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多發性骨髓瘤惡性高 幸好救命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

多發性骨髓瘤惡性高 幸好救命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健康醫療網

2020-04-23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年近60歲的餐廳老闆娘吳阿姨因為脊椎骨頭持續性的疼痛求診,本來以為是工作勞累導致,卻確診為癌症「多發性骨髓瘤」!因第一線治療復發,當時在醫師的建議下參加新一代抗CD38標靶藥物臨床研究,治療後,如今已穩定控制超過5年半的時間。 多發性骨髓瘤 難治療易復發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葉士芃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惡性腫瘤的一種,較難治癒,也容易復發,且每次復發都讓治療變得更困難。 多發性骨髓瘤是由於骨髓內「漿細胞」的病變所導致,而癌化的漿細胞使得特定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M蛋白」大量增生,除了影響病患免疫力,也帶來許多症狀,包括貧血;影響腎功能,會讓尿液的泡泡變多;體內蝕骨細胞活化,造成骨頭疼痛、骨質疏鬆,進而容易骨折。 新一代抗CD38標靶 助6成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達深度緩解 葉士芃醫師說明,多年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選擇不多,只能靠化療,疾病緩解的效果有限,病患存活時間僅約1至2年,後來出現第一線治療可使用的標靶藥物,若搭配造血幹細胞移植,可延長治療的時間,平均可達2年至3年,然而疾病還是會復發。 近年來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上帶有大量的CD38抗原,鎖定CD38抗原作為標靶,在治療上即可有更精準有效的成果,幫助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成為國際上的治療趨勢。 根據研究,第一線治療後復發的病患,若在第二線治療的現行療法即併用新一代的抗CD38標靶藥物,其治療整體反應率不但高達93%,近6成(58%)病患的治療可以達深度緩解延長腫瘤復發時間,是現行療法的2倍以上,同時還可以降低近60%的疾病惡化風險。 這代表疾病復發進入第二線治療後,仍有半數患者在穩定控制的狀況下,可持續接受治療長達4年半左右,且沒有惡化。葉士芃醫師說,這對患者來說是非常振奮人心,代表新的治療方式幫助病患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也大幅延長了存活的時間。 新一代抗CD38標靶治療 納入健保給付 過去抗CD38標靶藥物需要自費使用,療程動輒每月十幾萬,對許多病人是很大的負擔。如今,衛福部健保署已經核准抗CD38標靶藥物用於與現行療法併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第二線治療,經事前審查核准後給付22次輸注於具有良好日常體能狀態(ECOG < 2)的成人患者,預估能讓400位患者受惠。4月1日起正式生效,患者有機會使用更新的藥物延長生命,還能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預估年省230萬元的醫療費。 多發性骨髓瘤發生人數 10年增6成 不過,根據最新105年癌症登記報告,多發性骨髓瘤當年度新增625人,而與10年前386人相較,增加了6成。葉士芃醫師提到,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到70歲左右,過去的認知是西方人發生率較高,然而,近年觀察到台灣的發生人數持續增加,這與人口老化的趨勢有關,也有可能也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 葉士芃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觀察發現,許多病人是因為骨頭疼痛、骨折就醫,檢查了之後,才輾轉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此外,也有患者是因為症狀類似慢性疾病而輕忽,因此也延誤了就醫時間。由於現今治療越來越進步,癌症的治療越來越多元,葉士芃呼籲民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鼓勵患者不要因為年紀大而放棄醫治,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916/

提升免疫補充這4種營養 B群除了提神原來還有這些功能!

提升免疫補充這4種營養 B群除了提神原來還有這些功能!#健康醫療網

2020-04-21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專家們都強調「提升免疫力」是防疫之道,民眾如果想補充營養素,藥師徐愛婷提醒,少不了維生素A、B、C以及鋅。 水溶性vs.脂溶性 最佳服用時機不一樣 維生素B、C等水溶性保健品空腹吃吸收率更好;維生素A是脂溶性保健品,餐後服用更理想。比起保健品,藥師更建議民眾直接吃新鮮蔬果。 ABC鋅 各種營養素功能報你知 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身體各部位黏膜的健康及完整性;可以多吃紅黃綠色蔬果,如胡蘿蔔、地瓜、菠菜。 維生素B除了能消除疲勞,對預防感染、紅血球生長、消化機能與心血管健康都有幫助,蛤蜊就富含維生素B,也能多吃青花菜、酪梨、雞蛋及乳製品等等。 維生素C是抗氧化的重要營養素,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除了大家熟知的柑橘類,芭樂、紅甜椒都有相當高含量的維生素C。 鋅對黏膜生成、傷口癒合作用的重要元素,對增進食慾、增強免疫很重要,牡蠣、紅肉、腰果、芝麻等是豐富的鋅元素食物來源。 保健品多食無益! 均衡飲食最重要 藥師提醒,保健食品適量即可,多吃無益,建議培養定時服用習慣才不會容易漏吃,狂吃特定保健品或食物也可能會讓營養失調,均衡飲食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883

宅當道!防大腸癌做這項檢查 在家DIY健康無負擔

宅當道!防大腸癌做這項檢查 在家DIY健康無負擔#健康醫療網

2020-04-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 防疫期間不出門,也能做免費大腸癌篩檢!癌症持續蟬連臺北市十大死因之首達40餘年,大腸癌位居癌症死因第二位。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不妨把握機會注意自身健康。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更主動將大腸癌採檢管郵寄給民眾,在家完成採檢後,可直接將採檢管郵寄健康服務中心或醫療院所,醫療院所也會主動將檢查結果報告郵寄給民眾。 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降18%至33%大腸癌死亡率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楊明娟主任表示,108年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服務1萬4,132人次接受四癌篩檢,其中30人確診大腸癌。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但藉由定期篩檢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0-1期存活率高達90%以上。目前大腸癌篩檢是以非侵入性無痛的糞便潛血檢查為主,不需要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且據資料顯示,每1至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FOBT)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而設籍臺北市市民即日起至109年6月30日止完成篩檢還可獲得台北卡點數100點,可兌換悠遊卡加值金100元,享健康賺現金。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洽詢專科醫師進行必要之檢查。如果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是陽性,民眾應該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如何防治? 飲食均衡、運動控制體重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會針對大安區市民符合篩檢資格者進行電話催檢,市民也可直接電洽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查詢篩檢資格,經確認符合篩檢資格則會儘速寄發採檢管及回郵信封,民眾在家完成後即可寄出採檢管或親送至健康服務中心,醫療院所將主動郵寄檢查結果報告給民眾。 大腸癌要如何防治呢?楊明娟主任建議,民眾平時保持規律作息、飲食均衡,少吃油炸物、紅肉或煙燻、鹽漬加工肉品,注意體重控制並養成運動習慣和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呼籲防疫期間民眾應遵守避免前往人潮壅擠的公眾場所、儘量不進出醫院、儘量不參加任何非必要的集會活動、落實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應配戴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保持情緒穩定等衛生福利部相關規範。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870/

四肢對稱無力! 淺談慢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

四肢對稱無力! 淺談慢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健康醫療網

2020-04-20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從手指末端開始喪失感覺,伴隨無力症狀,逐漸對稱發展到雙手手臂失去肌力,典型的慢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是多發在40-60歲成人,且男性多於女性的罕見疾病。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蔡乃文醫師解釋,神經髓鞘是神經的外層,就像電線外包覆的絕緣外膜一樣,功能是保護神經以及幫助神經傳導,CIDP是因為自體免疫細胞或抗體攻擊神經髓鞘所造成的破壞,導致神經髓鞘發炎的疾病。 CIDP診斷不容易! 3種療法報你知 CIDP的診斷不容易,需根綜合臨床病史、神經理學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以及腦脊髓液檢測,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必要時得採取神經病理切片確認診斷。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病程進展,可能會影響病患的日常行動,甚至導致無法復原的殘疾情形,目前以類固醇、血漿置換及免疫球蛋白治療為主。 蔡乃文醫師指出,類固醇治療是簡單又便宜的治療方式,但長期使用類固醇,會產生很多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肩等等。血漿置換則會以類似洗腎機的儀器操作治療,主要是把血漿中不好的抗體給洗出來,再置換其他人的血漿,這種方式通常需要住院才能接受治療。 蔡醫師表示,目前較被推廣治療方式,是所謂的IVIG(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就是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方式,一個療程大約是3-5天,以打針的方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病人就像打點滴一樣少有副作用。 血漿置換恐血壓波動大 慢性病患可選擇免疫球蛋白治療 血漿置換過程中有大量體液抽出及輸注,血壓及血量短時間內波動大,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不適合年長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往因免疫球蛋白治療價格昂貴,不普遍用於治療CIDP患者,所幸去年取得了健保給付,不適用其他治療的患者只要透過專案申請,就能安心接受治療。 CIDP與漸凍人不同 部分患者個別化治療能恢復 蔡醫師說,針對CIDP一次次的治療,是要減緩神經破壞的狀況,如果放任不治療,這些神經會持續遭到破壞。CIDP與漸凍人的最大差異,在於是否有影響感覺功能,漸凍人是運動神經元損傷無法復原,CIDP則能在藥物幫助下,減緩髓鞘的破壞速度,進而爭取時間讓身體自行修復而逐漸恢復,整體療程需視病患情況做個別化調整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855/

1/10中風病友一年內復發 醫籲做好「這」些事

1/10中風病友一年內復發 醫籲做好「這」些事#健康醫療網

2020-04-20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中風後,約1/10的病友在一年內中風復發!」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認知暨老年神經科主任羅彥宇提醒,門診中,約1/10的病友第一次中風時,症狀輕微,對生活影響不大,但因為不注意飲食、生活、沒控制三高,也沒規律服用預防中風藥物,導致中風復發,而第二次中風就可能傷害到語言、認知功能,甚至引發血管型失智,記憶、認知能力皆大幅退化。 中風復發,連行走、講話都困難 腦中風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在台灣,缺血性腦中風病友(又稱腦梗塞)約佔八成,根據羅彥宇主任的臨床經驗顯示,七成與粥狀動脈硬化有關,其他多為心房顫動等心因性因素造成,依中風位置不同,症狀輕重也有很大差異,當出現二度、三度中風,患者症狀往往加重,有時連行走、講話都有困難。 羅彥宇主任表示,預防腦中風復發,根據不同中風原因、種類,預防策略也不太一樣。對於粥狀動脈硬化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需要規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出現,不過門診中,常遇到患者因藥物不良反應或自覺不需要吃藥而擅自停用藥物,導致復發風險直線攀升,令人非常憂心。 羅彥宇主任分析,目前抗血小板藥物以阿斯匹靈為第一線用藥,但有些病患用藥後飽受胃潰瘍、胃痛、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之苦,對中風復發又缺乏危機意識,因而不願繼續用藥,此時可考慮改換其他較新型抗血小板藥物,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機率,同時避免腦中風夢魘再度發生。 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需經專業評估 羅彥宇主任也曾遇到少數患者,雖規律服用阿斯匹靈,卻還是腦中風復發,當他檢查患者血小板功能驚覺,患者身體似乎對阿斯匹靈沒反應,而這類患者也必須使用較新型抗血小板藥物,才能真正達到預防中風復發目的。 羅彥宇主任補充,國外研究發現,如果是粥狀動脈硬化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在復原初期,病患同時使用阿斯匹靈與較新型抗血小板藥物,更能有效降低中風復發風險,而不良反應發生率並沒有因兩種藥物併用而明顯增加,而無論使用哪種藥物,都必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患者不宜自行停用或增減藥物。 羅彥宇主任叮嚀,近年也有不少腦中風病例是心房顫動等心因性因素引起,這類患者務必要定期監測心跳頻率,也要規律服用抗凝血藥物,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指數更要嚴格控制,腦中風威脅才不會如影隨形。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293

關節腫痛無法穿衣 當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

關節腫痛無法穿衣 當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健康醫療網

2020-04-1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醫生啊,怎麼辦?我現在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五十歲的陳媽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隨後接受了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醫師幫忙申請生物製劑,治療三個月後症狀就有了明顯的改善,也順利重回職場開始自己的第二人生! 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醫師表示,案例陳媽屬於比較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手部關節已經腫痛到連自己穿衣服都做不到,甚至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能完成。臨床上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跟她很像,總是忍痛了很久才來就診,但這時候關節已經變形甚至有些已經開始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中年女性 傷害關節且併發症多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在女性,特別是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女性,男女罹患的比例約為1:3。有學者推測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因為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 類風溼性關節炎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陳俊銘醫師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慢性發炎導致血管同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以在治療上不僅要解決關節的症狀外,更要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問題。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藥醫 生物製劑精準治療成新選擇 陳俊銘醫師表示,目前在診斷上除了詢問發病過程外,還會進行關節腫痛位置數目評估、X光片及抽血等檢測。治療方面除了改善患者關節疼痛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外,更重要的是以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病情,減少發炎狀態。 除了傳統藥物外,目前生物製劑已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帶來治療的曙光。生物製劑是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製造抗體,輸入人體後可以結合特定的細胞激素或訊息傳遞物質,精準的鎖定目標達到調節免疫反應的效果。但生物製劑也不是萬靈丹,單一藥物仍然有兩到三成病患對藥物反應不佳,所幸目前生物製劑的種類很多,患者可以多與醫師溝通討論適合自己的藥物。 陳俊銘醫師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這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讓關節遠離慢性發炎甚至變形等危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810/

擔心「植體周圍炎」! 植體選擇有學問

擔心「植體周圍炎」! 植體選擇有學問#健康醫療網

2020-04-15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對缺牙患者來說,不只影響外觀,更對發音、咀嚼,甚至健康大有影響。牙科診所鄭名地醫師說,研究指出,5顆以內的缺牙,就足以造成冠狀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風險的增加。現階段建議以植牙來治療,但因價格較貴,所以也會建議患者考慮製作牙橋或使用活動假牙來矯正。 做牙橋或活動假牙需要磨損自然牙才能完成安裝,因此很多民眾會選擇單顆植牙,把人工牙根放入牙齦下,等傷口癒合後,再印模製作假牙,裝上後看起來就跟真牙一樣。 不過有人擔心植牙後容易有植體周圍炎,其實植體選擇有學問。鄭名地醫師表示,以往都會建議患者選擇大廠牌植體,但近年來陸續有植體大廠在台頻換代理,有問題卻找不到人維護;後來都建議患者選擇台製植體,有事不會求助無門。 鄭醫師補充,選擇如台大醫院、亞東醫院等醫學中心皆有使用的植體,以及有論文佐證,譬如雙重表面處理的植體,更能預防及減緩植體周圍炎的發生。 療程4個月 美牙40年 完整植牙療程大約需要3到4個月,植牙後患者只需當一般牙齒照顧,最長可使用達四十多年。鄭醫師指出,研究顯示,植體要完全與骨頭結合大概要花2年的時間,所以剛完成植牙的一兩年,約每3個月到半年就需要較密集地回診,確保植牙狀況。 2族群植牙有風險 慎選診所就診更安心 雖然植牙很美觀,但對糖尿病患、骨質疏鬆症患者仍有一定風險。醫師提醒,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看牙需求,應慎選有獨立診間,並有空氣清淨系統,保持空氣循環流通的診所,更能安心就診。 擔心「植體周圍炎」 植體選擇有學問 鄭名地醫師表示,以往都會建議患者選擇大廠牌植體,但近年來陸續有植體大廠在台頻換代理,有問題卻找不到人維護;後來都建議患者選擇台製植體,有事不會求助無門。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809/

抗武漢肺炎 提升抵抗力也要提高癌友「骨力」!

抗武漢肺炎 提升抵抗力也要提高癌友「骨力」!#健康醫療網

2020-04-14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攝護腺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且發生轉移。若癌細胞轉移到骨骼,造成負責分解老舊骨骼的破骨細胞過度活化,導致骨骼再生速度跟不上侵蝕速度,使受侵犯處骨骼變得脆弱,若未即時治療,將大幅提升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等併發症發生的機率,一旦發生這些骨骼併發症,不僅得面臨骨骼手術、放射線治療等,也會影響癌症預後,連近來對抗武漢肺炎最重要的免疫力都會大受影響。 好骨力提升體力 定期施打單株抗體骨骼標靶藥物防併發症 員林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進寶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為男性常見癌症,早期症狀包括頻尿、夜尿、尿道疼痛和血尿等,因與攝護腺肥大症狀類似,多半易被患者輕忽,許多患者確診時都已進展至晚期。 張進寶醫師舉其臨床個案為例,一位六十六歲翁姓患者,十多年來夜尿頻繁,平日也有頻尿、血尿、尿道疼痛等問題,原以為是老化引起的功能退化不以為意。直至半年前,因解尿困難導致膀胱疼痛不已,緊急掛急診導尿時,抽血檢查發現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竟高達1900ng/ml,與泌尿科學會建議之60~69歲正常值為4.5ng/ml以下相比結果驚人,經進一步切片檢查後,確診為攝護腺癌晚期。 張進寶醫師說,晚期攝護腺癌發生骨轉移比率高達七成,癌友若出現骨骼疼痛等異常不適症狀,應主動向醫師反應,並積極接受治療。若是疏忽骨轉移治療,遭侵犯的骨骼可能發生骨骼併發症,不僅造成骨骼疼痛、生活品質降低,甚至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導致行動不便甚至臥床。因此癌友若希望能更有本錢與癌症對抗,一定要積極接受骨轉移治療,保有好「骨力」,不僅癌症預後可以更好,對維持患者體力也有正面幫助,在全民防堵武漢肺炎的時期,降低因骨骼事件住院或臥床造成感染的機率。 個案中的翁先生,確診初期尚能自行走進診間就診,但漸漸出現行走困難等症狀,甚至需要依靠輪椅行動,透過核磁共振攝影檢查後發現,原來其脊椎、肋骨、骨盆腔多處已出現骨轉移。因此張進寶醫師緊急為其安排放射線治療,並施以類固醇與荷爾蒙治療控制癌細胞,同步會診神經外科治療神經壓迫,終於漸漸恢復患者下肢力量。爾後,每月回診施打單株抗體骨骼標靶藥物,持續預防骨骼併發症的發生。 骨轉移初期治療 注意良好口腔衛生! 張進寶醫師分析,目前臨床上已有很好的骨轉移治療藥物,包含皮下注射的單株抗體及靜脈注射的雙磷酸鹽類藥物等。若患者於骨轉移發生初期即積極治療,不僅可有效延緩骨骼併發症發生的時間,更可大幅降低發生風險。張進寶醫師提醒,在進行骨轉移治療前,應先到牙科就診,並於治療期間維持良好口腔衛生,避免顎骨併發症等副作用產生。 張進寶醫師建議,攝護腺癌雖多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者,但中年男性也不應掉以輕心,五十歲以上男性就應定期抽血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進行肛門指診,早期發現會有較高的機率治癒。即便確診晚期攝護腺癌或發生骨轉移也無需過度緊張,現已有多種有效治療,只要積極配合醫囑接受治療,有很大機率可控制病情、延長存活期,並降低骨骼併發症發生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79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