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霜降、「假」雪花、「仿」和牛⋯⋯你吃的中秋烤肉是真的肉嗎?大賣場買到的牛排、豬肉片,看起來油花都好漂亮,但要怎麼分辨是真肉還是加工肉品呢?下周將迎來9月中秋烤肉季,營養師高敏敏教你「1招」分辨重組肉、注脂肉。
「偽」霜降、「假」雪花、「仿」和牛⋯⋯你吃的中秋烤肉是真的肉嗎?大賣場買到的牛排、豬肉片,看起來油花都好漂亮,但要怎麼分辨是真肉還是加工肉品呢?下周將迎來9月中秋烤肉季,營養師高敏敏教你「1招」分辨重組肉、注脂肉。
隨著看韓劇的人越來越多,韓國飲食也跟著慢慢的進入我們的生活,像是韓式炸雞、烤肉,不僅是台灣人開的店,連韓國那邊的連鎖餐飲也來台插旗;但不管是哪一種韓國料理,「辛奇」即韓式泡菜,可以說是基本要素,可以是無限續的小菜,也可能跟其他食材做成一道料理。
疫情升溫確定!隨本周新冠確診數反升,指揮中心昨日表示,BA.5疫情到下週可能突破單日3萬例,推估高峰會落在9月中下旬。
烤肉不知不覺已成為許多家庭度過中秋節的標準儀式,若遇連假,更是索性連烤好幾天。即便是偶一為之的放縱,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曾郁芳提醒,烤肉時若能從食材挑選、醬料搭配、進食順序、烤肉器具到火源選擇,多多留意小細節,就能降低致癌風險和身體負擔,吃得更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既定印象中,民眾普遍認為雞蛋和海鮮,都屬於膽固醇高的食材而不敢食用,但台東馬偕醫院營養師陳麗如表示,海鮮雖然膽固醇比肉類高,但經計算後的升膽固醇指數相對較低,相較於五花肉來得更健康。營養師打破迷思 海鮮優於五花肉中秋節即將來臨,團聚時少不了烤肉、月餅、柚子各種美食,陳麗如營養師打破民眾對破解油脂及膽固醇迷思,指出海鮮類膽固醇比雖肉類高1至2倍,但是所含的飽和脂肪卻很低,經計算得出的升膽固醇指數相對較低。呼籲民眾本身若無尿酸或高膽固醇等疾病,選擇海鮮當烤肉料理,遠比五花肉要好的多。食材可挑選含肥肉較少的食物,因為牛、豬等動物性奶油都會讓膽固醇升高,建議烤肉時避免將油脂滴在木炭上,因為冒出的煙致癌性高;而在挑選月餅類糕點時,100克的綠豆椪升膽固醇指數才7.24,但同大小的蛋黃酥升膽固醇指數卻高達40.98,其中選用的油是關鍵,若是以芥花油或橄欖油取代豬油來製作蛋黃酥,則升膽固醇指數就會降低。一顆蛋黃酥大約等於一碗白飯的熱量,如食用蛋黃酥,當日應減少澱粉及油脂攝取,以免熱量超標。柚子恐影響藥效 心血管患者留意油脂是不可或缺的食物類型,臨床上曾有家長過度限制小孩攝取油脂,造成孩子不明原因起疹子,後來查出是欠缺油脂內所含必需脂肪酸。油並不可怕,如何使用及分配才是要務。平日料理選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酪梨油、菜籽油,減少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豬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奶油、白油、烤酥油等及其製品。陳麗如營養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時食用柚子與部分藥物將影響藥效,在吃柚子或葡萄柚同時,要特別注意服用的藥物是否有禁忌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膽結石與喝酒是引起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3~8%的膽結石病人可能會產生急性胰臟炎,其他原因包括高血脂、病毒感染…等。有高血脂但沒有服藥控制的三十多歲王先生,和幾位朋友一起烤肉,喝了一些啤酒,隔天出現上腹痛的情況。原以為吃壞肚子,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但症狀沒有改善,痛到受不了只好到急診。急診時發現胰臟指數─血清脂肪酶(lipase)和澱粉酶(amlyse)大於正常值3倍以上;三酸甘油酯是正常的5倍,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為「急性胰臟發炎」。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相當多 其中膽結石與酗酒是最主要原因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其疼痛常在上腹部,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常常必須用到嗎啡類之止痛劑才能緩解,所以沒碰過不知道會如此痛。因為胰臟位於後腹腔、胃的後面,當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要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且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胰臟發炎範圍會向腸繫膜、腎臟周邊擴散,前者造成麻痺性腸阻塞而有腹脹感;後者則造成兩側或單側腰酸。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廖重慶醫師説,很多人知道胰臟炎和酗酒有關,但還有許多原因亦會導致它的發生。在台灣除了酒精之外,另一常見原因就是膽結石卡住胰臟管開口所導致的膽石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疼痛位置於上腹部 持續且強烈治療胰臟發炎除了要找到成因並處理之外,最主要的是需要低油脂飲食,甚至需要禁食並給予大量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視情況給予止痛藥物或抗生素也是必要的。而急性胰臟炎的治療,首先必須要禁食,甚至連水都不能喝,以減輕胰臟的負擔。鼻胃管的放置與否,對病人的預後並無明顯差別,所以除非病人噁心、嘔吐嚴重,腸阻塞,否則並不一定要放置鼻胃管。廖重慶醫師表示,大部分的急性胰臟炎病人經治療後症狀通常2~3天內改善,一週內大多可以痊癒。約有15~25%的急性胰臟炎屬於「重度胰臟炎」,常合併全身性的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症候(ARDS)、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及局部區域的併發症,包括:胰臟假性囊腫、化膿/膿瘍、脾動脈假性動脈瘤或出血、脾靜脈、上腸繫膜或門靜脈栓塞、十二指腸阻塞、總膽管阻塞等。重度胰臟炎平均約有17%的死亡率,需加護治療。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廖重慶醫師建議民眾,要防範急性胰臟炎,最重要就是保持生活正常,少喝酒;若有膽結石引起症狀者,應考慮膽結石的治療;持續高血脂症的病人應接受藥物治療。而一旦發生急性胰臟炎,就應儘速就醫,避免留下後遺症。有慢性病的民眾除了服用藥物和定期追蹤之外,也需要注意飲食。尤其適逢中秋佳節,團圓賞月免不了有聚餐或是烤肉的活動,吃東西除了美味更要注意是否過量,例如:高油脂食物、啤酒、辛辣食物、文旦,這樣吃是胰臟炎的最愛。吃得開心也要適當的自我節制,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才能過個美好的中秋佳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很多人在吃烤肉時,會配瓶冰得透心涼的啤酒。但「烤肉+啤酒」會讓身體虛冷,特別是對促進消化的腸胃有很不好的影響,導致便秘。啤酒本身就會讓身體虛冷,而大啖脂肪量相當高的烤肉,會讓腸胃裡的脂肪膜擴張,此時再沖進冰冷的啤酒後,各位想想會變得怎麼樣呢?把水倒進正在烤肉的平底鍋,脂肪的部分會變白變硬吧?腸胃就會變成這樣的狀態,不得不慎!一邊吃烤肉一邊喝啤酒,腸胃就會像寒冬裡的橡膠水管一樣,變得又冷又硬,使纖毛運動便無法順利發揮作用,老廢物質無法正常排出體外,結果就容易造成便祕。為了確實把吃進去的東西消化完畢,就要讓腸胃保持在溫暖的狀態,所以必須將腸道保持在宛若夏天裡的橡膠水管一般柔軟、容易活動的狀態。如果要吃烤肉的話,就不要喝啤酒,如果真的要喝,喝完後一定要喝碗熱湯或熱茶等,確實讓腸胃溫暖。雖然只是個小動作,不過這些細微的事情,對健康非常有效。健康的選擇重點喝酒時,要配可以溫暖身體的料理,順帶一提,總是和啤酒一起搭配的「毛豆」和「味噌小黃瓜」等下酒菜也會讓身體虛冷,注意不要吃太多。(本文摘自/健康65法則/人類智庫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中秋佳節除了大啖月餅外,街頭巷尾也會飄著烤肉香,但吃烤肉時當心致癌物跟著吃下肚而根據10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大腸癌,且每人一生中約有7.7%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溫肉和醬的油脂滴下 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為了腸道健康,國民健康署呼籲少吃燒烤紅肉與加工肉、或多用蔬菜佐肉片,才能健康過節無負擔;同時趁著團聚的時刻,提醒身邊的親友,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遠離大腸癌的威脅。一般在烤肉時,將肉片放置架在炭火上的烤肉網中,並刷上大量烤肉醬,這樣處理的過程中,肉和醬的油脂滴落到高溫的火上,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依附食物表面,且在高溫(溫度超過100度以上)烹調時,也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在大快朵頤之際,也大大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中秋節聚餐,食材選擇建議用白肉取代紅肉,儘量少吃燒烤與加工肉品,即便選擇烤肉,也建議以肉串混合筊白筍、香菇、青椒、玉米筍等富含纖維素等各色蔬菜,或搭配生菜包肉的吃法,千萬別為了慶祝節日大開「吃」戒,造成身體負擔。多蔬果、多運動 保腸4撇步中秋假期與親友餐敘,家人情感聯繫固然重要,也別因放縱吃喝,影響腸道健康。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保腸4撇步—「2多、1少、1要」,讓健康從「腸」計議: 多蔬果/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除了可促進腸胃蠕動與增加飽食感,也避免吃過量。 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而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平時就要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餐後與親朋好友相約散步賞月,聯繫情感也避免肥胖上身。 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風險。 要篩檢/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會隨著攀升。而研究已證實定期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成至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