬令進補「喝粥」最好!中醫私藏「4道粥品」在家煮粥暖胃

有食譜》冬令進補「喝粥」最好!中醫私藏「4道粥品」在家煮粥暖胃#冬令進補

冬天寒冷,早上起床喝一碗熱熱的粥品,暖胃也暖心!喝粥還可以增加禦寒的能力,預防感冒發生、滋潤喉嚨、補腎氣,但想要隨時享受美味粥品,如何在家煮粥方便又簡單?《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御仁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邱媛貞,她提供4道暖胃驅寒「粥療食譜」,作法配料都幫你準備好了,在家動手煮粥,輕鬆享受冬令進補好滋味。

冬天手腳冰冷怎麼辦?藥師教你「自製泡腳包」加這料:15分鐘就有用

冬天手腳冰冷怎麼辦?藥師教你「自製泡腳包」加這料:15分鐘就有用#冬令進補

近日天氣接連低溫,難免出現手腳冰冷狀況。事實上,手腳冰冷是因為血液循環出問題,當血液循環不佳,加上低氣溫造成末梢血管收縮,身體能量不足就容易手腳冰冷。此時,不妨可以透過「足浴」與「飲食進補」的方式暖身。中醫調養手腳冰冷,主要在於補氣血、活血化瘀,民眾在家也可以自製「泡腳包」,這個冬天也能暖暖過!

有食譜》吃素冬令進補怎麼吃?中醫揭「蔬食進補」4招素補湯抗寒

有食譜》吃素冬令進補怎麼吃?中醫揭「蔬食進補」4招素補湯抗寒#冬令進補

吃素冬天進補該怎麼吃?中醫師指出,吃素者因長期吃蔬食,容易缺乏蛋白質,體質偏寒涼,建議多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和鈣質,可吃堅果、豆類、全穀雜糧等。此外,若想食用「蔬食進補」暖身料理,則可透過煲湯、紅燒、燉煮等方式,搭配藥膳、食材來為冬天儲備能量,中醫師也推薦「4種素補湯底」食譜,讓民眾可在家煲湯補血兼補氣,一起安穩度過寒冬。

有食譜》立冬補冬吃什麼?今年暖冬中醫教你「3道藥膳」改這樣補才對

有食譜》立冬補冬吃什麼?今年暖冬中醫教你「3道藥膳」改這樣補才對#冬令進補

節氣立冬剛過,冬季自此開始,近日薑母鴨、羊肉爐店家也人滿為患。究竟冬令進補該如何吃,才能正確適當的補冬?中醫師提醒,今年暖冬天氣仍然炎熱,不同於以往氣溫驟降,藥膳食補法也與一般補冬策略有所不同,建議可用「平補、涼補」3道食譜來取代溫補,避免造成口乾舌燥、便祕等上火症狀。

冬天吃麻油雞、薑母鴨進補,經痛竟更嚴重!中醫揭「3體質」不適合

冬天吃麻油雞、薑母鴨進補,經痛竟更嚴重!中醫揭「3體質」不適合#冬令進補

48歲王小姐平時容易手腳冰冷,每次生理期時常感嚴重腰痠、腹痛、頭暈,加上年齡已近更年期,每個月生理期逐漸不固定,症狀在冬天更加嚴重,也因此她在冬季頻繁以麻油雞、薑母鴨補身,希望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經痛等情況,但每次食用後,腹痛及頭暈不僅未緩解反而更為明顯。

冬令進補 這些藥和補品不能一起吃

冬令進補 這些藥和補品不能一起吃#冬令進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夜漸長,冷風陣陣,再加上後疫情時期,許多民眾怕冬季疫情再度捲土襲來,想必已開始大啖暖呼呼且滋養心神的食補料理,有些民眾甚至是天天吃,藉此增強免疫力,調養身體。藥食同源是華人社會常見的飲食文化,國人常會將中藥材添加在膳食或菜餚中。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大多會加入薑、當歸或黃耆等中藥材,做為調養身體之用,像是當歸有活血作用,黃耆能補氣、調節免疫功能。為保障民眾食用安全,衛福部公告「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例如生薑、山藥和枸杞,民眾可在賣場或超市購買,直接做為食材使用;而人參跟黃耆則屬於「可供食品使用原料的藥材」,可酌量添加在料理中,僅做為調味輔助之用,不得單一原料使用。不過民眾常忽略這些常見中藥材的使用風險,哪些西藥會與中藥產生交互作用?要如何運用、搭配食材與中藥材?才能兼顧養生又能吃得安心,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以下三大眉角:眉角1:留意正在服用的慢性病藥物慢性病患使用藥食兩用食材前,要留意使用中的藥品或保健類食品及考量自身疾病。例如服用心臟用藥(如digoxin)或降血壓藥-利尿劑(如spironolactone、amiloride、furosemide和hydrochlorothiazide等),若同時食用含甘草的料理,較容易因低血鉀而增加西藥的毒性,或減低降血壓藥的療效;其中furosemide與人參併用則可能會降低利尿效果。另一類降血壓藥品-鈣離子阻斷劑(如nifedipine)與人參併用,恐會提高西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至於服用降血糖藥(如glyburide和glimepiride),併用甘草後,可能會影響血糖控制;併用黃耆、山藥等藥材時,宜注意可能會有增強降血糖的作用。常見的抗凝血藥品(如warfarin)也避免與當歸、生薑和丹參等藥材併用,曾有文獻指出當歸成分中包含香豆素((coumarin),具有類似西藥的藥理作用,若長期服用可能會增加抗凝血作用,增加出血風險。此外,使用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和clopidogrel),長期使用當歸、川芎時,則會加重抗凝血作用,提高出血風險的不良反應。建議服用上述藥品者,應留意食用含有中藥材的料理,了解潛藏的交互作用風險。眉角2:適量攝取食補湯、肉類或沾醬食補湯除了中藥材外,很多人會加入酒、肉類、蔬菜、加工食品或菇類烹調,再配上調味的醬汁,非常美味可口。但美食當下,暗藏許多健康風險。像是食用過量含有酒的食品,容易增加駕駛或操作機械的危險。有些湯頭多為高鈉、高油脂,搭配鹽分高的調味醬,補湯太油太鹹,一餐吃下來熱量不可小覷,易增加身體額外負擔;若過量攝取恐不利三高、腎臟病和痛風患者控制病情。因此在進補時,宜酌量攝取肉類和油脂,選擇少油、低鹽、少加工及高纖維的食材。眉角3:食補前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食補是冬季常見的料理,但吃補也得補對時機與體質。例如孕婦、三高、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患者等,宜先詢問中醫師或西醫師,經過專業評估,確認藥物交互作用及辨明體質後,再調配食用適合的食品,盡量不要自行選用或購買中藥材補身;若有身體不適(如感冒、腸胃不適)或正逢生理期,也不宜進行食補,以免出現反效果或補過頭,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建議民眾生病時宜先詢問醫師或就醫治療,切勿以為食補可以治療疾病,因而錯失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