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模糊

視茫茫半年 原來是腦下垂體長腫瘤

視茫茫半年 原來是腦下垂體長腫瘤#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歲的林先生半年來左眼外側逐漸看不見,原本以為是眼睛退化,到眼科求醫卻未得到改善。後來經核磁共振檢查後赫然發現左側有3公分左右的腦下垂體腫瘤,已壓迫到視神經且影響內分泌!所幸經手術治療後已順利清除腫瘤,目前僅需接受內分泌科門診追蹤治療。腦下垂體腫瘤 最常見引發5大類症狀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辛明泰表示,腦下垂體腫瘤,指發生於腦下垂體的所有腫瘤,大部分屬良性,發病原因不明,約佔所有出現症狀的顱內腫瘤5至10%,分為功能性腺瘤及非功能性腺瘤。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並無明顯症狀。好發於任何年齡層,但以成年人居多。臨床上可經由頭顱X光、腦部斷層掃描、腦部磁振造影等檢查來確診。腦下垂體腫瘤最常見的症狀:1) 生長激素過多/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手腳不正常大小或面徵改變,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2) 泌乳激素過多/月經不規則、無月經或乳汁分泌、性慾減弱或男性女乳症。3) 促腎上腺激素過多/庫欣氏症候群,滿月臉、頸肩和腹部的異常肥。4) 促甲狀腺激素過多/導致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心悸、手部顫抖、容易緊張、失眠等現象。5) 腦瘤長大壓迫視神經/發生視力模糊,視野缺損,最常見兩外側偏盲。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後 若有殘存腫瘤仍須定期追蹤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鄭均洹說明,手術治療途徑主要有2種,以鼻內視鏡經由鼻腔進入蝶竇,外觀看不出傷口、住院時間短,目前多採用此種方式開刀;或是經由顱內腔,即一般的開腦手術。手術目標是將腫瘤完全摘除,以防止再復發及去除腫瘤的壓迫作用,恢復正常內分泌功能。辛明泰醫師指出,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後常見併發症包括荷爾蒙不足、尿崩症、鼻漏。過去腦下垂體腫瘤手術最怕傷及大動脈,但手術過程中若使用定位導航系統,受傷機會很小。其他少見的合併症還有視力受損(約2至5%)、腦膜炎、中風及死亡。術後如果有殘存腫瘤應定期追蹤,腫瘤若無法完全切除,可藉由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藥物來幫助改善。鄭均洹主任、辛明泰醫師提醒民眾,如有上述腦下垂體腫瘤相關症狀,盡快就醫治療,以免腫瘤壓迫造成對生活的影響。

失明主因之一!黃斑部病變4危險因子

失明主因之一!黃斑部病變4危險因子#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的陳先生因突然右眼視力模糊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右眼視力僅剩0.1,經黃斑部斷層掃描,發現右眼黃斑部有明顯出血與水腫,診斷右眼罹患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3次右眼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治療後,右眼的黃斑部出血及水腫均明顯消失,視力也進步至0.8。施打新型抑制劑 治療黃班部病變選擇之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張祐誠表示,黃斑部病變是成人失明的第二大主因,患者主觀症狀包括視物變形、顏色變淡或暗影,在過去被眼科醫師視為最棘手的眼疾之一,幾乎無法治療。近年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直接作用在黃斑部不正常的血管新生因子,能抑制不正常新生血管生長與減少視網膜積液滲漏,且不會傷害周邊正常組織。當黃斑部出現滲水、出血甚至長出新生血管時,也就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時,一般建議接受雷射治療或眼球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療法。雷射治療方法包括傳統的雷射光凝固治療、經瞳孔雷射熱療法及雷射光動力療法;目前較主流的治療方式是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一般建議每1至2個月施打一次,連續打3針效果較顯著。除了老化 吸菸、酗酒、高油脂飲食也是成因在過去健保未給付的年代,1針約3至5萬,1年也要20至30萬。近幾年健保署陸續通過多項黃斑部病變的健保給付,現在可由事前申請,減輕民眾的醫藥負擔。患者只要在矯正視力以及影像檢查等符合健保申請標準,經申請通過就可獲得給付,能減輕患者治療負擔,也期盼民眾重視黃斑部疾病,如能與醫師配合,接受適當治療,就有機會重獲新「視」界。張祐誠主任提醒,黃斑部病變的成因除了(1)老化外,應避免(2)吸菸、(3)過量飲酒及(4)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飲食,且外出做好眼睛防曬,避免強光照射,飲食也可多攝取葉黃素、維生素C等,預防視力惡化,保護視網膜健康,降低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

視力模糊又刺痛 恐為角膜病變

視力模糊又刺痛 恐為角膜病變#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2歲男性2年前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後,視力逐漸模糊並常常產生刺激與疼痛感,檢查顯示病人眼角膜增厚水腫混濁,合併水疱狀病變,醫師診斷為「人工水晶體相關之水疱性角膜病變」。利用高張性眼藥水、治療性隱形眼鏡,病人視力模糊以及眼睛疼痛情形緩解,接受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後,病人左眼視力回復至0.6,眼睛疼痛也獲得改善。視力差、眼睛痛 與細胞的功能受損有關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昱欣表示,「人工水晶體相關之水疱性角膜病變」是一種白內障手術之後的角膜水腫疾病,常見的症狀為視力模糊與眼睛疼痛。這種病變與角膜內皮細胞的數目與功能受損相關。白內障手術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減少與傷害角膜內皮細胞,水分無法排出導致角膜增厚水腫混濁,進而造成角膜上皮層破損突出,形成水疱,導致眼睛疼痛。因此,若在白內障手術之後,視力逐漸模糊並伴隨眼睛疼痛,請及早至眼科接受詳細檢查。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傷口小、縫線少張昱欣醫師表示,過去眼角膜移植手術多施行全層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Penetration Keratoplasty [PK]),傷口與縫合範圍較大,手術併發症,如出血、感染與發生排斥機會較大、恢復期較長,散光形成機會大,也容易影響視力恢復。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Descemet’s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DSAEK])是由表層開小傷口植入內皮部分角膜,傷口小,縫線少,大幅降低出血、感染與排斥機會,手術恢復期較短(約需1~2月),散光形成機會小,大幅改善手術後的最佳矯正視力。 

淺眠又憂鬱 睡太飽易偏頭痛!

淺眠又憂鬱 睡太飽易偏頭痛!#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4歲女生張小妹反覆頭痛1年多,頭痛發作時會像脈搏一樣,跳一下就痛,平常也會有兩側頭痛,平常淺眠易作噩夢,有焦慮及憂鬱傾向,頭痛發作時合併視力模糊、畏光、暈眩、耳鳴、噁心,常常需要臥床休息,患者被診斷為偏頭痛,經中、西醫和兒童心智科整合醫療後症狀緩解,目前藥物在減量中。這類頭痛占90%以上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兒科主任陳震南醫師指出,張小妹罹患的是偏頭痛和緊縮型頭痛,屬於原發性頭痛,非由腦內病變如腦瘤或其他藥物或身體疾病引起的頭痛,這類頭痛佔所有頭痛90%以上。壓力、緊張都會引起緊縮型頭痛陳震南醫師表示,緊縮型頭痛疼痛的程度通常是輕度至中度,分布於頭部周圍,壓力或緊張都會引起緊縮型頭痛,一般認為起因與肌肉有關,可能是壓力造成,也可能與頸部肌肉骨骼的問題有關,缺乏偏頭痛所伴隨的症狀,如噁心、嘔吐、畏光和怕吵等症狀。陳震南醫師表示,偏頭痛在發作時,是一種非常劇烈、反覆發作的「搏動性」頭痛,大部分發作是一側太陽穴,但是1/3的人發作也可以是兩側,有時會持續4至72小時的發作。噁心嘔吐、吃巧克力 都易引發偏頭痛頭痛發作常伴隨噁心、嘔吐或怕光、怕噪音,嚴重到需要休息,極少病人甚至有說不出話,類似中風的失語症,或眩暈、耳鳴、步態蹣跚等等複雜的症狀,偏頭痛通常於青少年期開始發作,約90%的患者的第一次發作都在40歲以前,青春期之後,女性偏頭痛盛行率多於男性,亦好發於女性經期期間。陳震南醫師強調,睡眠不足、睡太多都會引發偏頭痛,有些食物如乳酪或其他乳製品、含咖啡因的飲料、巧克力、酒類、柑橘類、人工甘味、味精、及一些添加物及人工香料也容易引發偏頭痛,少吃一餐、吃太飽、工作過度或身體極度疲勞時也可能引發偏頭痛。 

看不清、胸悶?糖友eye注意

看不清、胸悶?糖友eye注意#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罹患糖尿病達20多年的74歲劉姓阿嬤,因視力模糊、胸悶數日,在述說不適症狀的過程中,擔任營養師的孫女察覺不對勁,安排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並接受治療,現在心臟、眼睛狀況已經穩定,阿嬤意識到血糖控制的重要,現在每3個月會定期回診,接受醫師、衛教師及營養師的藥物、運動、飲食把關。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劉阿嬤雖然一直都有在門診拿藥,但不清楚自己血糖控制的情況,今年4月初,因視力模糊、胸悶數日,孫女擔心外婆身體不舒服,是否與糖尿病的併發症有關係,在醫師共同照護下,及早安排心肌灌注掃描和非散瞳視網膜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並接受心導管介入性治療和眼科治療,現在心臟、眼睛狀況已經穩定。周邊神經病變 手腳異常、麻木員林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育正表示,台灣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糖尿病罹病時間越長,血糖和血壓控制不良更會加劇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變」是台灣引起末期腎衰竭的最主要原因,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周邊神經病變」,通常以手腳感覺異常、麻木或疼痛來表現。「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通常是沒有任何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行走一段距離之後,小腿會感覺痠痛而需要休息,會增加足部潰瘍以及合併感染發生的風險,嚴重時,必須以截肢手術做治療處理,台灣有將近一半的非創傷性截肢是起因於糖尿病,糖尿病也會增加併發心臟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較一般人高達2至4倍。

頭痛、體重落 肝發脾氣啦!

頭痛、體重落 肝發脾氣啦!#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班用電腦,下班看ipad部時還要滑手機,和好友即時通訊,長期下來,竟然發現視力越來越模糊,而且有明顯的紅腫、充血、乾澀和疼痛症狀,後來,經過診斷才知道肝臟發炎症狀。眼睛痠澀、指甲黯淡 恐有肝病從眼睛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肝病,肝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因此若有肝血不足、肝經風熱情況就可能會造成眼睛痠澀、指甲黯淡的現象,就是要提醒我們─小心肝已經在發脾氣了!血氣不暢 心悸、頭暈目眩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進湊忙錄的生活經常讓人喘不過氣,老是想東想西,夜不成眠,目不思飯,肝腎不免出毛病,若是肝功能原本就不佳,疏泄不及致使身體內蘊濕邪,血氣不暢的結果,當就會老覺得心悸、頭暈目眩。肝血虧虛 偏頭疼、神經衰弱夜理常被噩夢擾眠,常常無故驚醒,長期下來,身體虛弱,眼眶也出現了熊貓狀,由於肝血虧虛,導致心悸、偏頭疼、神經衰弱等現象,一連串的身體不適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氣血不足,肝脾失調,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疏緩調節,恐會加重症狀。嘔吐發熱、消瘦黃疸、體重直直落肝鬱導致氣滯,當感到疲勞、食欲降低,你的肝可能已經生病了,長期處於高度緊張,飲食無度的情況下,消化功能變差,肝火熾盛,濕熱和氣滯同時會降低排泄機能,因而導致吃少卻體胖,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有些肝病患者會嘔吐發熱,消瘦黃疸,呈現體重直直落。黃瓜、蓮子 清肝、降燥,除濕熱也有一些即使吃的少,體重卻沒有減輕,反而加重正是因為體內熱毒集聚,此時,單就護肝之外,更要留意恢復消化和排泄功能,夏日燥熱氣候,選用良性食材,像是黃瓜、蓮子等,可清肝、降燥,除濕熱,當身體不再上火,食慾自然回來了,特別要說明,搭配散熱祛濕的食養,更能維持體重的平衡,可說一舉兩得。(本文摘自/肝膽排毒不吃藥:100道保肝壯膽安心食療/博思智庫)

眼前一片黑 小心視網膜病變!

眼前一片黑 小心視網膜病變!#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多數的糖尿病患者,認為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與眼睛視力無關,更欠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的危機意識,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發生率很高,通常患者都是到了眼睛已經黑影,甚至看不到才就醫,尤其是糖尿病的好發族群為50歲以上的患者,認為已與糖尿病共存多年,血糖控制良好,早已遠離視網膜病變風險。躺著看電視、滑手機 致眼睛病變3C產品不離身、躺著看電視、滑手機,是許多人的通病,這些行為都有可能導致眼睛受到傷害,另外,血糖的控制不恰當,有可能導致糖尿病,而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到視網膜的病變,其中視力減退為首要警惕的症狀。多數糖尿病患者在被確診為糖尿病前,身體早已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血管內皮細胞不斷地受到破壞,血液中的水分、脂肪不停的滲漏出血管外,造成視網膜受到影響,若還沒有感覺到出現視網膜病變的徵兆,只是還未發病而已。視力模糊、視野歪斜 應積極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林純如表示,糖尿病患者日常除了良好的控制血糖之外,平日應積極注意視網膜是否已產生病變,當視力嚴重模糊、視野中央線條歪斜扭曲、夜視力差,出現揮之不去的黑影,千萬不可等到視力惡化時才就醫,應提高警覺積極接受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能改善症狀外,視力也可再進步,另外,也要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補助一次的眼底檢查,可以多加利用,中老年糖尿病友為黃斑部水腫高危險群,長期追蹤眼睛的狀況,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掌握治療先機,降低失明的機會。

視力模糊、影像扭曲 竟是眼睛長皺紋所致

視力模糊、影像扭曲 竟是眼睛長皺紋所致#視力模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皮膚會長皺紋,但你知道眼睛也可能會起皺褶?當眼前的景物扭曲變形,就算戴上眼鏡看東西卻仍然很模糊,就要當心可能是黃斑部皺褶。醫師指出,黃斑部皺褶指的是在眼睛的黃斑部位置有不正常增生膜,會造成視力模糊或看東西時物體扭曲,嚴重還可能喪失視力!黃斑部好壞   影響視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陳少鈞醫師解釋,眼睛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影像資訊,而視網膜就像是影像的訊號處理站,透過視網膜作用,才能完整呈現視覺得品質。一般來說,黃斑部的感光細胞密度及數量是整個視網膜最大區域,也因此,黃斑部好壞將會很有感的影響視覺品質。術後仍會復發  定期追蹤為首要而黃斑部皺褶,指的就是在眼睛的黃斑部位置有不正常增生膜。這種增生膜主要是產生在視網膜和玻璃體的交界區域。增生膜可能是自然生成或是因眼內發炎、出血、手術後所造成,主要是由纖維細胞組成。黃斑部皺褶對於視覺不一定會造成影響,臨床上常見症狀除了視力會下降外,最為明顯的影像扭曲。目前診斷方式主要是透過視網膜檢查以及光學同調斷層儀,一旦視覺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可能就需要治療。不過,醫師也提醒,即使術後也可能會有再發的可能,因此仍須持續追蹤檢查。

Menu