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真的喝太甜!國一男童竟得糖尿病

真的喝太甜!國一男童竟得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拜台灣天氣炎熱所賜,「飲料文化」盛行,青少年同學們一口渴就來杯冰涼的含糖飲料,小心喝多了糖尿病就來敲門,兒童也不放過!一名年僅13歲的國一男童,身高162公分、體重竟達71公斤,含糖飲料天天喝,近幾月因感覺混身無力,經緊急就醫檢查後發現糖化血紅素飆高到12,確認罹患糖尿病。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經進一步了解,發現這名男童的父母親也都是糖尿病患,但罹患糖尿病並非僅遺傳造成,其實遺傳因素約佔兩成五,而有七成五是取決於飲食及運動!男童的父母放任他的飲食,漠視他的體重超重問題,不但不喝白開水,每天至少喝上1000cc的可樂及含糖飲料,才是罹患糖尿病的主因。洪建德說,含糖飲料主要是由糖及水構成,熱量高且無其它養分,每1㏄最少就有0.5大卡。當喝下數杯含糖飲料後,很容易就超過每日所需的熱量;如果1天2杯含糖飲料1000cc,1週可能出現水溶性維生素缺乏的症狀;連喝個3-4年,血糖會持續偏高,進入警戒期;若是長達10年天天喝含糖飲料,很有可能會罹患糖尿病。這名男童經過3個月治療後的糖化血紅素已經降到7;洪建德指出,門診中已見到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有不少是長期嗜喝飲料的人!據統計,在新陳代謝科門診觀察發現25歲以下的糖尿病患約略占了5%,表示糖尿病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名男童目前靠注射胰島素治療以及定期回診追蹤以控制病情,但洪建德還是特別提醒,糖尿病的治療是需要長期控制的,青少年的飲食控管以及運動的規律性,還是要靠全家人一起來從旁叮嚀與協助,效果才能更彰顯!曾有門診的糖尿病患可達到減藥甚至不用用藥的成功案例。(照片/記者廖詠琦拍攝)

醫訊/糖尿病童座談會

醫訊/糖尿病童座談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童家庭特別的是,要替病童控管理血糖濃度。若監控得宜時,病童就可以做一般健康小孩做的事。此外,除了要常常監測血糖,還得在醫護人員協助下調整胰島素。緣起於此,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與社服課特聯合舉辦「糖尿病童座談會」,當天邀請視網膜科王南凱醫師主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及經驗」,並進行Q&A問答,最後有聯誼交流活動,歡迎糖尿病童及家長共同來踴躍參與本次活動,講座須事先報名。名稱:糖尿病童座談會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下午13:20~16: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桃園縣龜山鄉復興街5號)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郵局對面)洽詢: 03-3281200轉5177社服課 詹涓儀小姐

長時間久坐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

長時間久坐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身為上班族的你,有算過一天坐在辦公椅上的時間是多久嗎?根據一項英國的研究指出,長時間坐著,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疾病和死亡的風險。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鍛煉身體並不能完全抵消這種風險。據英國萊斯特大學和拉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其中包括 749,577 名參與者。這項發表在《Diabetologica》上的研究顯示,長時間坐著,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即使是根據身體的活動準則進行調整,如每天鍛煉身體30分鐘,仍無法改變這危險的處境。 研究要求參與者每週花費14小時看電視,另一些研究要求他們自己統計每週坐著的時間。研究人員說明,雖然不能確定到底坐多長時間才會對你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但久坐帶來的後果確實是不好的。一個成人每天花費70%的時間久坐,包括:工作,看電視,或坐車。雖然,許多人會去健身房鍛煉來降低危害健康的風險,但是也需要意識到每天剩下的23.5個小時(扣除每日大約運動半小時)裡面,他們坐了多長時間。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糖尿病間存在強烈的關聯性。事實上,有證據顯示,長時間坐著會影響身體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島素阻抗引起高血糖。但科學家們還不知道這種確切的關係的機理是什麼。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減少坐在電腦旁的時間,可把電腦放在文件櫃上,以便可以站著操作;而在午餐時間,應多活動;每天也須減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間。

婦人糖尿病併發眼球感染 三天內迅速失明!

婦人糖尿病併發眼球感染 三天內迅速失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民眾可能都會認為,眼睛感染細菌,頂多是角膜炎,看看醫生點點藥水,便可痊癒。但一位住在新竹的陳姓女士可沒那麼幸運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柯美蘭醫師表示,這名女性因糖尿病,併發右眼遭到聖誕菌的感染,導致三天內,不幸的迅速失明。柯美蘭醫師解釋,這位43歲陳女士由於急性右眼疼痛,視力模糊被轉介至該院急診,當時眼科醫師發現病人眼球內發炎且併有網膜出血,在診斷為化膿性眼內炎之下,收治病人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給予全身性抗生素,也做了多次眼球內抗生素注射。雖然細菌培養檢驗也顯示給予的抗生素有效,但因病情發展迅速,膿瘍由眼球內迅速往角膜方向潰爛,病人在住院第三天就完全失明。她說,因為病情持續的迅速惡化,不得不做眼球內剜除術,而由於正確的抗生素使用,在手術後第二天整個發炎狀況,終於完全被控制住。之後,追蹤病人感染病因,接受一系列的體檢,但心臟、腹部皆沒有重大的疾病,唯有病人罹患糖尿病,且到院第一天血糖值竟高達486mg/dl,明顯疏於控制。因此,醫師判斷,可能是因為長久性的糖尿病,導致免疫力衰退,才會感染聖誕菌眼內炎,但此病例在台灣少見;而在世界的案例當中,眼球感染聖誕菌的的病人,沒有任何病人能保有原來視力,且多在極短的時間視力惡化完全失明,甚至角膜溶解,最後也多以眼球剜除術來收場。柯美蘭醫師提醒,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是很重要的預防感染之道,血糖值決定於食物、藥物及運動的多寡。並非有吃藥就能夠有良好的血糖,有吃藥物不表示可以放心的大塊朵頤。因此,如何控制飲食是血糖控制的第一道防線,再輔以藥物及運動來做第二道防護,是糖尿病患自我保護的重要常識。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 認識食物代換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 認識食物代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及運動量不足,造成慢性病盛行率增加,並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其中糖尿病佔極大的族群,因此高血糖控制更顯重要,包括飲食、藥物、運動等皆為控制重要的環節,飲食控制之重要主軸為均衡飲食及份量控制。為了幫助病友認識飲食之份量代換,使病友之飲食更具多樣性,新北亞東醫院特別規劃「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衛教講座,邀請欒家菁營養師主講。該單位歡迎糖尿病友、家屬及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1年10月17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14樓第一教室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001或2002

醫訊/糖尿病友的健康樂活營

醫訊/糖尿病友的健康樂活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糖尿病人口約有一百萬人,且持續上升,並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可見糖尿病的潛在威脅及後續成長不容小覷。更可怕的是其容易引發其他相關併發症,帶給患者更多身心的折磨及負擔。因此,高雄衛生局與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聯合辦理「2012健康樂活營」,營隊中有安排「面對慢性病時,我如何處理與面對這些情形?」、「代換&秤飯量」、「營養ABC-計算自己所需的一天總量」、「營養、運動、藥物及監測那個重要?」等課程,歡迎糖尿病病友踴躍報名參加。即日起受理報名至10月11日或額滿為止,報名人數60人為限。請自備水壺(杯)、環保筷。報名後未報到者或未全程參與者,主辦單位將保留其下次參與活動資格之審查。名稱:2012健康樂活營時間: 101年10月19日(五)上午09:00~16:00地點:高雄市立民生醫院2樓會議室(高雄市苓雅區凱旋2路134號)洽詢:07-7334872轉306 陳小姐

醫訊/認識糖尿病及其日常照護講座

醫訊/認識糖尿病及其日常照護講座#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缺乏,導致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讓血液有不少無法代謝的糖分,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常見的症狀有三多,就是吃多、喝多、尿多,因而也被稱為「三多症」。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為服務糖尿病患,舉辦兩場「認識糖尿病及其日常照護」,由陳芝嫻護理師(18日)與劉霓霙護理師(17日)主講,教導病友更潤認識糖尿病,以及如何日常照護,調整健康身心,歡迎當地社區病友,與有興趣的民眾相邀來參加講座。名稱:認識糖尿病及日常照護時間:101年 10月17日(三)13:30~16:00;18日(四)14:30~16:00地點:慈濟醫院台北院區(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12A病房次護理站(17日);2樓第236診外候診區(18日)洽詢:02-66289779

57分鐘一人離世糖尿病可怕!

57分鐘一人離世糖尿病可怕!#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對於許多人都是一項極為困擾的慢性疾病,而根據2011年「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全球罹患糖尿病的患者竟高達36.6億人,可見糖尿病為一種全球性及為普遍的慢性病。然而,在台灣情況也沒有太好,糖尿病患者佔全台人口高達10%,成為不可忽略的慢性疾病。 根據衛生署所調查,台灣共有166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96%患者為「第2型糖尿病」,然而,在糖尿病的肆虐之下,台灣每57分鐘便有一位患者離開人世間,顯現糖尿病為國人所帶來的嚴重威脅。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盧介祥解釋,胰島素是人體內控制血糖的關鍵,糖尿病病友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功能異常,導致血糖濃度過高,因此需透過治療來控制血糖,以預防失明、截肢及心血管疾病等其他併發症。盧介祥說,糖尿病治療方式會隨著疾病進展與血糖控制成效來積極調整,若病情較輕微,通常建議改變生活型態,包含調整飲食習慣及適度運動;後再以1種或2種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治療;若血糖控制仍不盡理想,可透過「類升糖素肽-1類似物」藥物進行合併治療;或透過胰島素補充,來避免疾病持續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