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技巧攝食‧緩解孕吐

技巧攝食‧緩解孕吐#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懷孕的辛苦來自於孕期不適症狀的發生,而其中又以懷孕初期的孕吐,讓孕媽咪不堪其擾,原來,孕媽咪只要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與營養補充,就能讓難受的孕吐不再發生。孕吐,英文又稱morning sickness(清晨的疾病),因為皮質醇的分泌在清晨時會達到最高量,腎上腺若失衡,清晨所分泌的皮質醇量就不足夠,因而導致胃泌素的分泌跟著失衡,造成胃酸過多,這也是為什麼孕媽咪在清晨時最容易感到噁心想吐的原因。此外,由於胃泌素的分泌是由想到食物、看到食物與聞到食物時所啟動,因此腎上腺失衡的孕媽咪只要一想到食物、看到食物與聞到食物就會啟動胃泌素,使胃酸分泌而造成孕媽咪嘔吐的反應。停止孕吐的攝食技巧想吐時先喝骨頭湯當孕媽咪因為胃酸過多感到反胃時,清晨與睡前一碗溫熱帶好鹽的骨頭湯(只喝湯不吃肉),能鎮定胃酸,幫助止吐,也能為孕婦帶來比較好的睡眠。骨頭湯中的豐富胺基酸能刺激胰泌素的釋出,讓胃泌素停止釋出,並扼止過多胃酸所造成的孕吐。烹調時,建議在骨頭湯中加入天然好鹽,讓其中豐富的礦物質,直接支援腎上腺的運作,加鹽時,只要依照自己的鹹淡口感,加到讓湯裡的風味盡顯即可。補充複合式維生素C人體腎上腺中含有高量的維生素C,能幫助壓力荷爾蒙的合成,搭配維生素P(bioflavonoid)服用,能幫助維生素C在體內被有效吸收利用,維持腎上腺的平衡,建議孕媽咪可按品牌指示服用。腎上腺失衡的原因血糖震盪飲食不均使得血糖上下震盪,讓腎上腺因為必須分泌皮質醇平衡血糖而受到侵襲,導致失衡。例如:如果孕媽咪會孕吐,一吃到肉類就想吐,這時為了避免孕吐,孕媽咪可能會偏食、不吃肉類與油脂,而只吃碳水化合物,進而造成越吃、糖量越高、血糖持續震盪,使腎上腺更失衡,孕吐也越來越嚴重。壓力過大生活中的壓力若一直沒有解除,腎上腺就會長期受到影響,最終過度疲倦而失衡。使用刺激物(如咖啡因、尼古丁等)咖啡因、尼古丁能直接刺激腎上腺釋出壓力荷爾蒙,用以提升血糖,讓我們提神。但這類刺激物用久了,腎上腺就會因為被過度刺激而疲倦失衡。睡眠不足當睡意浮現卻硬撐著不睡時,腎上腺的作用能幫助我們繼續保持清醒,因此,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腎上腺就會因為加班過度而過勞失衡。• 原文刊載於2015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家有學步兒 跨出成長的第一步

家有學步兒 跨出成長的第一步#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陽光天使職能治療兒童發展關懷聯盟執行長暨職能治療師呂忠益)當寶寶第一次搖搖晃晃的扶著家具站立,狹隘的視線範圍因為突然變得遼闊,而讓學步兒興奮地想跨出小腳邁開步伐,然而,當平衡感與下肢力量不夠時,寶寶始終會不敢放手練習走路,此時,爸爸媽媽的耐心引導與正面回應,能讓寶寶更樂於學習跨步,也能幫助學步兒的肢體動作與平衡感順利發展。平衡能力有助學步呂忠益職能治療師指出,寶寶日後願意放手走路的關鍵,除了在於下肢肌肉的力量足夠之外,感覺統合中的前庭平衡能力也必須具備,否則,若平衡能力發展不成熟,會有重心不穩的不安全感,無法平衡身體與四肢,寶寶依然不敢放手走路,因此,家長平常在家中除了鼓勵寶寶多爬行,善用公園中的溜滑梯與盪鞦韆,對於訓練寶寶的平衡能力與培養日後的行走能力也有很大助益。W跪坐姿(W sitting)當寶寶開始會坐之後,若家長經常看到寶寶的坐姿呈現膝蓋向前、腳掌向兩側後方的W跪坐姿,則爸爸媽媽須耐心提醒並矯正寶寶的動作,改為盤腿或將兩腳掌向前伸的坐姿,因為習慣性W跪坐的寶寶,長久下來,日後不但容易造成外八或O型腿,腿部的力量容易不足,嚴重者在動作協調上可能也會出現問題。寶寶的第一雙鞋可愛的寶寶鞋琳瑯滿目,注重寶寶的裝扮也不應忽略安全性,3歲以前寶寶的足弓還不明顯,腳掌也還持續發育中,若要為寶寶選購鞋子,必須著重在包覆性(不須有足弓墊),並大小適中(穿著後,鞋後不超過一根食指的寬度),才能穩定學步兒的腳踝,比較不容易造成跌倒或扭傷;寶寶1歲半前,也建議儘量不要穿著包覆性較低的拖鞋與涼鞋。營造安全環境為寶寶打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能讓寶寶玩得開心、也讓照顧者能放心,建議爸爸媽媽留意家中尖銳、易破碎物品的擺放,桌角、容易拉動的沉重抽屜、插座、熱水瓶、瓦斯等,都要仔細規劃收納,也可善用防撞邊條、柵欄、巧拼或軟墊來營造適合寶寶探險的居家環境。• 原文刊載於2015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媽媽寶寶

(文/林宛瑤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妊娠高血壓是孕期當中難以預測且風險高的疾病。若血壓超過標準,就必須加以控制,才能確保胎兒及孕媽咪的健康,因此,進一步認識妊娠高血壓,有助於日後的判斷及治療。關於妊娠高血壓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醫師表示,妊娠高血壓是指孕媽咪本來沒有高血壓的病史,但懷孕滿20週後,檢查發現有高血壓的症狀,才能定義為妊娠高血壓。如果孕媽咪本身就有相關病史,懷孕期間出現的高血壓症狀,就並非妊娠高血壓。若在懷孕20週前有高血壓症狀,則可能孕媽咪本身就是高血壓患者,只是先前沒有被診斷出來。測量數值懷孕20週後,在例行的產檢中會有測量血壓值的項目,而檢測妊娠高血壓需測量兩次,每次間隔約4至6小時,若兩次檢測的收縮壓都大於140mmHg、舒張壓大於90mmHg,就是所謂的妊娠高血壓。引發原因及症狀根據醫學報告及文獻上,引發妊娠高血壓的確切原因尚未明朗,但有一定的發生比例,且對於孕媽咪及胎兒來說,妊娠高血壓的潛在危險性高,所以不能忽視。妊娠高血壓患者不一定會有徵兆,有些會因高血壓而出現頭暈、頭痛現象,部分患者則沒有任何症狀,可能只有懷孕上的不適感。預防及治療方法因為妊娠高血壓不容易預測,所以也很難預防其發生,若已知患有妊娠高血壓,就必須防止其惡化,醫師也會依照患者的症狀,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以保孕媽咪及胎兒健康。預防1)生活作息/不只是妊娠高血壓患者,所有孕媽咪都該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儘量早睡早起,睡得飽才更有力氣養胎。若是職業孕媽咪,在工作空檔就把握時間多休息,避免做粗重的工作或搬過重的物品,減少執行令生活緊張的事情,因為緊張及粗重的工作,都有讓血壓升高的可能。2)注意保暖/由於高血壓患者最怕的就是血管異常收縮,而天氣冷、氣溫低也會增加血管收縮,或冷熱變化大時也會影響血管收縮,進一步增加高血壓的情況。所以天冷時要注意保暖,避免體感溫度過低,增加血管收縮。治療診斷出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媽咪,不需要太過驚慌,通常只要照著醫囑調整生活模式,按時服用正確藥物就能控制血壓,要特別注意不可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降血壓藥物,或未經醫師同意就自行停藥。只要依照醫師建議,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並按時用藥,就能安全度過孕程,並產出健康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5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認識胎兒頸部透明帶

認識胎兒頸部透明帶#媽媽寶寶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洪泰和)何謂「頸部透明帶」?利用高解析度的超音波來檢查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以確認胎兒是否具備染色體或構造異常等疑慮,進而接受更進一步的評估,正是這個產檢項目的宗旨。頸部透明帶的測量部位,為胎兒頸椎表皮與表皮底下軟組織的間隙,之所以會發展這樣的篩檢方式,是因為藉由以往的臨床經驗中逐漸得知,染色體與器官構造異常的胎兒,頸部透明帶似乎皆有變厚的傾向,例如唐氏症、透纳氏症候群、先天性心臟病等,這些疾病往往合併胎兒膠原組織組成改變,或淋巴及心血管循環出現異常,進而導致頸部透明帶變得較厚;因此,醫界便開始利用這個現象來回推檢測,觀察頸部透明帶較厚的胎兒是否有較高機率發生異狀,才會演變為現今的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檢查週數及偵測率頸部透明帶的檢查週數為懷孕第11週~第13週又6天之間,有些準媽媽可能會以月經週期來推算懷孕週數,但如果忘了最後一次的月經日期或平常月經不規則的孕婦,醫師會利用超音波來測量胎兒的頭臀徑(頭到臀部的長度,也就是胎兒坐姿高度),若頭臀徑介於36~84公厘之間,也達到適合檢查頸部透明帶的標準。不過,不建議僅依靠頸部透明帶的測量結果來做為染色體是否異常的依據,因為單看此篩檢結果,而未結合血清檢查,準確度只有六成左右,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因此,現在婦產科醫學界認為,應將頸部透明帶檢查視為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的一部分,其他相關檢查還包括抽血檢驗 β-hCG(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與PAPP-A(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同時配合孕婦的年齡、種族等條件,將這些數值綜合之後,用電腦軟體計算胎兒出現染色體異常的機率或高或低,才是最為恰當的篩檢方式。檢查注意事項檢查胎兒頸部透明帶之前,除了先確定懷孕週數之外,還須將膀胱內的小便排空,以免影響篩檢結果,其餘則沒有嚴格限制,也不必刻意空腹。不過,頸部透明帶的檢查時間會根據胎兒姿勢而有所變化,若胎兒姿勢恰巧可讓超音波順利照到重點部位,大概10多分鐘就可完成;但如果姿勢不好,很有可能會檢查30分鐘到1小時,準媽媽甚至需要適時下床走動或擇日安排時間重新執行。至於各家醫療院所的檢查費用不一,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約介於新台幣2,000~2,400元之間,若僅檢查頸部透明帶,費用則為新台幣1,000~1,400元左右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政府針對孕婦特別提供免費的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出示相關證件後,就不需支付這筆篩檢費用。• 原文刊載於2015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難以啟齒的孕期便祕和痔瘡

難以啟齒的孕期便祕和痔瘡#媽媽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兼產房、病房主任王樂明醫師 參考資料/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衛教天地資訊 )孕期便祕原因懷孕期間,孕媽咪的身體為了穩定子宮內膜,使受精卵著床更好,會自動調整體內黃體素荷爾蒙分泌,黃體素濃度與未懷孕的女性相較之下,會增加許多。黃體素雖有安胎、保護子宮內膜、利尿和降血壓的功效,但會使腸胃道蠕動速度變慢,促使孕媽咪噁心想吐的感受,增加大腸對水分的吸收,糞便變硬難解便;且在懷孕後期子宮會會越來越大,而子宮和腸胃道中間沒有間隔,重量增加會直接壓迫在腸胃道上,使大腸及直腸無法有規律地運作,血液循環不良及蠕動減弱,讓排便的功能降低,造成「壓迫性便祕」,導致孕婦比一般人還要容易便祕。另外,有些孕媽咪發生便祕的原因則是睡眠、飲食習慣不良、擔心排便影響胎兒、精神壓力及運動量不足等原因,或是孕媽咪本身就屬於容易便祕的體質。尤其是偏食的飲食習慣,對於孕期腸胃道消化吸收及便祕的影響最大,若懷孕期間攝取過多肉類食物,水分及纖維質攝取量不足,都會造成孕媽咪便祕,加上若是輕忽便祕的嚴重性,更可能因為飲食失調而變成惡性循環,導致長期便祕、痔瘡或腹部脹痛。改善便祕好方法孕媽咪若在孕期已有便祕情況,又擔心會影響腹中胎兒,建議可遵循以下方法來改善孕期便祕。‧規律運動散步:建議孕婦多運動、多散步走路,例如每天固定步行20分鐘以上,規律且適度的運動可以讓腸胃道蠕動變好。‧維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影響新陳代謝,若長期熬夜或作息不正常,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保持心情愉悅:若孕媽咪時常心情緊張及有壓力,自然會影響生活節奏,緊張會讓腎上腺素上升使腸胃蠕動變慢,因此應該多聽聽音樂、出去呼吸新鮮空氣,讓自己放鬆及保持心情愉快。孕期痔瘡原因痔瘡與便祕並無絕對的關係,但卻和懷孕密切相關,若懷孕前就有痔瘡,可能會使情況更為嚴重,許多孕婦可能因為子宮變大,讓直腸和肛門受到壓迫使下肢靜脈無法回流而發生痔瘡,如同水閥被擋住,後面的水無法前進;或因排便用力、時間太久,使血液直接從動脈衝到靜脈,讓肛門週遭靜脈叢靜脈曲張及充血腫脹,形成痔瘡;孕期飲食及排便習慣不良,使糞便水分不足、過硬就會容易有痔瘡;不過,懷孕期間的痔瘡多半都屬於暫時性痔瘡,不建議動手術處理,等到生產完畢,觀察約3個月至半年,若有慢慢地逐漸變小,代表血液流速慢慢恢復正常,就不用動手術,所以只要不是太嚴重的痔瘡,都不需要過於緊張。改善痔瘡好方法若想改善痔瘡,可以先從改善便祕開始,因為便祕是導致痔瘡的原因之一,因此可以先嘗試上述提及改善便祕的方法,多運動、多吃蔬果和高纖維食物、多喝水,少油膩、少辛辣、少刺激性的食物等,適時補充益生菌促進腸胃蠕動,建議能遵循以下做法來改善痔瘡。‧勿久站久坐:上班上課時常一忙就坐著不動好幾個小時,但每小時應該至少起身活動5分鐘,不要久站、久坐,要常常變換體位,才能避免痔瘡。‧注意肛門清潔:排便完後,要將肛門清洗乾淨,做好局部清潔才可以避免感染。‧控制體重:體重過重的人由於下肢承受較大的壓力,容易有靜脈曲張及痔瘡,因此要控制好體重來減輕下肢負擔。• 原文刊載於2015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寶哭鬧的元凶-嬰兒腸絞痛

寶寶哭鬧的元凶-嬰兒腸絞痛#媽媽寶寶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引起嬰兒腸絞痛的三大元兇當寶寶因不明原因大哭時,不只孩子身心理不舒服,就連爸爸媽媽也不知所措,雖然有些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會告訴爸媽:「等孩子哭完就沒事了,他可能只是想撒嬌。」不過,專業小兒科醫師提醒,事出必有因,寶寶大哭時或許是發出身體不舒服的警訊,這些警訊都有賴於父母及時注意,才有辦法儘早治療。1) 乳糖不耐症造成嬰兒腸絞痛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遺傳自父母的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的起因為消化系統內缺乏水解乳糖所需的乳糖酶,導致人體無法有效消化攝取的乳糖,一旦食用了含乳糖的母乳或相關食品,就會產生不良反應(例如腹脹、腹瀉等),也使寶寶的腸子蠕動異常,引起哭鬧不安。曾有研究顯示,亞洲地區約有七成的人口罹患乳糖不耐症,其中只有二成五的人會出現臨床症狀,而發生嬰幼兒腸絞痛的個案當中,就有八成寶寶罹患乳糖不耐症。此外,針對某些因特殊原因而無法順利喝到母乳的腸絞痛寶寶,只要換成無乳糖配方的奶粉,將近一半的腸絞痛嬰幼兒能改善症狀。2)牛奶蛋白過敏有些爸媽可能曾發現,寶寶平時只喝母乳,卻出現不明的血便。劉明發醫師表示,這種狀況稱為「母乳寶寶過敏性直腸炎」,這是一種由母乳蛋白過敏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有0.5%至1%,起因可能是由於媽咪平日飲食中的蛋白質進入母乳後所導致,顧名思義,關鍵食物為牛奶等易引發過敏的相關製品(因特殊原因而喝配方奶的寶寶也有同樣情形,比例可高達5%~25%)。這些寶寶平時不會出現其他症狀,但當喝下母乳(或配方奶)之後,便較容易哭鬧,且排泄次數增加,並出現血便或黏液便;症狀由輕至重也有不同表現,較輕微的症狀為腸絞痛、腹脹及哭鬧,較嚴重的表現方式則為血便。為改善此現象,哺餵母乳的媽媽可以進行適度飲食控制,方法為每天攝取的奶製品或蛋白類飲品少於500c.c.,若媽咪本身對其他食物也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甲殼類(蝦子、螃蟹、蛤蠣、牡蠣等)、花生、巧克力、芒果、草莓、奇異果等容易致敏的食材,都須減少食用量,但不應完全避免食用,以免營養攝取不均;經相關研究證實,有五成至八成的寶寶都能因此改善症狀。3)孕婦生活環境與性格此因素或許和嬰幼兒腸絞痛無直接關聯,但臨床上曾有性格較焦慮的孕婦照了超音波後,發現腹中胎兒經常哭泣,當寶寶出生後,便需要父母多花時間加以安撫。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媽咪的生活環境、家庭原因、情緒等會成為嬰兒腸絞痛的關鍵因素之一,且媽咪如果經常散發緊張的情緒,可能也會影響寶寶,使寶寶的腸胃蠕動變慢,造成食物吸收不良。• 原文刊載於2015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哺乳零禁忌‧母奶育兒好簡單

哺乳零禁忌‧母奶育兒好簡單#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暨資深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黃資裡)懷胎十月是個偉大而不輕鬆的任務,為了顧全胎兒,媽媽有時寧願忌口也不願承擔任何風險,但產後終於放鬆的身心,卻因為想給寶寶最好的母乳而又有所顧忌,事實上,許多常見的母奶禁忌多來自於媽媽過於求好心切所造成的誤解,相較於辛苦為自己設下許多限制而餵母奶餵得不開心的媽媽,順應自然、輕鬆哺餵才能讓母乳哺育經驗更順利美好。海鮮類酌量享用過敏的發生原因不勝枚舉,探究寶寶過敏的原因,有時並不是來自於媽媽攝取的食物,更多的可能反而是來自於環境,因此若要完全從食物上隔絕過敏原,勢必會造成媽媽飲食上的諸多限制,且是否一定會造成過敏也沒有定論,因此,建議媽媽與其避免吃某樣食物,不如多方攝取各種不同種類的食物,而避免單一食物的過量攝取,遇到蝦蟹類食物,如果媽媽仍不放心,那就少量的吃一些以滿足口欲,若真有擔心,也可捨棄可能含有較高致敏源的蝦頭與蟹膏及干貝。含咖啡因飲料只要咖啡因總量一天不超過750毫克即可,但因為750毫克是平均建議的最大耐受量,即便是未懷孕、未哺乳的媽媽都不建議每日有如此大量的攝取,因此,在明瞭可以安心飲用的情況下,適量攝取,以淺嚐的心態,慢慢飲用是最建議的做法。酒類或含米酒湯品以媽媽的體重來計算,酒精的飲用應每天每公斤不超過1g(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建議不超過0.5g),若過量飲用酒類飲品,確實有可能會減少媽媽的噴乳反射、影響泌乳,也可能影響寶寶的中樞神經,因此,哺乳媽咪攝取酒類建議應保守在安全範圍內,只要把握原則,哺乳媽媽不但可酌量食用含米酒的料理,若有飲用紅酒的習慣,每日一小杯(不超過100c.c.)也不會危及寶寶。燙染頭髮選擇合格有經驗的美髮師,並選用較接近天然成分且味道較淡的產品,燙染前,要告知美髮師目前在哺乳,上藥劑時儘量避開頭皮,若頭皮有傷口,也應暫緩燙染計畫,此外,自行染髮較容易因為技術不純熟讓染劑輕易接觸頭皮,因此較不建議。間隔餵奶順利泌乳與發奶,心情的愉快無法取代食物的效果,因此,無論是飲食或美容,建議媽媽在考量寶寶的同時也要關心自己的需求,採取少量攝取、不委屈自己又可讓自己安心的方法實踐母乳哺育生活,才能讓哺乳經驗更愉快,若媽媽仍對某些行為有所顧忌,建議可以間隔餵奶的方式來讓自己安心,例如:燙染頭髮後,隨後的一餐先擠出捨棄,待下一餐再繼續哺餵寶寶,重點在於媽媽覺得安心即可。• 原文刊載於2015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寶副食品適時吃‧好處多

寶寶副食品適時吃‧好處多#媽媽寶寶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李政翰 )目的‧兼顧營養與發展為何要讓寶寶吃副食品?彰化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李政翰指出,「讓孩子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避免日後造成偏食。當寶寶在6個月大以後,母乳營養已不能滿足寶寶成長速度加快的需求,因此,需要以副食品提供多元化的營養,除了熱量、蛋白質外,還有鋅、銅、鐵等礦物質,也是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素,以鐵質為例,寶寶6個月左右本身的鐵存量不夠,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開始需要額外補充鐵」。方法‧以湯匙餵食既然副食品是銜接奶類與成人食物的過渡飲食,進食方式也不再如喝奶般的吸吮而已,李政翰醫師強調,「要以湯匙一口一口餵寶寶吃副食品,或是可用有吸管的杯子讓寶寶吸如果汁的液體」。由於寶寶還不習慣這樣的進食方式,往往會出現「吐舌」的反射動作,他說,「父母千萬別以為寶寶不吃而打退堂鼓,反而需要以更多的耐心餵食,好讓寶寶適應這樣的進食方式」。一般而言,瓶餵的寶寶較需要時間適應以湯匙餵食的方式。種類與份量‧每天每次一種少量剛開始吃副食品,掌握原則為「一次一樣,每天每次少量」,他解釋,一次試一種食物,但不需要連續幾天都是同一種食物,讓寶寶沒有新鮮感。如果一天吃兩到三次,每次可吃不一樣的食物,分量一點點即可,「讓多元化的食物種類提供各式營養,也增加寶寶的好奇心,以提升對食物的接受度」。觀察當日反應,並於隔日再試一次前一天的種類,分量可酌增。開始吃副食品‧仍可繼續餵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還需要餵奶嗎?答案是肯定的,仍可依寶寶的需求,繼續哺餵母乳或喝配方奶。李政翰醫師說,寶寶一開始練習吃副食品,吃的量其實不多,奶類依然是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那麼,該何時離乳?也要依寶寶的身心發展而定,想喝就繼續餵,直到自然完全離乳為止。食品系列‧米精、麥精金愛斯佳無麩質水解米精精選純米無麩質,αβ雙水解特殊技術,添加多種營養成分(DHA/AA/蘋果多酚等),給寶寶健康的營養補給。卡洛塔妮纖棗麥精添加珍貴椰棗,補充寶寶更多的纖維質及鐵質;珍貴小麥胚芽,富含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E和鐵質。食品系列‧罐裝副食品Nutribén貝康雞肉+蔬菜全餐唯一添加橄欖油罐裝全餐,雞肉蔬菜組合,提供寶寶均衡營養,泥狀食物提升咀嚼及吞嚥能力。用品系列‧食物調理器Rokko多功能嬰兒食物調理機溫奶+奶瓶消毒+攪拌調理三機一體;攪拌、粉碎、混合、碎冰等多種性能;亦可用於奶瓶蒸氣消毒。用品系列‧儲存盒BabyCity副食品保鮮盒材質通過SGS檢驗合格。密封防漏,精巧容量,盒身刻度清楚顯示,上蓋有3色,易於判斷容量與分裝。• 原文刊載於2015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