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讓不少正值打拼或想要實現人生夢想的病患,不僅擔心生命可能受到影響,更害怕疾病治療是否會帶來外貌或生活品質的改變。醫師表示,乳癌的治療已相當進步,現今也有很好的乳房重建方式,病患只要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策略,都有機會延續人生常軌,千萬不要因過度焦慮或者是誤信迷思而錯失最好的治療時機。
台灣女性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讓不少正值打拼或想要實現人生夢想的病患,不僅擔心生命可能受到影響,更害怕疾病治療是否會帶來外貌或生活品質的改變。醫師表示,乳癌的治療已相當進步,現今也有很好的乳房重建方式,病患只要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策略,都有機會延續人生常軌,千萬不要因過度焦慮或者是誤信迷思而錯失最好的治療時機。
乳癌多年蟬連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面臨可能失去乳房的不安,許多人擔心是否應該在乳癌治療前先凍卵,保留生育機會?台灣乳房重建協會理事長、乳房再造權威鄭明輝於《乳癌奇蹟治癒》一書中,分享乳癌相關的衛教知識,包括凍卵的時機與選擇、術後正確保養和定期追蹤,幫助民眾戰勝乳癌。以下為原書摘文:
現年48歲的林女士在5年確診乳癌第2期,開刀取出腫瘤才發現已第3期,術後接受輔助化療及放射治療,持續10年服用抗雌激素劑後,成功停藥不須再追蹤。但在2年前,她發現右眼異常就醫,經切片後證實是乳癌復發轉移至眼窩內,積極配合卵巢摘除手術後,服用口服標靶藥物及荷爾蒙治療,目前病況良好,生活狀態與常人無異。
為幫助無力負擔乳房重建的病友,美國乳房植入物品牌曼陀的台灣總經銷蓓蕾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發起「曼陀粉紅公益計畫」。今(9/27)於臺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記者會,粉紅公益之友,藝人朱芯儀、衛斯理夫婦也聯袂出席,分享重建後找回自信的心路歷程;朱芯儀鼓勵病友們,重建外觀亦能修復內心,是值得考慮的選擇。知名乳房外科醫師江俊坤為本屆公益大使,以專業及影響力,幫助更多女性找回自信。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2022年乳癌就醫人數更超過16萬人 既有觀念認為,完成療程且不再復發,就是乳癌治療的終點線。隨著近年女性意識抬頭,預後外觀恢復也成為主訴。全球有超過800萬使用者的美國隆乳品牌曼陀,以實際行動讓無力負擔重建手術的女性,有機會完成重建,擺脫乳癌陰霾!為讓更多民眾了解此公益計畫,「曼陀粉紅公益計畫」以「重建人生,曼步向前」為題舉辦記者會。 「曼陀粉紅公益計畫」已邁入第三屆,至今幫助35位曼陀小姐完成重建,響應醫院更達到32家。記者會上也播出參與計畫病友的感動分享。大力推動此公益計畫的蓓蕾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總經理胡莉莉代表,感謝眾多醫院及醫療人員響應公益,相信醫療材料及技術的進步,能幫助更多人重新完整身體,走出乳癌陰霾,重建人生。 仍在乳癌康復觀察期的藝人朱芯儀,也與先生衛斯理以粉紅公益之友身分到場支持。今年是她第二度為公益出席,朱芯儀說:「很榮幸以『學姊』身份跟大家分享,這段路非常辛苦,過程一定有低潮,但我會不停告訴自己要勇敢堅持下去。鼓勵大家發現異狀一定要勇於求助,尤其要乖乖配合治療,現在醫療資訊和資源都比以前更多,有不清楚的地方都有許多管道可以諮詢。」能成功走出乳癌陰霾,朱芯儀提到家人是最堅強的後盾,讓她無所畏懼的面對所有困難,目前也定期回醫院追蹤。 知名乳房外科權威—江坤俊醫師擔任本屆公益大使,江醫師分享許多病友從發現到治療及重建的過程,以專業經驗呼籲大家不要因「恐懼」讓自己卻步,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江醫師表示,乳癌定期檢查即早發現,積極配合治療,都能有不錯的成效。重建能讓患者不再只能勉強接受身形的遺憾,反而有機會重新找回美麗自信。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身為乳癌過來人,深深體認重建不只完整身體,更能修復被疾病打擊的心靈,「就像整裝再出發,可以不再覺得自己是病人」。現在醫療技術非常進步,重建要恢復到自然美觀已不是夢想,甚至有病友轉念認為「乳癌是上天給了重新選擇罩杯的機會」。也期許「曼陀粉紅公益計畫」能持續幫助更多女性,重建人生,曼步向前!
許多女性在生理期前會出現「乳房脹痛」的症狀,因此不少人會疑問是否是乳癌前兆?中醫師表示,以中醫觀點來說,經期前的乳房脹痛大部分與「肝鬱氣滯」有關,現代人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所以肝鬱很常見。若想要改善肝鬱,只要保持睡眠充足、作息規律、心情放鬆,就能大幅能改善症狀。
隨著10月國際乳癌月即將到來,全台會員數最多的單一癌別團體-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今(15)日舉辦媒體餐敘,分享協會成立20多年來陪伴乳癌病友的心路歷程及病權倡議,並預告將於今(2023)年10月15日舉辦「點亮雙色粉紅絲帶 守護健康 掌握幸福園遊會」,達成邁入20年來連續每年舉辦粉紅絲帶排字活動的重大里程碑,目前已有超過500位乳癌病人、家屬及關心乳癌的民眾報名參加。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協會長期站在第一線陪伴乳癌病友抗癌,近期也積極進行病權倡議,針對早篩早治提出四大訴求,期望能從不同面向幫助更多乳癌病友。 陪伴乳癌病友逾20年 協助無數姊妹走過抗癌之旅 根據衛福部統計,標準化發生率已蟬聯18年第一,且持續成長,人數眾多,2022年乳癌就醫人數更超過16萬人。2002年由26個團體共組的乳癌病友協會,20幾年來不停歇地提供病友們相關協助。協會志工遍佈全台14個縣市,超過40個會員團體,擁有700位志工、1.5萬名會員,成立以來透過線上諮詢服務超過2萬名病友。 黃淑芳表示,乳癌病友協會一直以來站在第一線協助姊妹一同對抗乳癌,每年定期於全台舉辦各項活動,從提供首次罹癌病友指引的「認識乳癌之旅」,到針對晚期復發的「ABC(Advanced Breast Cancer)工作坊」,以及協助姊妹心靈沉澱的「好心情工作坊」與充實醫病知識的「智慧病人講座」,從各個面向協助病友完成抗癌旅程。 積極倡議乳癌病友權益 提出四大訴求爭取早篩早治 除站在第一線協助病友抗癌外,乳癌病友協會近年也積極向政府爭取癌友權益,去年首先進行國內首份針對乳癌病友及其親友樣本數破千之研究,發現有近7成受訪者表示選用自費治療藥物是沉重負擔,並根據調查結果積極向政府及民代請願,獲得多位跨黨派立法委員支持與協助,得以在今年3月於立法院召開座談會,邀集70位病友、專家及主管機關共同討論乳癌早篩早治問題。 黃淑芳指出,我們於立院向相關機關提出四大訴求,包含將乳癌及早治療納入國家第五期國家癌症計畫、乳房攝影下修至40歲、早期新藥加速納保,以及應將持續增加的年輕乳癌病友所衍生的婚育問題納入少子化對策等,盼政府及社會能察覺趨勢,確保醫療環境符合病友實際需求。 國際乳癌月即將到來 乳協將點亮第20次粉紅絲帶 下個月即將迎來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病友協會將依照慣例舉辦點亮粉紅絲帶排字活動,於10月15日在台北市大湖公園舉辦「點亮雙色粉紅絲帶 守護健康 掌握幸福園遊會」,目前乳癌病人、家屬及關心乳癌的民眾已報名超過500位。現場除排字活動外,還有衛教趣味活動、摸彩環節以及表演活動,向大眾展現面對癌症的樂觀心態及行動力。園遊會也將邀請衛福部代表以及民意代表共同參與,並由藝人吳怡霈公益主持。 黃淑芳補充,點亮粉紅絲帶排字活動從2004首次舉辦以來已邁入第20年,今年活動隨著疫情結束擴大舉辦,也從以往的點亮粉紅絲帶進階成「點亮雙色粉紅絲帶」,意涵著同時關注早期乳癌與晚期乳癌的雙重意義。「邀請社會大眾一起來參加園遊會,共同響應乳癌防治,重視自己的健康!」
當妳洗完澡,會習慣檢查乳房有沒有腫塊嗎?乳暈濕疹、乳頭流分泌物正常嗎?摸到腫塊如何判斷是良性還惡性?乳房疼痛是乳癌前兆嗎?諸多難以啟齒的問題,其實常常困擾著女性朋友們⋯對此《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乳癌前兆」問答懶人包,告訴妳關於乳癌的小知識、高危險群,更提供3招「乳房自我檢查」方法,教妳正確判斷症狀,幫助及早揪出乳癌!
90%的乳房腫塊是透過乳房的視診、觸診發現的,而乳房的檢查非常簡單方便又易學,所以提醒女性朋友,應該養成乳房自我檢查的習慣。一般婦女在月經過後5~10天內,可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後的婦女則應選擇每個月固定1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