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疫情以來,免疫系統的強弱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該如何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避免感染病毒?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告知你多攝取水果與蔬菜的飲食、固定的運動訓練和充足的睡眠時間等等,這些都是維持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自然方式,但你知道肌肉量的多寡跟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強弱有關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肌肉與免疫系統的關聯。
Netflix影集《正念殺機》將正念的核心價值與懸疑謀殺相互連結,創造出顛覆對「正念」的看法,該怎麼將正念練習融入生活呢?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趙安安於《我決定再也不瞎忙》一書中,帶領讀者實踐「正念練習」,從最基本的呼吸練習開始,覺察和接納自己的身體、情緒、想法與環境,有效掙脫忙碌的現代生活,找回專注與安定。從以下為原書摘文:
肩夾擠症候群是常見肩膀疼痛問題,好發於低頭族、上班族,還有經常駝背的人身上,平常該如何避免呢?中西醫與復健科/職業醫學科雙專科醫師李炎諭於《身體消痛復健一本通》一書中,整理常見的痠痛疾病,從手肘腕到肩頸脊背、腰臀腿膝足都有,並整理運動、伸展、按摩等臨床指導,幫助讀者解決身體疼痛。以下為原書摘文:
雖然冬至過了,但冬天還沒結束,每天的日照時間一樣很短暫,人的心情好像也跟著憂鬱了起來。醫師表示「季節性情緒失調」常見於秋冬季節,容易有憂鬱、無力、心情不好的症狀,但只要透過「4步驟」就能預防情緒波動,幫你找回冬日好心情。
冬天清晨氣溫低,最近起床,你也會感覺關節卡卡、硬硬的不好活動嗎?復健科醫師提醒,尤其是五十肩患者,這時需要一些保養方法,使身體的肌肉與其他軟組織都能各就各位,讓關節活動度增加、提升代謝,建議天冷晨起可利用「5方法」,讓身體在起床時可以舒服一些。
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小時候被父母、老師、同學用言語羞辱,導致長大後不知道怎麼愛自己,也失去愛別人的能力,那有可能陷入「羞辱創傷」的輪迴中。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於《羞辱創傷》中,帶你了解心理創傷的相關議題,並陪伴你撕下隱藏在內心的負面標籤。
冬天是過敏發作的高峰期,隨著寒流一波接著一波來襲,鼻子也不受控狂打噴嚏、流鼻水,簡直讓過敏族群感到厭世。中醫師建議,有過敏體質、偏虛體質的民眾可運用「三九貼」來改善體質與症狀,也點出敷貼三九貼時該注意的事項,好讓冬天能穩穩度過。
台灣糖尿病患者逼近250萬人,卻有5成患者不知道會引發腎臟功能病變危機!糖尿病學會、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呼籲,糖尿病病患和腎病變病患應納入共同照護,不僅能減少住院風險,更可預防陷入末期腎病、需靠洗腎才能存活的惡性循環。
最近天氣冷翻天,這時來碗熱呼呼紅豆湯,相當滿足。不過要怎麼煮出鬆軟綿密的紅豆湯,常會聽到媽媽等長輩傳授紅豆湯要美味,重要步驟就是糖要最後加!可是為什麼不能先加糖呢?有民眾不小心在一開始先放了糖,結果紅豆還是「硬梆梆」煮不爛,對此營養師來解答。
40多歲的李小姐平時在電子廠上班,因工作關係需要經常抬舉零件與物品,重複的動作導致其肩部疼痛、僵硬,不僅每天穿脫衣服時深受困擾,連晚上睡覺都還持續疼痛,日前因症狀持續未改善,疼痛難耐,才至衛福部苗栗醫院就醫。
晚生育加上少子化趨勢,剖腹生產的比率也越來越高。剖腹生產,就如同在腹部上挨了一刀,會在子宮和腹部造成傷口,產後照護方式和自然生的產婦完全不同。如何避免腹腔沾黏、疤痕增生、傷口麻癢等惱人的後遺症產生?計畫剖腹產的妳,一定要知道3個保養秘方。
長期固定在大醫院看診的S小姐,每次領藥時都會核對是自己姓名無誤,才會返家。但某次看完病回家要吃藥時,竟發現藥袋中其中一盒藥包裝上寫的是電視廣告常見香港腳用藥「療黴舒」(Lamisil),比對藥袋上標示的藥名,明明醫師開給她的是控制痙攣的「樂命達」(Lamictal),顯然是藥師裝錯藥了⋯⋯
憂鬱症發作的患者,總獨自經歷無限循環的黑暗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甚至每天都有想死的念頭。首位長期於網路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的倡議者洪子如,於《除了病,我一無所有》刻劃憂鬱症、躁鬱症、PTSD第一手的狀態與感受,並讓你了解「想死」也是一種解脫。以下為原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