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疫情以來,免疫系統的強弱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該如何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避免感染病毒?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告知你多攝取水果與蔬菜的飲食、固定的運動訓練和充足的睡眠時間等等,這些都是維持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自然方式,但你知道肌肉量的多寡跟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強弱有關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肌肉與免疫系統的關聯。
隨著現代人運動意識提升,關節保健議題備受關注。新旅程復健科吳沛燊院長指出,許多民眾常見的關節問題包括不穩定、韌帶受傷或退化等症狀,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30歲單身,還會盼望有機會和另一人建立起親密關係;40歲單身,心理上或許該最好準備,開始一個人漫長的旅程。在這條只有自己看風景的道路上,不免感到有些孤單失落,然而也是更深入認識自己的絕佳機會。《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旅行作家雪兒分享,如何一個人也能好好過生活的心路歷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8歲黃姓老翁平時都很有朝氣與活力,儘管已屆退休年齡仍閒不住外出工作。某日上午外出工作時,發現左腳水腫嚴重,行走時伴有刺痛感。一開始只在家裡附近醫院就診拿藥,漸有好轉後也無多加注意,直到某天晚上左下肢發生劇烈疼痛,驚覺大事不妙,懷疑是不是前天吃了海鮮大餐,結果痛風找上自己,便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疼痛狀況並不是痛風,而是晚期攝護腺癌骨轉移,陪同的家人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前些時候跟朋友約吃美式漢堡,看她一邊點餐、一邊確認手錶,然後自言自語的說,太好了,還在可以吃飯的時間呢!一時好奇,就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子,吃飯還要看時辰?朋友說自己正實行168間歇性斷食,而且已經一段時日,體重變輕、精神氣色也覺得不錯,也因為成效還不錯,就持續實行。所謂的168指的是一天裡,有16個小時不吃東西,然後8小時可以吃,而且不需要改變原本的飲食;也就是說,你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多數的人都有過水腫的經驗,特別是早上起床臉腫了一大圈,眼睛周圍腫的張不開,和晚上消腫後的模樣彷彿是不同尺寸的自己。中醫師康涵菁說,有些人的水腫只是偶發狀況,像是因為前一晚哭了一回、睡前喝太多水或是吃到太重口味的食物所導致,但也有許多人沒有上述原因,卻經常性的出現水腫的情況,那最好要先了解成因再來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生理性或病理性先分明 合併其他症狀要小...
2021-10-2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6歲的陳小姐是名乾癬患者,皮膚自罹病以來都不見好轉甚至愈趨嚴重,直到指甲也相繼出現角質異常增厚、色澤泛黃與層狀剝離等問題,且服用口服藥物也無法有效抑制發炎時,她才驚覺疾病的嚴重性並前往醫院皮膚科門診就醫。在醫師的觀察診斷下發現,除了皮膚、指甲的乾癬嚴重外,陳小姐的部分手指也出現腫脹問題,是典型的乾癬性關節...
2021-10-25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 面對智慧科技當道的年代,3C用品已成為許多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加上疫情爆發後,線上學習成為趨勢,更拉長孩子使用3C用品時間;眼科院長李尹暘醫師分析,隨著升學競爭壓力,閱讀量增加,加上部分家長若將3C作為保母使用,都可能讓孩子用眼過度,目前小六生的近視比率已達七成,國中生已達八成,甚至1/3是超過50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們的牙齒沒有再生能力,只要斷掉、蛀了,就沒有了。遇到需要製作假牙的時候,你最在意的是什麼呢?面對琳琅滿目的假牙材質,大家往往有很多疑問,也常常陷入選擇障礙。臨床上有幾種狀況可能會使用固定式假牙,例如意外撞擊導致牙齒斷裂、蛀牙較深而需要接受根管治療,或者因為長時間使用牙齒而產生很多裂痕、缺牙等。泉玥牙醫診所院長郭光哲指出,製作假牙的第一個目的是要恢復既有的咬合與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痛,忍一忍就好?」「關節痛只是因為工作太勞累?」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種好發於中年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馬偕紀念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惠婷指出,除了造成關節慢性疼痛之外,還會持續破壞關節,漸漸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可不是個「忍一忍就好」的小毛病!迷思1:類風濕因子RF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類風濕因子RF(Rheu...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胡先生65歲身體硬朗,參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意外發現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他很訝異表示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在這次活動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檢查出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從40歲到65歲都有,且皆為首次發現,平時並無不適症狀。許多人驚呼「根本沒有任何徵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表...
2021-1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長照、慢性病、醫護量能等議題所面臨的挑戰只會更大。近年來,政府運用台灣科技和醫療的優勢,積極推動「智慧醫療」,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早期都是由醫師自己建立醫療系統,但加入了科技、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後,透...
2021-1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約40歲的女性君君(化名),多年前曾因子宮肌瘤開過三次刀,且均透過傳統手術進行,每次術後都需花費一個月的時間修復,再加上第二次術後有嚴重沾黏,讓君君時常發生腹痛問題,在反覆動刀加上沾黏併發症之下,君君感到身心俱疲。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表示,以往子宮肌瘤患者若有手術需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