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當血壓非常高時,很可能造成眼、腦、心、腎、大血管的損害,許多人的血壓隨著年齡而上升,因此通常在被診斷高血壓之後,需要一直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但真的要吃一輩子的藥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高血壓藥物的停藥方法,在試著停用藥物時期,也要確保血壓盡量穩定。
過年年菜塞滿冰箱,小心4個壞習慣,降低冰箱保鮮功能,恐讓全家人吃出健康風險!《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年菜保存冷藏冷凍,應注意冰箱正確使用功能,包括冰箱只能放7分滿、冰箱門不要開開關關、生熟食應分開擺放,以及食物不是有冰就不會壞,最好還是要在1個月內吃掉才不會變質。
大年初三習俗禁忌有哪些?相傳初三要睡到飽、不宜出門,是什麼原因?初三可以回娘家嗎?可以打掃、熬夜晚睡嗎?待在家裡好無聊,能做哪些事情來打發時間?《優活健康網》整理初三習俗懶人包,分享10個不需出門活動提案,讓你宅在家一整天也能收穫滿滿,不妨趁著年假一起與家人增進感情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生,我的肩背最近很不舒服,就算去推拿也只是好一下,過了不久又開始了。」臨床上求助的病人,大多是肌肉慢性疲勞的問題或是運動傷害。之後章節會提到某些職業類別,經常會有一些習慣性動作,可能造成肌群間的肌力失衡,從而導致勞損症狀發生。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檢視自己的習慣性動作,分析之後,經由反向伸展達到兩群肌肉的平衡,就可以達成自我療癒的效果。我的背好痛!理學檢查找出關鍵基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楊先生與許久未見的親友相約吃火鍋、喝酒,一個晚上大吃大喝,相談甚歡,返家後因酒醉不適,如廁嘔吐,但胸口卻突然一陣劇痛,慘叫一聲後便不省人事。家人發現他遲遲沒出來,前往查看,趕忙將昏迷的他送醫。急診醫師施予急救並照會胸腔外科,經診斷為「自發性食道破裂」,且已引發敗血性休克,醫師以胸腔內視鏡手術,清除滲漏至胸腔的食物、胃液,沖洗胸腔及修補食道破裂處,住院兩周後康復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汗水像關不住的水龍頭狂冒,連掌心也濕漉漉,遇到要和人握手的場合好尷尬嗎?多汗症是全身或局部皮膚出汗過多,以手腳最為常見,即使沒有勞動或運動,待在冷氣室也冒汗,程度嚴重者會影響工作、社交,對心理與生理造成負擔,氣溫動輒飆至37℃以上的夏天,對多汗症者更是煎熬。中醫看多汗症為「陰虛陽亢」,從補氣生津、鎮靜安神著手,慢慢調理可改善。脊椎側彎影響交感神經穩定度 可能引起手汗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頻傳,國外疫情也不見緩解,導致國內再現口罩搶購潮,但黑心口罩事件層出不窮,有廠商口罩外盒雖註明MIT產地標章,但內容物卻是Made in China的口罩,引發民眾恐慌。對此,台北開業藥師沈采穎與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TPMMA)理事長高孟熙教導大家如何分辨合法口罩。口罩要有外盒 檢視製造商資料及批號沈采穎藥師點出購買口罩3大關鍵,第一、口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站一下,你就開始覺得小腿腫脹痠痛了嗎?腳上是否有扭曲糾結、好似蚯蚓般的突起呢?隨著年紀漸長,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浮腳筋」的狀況愈來愈嚴重,站一會兒就覺得腿部腫脹、不舒服,突起的靜脈愈來愈扭曲,有時皮膚還會出現色素沉澱,甚至是難以癒合的潰爛,這就是靜脈曲張。談到腿部靜脈曲張的成因,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張學倫表示:「因為人是兩隻腳站立的動物啊!」人體的血液循環很奧妙,心臟...
2020-08-13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手指、手腕關節腫脹,皮膚紅腫、脫屑,當心這不是普通的關節炎,而是乾癬性關節炎。乾癬除了紅色斑塊、皮屑脫落的皮膚症狀外,還會合併其他部位的共病,根據統計,約有3成患者會發展出乾癬性關節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蔡秉翰主任指出,乾癬性關節炎是一個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除了手部會受到關節炎影響外,也容...
2020-08-1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日一對夫妻因結婚四年始終未有好消息,前往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進行不孕症檢測,經檢查結果發現,夫妻倆不孕原因竟是因為先生小囿(化名)患有無精症。小囿今年30歲,正處於體力旺盛的青壯年階段,得知自己是無精症患者後受到了打擊,更擔心即便透過人工生殖成功得子,若孩子為男性,可能也會導致兒子患有遺傳性無精症,讓他與太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跟朋友吃完午餐回到辦公室,談論我們正在進行的計畫,愉快地聊了一個小時。我的工作很順利,對感情生活也很滿意。我往後靠在椅背上,好好伸展一下,散發出一種放鬆的滿足感,我感覺棒極了。但幾秒鐘後,我卻發現自己在擔心我的女兒亞曼達,她去了一個離家很遠,但她很想參加的夏令營。一連串影像在我腦海裡快速閃過:亞曼達因為離家而感覺孤單又悲慘,亞曼達被其他小孩嘲笑。在我的心智繼續製造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高達5成民眾有健走習慣,你是否曾因健走感到腰痠、膝關節不舒服?台北市衛生局表示,聰明健走,可以減少腰痠與膝蓋痛,帶來健康與快樂,掌握以下要領,避免運動傷害,一起邁開腳步瘋健走吧!顧腰護膝蓋 從熱身、收操做起健走雖然不屬於激烈運動,但熱身運動也不能忽略,健走前,可以先做簡單的伸展運動,以提升膝關節活動度及增加四肢肌肉的延展性。健走正確姿勢之一「抬頭挺胸縮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