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低潮時,光是不斷鼓勵自我就有用嗎?如果身邊環繞著相處起來令你感到疲倦的人,再怎麼有「正能量」也總有耗盡的時刻。諮商心理師高莉娟在《不再裝沒事,我允許自己不開心》書中指出,有4種朋友正在散發負能量,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最好保持距離,並選擇能夠欣賞、肯定你價值的朋友。以下為原書摘文:
陷入低潮時,光是不斷鼓勵自我就有用嗎?如果身邊環繞著相處起來令你感到疲倦的人,再怎麼有「正能量」也總有耗盡的時刻。諮商心理師高莉娟在《不再裝沒事,我允許自己不開心》書中指出,有4種朋友正在散發負能量,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最好保持距離,並選擇能夠欣賞、肯定你價值的朋友。以下為原書摘文:
過往許多傷害,人們可能基於理性和外在要求,而說服自己將感受收斂、壓抑,但美國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David Richo)在《當恐懼遇見愛》一書中分析,阻止自己的情緒看似能免於痛苦折磨,其實卻陷入否定自我的惡性循環,鼓勵大家釐清「痛苦」,面對並承認痛苦,肯定自己的感受。以下為原書摘文:
說話苛刻容易得罪人,源於自卑所帶來的自大,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但從事新聞工作20多年的南韓記者沈熙正在《不必口吐荊棘,也能自信鋒利》分享個人親身領悟,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會把自己曝露在惡意之中,百害無一利,但只要能修正說話方法,反而能促進溝通,提升貴人運。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情感關係中患得患失,是談戀愛時必經的心理過程嗎?韓國暢銷作家金月在《你的深情是因為你很好,不是他很好》中提醒讀者正視「我」的重要性,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了感情而失去自己,並分析6種類型對象,讓你在相遇初期就能仔細觀察,對方是否值得進一步往來,以免一再遇到錯的人,陷入不平等關係。以下原書摘文:
總是被罵被兇被忽視,感覺好委屈,相信你可能想過「為什麼又是我」,對,為什麼呢?諮商心理師高莉娟在《不再裝沒事,我允許自己不開心》書中解析了「委屈」到底從何而來,除了從價值觀追溯,也跟個人習慣的心理狀態有關。以下為原書摘文:
理想的戀愛關係或許就是無話不談,然而你聽得出來對方的「話中有話」嗎?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說話洞察人心》建議戀愛中的人如果要好好經營關係,可以試著理解情話背後隱藏的需求和暗示,才能有效察覺對方的心意,加深彼此認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靠聊天讓人如沐春風,有些人卻總是多說一句就搞砸人際關係?你是哪一種呢?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說話洞察人心》建議,如果感覺跟他人有溝通障礙、不被理解,不妨做個小小測驗,來釐清自己的說話風格,可能給他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以下為原書摘文:
感覺孤單並非弱者的表現,人類是群體動物,歸屬感其實是攸關生死的重要感受,諮商心理師楊雅筑在《關係的刻意練習》中提醒,與其否定自己對群體歸屬的渴望,你可以學習面對孤單、處理孤單,藉此更加認識自己,從而改善每一段你在乎的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