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5歲的外籍移工M先生,平日於電線電纜公司從事銅線操作員的工作,近2週以來,右眼出現模糊且有異物感的狀況,就醫檢查後發現,其右眼視力退化到0.2,但外觀卻看不出任何傷口,經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有一根銅線穿刺在黃斑部旁邊。經手術移除銅線後,M先生目前持續追蹤後續狀況。
一位35歲的外籍移工M先生,平日於電線電纜公司從事銅線操作員的工作,近2週以來,右眼出現模糊且有異物感的狀況,就醫檢查後發現,其右眼視力退化到0.2,但外觀卻看不出任何傷口,經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有一根銅線穿刺在黃斑部旁邊。經手術移除銅線後,M先生目前持續追蹤後續狀況。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追劇盯平板,現代人操爆眼球的時間不斷延長,有些人直到睡覺前一刻都停不下來。長期近距離看螢幕用眼,讓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年輕人或多或少,喜歡戴隱形眼鏡,更會加重乾眼及疲勞狀況。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雅茹/綜合報導)林口長庚不斷致力落實衛福部「醫病共享決策」,今年更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病患推出長庚衛教機器人Dolly(多莉),它具有全台創新「AI語音雙向對話功能」及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衛教專業資料庫,讓在診間前等候的眼科視力模糊的患者,也能透過語音詢問,聽衛教機器人回答,進行初步衛教,並於門診時與醫師確認疾病相關衛教資訊。打造更完整、連續性的自動化照護醫師看診時間有限、每天有眾多看診患者人潮,無法在有限的看診時間內完整理解,認知差異大,因此針對醫院病歷改造、醫師臨床決策輔助系統、智慧化醫療、大數據應用中心,以醫病共享、智慧醫療為起點,並以眼科患者方便獲取資訊方式–「AI語音雙向互動」功能,開創出全新照護系統。黃奕修醫師表示,多年治療一直致力於打造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自動化照護」,希望使患者獲得到醫療照護不僅只有看診時的幾分鐘,而應能更完整、連續性的照護。尤其黃斑部病變患者本身即視力較不佳、進診間常常又必須進行散瞳檢查,因此在進行疾病衛教時,如果能夠以用「聽」而非「看」的方式進行,對病患十分有助益。視野扭曲變形、出現黑影等症狀是致盲的主因之一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常見視力模糊、視野扭曲變形、視野出現黑影等症狀,是致盲的主因之一,建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且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可避免失明危機,讓血管恢復功能視力獲得改善。黃奕修主任進一步說明,機器人Dolly除了能夠幫助患者問題找到解答之外,此一智慧醫療平台還包含風險評估檢測,能夠協助找出高風險患者,使其能及時就診治療,此平台上線後,已透過風險評估檢測,包含糖尿病黃斑部病變(DME)高風險計算及視網膜影像AI輔助系統,幫助醫師確認高風險患者,轉診的後續治療,加以落實近年來政府力推之分級治療政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科醫師發現9歲的小乖視力不良,建議點散瞳劑治療,並提醒家長要定期回診追蹤。但家長擔心,長期使用散瞳劑會不會導致青光眼甚至會傷害腦部神經呢?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專任黃柔蓁主治醫師,為大家解惑。檢查視網膜、術後止痛、控制近視 皆可能使用到散瞳劑黃柔蓁醫師說明,使用散瞳劑時,較需擔心的副作用是眼壓升高。因為當瞳孔放大時,眼球前房隅角比較狹窄的人,前房水排出路徑也會被壓縮,導致眼壓上升,但較易好發於年長、身材嬌小的女性,幾乎不會發生在孩童身上;若家長還是擔心,回診時可請醫師檢查孩子的眼壓。一般而言,眼科醫師開立散瞳劑的原因有3種:1) 檢查視網膜或開刀時放大瞳孔/臨床上檢查視網膜時,為了讓病患眼睛遇到強光不會縮瞳,會請患者點散瞳劑,讓瞳孔放大。2) 止痛/散瞳劑還有放鬆睫狀肌的效果,因此可用於開刀後、眼睛發炎的患者,降低疼痛。3) 控制近視/長效型散瞳劑被證實可降低眼軸生長,預防近視惡化。其中,長效型散瞳劑與短效型散瞳劑的區別在於「可持續放大瞳孔的時間」。長效型成分含Atropine(阿脫品),可持續放大瞳孔約2週,主要用於預防兒童近視惡化;而短效型成分包括Tropicamide、Phenylephrine、Cyclogyl,效力可持續4至12小時,可暫時放鬆眼部睫狀肌,使孩童接受電腦驗光時獲得真實度數。長效型散瞳劑畏光、近距離看不清 可與醫師討論使用低濃度散瞳劑黃柔蓁醫師說明,目前針對預防兒童近視加深所開立的長效型散瞳劑,最常見的成分及濃度為0.125%Atropine,大部分兒童使用後往往會出現畏光、近距離視野模糊的現象。不過,若將此成分再稀釋10倍,也就是0.0125%Atropine,既能預防近視惡化,也可減輕畏光及近距離模糊的症狀,家長可向醫師詢問,是否能使用低濃度散瞳劑,也就是單支(無防腐劑)小包裝的0.01%Atropine製劑。但是當低濃度散瞳劑無法控制近視效果時,醫師通常會建議提高散瞳劑濃度,就需要和家長進一步討論。使用散瞳劑 在戶外或陽光強時須注意戴太陽眼鏡黃柔蓁醫師提醒,孩童使用散瞳劑時,因瞳孔放大,紫外線更容易進入眼睛,家長須提醒孩子,戶外活動或陽光強烈時戴上太陽眼鏡。若平時已戴眼鏡,可考慮使用遇到紫外線會自動變色的眼鏡,並且培養「看遠不看近」的習慣,例如保持良好閱讀姿勢,不要近距離看書或畫圖,或避免長時間盯著3C螢幕等。(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86期資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小琪白天上班、晚上又參加活動,戴隱形眼鏡時間越來越長,眼睛常常酸痛,甚至乾澀到張不開,只能瞇瞇眼來看人。她想買人工淚液來改善,但走進藥粧店,琳瑯滿目的產品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別太常點人工淚液當保養 常見的2大迷思民眾感覺眼睛乾澀不舒服時,多半會自行購買人工淚液,希望藉此舒緩症狀,但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購買前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確認何種成分、用法最符合實際需求,並及早發現自己的狀況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以下將說明使用人工淚液最常見的2項迷思。迷思1)可每天點人工淚液當「保養」嗎?人工淚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保濕劑、增稠劑,有助於短暫維持眼睛濕潤,市售種類大致可分為「單次使用」與「多次使用」2種。單次拋棄式包裝不含防腐劑,在開封當天就要用完,即使還有剩,也必須丟棄;多次使用型為了抑制微生物孳生,通常含有防腐劑,且開封超過1個月也要丟棄,以免傷害眼睛。原則上,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可以每天使用,臨床上治療乾眼症時,可能要每小時點2次,如果一天使用超過4至6次,就應挑選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免引發過敏反應。但是,大多數人往往不了解最適合自己症狀的產品種類及用法,而且有些防腐劑成分如Benzakonium Chloride、Cetrimide大量使用可能傷害角膜。無論哪種人工淚液,都需和眼科醫師或藥師討論,再遵循建議使用,千萬不要憑直覺亂用。迷思2)眼藥水可以取代人工淚液嗎?一般眼藥水根據不同產品訴求,會在保濕成分以外額外添加其他成分,不建議當作人工淚液的替代品。舉例來說,部分眼藥水加了血管收縮劑,以減少眼睛血絲,頻繁使用容易過度刺激眼睛;還有些眼藥水含類固醇成分,若使用時間稍長,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青光眼或白內障。睡飽勤補水 常保眼睛舒適想預防眼睛乾巴巴,可從飲食和生活習慣兩方面著手,包括適時補充水分、多吃富含維生素A、C、E的食物。此外,別在強光下看電腦或閱讀;用眼每50分鐘就適度休息5到10分鐘;睡眠充足不熬夜;若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應遠離出風口,若房間太乾燥的話,也可以放一盆水喔。(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82期資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散光視力下降、看東西有疊影,看久了有人甚至會頭痛、噁心、想嘔吐!不只造成夜間視力不良,看東西有眩光,若是長輩們更需小心上下樓梯,避免看不清導致跌倒。這是因為眼球表面像橄欖球直徑不一,曲率較高,折射不規則所致。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像是100度散光的人,大概等同於50度近視的影響,年輕時眼睛還保有良好的調節力,尚可彌補這樣的光學誤差。不過當年紀慢慢增長,加上老花,又有白內障,視力品質下降的情況就會更加明顯。水晶體變模糊 微創手術處理不怕痛當年紀漸長,加上白內障來報到,水晶體蛋白質逐漸退化渾濁,視覺模糊情況可能會雪上加霜。有些人擔心白內障治療要在眼睛動刀好可怕,醫師說現在都採取微創方式進行,不僅傷口很小,疼痛感低,恢復期也較短。陳逸川醫師表示,現在的白內障手術會先以超音波的乳化術,在2mm的小傷口裡用超音波探頭,快速將白內障震碎成細小碎塊,再用水循環的方式把白內障吸出來,這時再將人工水晶體以注射的方式植入水晶體原本的囊袋中,相對安全性較高。散光白內障併除 術後視力更清晰跟眼鏡相處了大半輩子,白內障手術之後如果不想再繼續受散光困擾,現在的手術其實就能一併矯正,擺脫靈魂之窗的枷鎖。陳醫師說,現在因為光學非常進步,已經可以透過白內障手術一併矯正原本的散光。而散光消除,可以讓患者術後的視力更加清晰,這在以前是辦不到的事情。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解決近視、遠視,更甚者連老花也都能一同去除。看不清影響生活 儘速手術救視力白內障對每個人影響不一,只要發覺視力品質已經影響生活,就是手術的最佳時機,再依據個人需求選擇手術方式,還是能恢復良好視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的陳先生因突然右眼視力模糊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右眼視力僅剩0.1,經黃斑部斷層掃描,發現右眼黃斑部有明顯出血與水腫,診斷右眼罹患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3次右眼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治療後,右眼的黃斑部出血及水腫均明顯消失,視力也進步至0.8。施打新型抑制劑 治療黃班部病變選擇之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張祐誠表示,黃斑部病變是成人失明的第二大主因,患者主觀症狀包括視物變形、顏色變淡或暗影,在過去被眼科醫師視為最棘手的眼疾之一,幾乎無法治療。近年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直接作用在黃斑部不正常的血管新生因子,能抑制不正常新生血管生長與減少視網膜積液滲漏,且不會傷害周邊正常組織。當黃斑部出現滲水、出血甚至長出新生血管時,也就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時,一般建議接受雷射治療或眼球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療法。雷射治療方法包括傳統的雷射光凝固治療、經瞳孔雷射熱療法及雷射光動力療法;目前較主流的治療方式是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一般建議每1至2個月施打一次,連續打3針效果較顯著。除了老化 吸菸、酗酒、高油脂飲食也是成因在過去健保未給付的年代,1針約3至5萬,1年也要20至30萬。近幾年健保署陸續通過多項黃斑部病變的健保給付,現在可由事前申請,減輕民眾的醫藥負擔。患者只要在矯正視力以及影像檢查等符合健保申請標準,經申請通過就可獲得給付,能減輕患者治療負擔,也期盼民眾重視黃斑部疾病,如能與醫師配合,接受適當治療,就有機會重獲新「視」界。張祐誠主任提醒,黃斑部病變的成因除了(1)老化外,應避免(2)吸菸、(3)過量飲酒及(4)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飲食,且外出做好眼睛防曬,避免強光照射,飲食也可多攝取葉黃素、維生素C等,預防視力惡化,保護視網膜健康,降低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視真的很麻煩!戴鏡框眼鏡打球時,有可能成為豬隊友,喝熱水或是喝熱湯時,眼前霧茫茫會影響視線,戴隱形眼鏡也可能有感染和角膜受損的疑慮,以致越來越多人選擇近視雷射手術;然而,目前近視雷射手術也有很多種類,到底有哪些方式?是如何進行?以及其效果和安全性等問題,近視族在做近視雷射手術前都應該要充分了解,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近視雷射手術分為表層雷射和非表層雷射近視雷射手術有哪些方式呢?眼科醫師廖家慶表示,目前近視雷射手術可區分為二種類型,其一為表層雷射例如PRK、Smart TransPRK,其二為非表層雷射如LASIK;視力恢復期以非表層雷射較快,大約一、二天就可恢復,而表層雷射要等眼角膜表皮生長,至少要一週左右,視力才能恢復。表層近視雷射手術穩定性和安全性較高雖然表層近視雷射手術後視力恢復期較長,但是仍然有特殊需求者會選擇表層近視雷射手術。廖家慶醫師解釋,因為表層近視雷射手術的眼角膜穩定性高,安全性也較高;所以,比較在意安全性,生活有可能受到撞擊例如運動員,或是近視度數深、天生眼角膜厚度較薄者,選擇表層近視雷射手術,相對而言,在手術後的安全性和度數穩定性都較高。無瓣膜近視雷射就是表層雷射手術近視雷射手術有所謂有瓣膜及無瓣膜,這又有何差異性?廖家慶醫師說明,傳統近視雷射會用板層刀來手術,新的雷射手術是用飛秒雷射來製作角膜瓣;以板層刀手術可能會有不可預期的併發症風險,因為是真的用刀在切割眼角膜,所以會有切的太薄或是太厚狀況發生。常見的無瓣膜近視雷射如表層雷射手術Smart TransPRK,而常見的有瓣膜近視雷射為非表層雷射手術LASIK,無論是用傳統的板層刀或是飛秒雷射,都會做出角膜瓣膜,視力恢復期較快,但是相對而言角膜穩定性較低且較不安全。生活型態較會受到撞擊多選擇表層近視雷射每種近視雷射手術都有優缺點;不過,臨床上,確有不少人會特別選擇表層雷射!廖家慶醫師指出,門診中,有不少警察、消防人員、軍人和運動員如打拳擊、空手道和柔道等,會選擇Smart TransPRK表層近視雷射,因為他們生活型態較會受到撞擊,若是以非表層近視雷射,由於是有瓣膜手術,很可能會導致瓣膜移位。術後眼角膜厚度越厚穩定性越高廖家慶醫師強調,近視雷射手術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問題,首先要注意不能有先天的眼角膜疾病如圓錐角膜,第二則是雷射後的眼角膜要有一定的厚度,眼角膜的結構才穩定;一般成年人眼角膜平均厚度在五百三十到五百四十微米,雷射後剩餘基質厚度會期望能達到二百五十微米以上,而且角膜厚度能夠越厚越好,穩定性越高。術後半年內應配戴抗紫外線太陽眼鏡另外,在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於恢復期間,應按照醫師指示用藥使用抗菌眼藥水,不要揉眼睛,不要碰不乾淨水,因為紫外線會使手術傷口發炎較嚴重,恐有後遺症發生,所以手術後半年內都應配戴抗紫外線太陽眼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