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常常聽親友、聽鄰居、聽銷售人員的「好康道相報」,一聽聞某個金融工具的報酬率表現超好、超高,又能保本,便馬上投入資金。殊不知自己投入後,才驚覺不是這麼回事。但晚輩要勸退時,長輩又容易惱羞成怒,究竟該如何與溝通才真正有效呢?想用對方法跟家人溝通金錢觀,第1步不妨就從心理面開始。
年長者常常聽親友、聽鄰居、聽銷售人員的「好康道相報」,一聽聞某個金融工具的報酬率表現超好、超高,又能保本,便馬上投入資金。殊不知自己投入後,才驚覺不是這麼回事。但晚輩要勸退時,長輩又容易惱羞成怒,究竟該如何與溝通才真正有效呢?想用對方法跟家人溝通金錢觀,第1步不妨就從心理面開始。
與人對話的時候常常生氣、緊張?那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察覺自己的情緒」,試著和自己溝通吧!溝通名師李崇義分享真實案例,提醒大家改變溝通慣性,對話時先別急著解決問題,並用「4步驟」安定自我內在,擁抱自己的情緒。以下解析來自《冰山對話: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原書摘文。
因疾病而長年倚坐輪椅的雪莉,曾因言語霸凌與歧視感到極大困擾,甚至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著,反正在大家眼裡我就是個怪物⋯⋯」直到高中老師開啟她與同學互動的機會,也遇到了願意理解、無私付出的朋友們,人生才因為他們的陪伴變得更加美好。
環境變遷快速,年紀越大的人越不易適應新世代的變化速度,也更難承受太大的壓力,而在自尊上感到失落和恐懼情緒,導致罹患老年憂鬱症的比例,也較一般族群更高。精神科醫師提醒,老年人可善用「4招」,來鼓勵自己嘗試和練習接觸新事物。
隨著9月開學季的展開,孩子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會在學校裡度過,此時孩子開始接觸到許多不同於家庭內的人事物及刺激,並在知識與人際互動的過程中成長,更經歷著身心方面的變化,學齡孩童正值發展責任感及探索自我認同的階段,父母親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這段奠定未來發展基礎的時刻,也顯出其重要性。
職場中經常遇到需要與同事相互支援的情況,但若對方同時手邊有事,如何有智慧地協調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模式?經常在臉書「矽谷阿雅」粉專暢談海外求職祕訣的鄭雅慈,出版《為自己再勇敢一次》分享赴美工作心得,談到同事不幫忙的親身經驗,她建議抽離自己,綜觀地分析事情的輕重緩急,找出彼此合作的默契。以下為原書摘文:
大學做報告、職場小組分工,如何面對難以合作的「豬隊友」?經常在臉書「矽谷阿雅」粉專談論美國職涯故事、海外求職祕訣的鄭雅慈,出版《為自己再勇敢一次》分享赴美拓展職場實力的心得。針對合作衝突,她建議可以用「經營人脈」的角度思考,勇敢向對方提出反饋,對於解決問題,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正向發展。以下為原書摘文:
遇到陌生人,第一句話應該開口聊什麼?不擅交流的人,可能僅止於禮貌問候,卻難以延伸討論,或是努力破冰找話題,反而尷尬冷場。聲音表達講師林依柔在《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書中,指出開場白其實是許多人,搞砸第一印象的關鍵地雷,並歸納出4個應該避免的錯誤,以及建議3個引導聊天開場的方法。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