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越胖血糖越失控,長期恐釀腎臟及心血管病變! 深入了解 血糖 肥胖控制關鍵

越胖血糖越失控,長期恐釀腎臟及心血管病變! 深入了解 血糖 肥胖控制關鍵#糖尿病

根據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約有5.4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1!並有數據指出,高達8成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存在有肥胖或過重問題,當糖尿病合併肥胖即稱為糖胖症*2,研究指出糖胖症患者具有較高的心血管*2和腎臟疾病風險*3,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糖胖症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肥胖合併血糖問題,英文是diabesity,也就是由糖尿病的英文diabetes和肥胖症的英文obesity組合而成,因此在治療上需同時針對兩個疾病進行處理。 三軍總醫院代謝症候群防治中心主任郭俸志醫師說明,肥胖和糖尿病是會交互影響的,當長期肥胖狀態下,容易造成脂肪組織功能不良,進一步形成異位性脂肪沉積於肝臟造成脂肪肝,於是使得「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導致糖尿病*4.5,相反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狀態下,也會使得脂肪組織堆積而增加肥胖的風險!當身體面對2種有害因子的影響下,會讓血糖不易控制,而血脂及血壓異常的風險也升高,進而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的機率大幅增加*2.3。 郭俸志醫師表示,也因此糖胖症患者,除了血糖穩定控制之外,更需將減重列為優先治療目標,才能逆轉此惡性循環,從而減少相關心腎系統等器官病變的產生。原則上BMI ≧27的族群,建議至少必須要先降至24 ≦ BMI<27,再慢慢控制回標準體重 (BMI≦24)。(國健署健康九九+:BMI測試) 飲食控制、運動養成再搭配藥物才是關鍵 不管是糖胖症或是糖尿病患者,郭俸志醫師強調,都必須給予飲食衛教作為基本,進一步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另外若已達重度肥胖情況時,就可能顯著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如走路會喘、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膝蓋負擔過重產生退化性關節炎等,這樣的高風險族群除了生活型態的介入治療外,就會建議儘早使用輔助藥物或接受減重手術,以避免越胖越無法運動,進一步造成血糖難以穩定控制*6。 郭俸志醫師說明,目前同時具有控制血糖、控制體重及心腎器官保護效果的藥物共有兩大類,分別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以及口服的SGLT2抑制劑。前者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達到控制血糖作用之外,同時也能抑制食慾、減緩胃排空來達到有效的體重減輕,更重要的是長期使用下具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實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當血糖已經降到正常值時就不會持續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單獨使用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也可以用於非糖尿病之肥胖患者的體重控制。後者SGLT2抑制劑則透過腎臟排出糖份的機轉來達到控制血糖及減少體重的效果,原則上也不會造成低血糖,同時長期使用下也具有減少心衰竭及慢性腎病變的實證。 無論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或者SGLT2抑制劑,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若糖尿病患者已有相關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病病史,就會建議於第一線就開始使用*7,但在藥物使用上仍需注意,使用 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且少數案例報告中顯示可能與胰臟炎風險的增加具有關聯性,此外口服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必須要空腹服用,服藥喝的水量需限制少於120毫升,且服藥後需至少隔半小時以上才能攝取食物;而SGLT2抑制劑服用時間則較為彈性,可以空腹或隨餐吃,但要注意維持水分的補充、避免長時間憋尿及維持良好衛生清潔習慣,以減少生殖道或泌尿道發炎的風險。因此在選擇藥物時,病患都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合適。 郭俸志醫師提醒,糖尿病與肥胖是影響健康的2個有害因子,更是彼此互相影響,肥胖會大幅的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若有肥胖問題一定要儘早處理,透過養成每天量測體重的習慣,配合總熱量控制、搭配飲食指南及每天適當運動20~30分鐘,一週至少3~5天,進一步加上醫師囑咐的藥物治療,才能達到健康的體適能狀態並維持有效且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

糖尿病造成腎臟發炎,拖久恐洗腎,全新治療趨勢三管齊下護心腎

糖尿病造成腎臟發炎,拖久恐洗腎,全新治療趨勢三管齊下護心腎#糖尿病

隨著飲食型態的轉變與人口老化趨勢,台灣的糖尿病治療人數已累積近250萬。由於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間普遍較晚,若延誤治療有相當高的機率造成腎臟、心臟危害,嚴重恐怕有洗腎危機。 糖尿病分為兩種型態,第1型是自體免疫造成,大多在兒童時期就發病,第2型則是屬於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是因為遺傳、飲食、肥胖、老化、生活型態等問題引起。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前理事長暨游能俊診所院長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當已經有高血糖症狀,儘管還沒到糖尿病的程度,其實腎臟與血管已經是在發炎的狀態。國人更有高達500萬人暴露在高血糖的狀態未能自知,若加上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問題,有相當高的機率讓腎病變提早發生。 當有巨量蛋白尿,腎功能每年以4 ml/min/1.73 m2速度退化 一般人40歲後腎功能會以每年1~2ml/min/1.73 m2的速度下降,游能俊醫師說明,當病患是超過>300mg/g巨量蛋白尿,腎功能更會加速到每年4ml/min/1.73 m2速度退化。由於血糖過高損及的血管影響遍佈全身,當有巨量蛋白尿的狀況,更會提高心血管惡化機率增加心臟病風險。 腎病變主要透過尿液中蛋白質與肌酸酐的比值來檢視,以尿液白蛋白(UACR)來看,<30mg/g以下為正常,30~299mg/g是糖尿病腎病變的微量蛋白尿期(microalbuminuria),>300mg/g就進到巨量蛋白尿期 (macroalbuminuria),另一個指標是腎絲球過濾率(eGFR),正常人腎絲球過濾率是100分(90~120 ml/分鐘),隨著年紀增長會有逐年退化現象,60分以下就表示有病變。 掌握治療三關鍵,有效延緩腎臟惡化:控制血壓、血糖、抗腎臟發炎與纖維化 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控制管理也要透過適當用藥改善,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用藥一開始注重在排糖,後來慢慢發展出能夠同時達到抗發炎、抗纖維化的作用,不僅保護血管,也能預防腎臟等器官病變。游能俊醫師診所這一兩年追蹤了四十位白蛋白尿>300mg/g患者,約有四分之一患者在完整使用降壓、降糖、抗腎臟發炎以及纖維化類的藥物後,在三~六個月內白蛋白排放就明顯減少了30~50%。 游能俊醫師也舉門診一位57歲男性病患為例,罹患糖尿病已四年半,尿液中的白蛋白最高達到1600mg/g,在使用完整藥物治療後,三個月就發現白蛋白降至800mg/g;由於他本身三高控制相當好,除了透過藥物,搭配生活、飲食作息的改善更是關鍵。 在國際治療指引中有提到在治療第2型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上,目前最重要的治療三關鍵分別是控制血壓、血糖以及抗腎臟發炎與纖維化。游能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三高,阻止腎臟與血管持續發炎也是避免器官病變的重要關鍵,他也鼓勵糖尿病患者,透過主動與醫師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才是改善疾病最重要的關鍵。 游能俊醫師 游能俊診所院長 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 專長: 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標竿管理及品質促進 更多影音觀看:https://www.facebook.com/reel/1441337379847287

老一輩的人,為何不容易發胖?專家揭「真正原因」還能遠離糖尿病

老一輩的人,為何不容易發胖?專家揭「真正原因」還能遠離糖尿病#糖尿病

為什麼以前的人,沒有肥胖問題?其實,認真說起來肥胖體質都是吃出來的。康璽胰島素研究中心院長蕭慎行於《搶救糖尿病》一書中,精闢剖析肥胖的真正原因,並公開項革命性糖尿病全新療法,同時分享數名接受「糖尿病完整治療」的研究案例報告,幫助讀者遠離肥胖與慢性病的傷害。以下為原書摘文:

糖尿病職業自行車手 與百位一型糖友親子共騎呼籲建立友善環境 破除疾病框架 享受健康生活

糖尿病職業自行車手 與百位一型糖友親子共騎呼籲建立友善環境 破除疾病框架 享受健康生活#糖尿病

完全由一型糖尿病患組成的國際職業車隊—諾和諾德職業自行車隊(Team Novo Nordisk)六度來台參加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丹麥商務辦事處特別邀請其中一位來自英國的車手與近百位一型糖友、與支持糖友健康生活的民眾共騎,激勵糖友齊心控糖必能超越疾病的限制。 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 Peter Sand 分享,丹麥是一個非常喜愛自行車的國家,除了經濟方便、健康等原因之外,崇尚環保減碳是主要原因,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自行車道就長達 400 公里,與所有的車道和人行道完全分開。有近一半的上班上學通勤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丹麥騎單車的人,每年平均幫助減少 20,000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統計顯示騎自行車上班的人較少請病假。諾和諾德職業自行車隊雖然是美國車隊,但是由丹麥商諾和諾德公司贊助,因為對共同推廣健康運動的生活有一致的目標,同時展現糖友能有無限可能的正面能量! 台北市政府也共列協辦單位,副秘書長林哲宏出席活動時表達,糖尿病防治已刻不容緩 市政府積極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透過多樣素材宣導,呼籲糖友定期於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就診、接受檢測、足部照護等衛教,其中臺北市聯合醫院提供糖友便利的眼底檢查服務巡迴服務,以預防併發症發生。透過醫療院所共同推動與宣導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希望提升臺北市糖友的福祉及增進照護品質。 這次活動主要參與騎行的親子多來自 T1 超人家庭,T1 代表第一型糖尿病,該團體的發起人謝秋郁女士說明,「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高峰期是在學齡前和青春期,確診後需長期施打胰島素,有不少孩子害怕同儕、或陌生人好奇的眼光,甚至會躲在廁所施打胰島素。」她呼籲大眾,「如果在用餐的地方看到有人打針,這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不必太好奇,也不用盯著看,尤其內向的 T1 會很害羞。但如果覺得他們很棒,可以給他們比個讚表示支持。」也鼓勵病友要賞識自己的勇敢,正面的來看待自己的與眾不同,綻放獨特的生命光彩。 來自英國的車手 Nathan Smith 分享,他從小就積極運動,曾是三鐵的選手,但在 16 歲時突然面臨體重急速下降、持續口渴以及頻尿,確診為一型糖尿病。由於整個家族中沒有人有類似的狀況讓他非常的錯愕,但在認識了 TNN 車隊的成立使命後,他發現仍然可以透過每一次的賽事向大眾展示他能挑戰極限。事實上這些車手透過許多積極監測的方式學習血糖、藥物、能量補充的平衡,才能在每一次的賽事,證明自己能夠成為英雄。他鼓勵糖友,「不要因疾病就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從不認為我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除了 TNN 的職業車手,這次活動也邀請了在台灣的推廣大使徐甘舒參與活動,徐甘舒熱愛騎單車,常在臉書分享騎車的日常,她在去年認識了 TNN 車隊,因此將自己隱藏了十多年的一型糖友身分公開,她能了解糖友害怕承認自己病情的心情,在活動中也鼓勵大家以正面的方式回應質疑,更不用害怕挑戰,她鼓勵糖友仍應持續運動、追求自己的夢想,一起克服世俗眼光。 台灣諾和諾德藥廠邱仲民處長表示,自由車競賽是極度耗費體力與意志力的高強度運動,挑戰人類體能極限,患有一型糖尿病的車手必須嚴格監控自身的血糖、掌握胰島素的使用,才能持續接受嚴厲的體能鍛鍊。諾和諾德選擇自 2005 年起便持續贊助該車隊,就是欽佩並且認同車隊傳遞出來的正面力量,這與諾和諾德的遠景-改變糖尿病不謀而合。而施打胰島素是所有第一型糖友以及許多第二型糖友必要的日常,呼籲大眾能對糖尿病多點認識、以及多點友善。 更多活動的精采花絮以及衛教內容,可以上活動的粉絲頁了解,Nathan 以及徐甘舒也即將針對糖友常見問題透過影片、文字回答,請上臉書搜尋「丹麥踏遊」。

糖尿病「血糖控制」愈低越好?醫揭「治療觀念改變了」3指標先顧

糖尿病「血糖控制」愈低越好?醫揭「治療觀念改變了」3指標先顧#糖尿病

「這位年輕人雖然才30多歲,但因肥胖的關係,已有高血糖、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指出,「為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我們建議他積極接受治療,在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也保護器官,及早把體重減下來也能降低中風風險。」

糖尿病足潰瘍惡化「骨髓炎」險截肢⋯骨科醫用「1療法」殺菌抗發炎

糖尿病足潰瘍惡化「骨髓炎」險截肢⋯骨科醫用「1療法」殺菌抗發炎#糖尿病

70歲羅先生多年以來糖尿病控制不良,前一陣子右腳底出現一個潰瘍傷口,沒想到傷口越來越嚴重還產生化膿。羅先生到診所去治療,醫師擔心惡化可能會導致截肢,趕緊轉診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門診,醫師發現糖尿病足的潰瘍已造成骨髓炎,馬上安排住院接受手術清創及抗生素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