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

血栓還是心肌炎?認識不同疫苗的副作用

血栓還是心肌炎?認識不同疫苗的副作用#血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接種新冠疫苗的各種副作用令人不安,「聽說打莫德納比較好?」「打AZ擔心會血栓?」「會不會嚴重過敏、心肌發炎、猝死?」醫師表示,大家要先有一個觀念,台灣每年打600萬劑流感疫苗,根據過往統計,約每100萬劑,有一個人產生嚴重副作用,甚至是死亡,因果關係有時很難100%肯定,但打疫苗這件事本來就沒有絕對安全。急性免疫反應造成不適 引發慢性疾病急性惡化「打疫苗目的就是要誘發免疫反應,然免疫反應確實會產生不適感,有時造成身體血行動力學的變化,有可能讓慢性疾病突然間的急性惡化,進而造成死亡」,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說。由於老年人罹患新冠肺炎致死率高,所以許多國家優先從高齡、高風險的慢性病患者開始施打,很可能因為急性免疫反應造成的不適,引發原來慢性疾病的急性惡化,才導致許多接種疫苗後三天內的猝死案例,國內外皆有相同的情形發生。無論哪一種疫苗,注射後30分鐘內,是有可能引發急性過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這也是接種完要在原地觀察30分鐘後,才可以離開的主要原因。打完疫苗後的三、四天內,施打部位可能有疼痛、紅腫、疲倦、頭痛、發燒、肌肉痠痛等不舒服的副作用,輕重因人而異,很難完全避免。AZ不良反應為「靜脈型態血栓」然而,AZ疫苗、莫德納疫苗的典型副作用型態是不同的。AZ疫苗典型副作用引發的不良反應為「靜脈型態血栓」,醫學上靜脈型態血栓包含腦部靜脈竇栓塞、下肢靜脈栓塞、腸繫膜靜脈血栓以及肺動脈栓塞。然依據疫情指揮中心說明,目前資料顯示,在下肢、肺部靜脈的血栓報告和疫苗可能沒有相關,但有些更罕見、因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廣泛血管栓塞(一個是發生在腦部靜脈竇,一個是在腸繫膜的靜脈栓塞),從國外的報告在打疫苗後的發生率似乎有上升趨勢。莫德納不良反應為「心肌炎、心包膜炎」莫德納疫苗典型副作用會引發的不良反應則是「心肌炎、心包膜炎」,心肌炎是心肌細胞因各種原因引發發炎現象,可能會使心肌細胞受傷、損壞,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減弱,有時也會誘發心律不整,甚至心臟的跳動受影響而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者導致心臟衰竭而死亡;心包膜炎則是心包膜的臟層與壁層的急性炎症,症狀通常是胸痛,尤其呼吸時更加嚴重,可能合併躺下時呼吸易喘、發燒、心悸、腹瀉及嘔吐等症狀。據國外統計,會出現的年齡層多半是年輕人,而且男性的發生率較高;但據外電報導,美國疾管中心已經統計打完輝瑞/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案例,除及少數案例,絕大多數人都能康復。由此可知,AZ、莫德納兩種疫苗所引發的副作用型態是不同面向,無法直接評估疫苗之間孰優孰劣。施奕仲說,若問到是否接種疫苗?答案是肯定的,全世界的專家一致認為「利」還是遠大於「弊」。他表示接種疫苗是「權衡」下的選擇,建議民眾依照政府安排,及早施打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施奕仲提醒,打完疫苗後務必要多喝水,若有症狀,吃點緩解症狀的藥物也很適當。如果四天到一周後,每天持續頭痛、胸悶、胸痛、異常的肚子痛、肢體瘀青腫脹疼痛、甚至呼吸會喘、呼吸急促等症狀,就要立即反應、就醫,並告知醫師疫苗接種史,接受後續的治療與觀察。

洗腎人瑞接種新冠疫苗 醫:先打先有保障

洗腎人瑞接種新冠疫苗 醫:先打先有保障#血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於5月中旬逐漸擴大後,民眾對於疫苗接種由觀望逐漸轉趨積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6月中取得分配給洗腎病患的AZ疫苗後,旋即安排在隔天為腎友施打,接受率約九成,其中包含102歲的陳奶奶及併有大腸癌及肝、肺轉移的蘇先生。仁愛院區腎臟科主任徐永勳表示,洗腎患者通常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通常也是年紀較大的長者,洗腎病患須頻繁進出醫療院所,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20倍,死亡率為10-30%,是一般人的10倍,建議腎友應該盡早接種疫苗,先打先有保障。「對血小板有特殊抗體者,才會造成血栓」對於長輩們擔心的血栓問題,腎臟科醫師田翹榜表示,打疫苗會造成血栓是在對血小板有特殊抗體的人才有關聯,跟一般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中風或心肌梗塞機轉完全不同,有此類特殊抗體者非常罕見(約十萬分之一),且大多發生在西方白種人,長輩及腎友可以不用太擔心。至於需不需要等待莫德納或其他疫苗,腎臟科醫師洪惠萱說明,打疫苗並不是就不會被傳染,而是被傳染後可減少演變成重症,就這個觀點來說,現在台灣已有或將有的疫苗都是好疫苗,都可有效降低未來被染病時的重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說,所有疫苗都有其副作用,常見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疲倦、全身肌肉痠痛等,這些反應在長者反而比較少發生,也沒有哪種疫苗比哪種好或安全,像注射完發燒的狀況在莫德納會比AZ多,莫德納也有罕見的心肌炎報告,但案例主要發生在年輕人,長輩們毋需多慮。建議腎友及長輩在有急症或才剛恢復的狀況下先暫緩接種,若有慢性病但控制穩定,就可以接種。「萬一染疫以奶奶的年紀更承受不起」陪伴陳奶奶出入洗腎室的媳婦表示,當初家人也很猶豫要不要讓奶奶接種,但奶奶經常要來醫院,萬一染疫以她的年紀更承受不起,且家人及替奶奶洗腎的醫護人員也會有被傳染的疑慮,所以還是決定讓奶奶接種。另一名病友蘇先生的女兒則表示,她也經歷了同樣的猶豫與擔心,因此尋求父親腫瘤科及腎臟科醫師的意見,考量父親病情穩定,經醫師分析及家人討論後,父親自己決定接受注射。徐永勳說,從注射疫苗到現在已超過兩周,洗腎室一百多名腎友們都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蘇小姐跟陳奶奶的媳婦一致表示,如對接種疫苗有猶豫或擔心,應信任醫師的建議,保護病人,也保障家人。

怕血栓不敢打疫苗 該怎麼吃藥調經痛?

怕血栓不敢打疫苗 該怎麼吃藥調經痛?#血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準備懷孕的年輕女性來看診,她因為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肌症問題,造成月經疼痛及不孕症,在婦產科治療多年,最近幾年用荷爾蒙調經藥來減輕月經痛,但最近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她正在吃荷爾蒙藥,怕會血栓不敢打疫苗,但一停藥就痛得要死,想嘗試中醫調理,先停荷爾蒙藥物。25~50%不孕症和子宮內膜異位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痛經症,但是除此之外,它在女性不孕症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兇手,在生育年齡中的女性,大約有25~50%的不孕症患者,是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這些亂跑的子宮內膜組織,如果跑到子宮肌肉層中增生就是「子宮腺肌症」,迷路的內膜組織會在月經期出血,但是因為出血及剝落的碎片無法排出,會在子宮肌肉層中累積,導致子宮壁腫脹體積變大,常見的症狀就是經痛、子宮變大、骨盆腔的疼痛和經血過多。經痛是最常見,月經前幾天就可能開始痛,痛到月經結束後還在痛,是嚴重絞痛或是類似刀割、針刺般的疼痛,一般的止痛藥效果並不理想。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50~60萬人受到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的困擾,如果再加上症狀較不嚴重的,可能超過百萬。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是婦科最複雜的疾病,治療上通常一般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像是止痛藥,另外也會選用荷爾蒙藥物來抑制子宮內膜週期性成長,例如黃體素、口服避孕藥、雄性荷爾蒙,或是打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等。它也被認為是最不容易治療的良性腫瘤,會到處沾黏,即使接受治療又極容易復發。中醫方面,子宮腺肌症屬於中醫「癥瘕」、「血瘕」、「痛經」的範疇,主要是腎陽不足、氣血不足為根本,痰濁內結、胞脈不暢為表現。中醫把這些異位的內膜,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下焦而致病,積聚成為瘀血,形成癥瘕。發生的機制可因氣滯、氣虛、寒邪、邪熱、手術等原因,導致任、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不循經,離經外溢為淤。瘀血留聚,氣機不暢,脈絡不通,發為痛經。積滯日久,積而成癥,進一步影響胞脈、胞絡,造成任失調等變化,影響其「為血海、任主胞胎」生理功能,所以臨床表現除了痛經之外,還常伴月經失調、不孕等症狀。中醫調理縮小子宮腺肌症及骨盆腔沾黏在古醫書《柳選四家醫案.愛蘆醫案.婦人門》有提到「痛經數年,不得孕育,經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塊凝滯…詢知閨閣之時,無是病,既嫁之後,有是疾。」清楚記載了相關的病程變化。中醫把這些異位的內膜,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下焦而致病,積聚成為瘀血,形成癥瘕。發生的機制可因氣滯、氣虛、寒邪、邪熱、手術等原因,導致任、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不循經,離經外溢為淤。瘀血留聚,氣機不暢,脈絡不通,發為痛經。積滯日久,積而成癥,進一步影響胞脈、胞絡,造成任失調等變化,影響其「為血海、任主胞胎」生理功能,所以臨床表現除了痛經之外,還常伴月經失調、不孕等症狀。治療上,會依照不同體質加以調理,以「理氣化瘀,清熱調血,補腎益精」為主要法則,加上理氣袪淤、益氣祛瘀、溫通祛瘀、清熱祛瘀、益腎祛瘀等,有癥瘕者,佐以軟堅散結消癥之品,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中醫的治療,並不是使用荷爾蒙相關的藥物,不會有荷爾蒙的禁忌症,透過專門的體質調理,可以改善內膜異位的情形,也可以縮小子宮腺肌症及骨盆腔沾黏的狀況,又不必擔心會復發。(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心臟亂跳勿輕忽 血栓性中風機率高

心臟亂跳勿輕忽 血栓性中風機率高#血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旬阿嬤因頭暈、胸悶、無力送醫急診,檢查發現急性心肌梗塞,且是心房顫動血栓所引發,立刻安排作心導管處理改善,逐漸恢復。心房顫動患者比沒有心房顫動者 中風率增5倍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徐漢仲指出,心臟亂跳也可能會中風,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在台灣約有1%盛行率,且隨年紀增長發生率也增加,平均年齡為70歲;臨床上患者可能毫無症狀,甚至出現非特異的症狀如心悸、頭暈、走路會喘、覺得心臟無力、倦怠等。許多人是意外診斷出心臟脈動不正常,才由心電圖確診。心房顫動長期會造成心衰竭,造成心輸出量減低、肺水腫等,導致患者活動會喘、端坐呼吸、尿量減少等。另外會形成血栓(常見於左心耳),因此造成血栓性中風約占總體中風15%;而許多不明原因的中風,推測是與此心律不整相關。有心房顫動的患者比沒有心房顫動的病患發生心衰竭增加為3倍,中風增加為5倍,整體的死亡率增加2倍,早期診斷與治療包括中風預防很重要。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解決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困擾徐漢仲表示,心房顫動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積分與一年中風風險機率有關,目前建議只要大於1分,應使用口服抗凝血劑治療,因為抗血小板製劑如阿斯匹靈aspirin效果不彰(0~22%降低中風機率)。但傳統的口服抗凝血劑限制很多,包括多重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效果很難穩定與治療範圍窄縮,需不時抽血監測與調整,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且一旦造成腦出血,死亡率達50%以上。因此在台灣,除非是機械性瓣膜置換手術後或嚴重二尖瓣狹窄的患者,多是選用直接新的口服抗凝血劑,解決許多傳統口服抗凝血劑(可邁丁warfarin)的用藥問題。

今增549例本土 陳時中坦言:疫情沒往下降

今增549例本土 陳時中坦言:疫情沒往下降#血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72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另有校正回歸177例,總計549例,新增12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病例數較昨天增加,疫情沒往下降。此外,國內發生首例接種AZ疫苗後,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案例。新增372例本土病例 校正回歸177例 死亡12例今新增372例本土病例,為207例男性、1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日至6月1日。另校正回歸個案177例中,為96例男性、8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30日。綜上所有本土個案共549例,分布地區以新北市310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52例、桃園市28例、基隆市18例、苗栗縣12例、彰化縣10例、高雄市5例、台東縣4例、台中市3例,新竹縣及台南市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及花蓮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87例中1例有萬華活動史,65例已知感染源,21例關聯不明。國內首例 30多歲男打AZ疫苗發生血栓針對國內接種AZ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官陳時中表示,個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曾出現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3日後逐漸緩解。自5月19日起,出現微燒、持續頭痛、腹痛等症狀,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血小板低下,D-dimer異常升高等,同步影像學檢視頭部、腹部雖未發現血栓病兆,經臨床研判依「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臨床指引」及時診治,個案目前血小板值恢復中。指揮中心呼籲,接種AZ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一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處置。

靜脈曲張僅1%患者就醫 嚴重恐肺栓塞致命

靜脈曲張僅1%患者就醫 嚴重恐肺栓塞致命#血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中菜廚師因為工作久站,靜脈曲張愈來愈嚴重,不時有酸、麻、抽筋、腫脹、疼痛等症狀,醫師提醒他可能出現併發症,他未及時治療,某天突然呼吸不順,胸口喘不過氣,緊急就醫確診為血栓及肺栓塞,經治療後入住加護病房觀察,兩星期後才順利出院。台北、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張學倫指出,許多人輕忽靜脈曲張的嚴重性,僅有不到1%患者尋求診治,有些甚至是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才來就醫,這些併發症不僅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腿部腫脹、疼痛、潰瘍,需要一輩子穿著彈性襪,更嚴重時還會產生肺栓塞,甚至危及性命。坊間流傳的抬腿、放血及按摩 改善效果不佳根據國外文獻,靜脈曲張的發生率約為23%,產生原因主要和遺傳、年齡、外傷、性別、生活型態、懷孕等有關。目前以口服藥及外用藥對治療效果有限,坊間流傳的抬腿、放血及按摩等方式,改善效果也不佳,醫療級的漸進性彈性襪雖然會有改善,但僅能控制現況及預防繼續惡化,無法根本治療。靜脈曲張要達到治本的目的,張學倫表示,必須利用超音波確認出問題的靜脈所在,針對發生問題的源頭加以治療,而非僅把看得到的突出靜脈處理掉。新式靜脈曲張微創治療方式,安全性高、不用住院、使用局部麻醉、傷口幾無疤痕,也幾無恢復期,術後就可以下床或上班。目前治療靜脈曲張的新式微創手術主要有兩種,一是雷射,一是靜脈膠。前者藉由導管用雷射直接燒灼病變靜脈的血管壁,病患稍有腫漲感,但成功率高達95%以上,惟術後需穿彈性襪。後者則是利用導管將靜脈膠打入病變的靜脈使其閉合,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成功率98%以上,且術後不必穿彈性襪。新式微創手術有效減少併發症 研究登國際期刊長庚醫院皮膚科及長庚大學利用長庚醫學資料庫及健保資料庫,針對2005至2016年1323名接受新式微創血管內治療的靜脈曲張病患進行研究及追蹤,證實以新式微創血管內治療,血栓機率減少51%、肺栓塞機率減少44%、周邊動脈疾病也減少36%,有效減少產生血栓及周邊動脈疾病等嚴重併發症機率,且安全性相當高。這項研究成果並榮登2021年3月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循環-介入性治療雜誌(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張學倫提醒,有暴青筋且已呈現一團一團凸起的嚴重靜脈曲張患者,應儘快至醫院接受診斷、治療及追蹤,以避免產生嚴重的栓塞後遺症危及生命。

腿冒蚯蚓般青筋 嚴重靜脈曲張恐血栓

腿冒蚯蚓般青筋 嚴重靜脈曲張恐血栓#血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民眾對於靜脈曲張的印象,就是站太久腿會冒出一條條像蚯蚓的青筋,不美觀,可是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所以不用太在意,抬腿就會預防或改善。醫師提醒,靜脈曲張並不只是影響腿部外觀而已,它會導致靜脈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嚴重可能會血栓等致命併發症,不可小覷。長久站立工作、懷孕、體重過重者易罹患衛福部南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莊鑫雧表示,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長久站立工作、懷孕女性、體重過重者容易罹患此疾病。約有20%的男性及30%的女性患有靜脈曲張。主要發生在大隱靜脈,小隱靜脈亦可能發生。大隱靜脈分布於內踝、小腿內側直到鼠蹊部,小隱靜脈分布於小腿外側進入膝膕靜脈。莊鑫雧指出,靜脈曲張包括原發性或次發性淺靜脈及隱靜脈系壁擴張,或瓣膜關閉不全所致的靜脈蜿蜒而曲張的狀態。下肢靜脈曲張之確切成因目前仍不明。基本原因可能為先天上病患的瓣膜及靜脈管壁較為脆弱。大部分的病患沒有症狀,因此許多患者會忽視靜脈曲張的嚴重性,而不就醫。輕微症狀包括下肢疼痛不適、搔癢、腫脹。嚴重症狀包括血栓靜脈炎、出血。聽說抬腿與按摩有效,對此表示效果有限,改善的幅度不大。所有治療只是治標 術後須適當照顧防復發治療的部分,靜脈曲張治療方法有壓迫治療、雷射治療、硬化劑治療及手術治療。壓迫治療即是穿著彈性襪,減少病變靜脈的擴張。雷射治療是用血管內雷射光束燒灼,阻斷曲張的靜脈血流,或以血管外雷射去除細微的蜘蛛靜脈曲張。硬化劑治療是將硬化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其封閉後癒合消失。手術治療包含高位結紮術、隱靜脈摘除術、局部靜脈抓除術及筋膜下穿通枝結紮術。莊鑫雧提醒,所有治療都只是治標或部分治本,仍須適當術後照顧預防復發。

腳掌發黑險死 敗血症男逃截肢命運

腳掌發黑險死 敗血症男逃截肢命運#血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蔡先生因血糖過高在家中昏迷,緊急送醫後又併發急性左下肢血栓與腔室症候群,導致左腳掌發黑壞死而引發敗血症、腎衰竭,經洗腎治療與住加護病房觀察月餘仍不見好轉且有生命危險,醫師建議截肢保命,但家人希望能保留,最後在整形外科團隊進行清瘡、壞死切除游離皮瓣手術等治療下,順利保住一命,也免於截肢。血糖過高昏迷 併發急性下肢血栓與腔室症候群蔡先生的雙胞胎哥哥表示,弟弟當時在家中剛吃完飯,突然從椅子上跌落、失去意識,緊急叫救護車送往鄰近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血糖過高,原以為住院幾天即能返家,不料隨之而來的卻是併發急性左下肢血栓與腔室症候群。一開始左腳趾發黑,慢慢整個腳掌也跟著全黑掉,接著又出現敗血症和腎衰竭,需洗腎治療,在加護病房一個多月病況不見好轉,醫生建議左下肢截肢以保命。在哥哥不放棄下,輾轉到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黃介琦指出,蔡先生來的時候狀況相當不好,包括敗血症、血壓很低,且還在洗腎,意識不大清楚,有生命危險,但哥哥顧及弟弟還年輕,希望在救命的情況下還能保留肢體,讓弟弟以後還能走路,過正常生活。洗腎穩定病情再重建足部 住院75天出院黃介琦會同腎臟科、感染科等醫療團隊搶救,首先針對敗血症使用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接著再解決洗腎、呼吸、意識等問題,待穩定後,陸續左小腿清瘡六次,並以負壓海綿抽吸,左足壞死部分切除,保住左腳,並以顯微游離皮瓣重建手術免於大範圍截肢命運,最後成功治療敗血症與腎衰竭、尿崩症,住院75天後順利出院。黃介琦表示,腔室症候群主要為肢體常因肌膜內急性累積液體、進而缺血、缺氧,此一組織壓力上升後,導致肌肉神經等組織缺血傷害之狀況及臨床變化,稍有延誤,輕則組織孿縮,重則截肢,甚至喪命,呼籲民眾,身體一旦出現異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