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跑步後膝蓋痛,休息好幾天卻沒舒緩?小心不是單純肌肉痠痛,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找上門!《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撰文,他表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通常是指膝蓋前側、髕骨周邊及髕骨後方的疼痛,除了要接受治療外,也建議2招復健運動可幫助改善。
久坐、跑步後膝蓋痛,休息好幾天卻沒舒緩?小心不是單純肌肉痠痛,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找上門!《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撰文,他表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通常是指膝蓋前側、髕骨周邊及髕骨後方的疼痛,除了要接受治療外,也建議2招復健運動可幫助改善。
打球時小腿肚肌肉撕裂疼痛,當心是熱身不足造成常見的運動傷害「網球腿」!《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骨科醫師指出,網球腿是指小腿肚附近的內側腓腸肌撕裂傷,但由於受傷位置位於腓腸肌的肌肉和與肌腱交界處,民眾常常與接近腳跟的阿基里斯腱混淆,兩者若嚴重皆可能影響永久性運動功能。
大腿內側疼痛無力,小心「內收肌群」受傷,讓下肢肌肉不穩定。《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指出,內收肌群是維持骨盆及髖部穩定的肌肉,最常見因為球類運動需要短距離衝刺而拉傷、撕裂傷,造成疼痛與肌力下降,並提供3種復健運動幫助舒緩。
早上起床,一腳踏下地板,腳底就傳來像電到般的刺痛;或是久站久坐後休息一陣子,以為足底壓力減緩了,卻感覺腳底疼痛,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思慧說,這是最典型的足底筋膜炎症狀,尤其當氣溫變低時,血液循環變慢,筋膜和肌肉也會變得僵硬,組織退化性病變就會加劇。
手臂麻木、無力、刺痛,小心是「胸廓出口症候群」惹禍!《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指出,胸廓出口症候群是因手臂的血管和神經被壓迫,而產生影響手部活動的症狀,民眾可用「3分鐘測試法」做抬手動作,就可以自我判斷是否有胸廓出口症候群問題。
運動過後膝蓋後側痛,可能導致膕肌的運動傷害!膕肌對於膝關節的穩定性相當重要,到底膕肌長在哪裡?膕肌受傷症狀有哪些?復健運動又該怎麼做呢?《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提醒,過度使用膝蓋,久站久坐或突然深蹲等姿勢不良情況,都可能導致膕肌受傷。
膝蓋扭到腫痛卻沒有「啪」一聲,竟然也是十字韌帶受傷?《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指出,十字韌帶有分前十字韌帶及後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的斷裂,往往會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導致膝關節半彎曲,例如無法正常上下樓梯、快步走,長時間的膝關節不穩定,易造成日後疼痛及膝關節退化,建議透過3招復健改善。
近日在長者圈燒起了超慢跑的風潮,慢節奏、低強度,甚至能輕鬆與朋友聊天的運動特色,吸引了許多高齡者嘗試。事實上,這個運動也非常適合以走不穩、平衡不佳等動作障礙症狀為主的巴金森氏症。《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指出,中期巴金森氏症病人,最適合嘗試超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