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

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醫揭「1共通點」超危險:惡化恐致截肢、失明

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醫揭「1共通點」超危險:惡化恐致截肢、失明#失能

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也是造成糖尿病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醫師提醒,多數患者在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時,初期難以感覺到明顯症狀,但糖尿病若未良好控制,就會導致病變持續惡化,不僅可能導致失明、截肢風險,還會影響心臟問題,提高死亡率,可透過正確飲食原則來改善。

天冷小心腦中風,半年內5成失能!台大醫揭後遺症:恐成「小叮噹手」

天冷小心腦中風,半年內5成失能!台大醫揭後遺症:恐成「小叮噹手」#失能

入冬小心腦中風,許多中風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還要當心中風後肢體痙攣造成失能。鍾先生在33歲時,體重達133公斤,某日上班途中出現嚴重頭暈症狀,說話、走路嘴巴歪斜,左半身中風失去知覺,緊急送醫後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無法自己翻身、上下床,爸媽、妹妹輪流照顧他,讓家人工作、照護兩頭燒。

照顧者必備!8招「身體力學技巧」有效減少腰痛:用1部位當支點

照顧者必備!8招「身體力學技巧」有效減少腰痛:用1部位當支點#失能

在高齡照護之中,照顧者經常需要搬動使用輪椅、臥床的長輩,很容易讓照顧者身體感到疲憊、腰痛。為了減少這些問題,學會正確的「身體力學」技巧非常重要,可以幫助照顧者在搬運過程中,大幅減輕身體負擔,降低腰痛風險。此外,合理使用輔具、提前準備所需用品,以及進行適當的休息和伸展運動,也能有效改善照顧過程中的身體負擔。

搭捷運、過馬路有「這行為」竟是中年警訊?醫警告「骨折風險」恐飆增

搭捷運、過馬路有「這行為」竟是中年警訊?醫警告「骨折風險」恐飆增#失能

倒數3個月,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成長迅速,骨骼與肌肉健康成為中壯年族群的關鍵課題。醫師提出居家「行動力檢測3招」,幫助45歲以上民眾判斷行動力退化徵兆,以及留意骨骼與肌肉流失的風險,建議民眾可以透過「聰明吃」和「健康動」兩大原則,輕鬆提升行動力,確保未來的生活品質。

人權律師陳俊翰生前願望成真!健保全面給付SMA解除「2大限制」

人權律師陳俊翰生前願望成真!健保全面給付SMA解除「2大限制」#失能

10歲的小晴在出生後4個月大時,被發現不會翻身及抬頭,經確診為先天性罕病SMA第1型。1歲時因感染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入住加護病房,被醫師判定生命僅剩數月,但家屬不放棄治療,隨時陪伴拍痰、抽痰,小晴每天需配戴呼吸器23個小時;4歲多開始用藥後,居家呼吸器縮減為每天使用10小時,抽痰1至2次,她從原本無法講完整句子到現在能唱完一首兒歌。

年紀大反應慢、體力精神差⋯我有衰弱症嗎?醫揭「5大徵兆」1表判斷

年紀大反應慢、體力精神差⋯我有衰弱症嗎?醫揭「5大徵兆」1表判斷#失能

總感覺吸氣吸不滿,整個人體力與精神大不如前,小心衰弱症上身!中醫指出,衰弱症與「體虛」有關,當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器官機能或代謝變差,生理反應變慢,就有可能罹患衰弱症,除了老年人以外,男女老幼也可能發生,各種症狀也可能從局部發展到全身,進而造成疾病甚至失能,建議可透過「2招」居家運動來改善。

每10人就1人有偏頭痛!醫揭「偏頭痛徵兆」5題速測:千萬別亂吃止痛藥

每10人就1人有偏頭痛!醫揭「偏頭痛徵兆」5題速測:千萬別亂吃止痛藥#失能

劉小姐從20幾歲起,開始出現反覆頭痛症狀,一開始連牙齒、眼窩都痛,伴隨畏光和噁心症狀,原以為是牙齒問題就醫,卻被誤診只是壓力太大而引發神經痛。隨著疼痛程度增加,堪比生產之痛,甚至是平常經痛的2~3倍,讓她痛到幾乎每2小時就要吃一次止痛藥,不僅嚴重影響生活無法自理,甚至無法出門、工作,輾轉至神經內科進行詳細檢查後,才確診為偏頭痛。

搶救腦中風「黃金時間」健保放寬!血栓「24小時還有救」新制11月上路

搶救腦中風「黃金時間」健保放寬!血栓「24小時還有救」新制11月上路#失能

一名44歲男子近日早晨突單側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至新光醫院掛急診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但卻卡在取栓手術需自費35萬,險因家屬付不出來,而延遲治療決策,醫療費用只能自行承擔,造成家庭經濟及照護壓力,無緣等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取栓手術」自11月1日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的時機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