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寶寶發燒腹瀉 副食料理有妙招!

寶寶發燒腹瀉 副食料理有妙招!#發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寶寶不舒服已經爆哭了好幾個小時,甚麼也吃不下,身體不舒服導致疲倦無力,除了流失水分外,新手爸媽除了安撫寶寶、哄餵牛奶,還能有哪些對應妙招?針對腹瀉、發燒、便秘等常見症狀,爸媽可以依照以下方法準備副食,或許能讓寶寶症狀和緩一點:‧ 腹瀉寶寶拉肚子時,身體會流失大量水分,有可能出現脫水症狀。應經常讓寶寶喝麥茶或熱開水,補充足夠的水分。韭菜稀粥材料/泡水米30克、韭菜10克、水250毫升。1) 將米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泡軟後,用篩網濾掉水分。2) 韭菜切除粗莖,只留取葉子部分,放在流動的水下沖洗乾淨。3) 將處理過的韭菜切成3公釐大小。4) 把米、韭菜、建議水量倒入鍋中,用杓子邊攪邊煮5?6分鐘,煮到米粒漲大,即完成。梅子茶材料/梅子醬1大匙、水250毫升。1) 將建議水量倒入鍋裡煮沸。2) 等水滾後熄火,放入梅子醬攪拌均勻,即完成。‧ 便祕若食物或水分攝取較少,寶寶很容易發生便祕。使用纖維質含量高的蘋果、地瓜或高麗菜烹煮成副食品,不僅能補充寶寶所需的水分,還能促進腸胃蠕動。蘋果高麗菜汁材料/蘋果50克、高麗菜50克。1) 蘋果放在流動的水下清洗乾淨後,去皮去籽。2) 挖掉高麗菜粗硬的菜芯。3) 將備好的蘋果和高麗菜倒入調理機中均勻打碎。4) 將打碎的蔬果泥倒在篩網中,用杓子按壓篩網,濾掉雜質,只留下汁液,即完成。地瓜濃湯材料/地瓜50克、配方奶粉20克、溫水200毫升。1) 地瓜去皮洗淨,放進預熱好的蒸鍋裡蒸約10分鐘。2) 將配方奶粉放進200毫升的溫水中攪散。3) 將地瓜放進泡好的牛奶裡,邊攪邊煮3~4分鐘,即完成。‧ 發燒寶寶發燒時,可利用溫濕毛巾不時擦拭寶寶的身體,並餵食麥茶或果汁,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糖分。大麥稀粥材料/泡水大麥仁30克、青花菜15克、水250毫升。1) 將大麥仁放在水中浸泡4小時以上,充分泡軟,再用篩網濾掉水分。2) 青花菜切成小朵,在流動的水下清洗後,放進滾水裡汆燙1分鐘。3) 取出汆燙好的青花菜,只留取菜花部分,切成3公釐大小。4) 把大麥仁、青花菜、建議水量倒入鍋中,用杓子邊攪邊煮5~6分鐘,煮到米粒漲大,即完成。陳皮茶材料/乾橘皮5克、水400毫升。1) 將乾橘皮用水洗淨。2) 將建議水量和乾橘皮倒入鍋裡熬煮。3) 等水滾後轉中火,熬煮至水量剩下一半,即完成。梨子汁材料/梨子1顆。1) 梨子放在流動的水下清洗後,去皮去籽,用磨泥板磨碎。2) 將磨好的梨子泥倒在篩網中,用杓子按壓篩網,濾掉雜質。3) 將梨子汁倒入鍋裡熬煮;煮沸後,熄火放涼,即完成。(本文摘自/原來副食品這麼好做!/大好書屋出版)

不明原因發燒又盜汗 淋巴癌可能找上門

不明原因發燒又盜汗 淋巴癌可能找上門#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的陳先生感覺頸部及鼠蹊部出現腫塊已經2個月了,不但有腫塊增生,同時還伴隨發燒、體重下降及腹部脹痛的症狀,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腫瘤並侵犯了肝臟及脾臟。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許雅婷表示,病人接受化學和標靶治療後疾病完全緩解,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淋巴癌達到緩解已有1年。發燒、體重減輕、盜汗都可能是淋巴癌症狀許雅婷醫師指出,淋巴癌為淋巴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確切原因尚未完全明朗,患淋巴癌常見的症狀,包括於頸部、腋下或鼠蹊部觸摸到持續腫大的淋巴結、不明原因的發燒、體重減輕及夜間盜汗。此外,淋巴癌也有可能侵犯身體其他部位,包括肝臟、脾臟、腸胃道、骨髓及中樞神經等,侵犯部位不同,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症狀,如肝脾腫大造成的腹脹、腫瘤造成腸胃道壓迫及出血等,若骨髓受到侵犯,病患可能表現貧血、出血等症狀。淋巴癌可分為低惡性度及高惡性度2種許雅婷醫師表示,淋巴癌雖然有數十種分類,但約略依照其臨床病程,可分為低惡性度(和緩性)及高惡性度(侵襲性)2種。一般而言,低惡性度淋巴癌生長速度較慢、病程和緩,可考慮放射線或低強度的化學治療,或甚至小心觀察直至腫瘤產生症狀再開始治療;但高惡性度淋巴癌因腫瘤生長速度很快,必須使用較強的化學治療,依照不同腫瘤特性,可以合併單株抗體或放射線治療。對於高復發風險的病患,更可考慮加上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移植作為鞏固治療,以降低復發率。屬於惡性腫瘤但有機會痊癒許雅婷醫師說,淋巴癌雖屬惡性腫瘤,但仍有不少病患對治療反應很好,有機會痊癒,如果能早期診斷,治療的效果更好。所以若有類似症狀,應諮詢血液腫瘤科醫師,才不會錯失治療良機。

夏日出遊 當心這些病媒蚊「熱點」!

夏日出遊 當心這些病媒蚊「熱點」!#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氣越來越熱,許多民眾趁著假期出國,東南亞地區除了是旅遊熱門首選,也是登革熱、屈公病等斑蚊傳染病的疫區,每年都有國人通報境外移入的病例。民眾出國應多加小心。到東南亞外,南亞地區、南美洲地區等熱帶地區遊玩時,建議可以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經核可的防蚊液於裸露的皮膚處,就能避免蚊蟲叮咬。頭暈、發熱症狀輕微 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在旅遊時也需特別注意各國的傳染性疾病,尤其茲卡病毒傳染途徑及分布與登革熱相似,但許多患者可能因為頭暈、發熱等症狀輕微而不自知。建議暑假期間欲出國的民眾可至旅遊醫學諮詢門診向醫師諮詢、查詢相關資訊,做好萬全準備再出發。今年也有確認茲卡病毒自東南亞境外移入案例,廖嘉宏主任表示,茲卡病毒對於孕婦卻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可能,因此建議懷孕婦女盡量避免前往。疾管署也特別建議如至上述地區旅遊,歸國應落實「1+6原則」暫緩捐血1個月,男女皆安全性行為及暫緩懷孕六個月。到炎熱地區 小心食物中毒、腸胃炎除了相關蚊蟲傳染病,廖嘉宏主任提醒,出國入境隨俗,飲食衛生需特別注意。建議民眾出國至炎熱的地區,也要小心避免食物中毒、桿菌性痢疾或傷寒等腸胃道傳染病。飲食部分需注意食物是否衛生新鮮,也建議盡量熟食,避免生食生飲。若歸國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也需盡速就醫治療。鄰近香港的流感仍在持續,民眾旅遊需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而其他旅遊地區也有感染特定傳染病的風險,建議民眾可以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歸國後有發燒等相關症狀,建議可以向入境海關告知並立即就醫。旅遊需多加留意,避免傳染病,帶著愉快的回憶歸國。 

一到下午就昏昏沉沉?喝烏梅湯治寒邪

一到下午就昏昏沉沉?喝烏梅湯治寒邪#發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先說說什麼是溫病,溫病和一般的感冒發熱不一樣,它的症狀是一上來就直接喉嚨痛、渾身痛、頭痛、發燒。有2個症狀是辨證要點:一是發燒時神智昏沉,二是脈大而虛。一丁點打噴嚏、流鼻涕的前戲都沒有,直接高潮。這種病,很多醫生的解釋是身體裡潛伏的寒邪在作怪,是之前受了寒,時間一久在身體裡化成熱。膽火往上走灼燒肺陰就會咳嗽民國初年的醫彭子益先生不這麼認為,他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裡說,溫病其實是人體感受到節氣的變化,引動了內在的疏泄失常,膽火上逆所造成的。疏泄,就是指肝的疏泄太過,原因是春天的節氣為風熱,引動了人體內在的肝木。肝膽相照,肝瘋了,膽也跟著不正常。膽火本來應該往下降,結果反過來往上走,到了肺部,灼燒了肺陰就會咳嗽;到了頭和面部,就會頭痛、發燒。彭子益先生認為,這種內在的虛熱,不能用清涼的瀉火藥。因為身體本身並沒有多餘的火,而是膽火去了不該去的地方,是內熱外浮。這時出現的發燒、咳嗽、頭痛,不過是因為膽火浮游而出現的症狀罷了。收斂膽火補肝氣 治療溫病用烏梅湯溫病的治療方法和因受寒邪而發燒的方法完全不同只要調整肝木的疏泄功能,收斂外浮的膽火就可以了。而他治療溫病用的神方就是─酸梅湯!酸梅湯是我們日常的叫法,其實在中藥裡,它叫「烏梅白糖湯」。 ● 《烏梅白糖湯》烏梅5~7顆,白糖一兩。烏梅煮好後,放入白糖調勻即服。 烏梅中藥店都有賣,也有成袋的小包裝。烏梅的藥用如何呢?烏梅奇酸,性收斂,不但可以收斂外浮的膽火,而且大補肝氣。它雖收卻不澀,還能生津,最適合治療溫病。白糖補中益氣,但又不滯膩,與烏梅的酸甘相呼應,生陰液,最適合溫病的虛證。發燒怕冷時 烏梅湯可以加入薄荷葉 烏梅白糖湯的適用症狀為頭疼身痛、先怕冷後發燒,或直接發燒,神智昏迷、精神倦怠。脈虛浮、洪大,輕按強重按弱。這些是溫病的虛證。彭子益先生說,溫病一般都是虛證多,實證少。實證就要用其他的藥。如果發燒以後仍有怕冷的症狀,說明還是有受到一些寒邪。這時只要在烏梅湯裡加入3克薄荷葉一起煮就行。 彭子益說:「暑月熱極之時,心慌意亂,坐臥不安,面紅膚熱,身軟無力,不思飲食,舌淨無苔,或舌色滿紅,此暑火不降,木氣失根也。方用烏梅5大枚,冰糖2兩,煎湯熱服,酸甘相得,痛飲一碗立癒。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看見沒?「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   樸素的食物往往是最好的良藥很多傳統做法其實都有淵源,都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在生活中最樸素的反映。可惜的是,在所謂物質高度發達的當下,「普通」、「廉價」、「低級」成了這些有用食療藥品的可怕代名詞,被追求更好生活的我們忙不迭地丟棄掉。當我們的餐桌上、冰箱裡充斥著各類高級化學調料調製出來的飲品,同時又因為不知道如何治療常見的溫病和暑證而忙著去醫院排隊吊點滴時,自以為過著美好現代生活的我們,是多麼地無知和可笑!樸素的食物,往往就是最好的良藥。良藥並不都是苦口的,被「貴的才是好的」蒙蔽了雙眼的我們,才是自己最苦的藥。 (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漫畫秒懂中醫/時報出版)

嘴破3周還沒好 竟爆發敗血症危機

嘴破3周還沒好 竟爆發敗血症危機#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簡女士10年前接受癌症治療時,舌尖上併發重度口腔黏膜炎,原本她只用西瓜霜噴,但破洞處越變越大、1公分的傷口怎樣也癒合不了,因為白血球低下併發燒,進而導致有敗血症的風險,不僅住院半個月還因此延遲療程,並且還嚴重到接到病危通知,足足在醫院躺了半個月。化療造成口腔黏膜炎 持續時間恐逾3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專科護理師張杏莉指出,癌患常誤認抗癌治療產生的口腔黏膜炎是一般嘴破,但一般嘴破是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只會受損口腔黏膜的上皮層,2週內會痊癒。口腔黏膜炎則是因為化放療的毒性破壞黏膜細胞的生長,讓細胞產生發炎反應,隨著化放療劑量的累積,發炎部位會擴大、加深,傷及黏膜下層與微血管,產生嚴重潰瘍,持續時間可能會超過3週。嚴重口腔黏膜發炎 相當於皮膚三度燒傷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分級,口腔黏膜發炎可分為四級,一級呈現乾燥且輕微紅腫,二級會感到紅腫、疼痛並出現紅斑,到了三、四級屬於中重度口腔黏膜炎,傷口會開始潰瘍並擴大超過1.5公分,患部有出血、壞死的症狀,相當於皮膚三度燒燙燒時,表皮與真皮層完全受損壞死。臺中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林進清醫師指出,第三、四級屬於重度病患,其病理症狀相當於皮膚三度燒燙傷,且會使患者平均體重下降4公斤。根據另一研究指出,癌患體重每下降5%、存活率就會減少30%。護膜要「碘」:十、全、四、半張杏莉專科護理師表示,照護口腔黏膜炎,要注意口腔清潔、保持濕潤,建議使用軟毛牙刷清潔,並輔以具殺菌效果、刺激性低、不影響傷口癒合的含碘漱口水漱口,更能完全照護口腔死角,幫助緩解口腔黏膜炎症狀。只要謹記「護膜要碘:十、全、四、半」,正確使用藥用殺菌漱口水清潔口腔,發揮殺菌效果,也能有效減緩不適:1) 每次10ml/每次漱口只需10-15ml,約填滿口內1/2空間。2) 全口漱口/頭微仰,漱口水必須能夠深入到喉嚨,並360度上下攪動。3) 每日4次/每天漱口至少2~4次,維持口腔清潔衛生。4) 漱口半分/漱口最少半分鐘,讓普維酮碘離子能夠充分附著並作用於黏膜表面上,避免傷口感染。

本土登革熱現蹤!高雄楠梓爆首例

本土登革熱現蹤!高雄楠梓爆首例#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雄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患者為楠梓區大昌里56歲女性,同住的丈夫及兒子亦出現感染現象, 26日由醫院通報登革熱。本案家庭出現感染現象,地方衛生局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疫情調查、持續性孳生源清除及衛教等防治工作,以避免疫情傳播。疾管署表示,患者有慢性病史,近日陸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關節痛、後眼窩痛、噁心、畏寒、紅疹、腹瀉等症狀,於本月26 日由醫院通報登革熱。今年累計1例本土病例、148例境外移入病例高雄市曾於民國99年出現第三型病例,我國今年迄今累計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148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為多,為近6年同期次高。去年累計380例本土病例,363例境外移入病例。近期東南亞地區登革熱整體疫情持續上升,最受影響國家為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泰國、寮國及柬埔寨,其中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及寮國病例數高於去年同期。颱風易有豪大雨 應盡快落實戶內、外整潔週末將有颱風影響易有豪大雨發生,環境中容易產生積水容器,適合病媒蚊生長,呼籲民眾應加緊腳步,落實戶內、外環境整頓、巡查及孳生源清除;計劃前往登革熱流行疫情國家的民眾,務必作好防蚊措施。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近期旅遊活動史;醫療院所如遇有疑似感染個案請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後續防治措施。 

傾聽孩子「心聲」 有心雜音需要治療嗎?

傾聽孩子「心聲」 有心雜音需要治療嗎?#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感冒發燒,就醫後醫師發現有心雜音,許多家長會非常煩惱,是不是代表心臟有些隱性疾病產生呢?出現心雜音需不需要治療呢?有心雜音不代表有心臟病 反之亦然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有心雜音不代表有心臟病。超過30%的兒童會在就醫時被醫師聽到無害的心雜音。心雜音又分為功能性心雜音及病理性心雜音。兒童發燒、感染或焦慮時會產生心雜音,3~7歲的病人最容易被聽到。另外,無害的心雜音也會因發燒、興奮或運動增強。而病理性心雜音通常是心臟疾病的徵兆。這些心臟異常包括心臟腔室的隔間有破洞、瓣膜狹窄、瓣膜關閉不全有裂縫或其他構造上的缺損。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可能聽不到雜音或是雜音很不明顯,另外像是急性心肌炎、心肌病變等心臟病也常是沒有心雜音。因此,沒有雜音並不表示絕對沒有心臟病。心雜音需要治療嗎?林聖哲醫師醫師表示,對於嬰幼兒的身體檢查,除了仔細地聽診,以分辨功能性和病理性雜音外,尤應謹慎注意其他有關的徵兆。有時醫師會做個簡單、無痛、非侵襲性的心臟超音波檢查,以決定心雜音可能代表的意義,以及其對心臟功能的影響。心雜音會好嗎?林聖哲醫師醫師表示,無害的心雜音並不具有特別的意義,也不會傷害孩子。家長應避免對孩子採取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兒童處於擔心害怕的情緒下對其自我形象會有負面影響,無形中也會影響人格發展。當孩子有疑慮或害怕時,父母可以向他們解釋心雜音並不表示他的心臟有問題。事實上,隨著成長的過程,無害的心雜音會愈來愈少,且通常會完全消失。

流感無關季節!錯誤迷思恐害延誤就醫

流感無關季節!錯誤迷思恐害延誤就醫#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天到了,整體氣溫回升,多數家長都認為「流感」應該在冬天才會出現,夏天不可能會有,對孩子出現感冒徵兆不上心,沒有在第一時間診治,極有可能導致延誤就醫。一名3歲女童輕微咳嗽,伴隨連續4天發高燒,最高逾40度,最低也有38度,但因家長卻認定夏天不會得流感,認為孩子只是一般感冒。檢查後發現女童患有A型流感,住院服藥後,2天後退燒。一年四季都有流感 高峰期在冬季豐原醫院小兒科醫師馬瑞杉表示,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感,高峰期雖然是在冬天12月到2、3月間,但今年比較從過年到現在一直都有流感的患者。一般的「感冒」,如果發燒通常會在3天左右就會穩定,但若是「流感」,就會出現頭痛、倦怠、肌肉痠痛等典型症狀,甚至咳嗽會咳得比較厲害,但也有些患者並沒有這些明顯症狀,反而持續高燒。這時家長一定要留意,詢問學校、安親班等教師,班上有沒有人出現高燒情況,如果有就要盡快帶到有流感快篩的醫療診所進行診治,這樣才能避免家族群聚感染,同時盡早治療。別當自己的醫生 出現異狀馬上就醫流感病毒威脅整年!抵抗力差的幼童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搭上流感列車,父母應拋棄「只有冬天有流感」的錯誤迷思,一發現有異狀就該就醫,千萬別當自己的醫生,免得到頭來延誤就醫,某些患者甚至可能產生更嚴重的繼發性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