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吃鍋胃痛不適,竟是幽門桿菌感染,還可能傳染他人!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最近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覺得已經滅菌了為何還會呈陽性。
保鮮盒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但市面上的保鮮盒材質、尺寸大小百百種,在選購前應該先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另外,雖然如今的保鮮盒大多都具耐熱性,但也要注意適用的加熱儀器不同,以免發生危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各式保鮮盒的注意事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安全。
如果談判籌碼不對等,該怎麼逆轉劣勢,達成你想要的結果?教授協商術超過20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賽斯.佛里曼(Seth Freeman)於《逆襲談判》一書中,整理簡單的協商技巧,帶領讀者在談判道路上見招拆招,迅速理清自己的理想條件排序、對方的核心需求,並推導出豐富的解決問題方案。以下為原書摘文:
新年你都怎麼訂新計畫?舊的願望都實現了嗎?如果還有去年的舊願望沒實現,不如拿來今年執行!《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作家龔佑霖所撰此文,教民眾在挑選出今年也能實現的舊計畫之前,先停止責怪自己去年沒有完成,保持向前看的心態才最重要!至於該如何許願最有機會實現?他建議,不如只許「3個願望」就好。
冬春交際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期,在台灣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生率為每一萬人中會有一至二名,年齡分布大約在15-45歲。顏面神經是我們人體第七對腦神經,主要掌管臉部的表情肌肉及舌頭前2/3的味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可能原因很多,包含臉部吹風、過度勞累、病毒感染或是腦部的損傷,都有機會引發,進而出現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嘴角歪斜、眼睛不能閉、半邊臉部感覺麻木或遲鈍或是耳後疼痛等症狀。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
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工作,但都分不清楚工作與職業的差別,然而每天上班下班就只是一套流程,到底要如何讓工作變得有意義呢?擁有多年企業顧問經驗、全球流行預測分析師Emily Liu於《越工作越自由》一書中,校正過往的工作執念,也幫助讀者重新探索工作意義。以下為原書摘文: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8至24個月以下的幼兒避免使用手機。2至5歲的兒童,每天觀看高品質節目的時間應該限制為1小時。6歲以上的兒童也應該對螢幕時間有一致的限制。那麼成人呢?你關心嗎?身為家長,我們都很擔心過度使用手機會對他們造成傷害,不管是視力,還是影響學習狀況。但為何你不擔心這對你也有影響?
胰臟癌早期幾乎無症狀,容易錯失治療時機,加上發病後轉移快、治癒率低,5年存活率僅10%,有「癌王」之稱。不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指出,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還未擴散時就診斷胰臟癌,治癒率可高達8成,並研發出世界首創的胰臟癌人工智慧電腦斷層診斷輔助系統,精準診斷早期胰臟癌達9成。
蓋兒Gail在6歲時就登上泰國節目表演,成為目光焦點,13歲時來台參加《聲林之王》闖進四強。驚人的是,對學業也一樣認真的她,高二跳級考上醫學院。許多人都好奇,媽媽是否有特別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如今發光發熱的Gail?
新冠肺炎已經肆虐全球超過3年,雖然目前疫情趨緩,但仍有許多確診者重症甚至死亡。疾管署今天公布去年上半年新冠肺炎(COVID-19)血清抗體監測結果,發言人羅一鈞指出,截至去年6月,全台近8成民眾都曾經染疫,推估至今未曾染疫的「天選之人」僅剩1成或更少。
近半年來,46歲陳先生近在左側部鎖骨上方發現一顆逐漸長大的腫瘤,決定前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耳鼻喉科求診。後續,醫師透過頸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深頸部有1顆2.5公分的腫瘤,電腦斷層也確認除了這顆腫瘤外,無其他異常發現⋯
每個媳婦都希望能遇上好婆婆,若對方能把你當成女兒疼愛更好;事實上卻不是,結婚後不但要維持夫妻關係,更要面臨婆媳問題,若婆媳問題處理不好可能讓婚姻出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拉近婆媳關係的10個技巧」,比起忽視婆婆,理解婆婆可能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坐骨神經痛是指骨刺、腰椎狹窄、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等症狀壓迫到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麻木、疼痛甚至無力的症狀。《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骨科醫師指出,若想改善坐骨神經痛,首先要先訓練核心肌群,簡單做「仰臥起坐」就能有效改善,也提醒生活保健3招,並建議症狀嚴重者盡早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