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肥胖罹乳癌增6成 做這3件事可預防

肥胖罹乳癌增6成 做這3件事可預防#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且死亡率為女性癌症死因的第四位,每天約35人罹患乳癌,約6.6人死於乳癌,嚴重影響婦女健康及生活品質。但乳癌是可以預防的,美國癌症研究所指出,約四成乳癌可藉由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國民健康署提醒婦女朋友,護乳健康應從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位、不飲酒」習慣開始。健康飲食 適度釋放身心壓力乳癌危險因子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曾哺乳,以及具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與生活型態有關的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因此,除了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提及的風險,也應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每周多運動1小時 可降低6%罹患率研究顯示,肥胖者與正常體位者相比,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增加至37%;BMI大於35,罹患乳癌風險將增加近六成。缺乏身體活動者罹癌風險也較高;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罹患乳癌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二至四成,每周多運動1小時,約可降低6%罹患乳癌的機率。即便已經罹患乳癌,肥胖的患者也被發現比健康體位的患者預後更差,復發機率也較高。國健署呼籲,婦女朋友應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要維持理想健康體位,建議均衡健康飲食,控制飲食分量、聰明選擇食材;除了避免零食及下午茶外,可應用國健署「我的餐盤」六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同時多走路、減少坐著的時間,將體能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不飲酒 避免乳癌、口癌及肝癌上身2018年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研究顯示,飲酒是導致死亡或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且喝越多風險越高,包括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肝癌、乳癌等。即使少量飲酒,得到乳癌的機會是不喝酒的1.04倍;過量飲酒得到乳癌的機會,則為不喝酒的1.61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微創手術治乳癌 切除重建一次搞定

微創手術治乳癌 切除重建一次搞定#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的徐媽媽每年都會定期健檢,日前她收到乳房X光攝影異常報告,經切片檢查發現為原位癌,必須開刀切除全乳。徐媽媽相當擔心術後外觀改變,醫師評估後,透過經腋下內視鏡執行「微創乳頭乳暈保留的全乳切除手術」,在乳房組織切除的同時,整形外科醫師為她置入矽膠,重建乳房,徐媽媽隔天出院,恢復良好,定期於門診追蹤。保留患者乳頭皮膚 進行重建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表示,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生率約0.07%,其中乳癌的原位癌又稱為「第零期乳癌」,佔整體乳癌15%。原位癌是指乳腺管出現癌細胞的情況,因癌細胞尚未侵犯外層基底膜,若積極治療,能有效控制癌細胞擴散,五年存活率近100%。原位癌主要是由乳房攝影發現惡性鈣化點後,進一步接受組織穿刺切片而確診。確診後,醫師會視患者鈣化範圍決定治療方式。一般原位癌會在部分乳房切除後輔以電療,但若鈣化範圍大,為徹底根除癌細胞,便會考慮全乳切除。傳統手術執行全乳切除,範圍涵蓋乳頭、全部乳腺、胸前皮膚與腋下淋巴腺,從腋下到胸前會留下長達20公分的傷口;即便是部分乳房切除,也會造成乳房變形、明顯傷口,令患者身心衝擊。近年內視鏡手術成熟,微創乳癌切除手術造福許多乳癌患者。張健輝醫師指出,執行微創手術時會從患者腋下做一約3公分的切口,用內視鏡深入體內,用電燒方式燒灼止血,再將乳腺組織從肌肉、皮膚間剝離,最後將乳腺組織從切口完整取出。此做法保留患者乳頭與皮膚,術前醫師會視患者意願決定是否於術中進行重建手術,若有重建意願者,可在乳腺組織取出後,置入矽膠球,以減少術後外觀落差;若暫無重建意願者,則將切口縫合,待患者欲重建時再行手術。乳癌後期 仍需採傳統手術切除全乳乳頭乳暈保留的全乳切除手術並非適用全部患者,一般來說,乳癌第零、一、二期的早期乳癌患者可採用,若惡性腫瘤侵犯到皮膚、乳頭、胸大肌、胸壁或淋巴時,仍需以傳統手術切除全乳。張健輝醫師表示,微創手術因乳頭後方的乳腺組織被切除,影響皮膚血流供應,少數患者會出現暫時性的乳頭壞死,但壞死情況會隨身體狀況慢慢恢復。 張健輝醫師提醒,乳癌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但原位癌不會出現不適症狀,惟少數民眾在乳房自我檢查時會觸摸到硬塊,因此45-69歲婦女及40-44歲有乳癌家族史者,可善用乳房X光攝影檢查,即早發現病灶。

停經前罹乳癌怎治?這些因素要考量

停經前罹乳癌怎治?這些因素要考量#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0歲女性,自己摸到腫塊,就醫確診是第二期乳癌,開刀後發現淋巴沒有轉移,但須接受荷爾蒙治療,醫師建議使用「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調節劑」併用「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 analogues , GnRHa)治療。診治該案例的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沈陳石銘教授表示,通常荷爾蒙接受器陽性的停經前乳癌病患,會建議「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調節劑」合併「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治療,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且治療成效佳。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 荷爾蒙治療效果佳根據台灣癌症流行病學統計,將近八成乳癌病人,包括許多停經前女性,其腫瘤細胞會表現女性荷爾蒙受體。這些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女性雌激素有很大的關係。沈陳石銘教授表示,乳癌細胞若有女性荷爾蒙接收器,容易因為雌激素刺激而加速生長,所以所謂乳癌的荷爾蒙療法即是「抗荷爾蒙治療」,抑制雌激素,達到控制癌症的效果,且好處是沒有化療的強烈副作用。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 手術、化療和荷爾蒙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的早期乳癌治療,包含手術、化療和荷爾蒙治療,必要時再加上放射治療。沈陳石銘教授說明,手術切除早期乳房患部是必要的,但「切夠就好」;至於要不要化療需視腫瘤復發風險與基因分型而定。不過,部分年輕乳癌患者可能會因化療副作用,卵巢功能受損而出現暫時性停經,或演變成永久性停經而喪失生育能力。至於停經前乳癌荷爾蒙治療,分成「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調節劑」、「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或「手術摘除卵巢」。沈陳石銘教授分析,有別於過去切除卵巢,來避免雌激素產生,目前是以荷爾蒙藥物治療為主。停經前患者通常是用「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調節劑」合併使用「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治療, 這群患者大部分會於療程結束1年內恢復經期。目前保留一線生機最標準的做法仍是在治療前冷凍受精卵或卵子,至於使用「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也不失為仍想保有生育功能的年輕乳癌患者的治療選擇。沈陳石銘教授補充,他有患者治療癌症後仍生育的案例,只要治療情況許可,目前醫師多傾向不反對患者懷孕。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 醫師有這些考量此外,目前多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年紀小於40歲的病患,在接受化療後若仍維持有生理期,也可使用「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合併「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治療,相較於只用「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單獨治療,更有機會減少乳癌復發。「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雖然有每月施打一次的短效型及三個月施打一次的長效型,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治療指引(2019 NCCN guidelines)及晚期乳癌治療共識(ABC 4 guidelines)都建議應該使用每月施打一次的劑型。荷爾蒙治療仍有副作用 醫:可以改善針對荷爾蒙治療注意事項,沈陳石銘教授表示,可能會引起停經後的更年期症狀,例如「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可能會使病患不正常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或子宮內膜癌風險上升等副作用;「類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a」則可能會有熱潮紅、頭痛、陰道乾澀等副作用。不過教授說,荷爾蒙治療即使有副作用,也可以臨床調整,患者有疑慮應諮詢醫師,妥善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健保15項藥開放給付 含癌症新藥

健保15項藥開放給付 含癌症新藥#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回顧108年健保總共收載超過34種新藥,並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以癌藥最多占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109年初健保並增加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口服化療藥品,另外也放寬B型肝炎用藥條件,估算超過10萬名病友可享受新藥給付帶來的治療效益。有關健保新增給付的藥品,重點摘述如下:1.乳癌: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CDK4/6口服標靶藥物。2.肺癌:擴增給付ALK與ROS-1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新增口服化療藥品。3.肝細胞癌: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並放寬藥物使用條件。4.大腸直腸癌:新增口服化療藥品。5.腎細胞癌:收載對VEGFR-TKI或mTOR無效之多標靶新藥。6.攝護腺癌:給付放射性鐳治療,並擴增荷爾蒙藥物治療範圍。7.胰腺癌:收載新劑型紫杉醇化療藥物。8.白血病:新增抗CD22或費城染色體變異之數項標靶藥物,並放寬用藥規定,增加臨床適用範圍。9.癌症免疫新藥:開放給付於黑色素瘤、肺癌、何杰金氏淋巴瘤、頭頸癌、泌尿道癌、胃癌、肝癌與腎癌等8種癌別,其中胃癌與肝癌的給付比其他國家為早。10.C型肝炎:擴大給付範圍,不設限給付條件。11.B型肝炎:放寬給付條件,增加臨床適用範圍。12.疱疹:全身性抗疱疹病毒劑不再限制病患族群及發生部位。13.風濕免疫疾病:放寬給付年齡限制並新增免疫調節新藥。14.罕見疾病:新增高雪氏症、肺動脈高壓等多項罕病新藥。15.另外還有糖尿病、高血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思覺失調症、抗生素等多項新藥與給付規定放寬。健保署分析,108年新藥或給付規定修訂案件通過藥物擬訂會議核准的比例達98.6%,其中包括13件來自醫院與學會的建議也被採納修訂,顯示健保對民眾健康維護的決心。而目前除了少數幾項健保還在與廠商協議,其他多數藥品健保都已經生效給付。至於未通過擬訂會議核准者,大多為不具臨床治療意義、不符合成本效益,或是廠商不同意降價分攤風險的藥品。綜觀健保藥費支出,以107年共1,957億元藥費為例,花費最多的藥品即為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約有389億元,占整體藥費22%,成長率排名第一。其次為心臟血管用藥、全身性抗感染劑、胃腸道及代謝用藥。其中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近5年就增加給付了100項新藥,占所有在台上市癌藥的7成,我國癌友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並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由於這些新興癌症藥品訂價很高,以癌症免疫新藥為例,多數是以二期臨床試驗的少量數據加速審查上市,在療效與安全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為了瞭解病患的實際治療效益,健保署也建置了登錄系統蒐集患者用藥情形,並將用藥前的PD-L1檢測納入給付,期望能利用真實世界資料落實推動精準醫療,將費用花在真正有效的病人身上。根據健保署分析,目前給付癌症免疫新藥初步統計發現,用藥反應為完全/部分反應(CR/PR)者平均約26%,效果不如預期。而基於人道考量,健保署也會努力和藥廠協調給癌友使用新藥的希望,針對蒐集到的數據,再尋求醫療專業探討是否調整給付範圍,例如近期將修訂本類藥品的腎功能限制,務求讓免疫新藥用在有效益的族群上。雖然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全面開放給付所有新藥,但是健保署對於病患的需求均感同身受。健保是台灣之光,也是台灣之寶,健保的信念是,有「價值」的藥品與醫療行為要有合理給付,在財務可承擔下為病患爭取權益。健保署將站在照護病人的立場,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推動精準醫療,期盼與藥物擬訂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藥廠)一起努力,讓每個藥品給付均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新婚卻罹乳癌 這手術助重拾幸福人生

新婚卻罹乳癌 這手術助重拾幸福人生#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早知道生病的話,我就不要結婚了!」乳房不僅為哺育孩子的工具,也是女性的重要性徵。一名28歲的職業婦女,在蜜月前夕發現乳房有腫塊,才剛新婚的她害怕拖累丈夫,趕緊就醫切片檢查,不料確診為乳癌第二期,讓她感到絕望不已。由於她未來仍有懷孕計畫,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讓乳房腫瘤逐漸縮小,並以整形式保留手術治療成功保留乳房,手術後證實乳房腫瘤完全消失戰勝乳癌,後來也生了對健康的雙胞胎寶寶,過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好發首位 醫療進步延長存活期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長期受環境荷爾蒙刺激、作息不規律導致激素分泌異常,或是家族遺傳等因素,使得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首位、死亡率第四位,且近年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林金瑤主任表示,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資源投注於乳房研究,現在治療方法多元,目前已經大幅提升乳癌的治癒率,延長患者的存活期。整形式保留手術自然又美觀 搭配低溫器械減少組織損傷然而,手術仍為乳癌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女性最擔憂莫過於乳房切除手術後是否會改變外觀,影響自信心。林金瑤主任表示,乳癌手術選擇多,若癌細胞位於乳房單一區域且非多發性,可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而整形式保留手術除了可將乳房保留,只切除病灶之局部乳房,與傳統保留手術相比,更能減少胸部凹陷等術後影響,能夠幫助患者維持乳房外觀。此外,術中可搭配低溫電漿刀(器械溫度約攝氏50至60度左右),減輕術後疼痛感,以及減少瞬間高溫對胸部組織及其周圍的傷害,降低組織受侵害的厚度與疤痕的增生。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篩檢 可預防乳癌找上門近年來乳癌發生率仍居高不下,林金瑤主任表示,平時應該遠離高油、高糖分飲食,且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以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另外建議女性30歲以後也應該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且在40歲以後要每2年作乳房攝影,若有家族病史更應該及早篩檢。若罹患乳癌也請不要驚慌,盡早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乳癌患者也能享有美好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摸不到鈣化點!細針定位切片揪乳癌

摸不到鈣化點!細針定位切片揪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7歲的曹女士,無乳癌家族病史,於108年3月接受國民健康署乳房攝影篩檢,報告為右側乳房有鈣化疑似病灶,影像分級為BI-RADS(乳房攝影報告與資料分析系統)0,判讀醫師建議轉診至醫院作進一步乳房攝影壓迫放大檢查。轉診至郭綜合醫院後,乳房觸診並無硬塊,乳房超音波亦無法看到有腫瘤,安排乳房攝影壓迫放大檢查,報告顯示在右乳房外上四分之一部份可看到多樣性不規則微小鈣化,影像分級為BI-RADS 4c,高度懷疑異常,建議切片。安排切片時間後,術前先作乳房攝影定位微小鈣化點處,而後進手術室進行切除性切片,切片之檢體立即再拿去作攝影以確保微小鈣化點有全部被取出。切片之病理報告結果,顯示為「乳管原位癌」,但其中包含三小處不到3毫米之侵襲性乳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故建議病人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及前哨淋巴腺切片術。曹女士決定接受乳房全切除手術及前哨淋巴腺切片術,前哨淋巴腺切片之檢驗結果均無發現癌細胞,故最後曹女士之乳癌期別為第1a期侵襲性乳管癌,也併有第0期原位癌,並不須接受術後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因賀爾蒙接受體為陽性,故曹女士術後僅需接受賀爾蒙治療。郭綜合醫院外科盧乃寬主任表示,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可以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尤其可提早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國外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1-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3成。鑒於45-69歲婦女為我國婦女罹患乳癌的高峰,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乳房X光攝影主要可提早偵測所謂的乳房鈣化點。乳房鈣化點意指鈣化物以鈣鹽形式存在於乳房組織內,而在接受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時而被發現。鈣化點可存在於乳房皮膚、乳管、乳小葉、脂肪、血管等組織;良性情形可以有鈣化產生,如纖維腺瘤產生鈣化、血管鈣化、受傷或自體脂肪移植後乳腺脂肪細胞壞死而產生鈣化影像。但鈣化點也可能是乳癌的表現之一,可能導因於乳癌細胞壞死後所造成。在乳房攝影的報告,疑似惡性可能的鈣化點包括:界線不清且聚在一起的鈣化(amorphous calcification),微細的線形鈣化(fine linear calcifications),多樣化不規則形鈣化(pleomorphic calcifications)。而若有發現這些鈣化點,須儘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做切片檢查。每年台灣發生之乳癌或癌前病變,約有兩成是摸不到,超音波看不著的。而通常這些早期病變的鈣化點,是沒辦法經由乳房觸診觸摸得到,甚至超音波檢查大多也看不到腫瘤影像的。所以這些摸不到的疑似惡性鈣化點,必須利用乳房攝影細針定位切片術,來取出這些鈣化點病灶,進而做病理化驗。其方法為藉由乳房X光攝影的輔助,將定位針由體表穿刺放入乳房內鈣化點病灶的位置,之後再由外科醫師做病灶的切除。切除下的檢體還會再做一次X光攝影以確保鈣化點完全被取出。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至少九成以上,尤其是原位癌及第一期乳癌,治癒率高達九成五以上。若能早期,及早處理掉,甚至可不須接受腋下淋巴腺廓清,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以免除腋下淋巴腺廓清,化療或電療帶來之後遺症及副作用。

15分鐘乳房攝影 可降乳癌死亡率

15分鐘乳房攝影 可降乳癌死亡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早期乳癌(第0-2期)預後很好,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其中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防治策略!經國內資料分析發現經由篩檢發現的乳癌,高達86%是屬於 0-2期的早期乳癌。國民健康署補助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年約提供86萬名婦女接受篩檢,發現了4000多名乳癌個案。太忙、怕痛 是女性未接受篩檢的原因政府提供的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間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我國實證研究亦發現,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率,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國健署的調查發現,女性常見不願意接受篩檢原因為「覺得身體健康沒有需要(47.9%)」、「太忙沒有時間(26.0%)」、「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不舒服會痛(14.4%)」等。但其實只要10-15分鐘即能完成檢查,且避開生理期前後1週即能降低檢查之不適感。38%的乳癌 是可預防的國民健康署提醒:乳癌發生之高危險群包括太晩生育、乳癌家族史、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或酗酒以及未曾哺乳等;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指出,38%的乳癌可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來預防。三個及早提醒大家一起防治乳癌:「及早預防」,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並適度釋放身心壓力。「及早發現」,符合資格的婦女只要定期接受篩檢,便能早期發現病變組織。「及早治療」,一旦篩檢發現異狀,應儘速接受後續診斷與治療。

乳癌二等親要留心 罹乳癌率高達1.5倍

乳癌二等親要留心 罹乳癌率高達1.5倍#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7年建置北市癌症篩檢資料倉儲系統,首創以API方式介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系統,即時自動化整合數據並分析,改善重複通知並減省工作流程。根據臺北市癌篩乳房X光攝影檢查,較103年精實管理前篩檢人數提升2萬1,143人,成長率達23.6%,其中106年40-69歲具乳癌家族史者陽性率10.0%,而40-44歲具家族史之年輕族群陽性率則為13.9%,較全市乳癌篩檢陽性率(9.0%)達1.5倍。乳癌篩檢精實管理 數據智慧化分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104年起推動各部門精實管理專案,為整合中央不同系統之篩檢資料,建置北市癌症篩檢倉儲系統,首創以API方式介接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系統,即時自動化更新資料,避免重複彙整及通知市民,並以視覺化分析市民健康問題,聚焦於高危險族群,進而投入專業之陽性案追蹤與管理,提升服務效率。臺北市致力於乳癌防治除了宣導及加強45-69歲女性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惟經乳癌篩檢數據智慧化分析,於106年40-69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之二等親民眾,乳房X光攝影檢查陽性率為10.0%,而40-44歲具家族史之年輕族群陽性率則為13.9%,較全市乳癌篩檢陽性率(9.0%)達1.5倍。黃世傑局長表示,北市為關心乳癌風險,自106年起結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國泰醫院、萬芳醫院、振興醫院、新光醫院、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5院區等院推動「臺北市乳癌高危險群關懷服務計畫」,運用資訊流制定院內乳癌高危險群轉介篩檢服務流程、建置提示資訊系統及主動通知乳癌二等親家屬篩檢等機制,本市乳癌高危險群篩檢人數增加,由105年9,658人,上升至107年1萬986人,成長率達13.8%。醫院主動介入乳癌二等親關懷 具家族史篩檢率每年提升2%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護理部鄭春秋副主任分享推動「臺北市乳癌高危險群關懷服務計畫」:「個案之一的58歲陳女士正值中年期,表示雖然過去曾經接到通知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因為怕痛、也沒有不舒服症狀,認為沒有檢查必要;今年初因為妹妹被診斷乳癌,醫院在召開家屬病情說明會時,醫師很慎重提醒家屬,且個案管理師不厭其煩衛教關懷及鼓勵我去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我當時很勉強的去完成了檢查,結果檢查結果發現是早期乳癌,還好有聽醫生及個管師的話去做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鄭春秋副主任強調,女性往往是家庭及職場重要支柱,常因沒有症狀而忽視檢查,106年起透過醫院主動介入乳癌個案二等親家屬關懷,具乳癌家族史篩檢率每年提升2%,協助二等親家屬無症狀及早發現早期乳癌並及早治療,讓疾病預後好、存活率高,減少對家庭、生活的衝擊及社會醫療資源成本。經由篩檢發現乳癌 85.3%屬早期(0、1、2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陳火木主任表示,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第一胎生育在30歲以後、未曾懷孕、未曾哺乳、服用口服避孕藥、停經年齡晚(>55歲)及停經後肥胖等,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雖可怕,但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到了晚期的存活率即大幅下降至不到3成。此外,經由篩檢發現的乳癌女性,85.3%屬早期(0、1、2期),相較於臨床乳癌個案的54.2%,可更早發現早期癌症。陳火木主任強調乳癌防治,應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拒絕菸酒外,一定要「定期篩檢」,另市立聯合醫院針對乳癌個案二等親家屬,規劃於個案治療穩定期,推動轉介家屬進行乳房X光攝影檢查篩檢,以達高危險群早期篩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