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被重新「正名」的胃腸道基質瘤應該積極治療

被重新「正名」的胃腸道基質瘤應該積極治療#疾病‧預防

為什麼說重新「正名」胃腸道基質瘤呢?因為在以往的幾十年,這種胃腸道黏膜下的腫瘤常被認為是從黏膜下的平滑肌長出來的,而被稱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惡性肉瘤。直到近十幾年來,經由特殊染色,才明白大部份這類腫瘤不是源自黏膜下的平滑肌,而是來自間質細胞,於是才給予重新「正名」為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這個疾病之所以在本世紀初這麼被重視並廣泛討論,除了以往誤認了它的起源驚異之外,還有抑制腫瘤生長的標靶藥物之發展,讓這個疾病有更好的治療效果。王先生退休後替自己安排了全身性的健康檢查,卻在做胃鏡檢查時發現胃黏膜下有個3公分腫瘤,嚇到半條命都快沒了,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醫師高度懷疑是胃腸道基質瘤,由於腫瘤部位較深無法用胃鏡取出組織切片確診,在醫師建議下進行腹腔鏡手術完整切除腫瘤後送至病理部檢驗,經診斷後發現屬於低惡性度腸胃道基質瘤,由於腫瘤已被完全切除,醫師叮嚀只需定期至醫院胃鏡及電腦斷層追蹤即可,不必過度擔心。高雄榮總一般外科陳以書醫師表示,多數病人都是在健康檢查時不經意發現到胃腸道基質瘤,由於大部分病人發現前都沒有任何腸胃道不適及異狀,所以剛發現時總是非常難接受,反觀,也由於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儀器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胃腸道基質瘤的檢出率,讓更多此類病人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以書醫師說明,GIST依發生位置,胃最常見大約60%,其次小腸30%,其餘的腸道大約10%。胃腸道基質瘤可依據腫瘤大小、細胞分裂的數目、位置分成四大類:非常低危險性、低危險性、中危險性及高危險性,這項危險分類可用以評估手術後的預後及復發機率,一般腫瘤位置在胃部治療效果最好,小腸、大腸及其他部位則較差;中低惡性度的復發率通常很低,但若為高惡性度者,則屬於較易復發的一群,要特別注意。胃腸道基質瘤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開刀,透過腹腔鏡或剖腹手術,完全並完整的將腫瘤切除,後續仍需每3至6個月定期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追蹤。另外,針對手術高風險的病患及發現時已經較晚期,手術無法完全切除的病患,則建議先使用標靶藥物,並觀察評估腫瘤是否縮小,若確認有持續縮小並到能切除的狀況時,還是會建議手術切除腫瘤。陳醫師表示,目前用於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的標靶藥物有兩種,基利克(Glivec)與紓癌特(Sutent),「基利克」是一種蛋白質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主要透過阻斷c-Kit基因的信號通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是目前健保補助的第一線標靶藥物;而「紓癌特」則是針對PDGFR-α的突變,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增殖與成長,同時亦能幫忙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避免提供腫瘤細胞氧氣及營養,使得癌細胞難以存活而自行死亡,是目前健保的第二線治療藥物。臨床上,針對無法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的病患,會先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並評估用藥後對腫瘤控制的效果,若患者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不佳,或是在持續吃藥後產生抗藥性,以致造成復發或是腫瘤轉移等現象時,醫師則會先考慮是否要提高基利克藥物劑量,但通常部分病人再提高藥物劑量後容易導致嚴重副作用,為避免此種狀況發生,則會建議改用第二線標靶藥物「紓癌特」。在臨床上,對於第一線藥物使用失敗,治療上較為棘手的病患,若改用紓癌特仍有很高的機會可以抑制再次復發的癌細胞,讓病情獲得有效控制並延長生命。胃腸道基質瘤標靶藥物的出現,讓平均存活期從20個月得以延長至56個月。陳以書醫師叮嚀,由於目前尚未發現胃腸道基質瘤與任何危險因子有關,所以一旦發現腸胃道有任何不適或異常狀況時,建議要立即求診,若透過內視鏡發現黏膜下有腫瘤,第一個即要考慮是否為胃腸道基質瘤。這個疾病的預後相對於胃腺癌是比較好的,即使手術無法完全切除,也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若第一線藥物的使用失敗,還有第二線的標靶藥物可用。醫師叮嚀,病患應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積極配合治療。

年輕乳癌患者可以圓媽媽夢嗎?

年輕乳癌患者可以圓媽媽夢嗎?#疾病‧預防

台灣的乳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層較歐美國家低約十多歲,且不乏尚未結婚的年輕女性,因此面對尚未停經就罹患乳癌的壓力,使得許多尚未生育或仍想繼續生育的女性備感打擊。但醫師表示,乳癌疾病的治癒率高,如能積極使用荷爾蒙藥物,年輕乳癌患者仍有機會一圓媽媽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歐陽賦醫師表示,乳癌因其分子特性差異明顯,因此在治療上,除了開刀、放射性治療等一般性治療外,也須考量腫瘤發現的期別、患者是否已停經、以及腫瘤本身的分子特性等來評估是否需要使用化療藥物、荷爾蒙藥物及標靶藥物等不同的藥物組合來消滅腫瘤細胞。許多人誤以為術後一定要使用化療才能將腫瘤細胞殺光光,但其實不然,醫師解釋,化療藥物針對分裂速度快的腫瘤細胞,在治療上較明顯;而荷爾蒙藥物則主要針對分裂速度較慢的乳癌細胞,但兩者的治療效果就比例上來說其實差異不大。但化療藥物會造成卵巢功能喪失,因此在臨床上就遇到許多尚未生育甚至尚未結婚的年輕的乳癌患者,面對可能因治療而喪失生育能力始終耿耿於懷,甚至產生心理負面的影響。歐陽醫師表示,有鑑於分子生物醫學的進步,透過確認腫瘤分子特性判斷患者的復發可能性,如復發可能性低或是癌細胞分裂速度緩慢,則可能可以不須使用化學治療,甚至有些病患使用化學治療是無效的。透過對症下藥的方式,不但能避免使用無效的治療藥物而節省醫療成本,甚至可以為想要懷孕的年輕乳癌婦女爭取更多生育機會。根據目前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停經前婦女如使用傳統的荷爾蒙藥物「泰莫西芬」治療,約三至四成有效,但治療後如產生抗藥性,此時先透過假性停經再繼續使用泰莫西芬治療,如無效後則會轉換使用新荷爾蒙藥物(芳香環抑制劑,簡稱AI)。AI類藥物治療效果較泰莫西芬顯著,但患者須已停經或透過藥物抑制卵巢功能才能發揮療效,不過透過藥物抑制卵巢功能是暫時性的,只要停止用藥,35歲前婦女約有八成可以恢復懷孕功能。因此醫師鼓勵年輕患者不妨可積極透過分子生物鑑定,以確認是否不需使用化療藥物治療而保留生育能力。此外,AI類藥物分為類固醇:如Exemestane(諾曼癌素),及非類固醇:如Anastrozole(安美達錠)、Letrozole(復乳納膜衣錠)兩類。其中,類固醇這類(Exemestane,諾曼癌素)保有泰莫西芬可延緩因停經而產生的骨質疏鬆症效果,且能改善泰莫西芬對於子宮內膜增生與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副作用,是目前不錯的選擇。不過AI類藥物本身的取代性大,因此醫師還會依患者對於各種藥物的反應狀況,而判斷是否互相轉換使用。歐陽醫師提醒,乳癌並非絕症,患者要能勇敢面對疾病積極接受治療,多參與相關支持團體的活動,大家互相加油打氣,恢復健康的那天定能快快到來。

腎細胞癌患的希望!標靶藥加醫病配合

腎細胞癌患的希望!標靶藥加醫病配合#疾病‧預防

近幾年來,體檢風氣盛行,不少人在無症狀下經超音波或電腦斷層(CT)檢查後察覺腎臟腫瘤,因而發現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由於腎臟位處後下背深處,僅被膜才有神經分布,如果沒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腎細胞癌早期不易發現,當出現腰痛、血尿等症狀時有的已進入中晚期,所幸,治療這類疾病的標靶藥物問世,其中針對治療高危險腎細胞癌晚期的藥物特癌適(Torisel),健保也在今年元旦開始給付作為第一線用藥,未來除提升病患的整體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外,更可大幅減輕病患家庭的經濟負擔。台灣泌尿科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江博暉教授說明,早期腎細胞癌是可以治癒的,目前仍以開刀為主要治療方式,若腫瘤小於4公分可進行部分切除,也可利用冷凍治療將腫瘤去除,存活率達90%以上,而針對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由於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過去僅能使用免疫療法,但效果有限,僅不到兩成的病患有效,目前則是使用標靶藥物做為第一線選擇,藥物主要可分成兩類:其一是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包含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其中紓癌特是目前健保針對亮細胞腎癌患者補助的第一線用藥,蕾莎瓦則是在使用免疫治療失敗後可提出申請的二線藥物;另一類標靶則是利用抑制mTOR的作用,避免細胞增生,包含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Afinitor)兩種藥物,其中特癌適針對高危險腎細胞癌晚期患者,不限定細胞類型,從今年元旦開始,已列入第一線健保給付。一名40幾歲的女性,因腰痛至北部某醫院求診,醫師診斷後認為是腎臟破裂,給予栓塞治療,出院後發現病灶似乎沒有解決,求診高雄長庚泌尿科,經切片後確認為腎細胞癌,且已轉移到淋巴。江博暉醫師表示,由於患者年僅40多歲,小孩仍就讀國小,當初求診時內心充滿恐懼,陪同在側的先生也擔心不已,而後積極配合醫師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紓癌特,並與醫師保持密切的聯繫,若產生副作用等不適症狀時,也立即與醫護人員反應進行處理,經電腦斷層追蹤經發現腫瘤大小雖然沒有縮減,但已呈現空洞狀,表示標靶藥物治療有效,病患與家屬也從憂鬱走出,對生命重新燃起希望。※標靶藥治療腎細胞癌由此案例可知,醫師們也需建立新的觀念:在病患服用標靶藥物後,腫瘤是否縮小並非判定治療有效與否的唯一方式,若腫瘤內部已產生壞死也代表著有效,應繼續給予同樣藥物並持續觀察追蹤,此外,病患無法承受藥物的副作用,也常是導致無法繼續使用藥品的關鍵之一,所以用藥前須做好衛教說明,並定期監控病人的生理狀況,血液、生化項目、心肺功能、荷爾蒙量等,並細心詢問病患是否有任何的不適需要協助,都能給予病人更多的希望與動力,江醫師舉例,有些病患在使用標靶藥物後產生疲倦,醫師往往會告知病人這是因為藥物副作用而產生,然而江醫師經過長期的臨床看診經驗發現,有疲倦感的病人有時是因為甲狀腺低下,此時若能適時補充甲狀腺藥物即可改善,讓病人可以充滿活力的面對病魔。目前標靶藥物產生的副作用,皆能以支持性的方式治療來改善,例如阻斷新的血管增生的紓癌特及蕾莎瓦兩種藥物可能產生手足症候群、疲倦、白血球及血紅素下降等狀況,此時若能提供手腳藥膏、漱口水並適時進行輸血並補充白血球生長因子,都能緩和病患不適的狀況,讓體力恢復繼續抗癌。在抗癌的過程中,醫師與病患雙方都有責任,醫師須作到用心、熱心與關心,而病患須遵照醫囑、密切配合,並用心照顧,這樣病人與醫療團隊才更有抗癌的信心,繼續堅持治療下去。也因為醫師與醫療團隊秉持良好的醫病關係,病人用藥遵從度高,且使用藥量維持在國外的藥物劑量標準上,使得病人獲得更好的醫療效果與品質。要讓標靶藥物發揮最大的功效,必須醫師與病患雙方保持密不可分的關係,病人積極配合醫師定時定量的服用藥物、定期回診追蹤,醫師也須隨時提高警覺注意病患可能發生的任何狀況,並適時給予病患鼓勵加油,「病人的配合加上醫師的用心,絕對是標靶藥物成功的不二法門。」

腰痛、血尿、腰部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

腰痛、血尿、腰部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疾病‧預防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好發於60~70歲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台灣地區每十萬人中約有10至12人罹患此病,發生率雖然不高,但由於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容易被忽略,在過去,病患出現症狀求診時通常已是末期。不過,近年來腎細胞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探究原因可能與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讓難以發現的腎細胞癌無所遁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癒後遠比以前好得多。此外,標靶藥物的出現也帶給病人新生的希望。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部主任表示,腎細胞癌是發生於腎皮質的腫瘤,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有任何病變不易被發現,加上腎細胞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更增加早期發現的難度,當然超音波是早期診斷的工具,若能定期檢查,就能早期 診斷出來。但是若等到出現腎臟疼痛、腫塊以及血尿到院求診時,幾乎都已經是晚期。由於腎細胞癌對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過去僅能以免疫療法做為治療的唯一選擇,但效果始終有限。近幾年發展出的標靶藥物,大幅降低腎細胞癌的死亡率,給醫界打了一劑強心針;目前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主要針對轉移性亮細胞型腎癌患者,這類藥物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包含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另一類則是阻斷腫瘤細胞訊息傳遞,讓腫瘤細胞無法長大與擴散,這類型的藥物對於非亮細胞的腎細胞癌特別有效,包含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錠(Afinitor)兩種藥物。黃部主任進一步說明,腎細胞癌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腫瘤範圍仍位於皮質內者,第二期則為侵犯到皮質外周,此兩期的病患皆屬於早期,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若能完整將腫瘤切除,癒後良好,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即可;當癌細胞侵犯到周邊大血管、腎靜脈、下腔靜脈及淋巴結時是第三期,若再加上任何器官的轉移,則歸類至第四期,這兩期屬於晚期,在治療的方式上,針對僅有少數部位轉移的病人,仍可進行多部位開刀將腫瘤一一摘除,術後輔以標靶治療;倘若癌細胞已經侵犯擴散至多重器官時,通常就不建議進行手術,除非病人出現疼痛、出血等狀況時,才會考慮將侵犯部位切除,減輕病人痛苦,否則幾乎都是服用標靶藥物控制腫瘤的生長與擴散。目前健保給付的第一線藥物為紓癌特(Sutent),服用後可能出現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不適等副作用,通常是服藥四周後停藥兩週休息的方式進行療程,若腫瘤明顯縮小,則表示藥物有效,可持續用藥,若腫瘤並無縮小,則需評估是否要轉成第二線的藥物。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最新報告,病患在服用紓癌特後,若出現高血壓、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症狀,表示病患治療成效較佳。另外,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中有一部份是屬於預後較差的一群,這類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特癌適(Torisel),已有研究指出,此藥物使用在預後較差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身上,有明顯的療效,而且特癌適於今年元旦起,健保開始給付在高危險群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治療,為此病患每月可節省將近13萬元的醫療費用,讓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得以紓緩。黃部主任叮嚀,腎細胞癌的發生率或許不高,但不能因此輕忽這種疾病可能帶來的威脅,定期的健康檢查並且輔助影像學是唯一能早期發現的管道。此外,若有出現任何的腰部疼痛、血尿甚至是摸到腫塊,都應盡早到院接受醫師檢查,才能徹底遠離腎細胞癌的威脅。

多發性硬化症好攻擊年輕女 無法根治

多發性硬化症好攻擊年輕女 無法根治#疾病‧預防

一位20歲的女大學生,前陣子突然感到右手掌發麻,當下以為是使用電腦滑鼠太久,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休息幾天就會好。然而情況越來越不妙,非但靜養無效,麻木刺痛及僵硬的部位更蔓延多處,便急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所幸經過層層篩檢,終於找到病因,原來是偏好攻擊年輕女性的多發性硬化症。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宗璋說,這種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但是及早以藥物和復健控制,可以穩住事態不讓擴大。 蔡宗璋指出,多發性硬化症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好發年齡為二十到四十歲,女性罹患率是男性的二到三倍。由於初始症狀常讓人以為是勞累或感冒,對生活機能沒有嚴重影響,有時症狀也的確會減輕甚至消失,再加上病患多處身強體健階段,以至於鮮少在第一時間就醫,或是在第一時間就獲得診斷。 以這名學生為例,剛開始是單手掌麻,兩天後變成雙手發麻且刺痛,上背部和後頸部也感到痠痛僵硬,幾天後連左腹脇也明顯不適。針對其症狀分布判斷,腕隧道症候群屬周邊神經病變,她的情況應歸於中樞神經的頸脊髓病變,顯然不是滑鼠惹的禍。由此出發一關一關排除,直到她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而非瀰漫性腦脊髓炎為止,其間歷經神經傳導檢查、誘發電位診斷、抽血、驗尿、X光、核磁共振造影、腦脊髓液抽取化驗等。蔡宗璋說,這名女生算是早期就獲得診斷的幸運兒,大部分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都是到了事態嚴重的階段,才在就醫後發現真相。所謂事態嚴重,多半為視神經病變導致視覺受損,或是脊髓病變造成肢體無力,平衡、排尿、排便功能出現障礙之際。目前的治療以抑制中樞神經發炎、延緩中樞神經退化為主。

治療糖尿病「腎」利新契機

治療糖尿病「腎」利新契機#疾病‧預防

繼美、日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歐洲藥物審查聯盟(EMA)通過之後,台灣衛生署已於今年11月頒發新一代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Linagliptin(Trajenta;中文藥名為糖漸平)之藥品許可證,此新型的DPP-4抑制劑與磺醯尿類相較,顯著降糖效果可同等持續至少長達2年,但同時能減少5倍發生低血糖的病患比例,並達2.9公斤的減重幅度。因為該藥物中只有10%需要肝臟來做代謝步驟,其他90%是由原型來排除,而排除的途徑中,也只有5%是經由腎臟,因此患者不需因肝腎功能調整劑量,更不需在處方前及之後,額外作肝腎功能監測,對於需要長期與控糖作戰的醫師和患者來說,都是更為安全方便的用藥選擇!全台140萬糖尿病人口陷「腎」戰陰影  超過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的糖尿病人口約為140萬,並已成為國人洗腎的最主要原因(43.2%),一份針對2264名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調查報告顯示,有四成合併慢性腎臟病,這其中又有超過一半的患者腎絲球過濾率(GFR)小於60。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尿液出現微量白蛋白或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60都是腎臟功能受損的指標,腎絲球過濾率代表腎功能程度,可依據血清肌酸酐值來計算,糖尿病患會因長期的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不良導致腎臟受損,腎絲球過濾率也會隨年齡增加而衰退,腎臟的代謝功能變差後,就容易累積殘留藥物,如未查覺而繼續處方原劑量,恐讓體內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嚴重的後果。要「警腎」調藥量 醫嘆苦追血糖指數難免亡羊補牢醫師警告,如常用的第一線控糖藥物磺醯尿素類(sulphonylurea,SU),在人體劑量太高時容易造成低血糖,嚴重可能導致腦部缺氧、或因突然昏迷而危及生命安全;而較新的DPP-4抑制劑,雖因其葡萄糖依賴性的胰島素分泌機轉,較不易有低血糖發生,但也因失去了明顯的劑量過高徵兆,可能讓精細的人體器官暴露在高藥物濃度的環境中,故FDA也特別針對其它所有DPP-4抑制劑訂出藥物劑量調整建議,減少可能危害健康的疑慮。除此之外,由於糖尿病常會合併如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心臟病、肥胖等問題,再加上傳統控糖藥物主要都經由腎臟排除,對腎臟不免造成負擔,因此醫師在處方適合的藥物與劑量前,必須謹慎考慮患者複雜的共病症及血糖等問題,以求兼顧控制療效與安全性。游能俊醫師說,主要從膽汁及腸道分泌之新型DPP-4抑制劑Linagliptin, 不像其他DPP-4抑制劑需要調整劑量、或不建議腎功能衰退的患者使用。Linagliptin用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時,無論其腎功能損害程度、或年齡大於75歲的老年人皆不需要調整劑量,而其特殊的排除途徑也提高了用藥安全,讓患者無須擔心藥物會在體內暴露程度提高,加重肝腎負擔;此外,醫師也不必在處方前及之後,為了確認藥物及劑量的適當性,安排患者接受肝腎功能檢測。在重要的控糖機轉上,Linagliptin與DPP-4抑制劑相同,由於其刺激胰島素分泌是具葡萄糖依賴性,亦即回復正常血糖時便失去刺激作用,因此單獨使用時極少發生低血糖。此外藉由提升腸泌素的濃度與活性,可抑制腸胃蠕動及刺激腦部飽食中樞,減少食慾,故體重並不會增加。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研究報告顯示,在合併第一線雙胍類藥物(metformin) 使用兩年下,Linagliptin相對於常用藥物SU,可有效減少79%發生低血糖的患者比例、相對體重可減少達2.9公斤。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被診斷糖尿病年數長達5年的患者,使用Linagliptin 治療後,仍可明顯改善糖化血色素HbA1c達0.67%。游能俊醫師表示,這顯示不管單一使用或合併治療,且無論罹患糖尿病年數長短,Linagliptin皆可有效改善糖化血色素。顯示對於傳統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高危險性之病患而言,Linagliptin可能是更為安全持久的藥物治療選擇。游能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除了對於血糖控制絕不能疏忽外,建議每年應定期檢查尿液微量白蛋白,並將血液檢查的肌酸酐數值換算成腎絲球體過濾率,兩者配合才能早期發現腎病變徵兆,面對複雜的第2型糖尿病變化,血糖、血壓、血脂肪三高的控管,並搭配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及戒菸,皆是預防及延緩腎病變惡化的重要環節。

遭轎車輾過腳背致腔室症候群 筋膜切開術保住左腳

遭轎車輾過腳背致腔室症候群 筋膜切開術保住左腳#疾病‧預防

一位年輕的飲食店老板因機車踏板處載滿食材,在慢車道等紅燈時,雙腳大字型支撐地面,竟被左側的小轎車輾過左腳背,導致腔室症候群,經緊急施行筋膜切開術,才保住左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楊學穎表示,肢體挫傷後如出現紅腫痛的很厲害,一定要及早求醫,以免引發廣泛性的肌肉壞死,導致被截肢的嚴重後果。這位三十一歲男性患者自稱運氣很衰,騎機車張腳停車也會被側面的小轎車輾到腳背,雖然有厚厚的皮鞋阻隔,但仍感覺陣陣疼痛,被送進急診室後,經X光檢查發現他的掌骨和趾骨有輕微的骨折裂痕,建議住院觀察如果病情穩定,應該打上石膏就可以返家休養。楊學穎醫師表示,住院觀察約三個小時後,該患者開始出現漸進式腳背腫大,還腫脹到小腿,同時伴隨有末梢循環不良的現象,經進一步檢查證實是腔室症候群。腔室症候群是肢體軟組織嚴重挫傷,造成肢體筋膜內因累積出血而急性腫脹,導致肌肉及神經組織的血液循環受阻進而缺氧、缺血。楊學穎醫師指出,若腔室內壓大於25~30mmHg,需強烈懷疑為腔室症候群,施行筋膜切開術,來釋放腔室內的壓力,以免引發廣泛性的肌肉壞死,最後導致必須截肢的遺憾。該患者的小腿和足背分別切開長十公分和七公分的開口進行減壓,一週後,待腔室內的壓力恢復正常即可進行植皮手術來修補傷口。腔室症候群最易發生於肢體挫傷或大骨骼斷裂的患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大礙,但患部因軟組織腫脹及骨折出血造成壓力迅速上升而無處宣洩,這時患者通常會出現疼痛(pain)、蒼白(pallor)、感覺異常(parethesia)、肢體癱瘓(paralysis)和脈搏消失(pulselessness)等5P症狀。楊學穎醫師強調,有些腔室症候群的患者在初期時沒有警覺到,等到壓迫過久導致末端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神經、肌肉組織的壞死,嚴重時有可能需要截肢。

拒當秋冬乾美人!要有水脂平衡的好肌膚

拒當秋冬乾美人!要有水脂平衡的好肌膚#疾病‧預防

撰文/康聯預防醫學今年的秋天似乎來得特別早。才剛過中秋節,天氣就開始變得忽冷忽熱,早晚溫差也明顯變大。無論是辛勤跑外務或是長期處於冷氣房內的愛美一族應該不難發現,肌膚的狀況似乎也隨著季節變化顯得不穩定。兩頰乾燥、過敏、缺水、脫皮…,各種肌膚問題紛紛上演,實在很惱人。角質層,保護肌膚的屏障永澤藥師藥局周佩錦藥師表示,許多人的肌膚在秋冬時節容易有乾癢問題,主要是因為皮脂分泌變少,皮膚的保護屏障「角質層」變得脆弱,同時也使得皮膚的耐受性變差。因此平日保水、保脂的護膚工作,在氣候轉變最明顯的秋冬時節,更是需要加倍進行。「角質層」在皮膚的最外層,有著扮演屏障保護的角色。因此,角質層的厚度,會隨著肌膚老化、或是不當地保養而越來越薄,當保護的屏障變薄時,保護的功能自然也就減弱。周佩錦藥師強調,角質層的保護屏障如果很健康,對肌膚來說,有兩個最大好處:皮膚的水、脂不容易流失,肌膚不會因乾燥而產生皺摺,即所謂的細紋。外來的汙染源及病菌不會趁隙而入,進而成了敏感肌。這也是為什麼在肌膚保養上會強調角質層的原因了。水脂平衡的角質層=健康的肌膚角質層這層保護屏障主要是由角質細胞、水以及脂質所組成。角質細胞,就像磚塊一般整齊排列著;而負責讓磚塊緊實地黏合在一起的就是脂質。佔脂質近50%的重要成分,是神經醯胺(Ceramide)。聯發生技美學產品經理沈緗綾表示,若是把神經醯胺這些脂質想像成水泥,當水泥遭受到被破壞,如日曬老化、醫美光波雷射療程、酸類換膚…等,而流失時,磚塊不免鬆散,黏合處會出現塌陷的情形,這就是細紋、皺紋的生成,也是老化的開始。因此,補充角質層中的神經醯胺,是維持肌膚健康、延緩老化的最大重點。醫美療程 vs. 神經醯胺神經醯胺(Ceramide),又名賽洛美,亦名分子釘,近年來成為修護角質層保養品中的當紅炸子雞,相當受到皮膚科醫師們的肯定,其原因與目前市場上炙不可擋的醫美風潮盛行有極大的關係。由於秋冬季節的紫外線沒有炎炎夏日來得強烈,因此也是不少女性造訪醫美診所的高峰。許多醫美療程中的光波雷射治療,主要訴求多是刺激真皮層的膠原蛋增生,以達到緊緻、回春、抗老等效果。然而,在光熱電波的治療過程中,首要步驟是「破壞」角質層,因此,進行完醫美療程的美人兒,普遍都覺得皮膚乾燥、緊繃,甚至開始起小疹子,產生過敏反應。這都是因為皮膚的保護屏障「角質層」已經受到破壞,水、脂流失之外,使得外來的細菌病毒容易趁隙而入。然而,許多醫美診所會提醒顧客要記得:「多保濕、多防曬」,卻忘了提醒被破壞的角質層需要照護與重建的重要性,此時,能促進表皮水合作用、增進表皮細胞凝聚力的神經醯胺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總之,確保角質層的水、脂平衡,相信整個秋冬季節都可以是個超水嫩的美人!認識神經醯胺(Ceramide)人體皮膚的保護,主要由表皮層的最外層「角質層」提供,而角質層的油脂組成了皮膚的障壁系統,此油脂最重要的成分就是「Ceramide」。(由聯發生技美學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