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不要輕忽牙周病 恐怕會引起其他疾病

不要輕忽牙周病 恐怕會引起其他疾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牙齒的問題不能輕忽,因為牙周病有可能引起全身疾病,如慢性腎炎、糖尿病,甚至是心血管疾病。對此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主任沈一慶表示,研究發現,冠狀動脈阻塞和牙周細菌可能有關聯,糖尿病患者若控制牙周病可改善糖尿病情形,而罹患牙周病的懷孕婦女比正常懷孕婦女有1.5~1.9倍早產的可能。醫師說,確實是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但是並沒有正式確定牙周病是否會直接引起全身疾病。沈一慶醫師指出,牙周病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的牙齦表面發炎,沒有侵入組織,算是較輕微的牙周病,另一種則是細菌侵入組織,屬於嚴重的牙周病。牙周病的患者通常到最後牙齒會喪失,若是沒有謹慎處理,可能會引起心內膜炎,這是最有可能引起的身體疾病,而報導中所說的其他疾病,都僅是研究報告而已。沈一慶醫師提醒,牙周病最容易藏細菌的地方在於牙肉和牙齒的連接邊緣,稱為牙齦溝,在刷牙時用「貝式刷牙法」,橫向的刷牙能夠清除牙齦溝的細菌。另外對於因牙周病而造成牙齦萎縮的患者,不建議使用貝氏刷牙法,最好由上往下刷的方式刷牙,否則會造成病患的不舒服,還會讓牙齦萎縮更多。 沈一慶醫師也提到,預防牙周病的方法很簡單,可以用刷牙、牙線、牙縫刷,甚至是沖牙機來保持口腔裡面的清潔,一天最少刷兩次牙;定期的口腔檢查和洗牙也有助於口腔的清潔,而漱口水因為含有大量化學物質,所以不要經常使用。唯有好的口腔衛生處理,才是預防牙周病最好的方式。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約有8000名的糖尿病患會面臨傷口潰爛、截肢的命運,李先生罹患糖尿病,因為周邊血管不通,腳趾連連黑掉壞死,數次的大手術卻仍無法救回腳趾頭,所幸在醫院的照顧下,免去截肢的命運。雙和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蔡文平指出,糖尿病足需要團隊照顧,打通周邊血管,加以清瘡、抗生素、高壓氧,把黑掉的糖尿病足救回來。患有糖尿病的李先生,起初出現腳麻、不能走的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周邊血管阻塞,赴醫學中心進行血管支架,不料,才通了一年又阻塞;接著又赴另一家醫學中心進行血管繞道手術,接連兩次大手術後,血管仍是不通,再把右腳血管移植到左腳,腳趾頭還是一根接著一根壞死,雙腳布滿密密麻麻的手術痕跡,仍是救不回他的腳。蔡文平指出,只要血管通,糖尿病足就有改善機會!李先生轉赴雙和醫院,接受高壓氧中心的團隊治療。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整形外科、高壓氧密切的橫向聯繫,團隊式的治療,先由心臟外科進行血管支架手術,接著進行清瘡、抗生素、高壓氧的密集治療,幾乎被挖光肉的足部,慢慢的養出肉、養出皮,免去截肢。雙和醫院心臟內科宋立勤醫師指出,動脈阻塞若發生在腦部,就是腦中風;若發生在心臟血管就是心肌梗塞或缺氧;發生在四肢動脈血管,即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糖尿病患通常合併有血管病變,一旦血流不通,就容易出現糖尿病足,甚而需要截肢保命。下肢氣球擴張術可以爭取膝部以下的動脈血流與傷口復原,但是仍有再狹窄率。蔡文平醫師指出,過去單以高壓氧治療問題傷口,病患往往又再度復發,這是因為供應足部的血管不通,缺血的情況下,末梢就容易壞死,如今結合心臟內、外科的週邊血管治療,血流打通了,再佐以高壓氧治療,不僅恢復更好,也較不容易復發。

研究:重量訓練助於防止罹患糖尿病

研究:重量訓練助於防止罹患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眾所皆知運動對身體是有益的,且經常鍛煉身體甚至還可以預防疾病。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僅有氧運動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舉重(重量訓練)等運動也可以。(照片/翻攝自BBC News)研究人員發現,舉重對糖尿病患有所相關,從1990年到2008年之間,根據來自 32,000名健康男性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每100個人中會有4個人罹患糖尿病。但是有參加有氧運動或做重量鍛煉的男性,他們每天至少花30分鐘,一週5次來進行游泳,慢跑或打網球等有氧運動的人與無任何有氧運動的人相比,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減少34%。且即使你不常運動,但只要一個星期運動一個小時,也能減少12%的罹患風險。研究人員指出,舉重訓練不僅可以增加肌肉質量、減少腹部脂肪堆積。雖然任何類型的運動都有利於預防糖尿病,但舉重訓練結合有氧運動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當然健康的飲食一樣重要,只是運動對那些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以幫助控制血糖。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也說,其實運動不僅可減少糖尿病的罹患率,甚至對所有慢性疾病預防都是有關的,建議的運動方式,每天先做無氧運動10分鐘後,再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較能消除脂肪的堆積,及減少胰島素的分泌。

每日吃2片起司 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每日吃2片起司 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許多人常認為乳製品和奶製品,跟高脂肪脫不了關係,甚至近而遠之。但根據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吃兩片奶酪(起司),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12%。並非所有的飽和脂肪,都是有害的,有的是有益的。在奶酪和優酪乳中存在「益生菌」的細菌,可降低膽固醇,並產生一定的維生素,防止糖尿病。以英國為例,大約250萬英國人患有糖尿病;有90%患第2型糖尿病,通常是由重度肥胖引起的。英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從8個歐洲國家,研究了16800名健康成人和12400患有第 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來做對比。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現那些一天至少食用55克奶酪(相當於左右兩片的起司),降低了12%可能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這些奶酪,牛奶和起司中的維生素D,鈣,鎂,也有助於防止糖尿病病情升高。家醫科洛桑家參醫師也說,儘管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乳酪對於降低罹患糖尿病有所相關,但切記還是適量就好,一天總量別超過2片,建議還是以健康均衡的飲食,豐富的水果和蔬菜,少鹽少脂肪,來降低罹患疾病風險。

健康吃!糖尿病友也可以享受美食

健康吃!糖尿病友也可以享受美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常聽許多人說,若罹患糖尿病,就什麼東西都不能吃了,豐原醫院糖尿病個管師賴昱臻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為了讓大家明白正確的觀念,豐原醫院營養科與糖尿病個管師合作辦理「吃得smart,控糖我最in」活動,為糖尿病友客製化,設計出糖尿病友的健康餐盤,讓病友們在飲食控制中也能健康的「享」吃美食。現代人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飲食逐漸西化、精緻化,營養情形也比以前改善許多,但也因此讓許多慢性病提早產生,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種,豐原醫院糖尿病個管師賴昱臻解釋,糖尿病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功能減低所引起的一種新陳代謝發生障礙的慢性疾病,由於病人身體細胞對醣質的利用能力減低,或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過高、尿中有糖的現象,同時也影響到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不正常,肥胖會讓情況更嚴重,如果能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或略輕,臨床症狀,往往可以改善許多,所以飲食控制是很重要的。營養師鄒季臻表示,最讓糖尿病友困惑的地方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吃,而是在於份量不知該如何拿捏才能達到總醣份的控制,糖尿病飲食是依個人的飲食習慣作調整設計,所以病友須先瞭解什麼是「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食物代換」、「醣類代換」等,透過衛教讓病友選擇健康的食物以及烹調方式(低油、低鹽、低糖、高纖)來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鄒季臻營養師說,糖尿病病友空腹8~10小時之後,血糖變化大,更必須補充正確且適當的食物,例如,以五穀雜糧麵包代替一般麵包,或者糙米飯代替稀飯,飲料部份以無糖豆漿或者低脂牛奶進行搭配,以增加纖維攝取量。午餐餐點中的主食類選用纖維質含量較高的五穀類,如,燕麥、小麥、小米等加入白米中;蔬菜提供葉菜類及瓜菜類或莖菜類,供應份量符合糖尿病1,000大卡膳食纖維14克的標準;水果選用新鮮水果,依照健康餐盤六大類份數計算,可以吃得更加健康。賴昱臻個管師提醒,餐後高血糖,造成動脈硬化的機會將提高,可能進一步引發心血管疾病產生,諸如心肌梗塞、嚴重中風等,因此不能忽視餐後高血糖狀況,而平日也應注意飲食控制,才能避免慢性併發症提早發生。

醫訊/做好自我保健 戰勝糖尿病

醫訊/做好自我保健 戰勝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人口結構、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台灣地區慢性疾病的威脅不容小覷,其中罹患糖尿病人數更是居高不下,而糖尿病是一種強調自我照顧的慢性病,因此疾病的成因與預防都需要病患及家屬去學習與瞭解。糖尿病屬於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原因是因體內胰臟功能不良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對糖類的利用能力降低,良好的血糖控制等都需要病患及家屬去學習與瞭解,因此聖馬爾定醫院舉行「101年度糖尿病第二期教育班」,協助糖尿病患者、家屬或社區民眾,對糖尿病合併症疾病與照護能有更深層的認識,課程內容包括周邊動脈阻塞性、腎臟病疾病的瞭解與美足照護等。活動時間:9月15日上午8:20~11:30活動地點:聖馬爾定醫院10樓學術講堂活動洽詢:(05)2783-865或(05)2780-040轉3311、1858

別輕忽!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

別輕忽!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如不好好控制血糖,常會伴隨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眼底病變、腎臟病變和腳部神經病變等,但是,卻很少人知道糖尿病與口腔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而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發生率是沒有糖尿病患者的三倍,且罹病愈久,牙周病也愈嚴重,而牙周病已被視為是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的降低及溶解牙周組織酵素(溶膠原蛋白酵素)活性過度增加,導致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易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不止是血液,連口水中的糖分也比一般人高,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牙菌斑是無所不在的,對於健康的人都會引發牙齦炎與牙周病,更何況本身罹患糖尿病的人!再加上糖尿病患容易因脫水或其他原因而產生口水減少,對口腔內雜物清潔效果也會降低,是造成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人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口乾、口角炎、牙齒動搖、黴菌感染、牙菌斑、蛀牙、牙周炎、牙齦炎等造成牙齒敏感、疼痛、口腔黏膜破皮潰瘍等。口腔問題不解決,會導致食慾降低、營養攝取及吸收也較差,如果未及時加以診斷和治療,將影響口腔健康及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要如何保健牙齒呢?建議最好三至六個月定期接受牙科檢查,以防止口腔疾病的發生,降低疾病的嚴重性,因此,當糖尿病患已面臨牙周病的造訪時,應儘速找牙醫診治,否則時日一久,難保不會成為無「齒」之徒,而有所遺憾!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預防勝於治療,糖尿病患做好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口水中糖分,有助於牙齒健康,平時更應注意口腔衛生,飯後一定要刷牙,並使用牙線將齒縫間的食物殘渣及牙菌斑清除,如果能養成良好口腔保健行為,除可減少口腔病變,充分發揮牙齒功能,也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及健康的增進!

健保給付低能量雷射 有助傷口改善

健保給付低能量雷射 有助傷口改善#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容易除了容易造成血管、神經、腎臟及眼睛的傷害外,也會降低人體對抗感染的能力,一名75歲的糖尿病患者,在右足背不小心受傷後出現一個大約2×2公分的傷口,兩個月都無法癒合而且傷口一直往下凹陷,後在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門診接受醫師評估後開始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與傷口照護,每週接受2~3次的治療兩個月後,傷口明顯改善癒合。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賴豐傑表示,所謂低能量雷射的定義是利用波長在450nm(奈米)到1100nm,輸出功率小於500 mW(毫瓦)的雷射都稱之為低能量雷射。低能量雷射其輸出的能量較小,不會破壞組織也不會造成組織變性,但是可引起生物刺激作用(Biostimulation),繼而激發組織生理反應。低能量雷射也可增加細胞膜穩定,促進血管的增生,改善微循環;除了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增加白血球吞噬作用,還增加纖維母細胞之數量、促進膠原蛋白及蛋白質的合成,進而達到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且有抗發炎與止痛的效果,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及免疫等功能。賴豐傑主任指出,低能量雷射治療,原則上一週2到3次,每次10至30分鐘,一次療程最多開單6次,健保局最多給付次數為50次∕人,除了一般掛號門診費用以外,不需再額外付款。目前奇美醫學中心目前有660nm、780nm及808nm等三項低能量雷射提供治療。病人是否適合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需配戴護目鏡保護眼睛,避免直接照射。在照射的部位不會有組織破壞,具有高度安全性及沒有副作用,也沒有一般雷射傷口需照顧的疑慮,更不會有色素沉澱現象等優點,提供民眾多一項治療方式的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