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疫情以來,免疫系統的強弱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該如何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避免感染病毒?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告知你多攝取水果與蔬菜的飲食、固定的運動訓練和充足的睡眠時間等等,這些都是維持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自然方式,但你知道肌肉量的多寡跟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強弱有關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肌肉與免疫系統的關聯。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流感疫情進入流行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4日表示,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9萬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疫情仍在升;新增10例死亡個案中,有南部10多歲男性,2度掛急診,仍因併發呼吸衰竭於第2次就醫當天過世。疾管署呼籲,目前仍預測流感疫情高峰將落在農曆春節前後,民眾盡快接種疫苗。
冷氣團一波波侵襲,低溫與氣溫驟降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根據德國研究指出,氣溫若在24小時內下降2.9度,腦中風風險會增加1.1倍;對於有三高、心血管疾病、吸菸、缺乏運動或腦中風家族病史者,風險更增為1.3倍。對此,神經科醫師提醒,留意急性腦中風徵兆,一旦發現需立即就醫,降低失能即死亡風險。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每逢過年不免俗的會準備豐富的年菜、品嘗許多應景美食,像是佛跳牆、湯圓、發糕等;但是在飽餐一頓後,往往又開始為了徒增的體重而感到煩惱。對此,營養師建議以「原型食物」作為飲食選擇,並搭配「吃當季買在地」的飲食要點,就能吃得美味又健康,元氣滿滿迎接新的一年。
農曆春節來了!家家戶戶忙著預備年節佳餚,以為先煮好或吃不完,都放進冰箱冷凍保鮮就好,不過營養師提醒,冰箱是食物保鮮的必備家電,卻不等於保鮮的時光暫停機,冷藏、冷凍只能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但無法讓食物永久保鮮。以下1張「食物保鮮時間表」一次看懂能冰多久。
編按:當老後失去行動力,不想被銀行、子女踢皮球,退休規劃該如何做,才能保有自己的尊嚴?深怕一步沒做好,就成為家庭走向破裂的開端。理財專家畢德歐夫分享了一則他所遇到的真實故事:因為照顧中風父母,進而思索自己與太太無子女可託付的老後該如何規劃⋯⋯
專利加外派,大主管資歷燙金一樣難逃中年危機?CBC Space商務中心合夥人Justin,歷經當年還是小主管想增加經歷,從電信業轉戰製造業並勇闖海外,卻被質疑「對電信服務業沒興趣」;拼到年薪數百萬,想更上一層樓,卻苦吞「小公司請不起,大公司沒位置」,待業期長達1年多⋯⋯
你現在好嗎?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小時候總是希望能快點長大,但長大後又想回到小時候,變成大人後你是否有好好善待自己呢?國民姑姑海裕芬於《我,好嗎?》一書中,親手繪製溫暖畫作與小插圖,並分享人生百味的深夜料理,搭配坦率的自我對話,陪伴讀者度過寂寞的夜晚。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近日持續受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偏低,而冬天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常見的疾病包括狹心症、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其中「狹心症」引起的胸悶,大多在活動量增加、情緒激動時易發生,在休息後胸悶的症狀會漸漸改善;但是一旦出現持續性胸悶、呼吸困難、單側突發無力、口齒不清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預防猝死意外。
你有為自己而活嗎?許多人為了維持親密關係,不讓感情產生裂痕,用盡全力奉獻自我,卻反而把自己的需要排除在外,維持了關係卻迷失自我。韓國精神分析專家、心理諮商師朴又蘭於《我就是我,不是誰的另一半》一書中,分享個案的故事,幫助讀者界定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界線,重拾情緒主導權。以下為原書摘文:
農曆過年預備備!這週將迎來新年連假,過年的餐桌上常出現大魚大肉、少蔬果的餐點,再加上烹調方式以油炸、油煎、糖醋、勾芡或醬汁居多,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造成體重上升、肥胖等問題。對此,營養師建議飲食要均衡外,也要搭配運動來消耗熱量,讓這個年節可以健康吃、不發胖。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還能重塑大腦網絡!台灣科技研究團隊首度證實,音樂訓練確實會重塑大腦的神經網絡,比較聲樂家、鋼琴家與一般人的大腦,發現音樂家在大腦杏仁核跟全腦的連結會增加更多,未來可供藝術人才專業教育與訓練,以及對於神經損傷或精神心理創傷的病人,可施予藝術治療與音樂治療(藝術處方)的幫助。
41歲陳姓男患者,因工作關係需要久站,這兩年多來,在左下腹與左側陰囊睪丸處時常有不舒服與腫脹悶痛的感覺,尤其久坐、久站或提重物,甚至在性行為之後,更出現明顯的不適感。陳先生都自行搜尋資料認為是尿道或睪丸發炎,所以購買止痛消炎藥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