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於2003年已正式宣布檳榔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證實單獨嚼檳榔即會引起口腔癌,若合併使用菸草還會引起咽喉癌及食道癌等,相較於塑化劑對人類致癌性之影響尚無證據,顯然檳榔對人類的危害更高,但國人,甚至明星與政治人物對檳榔之危害實在太過忽視!青少年嚼檳榔有上升趨勢 台東縣居冠依據國民健康局94~99年針對國中生與高中職生的嚼檳榔行為調查結果,國中生嚼檳榔率(最近1個月有嚼檳榔的比率)由95年的1.9%微幅上升至99年的2%,而高中職生的嚼檳榔率由94年的3.4%上升至98年的3.8%下圖,若以全國92萬名國中生與87萬名高中職生換算,目前約有1萬8,000名國中生與3萬3,000名高中職生正在嚼檳榔。另,以縣市別嚼檳榔率資料發現下表1,台東縣不論國中生或高中職生,男性曾嚼檳榔率皆高居全國之冠,國中男生曾嚼檳榔率近3成(29.7%),高中男生更高達35%;其他較高的青少年曾嚼檳榔縣巿包括花蓮縣、苗栗縣、屏東縣、南投縣、基隆市、新竹縣等。青少年取得檳榔主要來源為家人及長輩、同學及朋友進一步分析第一次嚼檳榔的年齡和檳榔的來源,國中生第一次嚼檳榔以7歲以下最多(26%),高中職生第一次嚼檳榔則以14~15歲最多(29%),7歲以下也有16.3%。至於國中生第一次嚼檳榔的來源,以家人及長輩最多(40.7%),其次為同學及朋友(35.6%);高中職生第一次嚼檳榔來源則以同學及朋友最多(51.1%),其次為家人及長輩之28.6%,顯示家庭及同儕對青少年嚼檳榔之影響甚多下表2、3。至於青少年對單獨檳榔子即會致癌之認知顯示下表4,未嚼檳榔者的正確認知率(48.6%)比戒嚼檳榔中(41.4%)與嚼檳榔者(39.6%)高,顯示正確認知率較高者會傾向不嚼檳榔或戒嚼檳榔,惟不論是否嚼檳榔,青少年對檳榔的正確認知率皆偏低,均低於50%。救救下一代!行政院跨部會推動青少年檳榔防制工作口腔癌是國人男性增加最快速的癌症,自86年起即高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位以及死亡率第5位,近10年發生率和死亡率更分別增加了25%和63%,目前每年分別有5千多人罹患和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此外,口腔癌為青壯年男性(25~44歲)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7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由於嚼檳榔是國人發生口腔癌的主要原因,為了推動校園檳榔防制工作,國民健康局除透過健康促進學校平台推動檳榔防制外,並自98年起輔導高嚼檳榔率縣巿學校,營造校園無檳環境、積極宣導檳榔危害,讓學生能建立拒檳意識和行為,並協助青少年戒除檳榔。此外,教育部、內政部並積極落實學校衛生法中「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全面禁菸;並不得供售菸、酒、檳榔及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以及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不得吸菸、飲酒、嚼檳榔」與「供應菸、酒或檳榔予兒童及少年者,處新臺幣3,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罰鍰」之規定,期望透過政府機關之分工合作,來維護青少年之健康,及提高青少年檳榔防制成效。預防青少年嚼檳榔 地方首長有責任近日報載新竹縣政府要促銷台灣檳榔予自由行之陸客,讓台灣檳榔可以走向國際之報導,令國民健康局非常憂心!特別呼籲所有縣市政府,推動地方經濟時,應考量選民與下一代的生命和健康,也要顧及台灣的國際形象,檳榔比塑化劑毒上何止數十倍、百倍,實不宜視為「名產」、「特產」大加促銷!由於7成以上的青少年嚼檳榔是受家人長輩和同學朋友影響,適逢暑假即將到來,許多青少年會利用假期邀約同學或朋友一起遊樂或聚會,此刻更容易受到同學或朋友的影響而開始嚼檳榔,國民健康局呼籲學校與各級政府部門共同努力來推動檳榔健康危害防制工作,以維護青少年學子們的健康;另外,身為青少年的家長與長輩們,更不要提供檳榔給子女,有嚼檳榔者也要儘快戒檳榔,為子女樹立好榜樣,讓全家人都能遠離檳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