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看到「魔神仔」出現?專家籲:小心是巴金森氏症作祟

看到「魔神仔」出現?專家籲:小心是巴金森氏症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71歲李老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已經8年,並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但在罹患巴金森氏症第4年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隨後開始出現幻覺,就算停藥也無法改善。李老先生表示,自己每天都會看到臉部不清晰、會改變大小像霧氣一樣的鬼怪,這些幻覺每天都會在夜間出現,且很怕光線、聲音或揮動手勢。幻覺中的鬼怪有時幻覺會出現在背後,每當他轉身想去抓住時,就看不到它們。但他並不因此感到恐懼,認為已經跟幻覺中的鬼怪熟識,也清楚它們不是真實的,但自己偶爾還是會跟它們說話,因為它們看起來很真實。巴金森氏症常見幻覺型態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何應瑞表示,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患者除了出現明顯的動作障礙之外,也常出現憂鬱症、知覺障礙及幻覺等各式精神症狀。常見的幻覺型態有:1. 輕微型幻覺或錯覺,25.5%:知覺到有人出現、動物經過或產生幻影錯覺。2. 具體型視幻覺,22.2%:患者通常會說是「看」到人或東西。 3. 聽幻覺,9.7%:如果出現幻聽,則聲音內容通常是中性的,不會像思覺失調患者所聽到的威脅性或批評性聲音。4. 少數患者也可能出現觸覺、嗅覺或味覺等幻覺。何應瑞指出,患者通常對於幻覺處之泰然,或是怕別人認為他們很瘋狂,所以多數不會主動告訴別人他有幻覺經驗。由此可見巴金森氏症的幻覺盛行率,可能比已知研究中所呈現數還要高很多。巴金森氏症的視幻覺特徵1. 栩栩如生的影像:具有色彩的且內容多樣化,通常是出現自己所認識的人、動物、建築物或物體的形象,但是也會有怪異或扭曲的影像。2. 出現時間以夜間居多:白天或晚上都可能出現視幻覺,但是主要是在夜間或照明較暗的地方出現。3. 可以區分幻覺和真實:如果出現視幻覺的時候,患者的其他感覺(或感官)是清楚的,那麼通常他們不會害怕,且他們可以洞察幻覺是不真實的。有少數患者會因為幻覺而出現焦慮或恐懼等偏執的幻覺行為,大多數患者在出現幻覺時依舊保有洞察力(insight),但如果患者出現失智症,則通常對幻覺內容沒有洞察力,並且常因幻覺而出現妄想。視幻覺是巴金森氏症者最常出現的精神症狀之一,根據資料顯示,巴金森氏症患者出現視幻覺的盛行率約為40%,通常是在患病10年後出現。患者有這6大特徵,可能出現視幻覺何應瑞說明,由於巴金森氏症會導致腦部神經系統持續退化,因此有出現幻覺的患者,其認知功能通常較低。年紀大且動作障礙症狀嚴重之患者,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10倍,而合併出現失智症的患者其中有70%出現視幻覺,但無失智症狀的患者僅有10%出現視幻覺。可能出現視幻覺之巴金森氏症患者,具有以下徵兆: 認知功能較差 患病較久 白天精神不濟 年紀較大 運動功能較差 憂鬱症狀較嚴重

常見6種頭暈症狀,醫警告「這1種最嚴重」恐中風前兆

常見6種頭暈症狀,醫警告「這1種最嚴重」恐中風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頭暈是一般民眾常見的症狀,但在神經內科門診因頭暈來看診的病患,每個人形容自己的感受是各式各樣,不僅昏昏的、脹脹的、頭重腳輕、天旋地轉,甚至有走路不穩、地震般晃動、噁心嘔吐等現象,且各個年齡層皆會有頭暈症狀,尤其是在長輩族群。   頭暈症狀大不同,眩暈最常見 原因:眩暈症 症狀:搖晃如天旋地轉、冷汗想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友芳表示,頭暈最常見的是眩暈,常是陣發性的,患者感受有如天旋地轉,或是突然感覺如地震般晃了一下,嚴重時可能伴隨冷汗、嘔吐,或走路困難等現象。 原因:梅尼爾氏症 症狀:視力模糊、耳鳴 若有時還感覺視力模糊,其實是因為眼睛出現規則的跳動,也就是神經學所謂的眼震,表示內耳、腦幹及或小腦病變。常見原因是內耳的耳石掉到半規管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如果伴隨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現象,通常為梅尼爾氏症,有時因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經炎所致。 原因:腦幹病變 症狀:走路不穩講話不清楚 如果走路不穩更勝於暈的感覺,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是後腦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小腦的灌流不足。如果伴隨講話不清楚、複視、臉及肢體麻木無力、意識不清或吞嚥困難,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中風。 原因:焦慮、細菌感染、慢性疾病 症狀:常感頭痛、悶脹沉重 沒有天旋地轉的頭暈,常常讓人覺得頭部悶悶脹脹、重重不清爽的感覺,比較少是因為掌管平衡的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失眠、貧血、病毒或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原因:自律神經失調、降血壓藥物 症狀:頭昏眼花又瞬間恢復 若是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眼前一片黑,甚至昏過去,通常幾秒鐘就恢復正常,這種情形最常是因為姿勢性低血壓。這種頭暈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失調或是降血壓的藥物,使得下肢的血管收縮不足,血液回流減少,引起腦血流不足造成頭暈。 原因:受強烈刺激、心血管疾病 症狀:恐誘發迷走神經性暈厥 另外還有迷走神經性暈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情況,但少數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中風等也會出現這樣情況,因此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檢查。 治療頭暈醫建議前庭復健法 周友芳指出,頭暈的治療,除了針對頭暈原因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慢性頭暈也可以藉由「前庭平衡復健」(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來改善,是透過簡易的眼球動作控制、重複性頭部運動等動作,來加強平衡能力的訓練,可增進生活品質,預防跌倒。研究指出,同時並用前庭復健與藥物治療,比單獨服用前庭神經抑制藥物效果較好。雖然,對中樞前庭神經病變不是主要治療方式,卻仍有相當程度的療效。 前庭復健有許多方式,一些新的科技如虛擬實境、任天堂Wii系統,也有設計前庭平衡的復健,但是簡單的自我訓練也可以達到相當效果。例如,坐著或躺的時候,伸出一隻手臂食指比一,眼睛注視食指,頭往左往右往上往下轉動,頭轉動的時候,眼睛保持注視食指,如此反覆做20次。其他還有彎腰撿球、閉眼站立、坐姿轉圈、雜耍拋球、旋轉雨傘等遊戲復健方式。 周友芳提醒,頭暈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為跌倒外傷,引起生命危險。找到頭暈的原因,予以適當治療,並配合前庭復健運動,改善因為頭暈引起的步伐不穩,除了減少跌倒,期能重拾信心走向戶外,享受生活。

是感冒還是新冠確診?醫師1張圖教你判斷「最大差異」

是感冒還是新冠確診?醫師1張圖教你判斷「最大差異」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換季天氣忽冷忽熱,這幾天你也感冒了嗎?且隨著近日全台疫情再度擴大,如果出現咳嗽、發燒症狀,要怎麼判斷自己是感冒還是罹患新冠肺炎?中醫博士樓中亮在FB粉絲專頁指出,新冠病毒的症狀常與一般感冒與流感有眾多相似之處,若想確認到底是中標還是只是小感冒,就要先知道Omicron變種病毒、一般流感與感冒的症狀特徵,以及做好「5大自我保護守則」。延伸閱讀Omicron讓快篩失靈?台大醫:快篩挑對「1關鍵」才精準症狀大解析!感冒、流感、新冠肺炎樓中亮表示,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與omicron變種病毒等,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以及全身性症狀如:頭痛、全身痠痛、疲倦乏力等;雖然症狀真的很類似,但還是可以多加留意不同之處。 一般感冒:發燒、呼吸道症狀及全身性症狀中有1~2個。 流行性感冒:發燒頭痛、呼吸道症狀、全身性症狀、肌肉痠痛。 新冠肺炎:發燒、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有鼻塞或流鼻涕,失去味覺或嗅覺、肌肉痠痛、腹瀉。 Omicron變種病毒:乾咳、極度疲勞、肌肉痠痛、喉嚨沙啞,少數會發燒、失去味覺或嗅覺。病毒傳染途徑是怎麼找上你的?若出現以上症狀仍無法判斷,就要留意感染的來源與途徑。樓中亮也說明不同的病因來源: 常因著涼、淋雨、疲勞過度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感冒 一般在季節轉換時,病毒透過飛沫傳染,所以往往是一群人同時感染——流行性感冒 透過「空氣傳播」與「接觸傳播」2種傳染途徑——新冠肺炎與Omicron變種病毒   1. 空氣傳播:咳嗽和打噴嚏。   2. 接觸傳播: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表面或握手等親密接觸後,再觸碰口鼻或眼睛。延伸閱讀Omicron如「哥布林」兒科醫師籲:僅「1方法」能戰勝日常防疫落實5守則樓中亮呼籲,雖然不知道疫情何時會結束,但只要將日常的消毒與防疫做好,就能慢慢地將傳播鏈斷開,做好以下5件事,一起學習與病毒抗衡的辦法。1.減少出遊:我們知道本土疫情又開始出現,如果不是住在桃園、新北等地的民眾,就算過年也不要到這些地方。2.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接觸可能的確診者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因此建議盡量避免前往人多壅擠的地方。3.戴上口罩:如果有患者在你附近咳嗽,戴口罩就能很好地預防感染的機率,並且要經常更換口罩。4.正確洗手:建議洗手約20秒鐘。如果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電梯後,還有進食之前都要洗手。5.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食習慣和規律運動,及補充維他命C,有助於加強免疫系統。

沒流鼻水卻長期鼻塞困擾⋯中醫提5點「這樣吃」防復發

沒流鼻水卻長期鼻塞困擾⋯中醫提5點「這樣吃」防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0歲王小姐這10多年來長期受鼻塞困擾,且鼻子兩側時常覺得有痠痛感,嚴重時甚至連眼眶兩旁也會有疼痛感,而平時鼻涕雖少,但是在睡覺時卻會有倒流的現象,連偶爾吃橘子或是吹到冷風,就會加重鼻塞狀況。直到求診中醫,醫師依其體質採用中藥治療後,鼻塞症狀才大為改善、大幅提高生活品質。長期鼻塞好不了,因體質分鼻涕及鼻乾2種根據研究統計,台灣約有10%民眾長期為鼻塞所困擾,可能會出現鼻孔左右兩側輪流出現鼻塞,或睡覺躺下時鼻塞更為嚴重等經驗。鼻子不暢通,就經常在工作時專注力不集中、晚上也睡不著,大大影響生活品質。若是感冒所引起的鼻塞,可能一陣子就痊癒了,但卻有部分民眾因為天生體質關係,就算沒有感冒,也時常有鼻塞困擾。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陳奕任表示,依照王小姐體質與脈象用藥,先以知柏地黃丸及少量辛夷清肺湯為主,再視鼻涕及鼻乾的狀況,酌量添加少許柴胡、澤瀉、杏仁、陳皮或是半夏瀉心湯;經1個月調理後,狀況明顯改善。中醫治療鼻塞主要以肺、脾、腎為3大方向,臨床常見伴隨鼻子太乾或鼻水流不停等2大分類 ,且兩者也常夾有腸胃不好的體質。陳奕任指出,鼻乾型和鼻水型兩者會因為生活作息的關係互相轉變,許多病患在症狀改善後,因吃到生冷飲食或是吹到冷風,而又再有鼻塞復發的狀況。想改善鼻塞?中醫籲食療方法長期鼻塞的病患在症狀改善後,仍應減少攝取冰冷飲食,及注意天氣變化時的保暖。陳奕任建議在日常的食療及運動上,可透過以下5點改善:1. 寒性食物如:西瓜、番茄、白蘿蔔、牡蠣等,若需食用則可稍加蔥薑烹煮。2. 平時鼻子容易乾燥不適的人,可選擇多食用秋葵、納豆、山藥等食材。3. 若屬鼻水較多的人,可多採用蔥、薑調味日常飲食。4. 外出溫差大可戴口罩,要避免吹風遇寒,環境濕度不要過高。5. 運動上可適度打太極拳及瑜珈調節體質,合併一段時間的中藥治療就能有更好的療效。

散步不等於運動!想預防肌少症,醫建議勤做「3件事」

散步不等於運動!想預防肌少症,醫建議勤做「3件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日行萬步是許多人當成運動的方式之一,但若誤把走路散步當運動、或是走路速度1秒低於1公尺,甚至覺得走路常常被路人超越,可能就是健康警訊。醫師提醒,除了追求步數,走路的「速度」才是最大關鍵。走路散步可以當運動嗎?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凱平破解一般民眾迷思:「其實走路僅能維護心肺功能,但對於肌力的維持及訓練可說是遠遠不夠。」他指出,肌肉流失其實從25歲之後就開始,台灣「肌少症」盛行率在60歲有25%,80歲以上就來到60%,最明顯的症狀就是: 肌肉質量減少 肌肉強度降低 生理表現變差,如走路速度變慢、常跌倒「走路速度」怎判斷?根據台北市醫師公會資料指出,正常狀態下,步行速度1秒應大於1公尺,建議民眾可試著走6公尺並計算秒數來粗估自己的步速。台灣研究也顯示,高齡長輩若1秒約走0.8~0.9公尺,可能有體力不足的現象,因此走路「速度」是測試體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可輕忽。王凱平表示,想自我判斷肌肉流失有3方式:走路速度、起身速度、握力大小。過往多數民眾不認為肌肉會生病,因此忽略提供身體肌肉足夠的養分或訓練,他說:「肌肉流失引發跌倒並在2年內引發死亡的風險,其實比癌症還高,而走路速度就是檢測肌肉流失的最簡單方式。」除了平時就要觀察長輩的走路速度外,王凱平表示,肌力訓練才是銀髮族的運動重點,可透過正確及規律的重訓、訓練核心肌力來增強身體的穩定性。至於運動的效果,若沒有維持一定速率、心跳120次/分鐘、流汗,那麼可能沒有達到真正運動的標準。民眾可從3個標準來自我檢視: 是否有流汗 是否有微喘 是否有感覺到疲累?長輩增強肌力3方法,更要補充蛋白質為了搭配運動有更好效果,補充營養素也是增強肌力的一大關鍵。若挑選營養品,王凱平也提醒,在飲食上要著重攝取優質蛋白質並補充支鏈胺基酸(BCAA),「成人蛋白質的攝取標準是,體重每公斤每天應補充1.2克。不僅好消化吸收,更可幫助促進肌肉生長。」而其他多數台灣民眾缺乏的營養素如:鈣質、維生素D等,適當補充也有助維持骨骼和肌肉健康。王凱平總結,年紀自然老化想預防體力流失,不僅要避免長期久坐不動、營養攝取不均衡2大因素,更要透過落實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營養素,來保持好體力。以下建議「補、測、動」3方法:1. 補充足夠營養含優質蛋白質並有效補充BCAA的營養品,挑選應注意是否含有「優質3蛋白」(蛋白質消化率校正胺基酸評分 PDCAAS=1)才好消化好吸收,又能幫助肌肉生長,增強體力。2. 自我檢測步行速度有益身體健康的步行速度,只要能在1秒鐘內走1公尺,都是合格的。舉例而言,只要6公尺步行速度為1公尺/秒,或是能在15秒內走完四線道(約12~15公尺)的斑馬線,甚至更快的速度,就能代表身體體能在平均水準之上。3. 多運動健走以4公里/小時的速度快走10分鐘(約1千步),取代散步來累積日行萬步,健走步行約6公里,只要90分鐘,就可以消耗約300大卡熱量,鼓勵民眾養成健走生活習慣,一起走向健康。

什麼是失語症?症狀像失智,童年有「這種狀況」最易得

什麼是失語症?症狀像失智,童年有「這種狀況」最易得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電影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因罹患失語症而由家人代為宣告將息影的消息,猶如一顆震撼彈般襲捲各大新聞版面,更讓所有觀影粉絲心碎。   失語症症狀為混淆、無法理解語意 但失語症對大眾而言似乎非常陌生,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主任甄瑞興說明,失語症患者會不知不覺的逐漸失去說話和理解他人所說的話的能力,說話時會混淆句子中單詞的順序造成語意不清,他們可以流利地說話,但說話的內容可能沒有意義的,也可能很難理解別人在說什麼。有時候無法回憶起不經常使用的單詞的含義,在說話時很難找到正確的字眼。 失語症發病因素有很多種,而患者退化速度因人而異,語言能力在早期受到影響,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其他如記憶力或認知能力,可能會受損。有些人會出現注意力及視覺空間功能慢慢下降,常常伴隨抑鬱、不自信,判斷力差或不適當的社交行為,最後因行動困難,終將更需要日常生活護理照顧。而死亡原因往往是因臥床後產生褥瘡、吸入性肺炎、尿道感染而導致的敗血症。 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症病因 根據媒體報導,家人也證實布魯斯威利的認知能力正在逐漸退化中。甄瑞興表示,此種失語症原因十分可能是退化性的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症,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症是額顳葉型失智症的一種,是由於控制言語和語言的大腦區域額葉、顳葉受損所引起的疾病。此病的發病年齡通常在65歲之前,患病原因不明,有統計認為可能是基因突變或在童年時有學習障礙有關。 造成失語症的原因大部分是左側大腦的語言區出問題,臨床上失語症發生的主要病症起因為3種: 腦血管梗塞或腦出血為最常見 亦可能是腦瘤導致 罕見退化性「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症」 甄瑞興進一步指出,以上原因視病灶大小都有可能影響智能,而一般因中風而造成的失語症通常伴隨有對側肢體無力。 失語症的復健方式與目標 亞東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組組長張博雅說明,失語症簡單可分為3大類:表達性失語症、接受性失語症以及全失性失語症,根據不同類型的失語症,語言治療師會提供相異治療策略,目標為重新建立或改善病患與人溝通的能力。 主要透過增加聽覺理解、口語表達、文字閱讀、書寫等各方面,依照其損傷程度由其能力開始訓練,以達成基本生活需求至自我思想表達等目標。復健團隊亦會針對病患表現的程度,調整使用的溝通方式與工具,製造積極的溝通情境以重拾病患溝通的信心。 照護失語症患者6大建議 1. 與失語症病患說話時要面對面,讓病患可以透過對方的表情、動作得到非口語的訊息。 2. 說話速度放慢、語音要清晰,使用簡短的句子(但需避免使用寶寶語)。 3. 談論具體的人、事、物。 4. 對話過程中,隨時注意病患是否能理解意思。 5. 可搭配非口語的方式進行溝通,如:圖卡、手勢、溝通輔具(APP)。 6. 病患說話時,給予多一點等待時間再回應。 失語症對於許多民眾來說較為陌生,但若發現身邊親友出現3大症狀:記憶力衰退忘東忘西、愈來愈少說話、說話詞彙和形容詞愈來愈少等,有可能就是罹患失語症,須盡速就醫檢查。甄瑞興提醒,雖然目前失語症無法被完全根治,只能透過藥物語治療減緩症狀,但藉由了解失語症的起源與病因,盼能夠帶給周遭更多不幸罹患此病的病友關愛,與更好的照護與溝通方式。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80多歲老先生日前因急性尿滯留急診就醫,醫師協助放置導尿管排尿,並返家照護,預計1個星期後到泌尿科門診就診追蹤。但這幾天老先生覺得下腹部開始有脹痛感,會陰部也覺得疼痛,且發現都沒有什麼尿液流進去尿袋裡,因而再度就醫。   新竹台大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表示,看診時讓老先生躺到床上檢查,脫下褲子跟內褲後,發現尿道口有一些血在尿管上,露在外面的尿管長度比正常情況長,使用超音波檢查膀胱,發現膀胱脹滿尿液,膀胱裡面沒有看到尿管末端打起來的水球,推測應該是尿管有被拉扯到因此外滑,導致尿管的水球卡在尿道裡,除了失去排尿功能也造成尿道損傷疼痛和出血。 長輩有尿袋起身走動要小心 經過老先生回想表示,應是午覺起來時,起身得太匆忙,沒有先拿起尿袋就直接下床走動而拉扯到尿管,當下只覺得會陰部痛一下,但是沒有特別注意,後來就越來越不舒服。 陳冠賓說明,處置方式為協助老先生先將尿管水球裡的水抽出來,把原本的尿管移除,再嘗試將新的尿管沿著尿道放置進去,所幸新的尿管還是可以順利進入並放置於膀胱,如果無法放進去,就有可能需要做經下腹穿刺的膀胱造廔管手術。 新的尿管置入後,把尿液引流出來,老先生的下腹脹痛感就獲得改善,但是引流到最後的尿液則因為尿道損傷的關係,呈現出血尿的情形,而血尿的情況通常還會維持數日後,才會逐漸改善。 最好多喝水,避免導尿管因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提醒,日常使用尿管要注意: 1. 尿管避免拉扯,在要改變姿勢或活動時,都要先注意到尿管尿袋的位置後,再開始動作。 2. 若是連續3、4個小時,尿袋裡面的尿液量都沒有明顯增加,就要注意下腹是否有脹痛感或是尿道口是否有漏尿,因可能有尿管阻塞情形。 3. 在有放置尿管時,除了因心臟或腎臟功能異常者不適合攝取較多水分,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需比平常多喝一些水分,來增加每天的尿液量,可幫助避免尿管被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呼籲,尿管是目前醫療上很常使用的管路,也常見於家中或長照機構內持續使用,但是在照護上仍需要小心,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

2022清明連假》最新優惠整理:交通「這樣搭」半價

2022清明連假》最新優惠整理:交通「這樣搭」半價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迎接周末4天兒童節暨清明連假,因應假期出遊人潮,交通部公路總局日前公布國內旅遊多項公共運輸優惠,只要使用指定付款方式還能享半價優惠;《優活健康網》更幫民眾整理好全台遊樂園優惠,不僅兒童免費,成人門票最高更省400元,就是要讓全家大小一起開心出遊!   清明連假搭公共運輸享通行優惠 全線國道優惠(4月1日0時~4月5日24時): 1. 全台共84條中、長途國道客運票價,享平日優惠或85折優惠 2. 搭乘高鐵、臺鐵及國道客運,且於10小時內轉乘在地客運,享基本里程或1段票優惠 3. 全台46條台灣好行路線,使用電子票證享半價優惠 東部旅遊客運優惠 持有東部合法旅宿住宿憑證或台灣好行套票,來回搭乘指定東部國道客運路線享「4人同行1人免費」,回程再享總票價折抵200元優惠,以上優惠須擇一使用。 連假期間遊樂園兒童、成人票價皆享優惠 今年清明節有4月1日~4月5日共4天連假,民眾除了返鄉掃墓也會規劃出遊行程,各大樂園更接連推出票價優惠活動,就是為了要吸引全家大小一起出遊玩得開心。 六福村 4月1日~4月5日期間,六福村招待12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園,需出示本人身分證、健保卡或戶口名簿,只要是2010年4月3日以後出生者即符合免費資格,且不得與其他優惠方案合併使用;大人現場購票可享全民學童價699元,相當於原價999元打7折。 麗寶樂園 4月1日~4月5日期間,民眾於麗寶樂園現場購票入園,一律享「全民童樂價」599元,並加贈100元餐商抵用券(限當天使用);憑探索世界出園手章或麗寶OUTLET MALL消費累計滿千發票,購買摩天輪搭乘券享優惠價250元(原價350元)。 義大世界 4月1日~4月5日期間,12歲以下兒童入園只要1元,需搭配1名大人購買580元門票;13歲以上每人更只要580元。優惠方案需於現場票亭購票,最後售票時間至15:30止,且優惠不得合併使用。 遠雄海洋公園 4月1日~4月5日期間,優待3~6歲兒童(2015年1月1日~2019年4月5日出生)現場購票享100元,並加碼再贈隔日免費入園,現場需出示相關證件,此活動團體不適用。

肺栓塞症狀、9大成因一次看!長輩選「這治療」更安全

肺栓塞症狀、9大成因一次看!長輩選「這治療」更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86歲婦人大腸癌切除手術順利,卻在出院前夕突然意識不清且呼吸急促,家屬原已放棄急救,但澄清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耿豪表示,在極短時間內追查出是肺動脈血栓,採用經導管直接血栓治療後,已成功救回寶貴生命,家屬也化悲傷為喜悅。肺動脈栓塞主要症狀 呼吸喘 缺氧 胸痛 咳嗽張耿豪指出,這位高齡患者接受大腸癌切除手術,手術很順利傷口復原良好,計畫隔天要出院,卻在當天下午突然意識不清且呼吸急促,血液中氧氣濃度只有80%,血壓掉到70毫米汞柱(mmHg),緊急將病患送加護病房。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明明胸部X光看肺部充氣正常,但氧氣就是無法順利進入血液,再發現心臟右心室異常擴大,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是肺栓塞。肺動脈栓塞是一種因靜脈系統產生血栓之後,血栓隨著血流經過下腔靜脈、心臟,最後堵住了肺動脈,導致血液無法送往肺部做氣體交換,所以會造成呼吸喘、缺氧、胸痛、咳嗽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延伸閱讀靜脈血栓復發 當心導致致命肺栓塞!肺動脈栓塞常見9大成因 長期臥床 最近接受過手術 惡性腫瘤 口服避孕藥 吸菸 慢性疾病 肥胖 高齡 長途旅行者肺栓塞症狀並非特異性高,因此難以第一時間察覺,但死亡率卻相當駭人。張耿豪解釋,一旦肺栓塞發生,約10分之1的人在1小時內就會猝死,如果沒有及時治療,2週內的死亡率就高達26%。肺動脈栓塞治療考慮出血風險在治療方面,張耿豪強調,目前肺栓塞的主要治療是口服抗凝血藥物,可以治療大部分患者;但部分嚴重患者因抗凝血藥物效果太慢,可能會需要藥效更強的血栓溶解劑,血栓溶解劑的效果雖好,但是大劑量由靜脈注射,發生出血的風險也很高,尤其是年長的患者,導致腦出血的機率更高。醫師考量該病患年齡高又剛接受大腸切除手術,決定採用經導管直接血栓治療,將特製的溶栓導管置入血栓中,直接在血栓內打入藥物,破壞血栓,使用的藥物劑量僅需要傳統劑量的4分之1,對年紀較大的患者比較安全,而且成功率高,此種微創手術療程多只需半天,病患也不太會感到痛苦。經治療後僅半天不到,病患的血中氧氣濃度已回升到95%以上,也無需再使用升壓劑維持血壓,不到1週就康復出院。且近1年以來回門診追蹤,可知病患平日出門散步活動都沒有再發生任何不適。

公費居家快篩試劑怎麼領?符合4原則、快篩QA一次看

公費居家快篩試劑怎麼領?符合4原則、快篩QA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全台COVID-19本土疫情再度遍地開花!民眾想索取免費居家快篩該怎麼做?要去哪裡領取公費快篩試劑?住家周遭有人確診先別慌張,以下幫你整理好「免費居家快篩QA」解惑!延伸閱讀居家快篩不碰壁!掌握5重點避免篩檢誤判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多條不明病毒傳播鏈及感染原已擴及全台,為強化社區疫情控管,宣布增加發放公費家用快篩試劑的診所數量。但有不少民眾卻誤解「社區定點診所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方案」為可直接免費領用,因此指揮中心再度強調以下原則。公費居家快篩試劑「領取4原則」1. 試劑發放對象,需為具有呼吸道症狀之病患。2. 民眾領用前需經定點診所掛號看診,由醫師評估後發放。3. 未有當日掛號看診紀錄或無症狀者,皆非試劑發放對象。4. 若幼兒之陪同看診者經醫師判斷後亦可發放,但不可代家人領取。快篩試劑是什麼?可檢測病毒蛋白質。取樣方式為鼻部採樣,將棉棒插進鼻孔中並向上移動,輕輕轉動棉棒約10至15秒即完成取樣。只需等待10至15分鐘就可知結果,準確度可達8、9成。若快篩結果呈陽性,代表有高度可能染疫;但快篩陽性雖非確診標準,快篩呈陰性亦不代表未染疫。延伸閱讀Omicron讓快篩失靈?台大醫:快篩挑對「1關鍵」才精準誰可以領取公費快篩試劑?指揮中心指出,若近期具有呼吸道症狀或自覺有風險,並至定點診所掛號看診之病患,經醫師評估後始可領取免費快篩試劑,若無症狀者不可領取。哪裡可索取公費快篩試劑?截至3月26日,全台21縣市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的定點診所,已由272家增加至540家,民眾可透過「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地圖」查找,搜尋自家附近可索取之診所,也可至疾管署網站查詢詳細資訊。(全台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定點診所及採檢院所地圖。圖片提供:指揮中心)哪裡可購買家用快篩?要注意什麼?指揮中心說明,民眾想自行購買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可於藥局、藥粧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等醫療器材販賣處購買。購買時請確認產品名稱是否有「家用」、包裝是否刊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XXXXXXXXXX號」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XXXXXXXXXX號」等字樣、產品效期是否在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內,並依使用說明書或操作影片進行採檢及操作。對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有任何疑問,請洽原購買該產品之醫療器材商或藥局,或逕洽試劑廠商。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產品核准名單、產品說明書與操作影片及相關資料,均可至食藥署網站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專區查詢。哪些情況需要居家快篩?民眾若符合以下4種情況:自覺近期出現呼吸道症狀、居住於確診數較多的地區、曾至確診者足跡熱區,或有確診者接觸史等,可做居家快篩。快篩結果呈陽性怎麼辦?民眾進行居家隔離檢疫者,若快篩結果呈陽性,應立即聯絡地方衛生局或1922防疫專線,並依照指示處理。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若快篩結果呈陽性,應盡速至鄰近指定社區採檢院所進行PCR篩檢,且外出務必戴好口罩,應自行前往且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